實驗成功了。這樣一來,艾爾弗雷德終於找到了使硝化甘油引爆的辦法。
剩下的問題是:還需要找到一種辦法,即不管用多大劑量的硝化甘油,也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能使它準確無誤地爆炸。那麼,硝化甘油炸藥就可以實用了。
正在此時,伊曼紐爾來了封信。信中說他也正在研製硝化甘油炸藥,並希望哪個兒子能回瑞典與他一起進行實驗。此時羅伯特和盧多維希都已經結婚,有了家庭的牽掛。能夠回瑞典幫助父親的隻有艾爾弗雷德了。1863年,30歲的艾爾弗雷德告別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鄉俄國,回到了瑞典。
回到家中,艾爾弗雷德發現幾年不見的父母已經老了許多,但父親依然在孜孜不倦地進行各項實驗,母親還是那樣勤勤懇懇地進行各種家務勞作,體貼照顧自己的丈夫。弟弟埃米爾考進了瑞典有名的烏普薩拉大學化學係。
與父母互敘離別之情後,艾爾弗雷德就馬上投入到與父親共同研製硝化甘油炸藥中了。盡管研究的目的相同,然而父子的性格卻各異。父親是個樂天派,急性子;艾爾弗雷德則是小心謹慎,很有耐性。所以父子間也經常發生意見分歧。
此時,伊曼紐爾認為在黑火藥中加入10%的硝化甘油,就能夠產生一種威力很大的新型炸藥,在幾次實驗後,他就把這種炸藥命名為“強力新炸藥”,並希望開始向瑞典政府推銷。但艾爾弗雷德認為,通過幾次實驗,這種新炸藥還並不穩定,有時爆炸量大,有時則很小,所以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但從父親的性格來說,已經無法再耐著性子進行研究了。他找了個機會來到瑞典軍事司令部,向軍界推銷正在研製中的炸藥,軍界同意進行實地引爆的觀測來確定是否訂貨。艾爾弗雷德對於父親的決定感到十分擔心。
果然,到了軍官們來進行新炸藥威力的實地觀測時,伊曼紐爾連續三次引爆都失敗了。軍官們冷嘲熱諷了幾句後,便帶著冷淡的表情回去了。伊曼紐爾一言不發,心情沮喪地坐到了地上,艾爾弗雷德扶起父親,並勸他沒有必要因為一次失敗而氣餒,表示要與父親重新做起。但這次失敗對伊曼紐爾打擊很大,他表示想休息一段時間。這樣,艾爾弗雷德就又開始了獨立實驗。
他認為,在硝化甘油爆炸之前,應該首先引起一個小的爆炸,以此產生的衝擊力為起爆的能量,最終使硝化甘油發生大規模爆炸。為了找到這種理想中的小規模爆炸的最好方法,艾爾弗雷德進行了50多次的反複實驗。到1863年10月,他終於發明了硝化甘油的引爆裝置雷管。雷管不僅可以引發硝化甘油爆炸,而且可以很容易地使任何火藥都確鑿無誤地爆炸。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這一項發明對以後的爆破技術起到了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在人類發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863年12月,艾爾弗雷德認為雷管引爆技術已經可以實用,於是宣布在斯德哥爾摩的奧梅貝裏鉛礦進行公開實驗,結果實驗取得巨大成功,堅硬的花崗岩被炸得粉碎;隨後在各處進行的爆破也紛紛獲得成功。新聞媒介對此進行了大量報道,消息傳遍了全世界。
艾爾弗雷德把這種威力巨大的新炸藥命名為“硝化甘油炸藥”,瑞典、法國、英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獲得了生產專利權。各國訂貨源源不斷,在一位實業家的資助下,諾貝爾家又新建了廠房。此時,埃米爾放暑假回來了,馬上成為艾爾弗雷德的得力助手。
這樣,諾貝爾一家在事業方麵又興旺起來,今後隻待像噴薄欲出的朝陽一樣,蓬勃地發展。全家人都越幹越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