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諾貝爾(2)(2 / 3)

“博士,把這項研究交給我吧,我想我可以使硝化甘油穩定下來,用於實用。”艾爾弗雷德眼中閃爍著自信的目光。

兩位博士喜出望外,走上前來,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艾爾弗雷德!這些硝化甘油全送給你,加油幹吧,祝你成功!”

艾爾弗雷德把小瓶放在手上,像注視一塊珍貴的寶石一樣,聚精會神地看了好一會兒。從此,他便和硝化甘油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也是他後來有種種重大發明的開端。

從那天起,艾爾弗雷德就開始與父親一起研究硝化甘油。但是,在此之前,人們根本不知道硝化甘油在何種狀態下會引起怎樣的爆炸,而把它作為炸藥會有何種效果,如何引爆等等。所以,艾爾弗雷德隻能小心謹慎地反複進行實驗,由此來認識硝化甘油的各種特性。因為,如果急於求成,將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慘重後果。另一方麵,諾貝爾工廠為了完成俄國政府的大量訂貨,也已經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對硝化甘油進行研究。艾爾弗雷德也隻好把這項研究放了下來。

這時,克裏米亞戰爭已進入了第二個年頭,聯軍增加了幾十萬大軍,從海陸兩方麵,將克裏米亞半島團團圍住。俄軍被敵人步步緊逼,整個戰事十分被動。而正在這關鍵之時,沙皇尼古拉一世突然因病去世,繼位的亞曆山大二世不願再繼續戰爭。於是,俄國政府向聯軍各國投降了。至此,長達兩年之久的克裏米亞戰爭,以俄國的戰敗而告終了。

這樣一來,諾貝爾工廠從政府接受的大量訂貨取消了,工廠陷入了窘困的境地。戰爭時期為了應付生產,借了大筆債款擴充工廠和設備;而戰爭結束後,這些工廠和設備就都沒用了。因為沒有活幹,也就無力還債。禍不單行,諾貝爾家的一座很重要的工廠因發生火災而燒毀了。

麵對這種窘迫的境地,伊曼紐爾感到無計可施,想了很久後,他派艾爾弗雷德到外國去,爭取能得到外國銀行和資本家的貸款。但無論到哪裏,都沒有人願意借錢給外國即將倒閉的公司。艾爾弗雷德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然而毫無成果。等他回到彼得堡時,伊曼紐爾明白,隻有把工廠全部轉讓給別人了,這是償還巨額債款的唯一方法。

諾貝爾家的景況也隨之一變,再度陷入了貧困的深淵。不過,這與過去的那種貧困不同。那時孩子們還小,此時他們都早已長大成人了。伊曼紐爾見到自己多年來辛勞創建的產業,現在已經屬於別人了,所以覺得在彼得堡繼續待下去,無疑是一種刺激。最終他決定與妻子安德雷特和小兒子埃米爾回瑞典,本來他也想帶羅伯特、盧多維希和艾爾弗雷德一起走,但這三兄弟商量後決定留下來,他們要複興諾貝爾工廠。這是在1859年,艾爾弗雷德26歲。

經過了一陣努力後,盧多維希和羅伯特先後找到了工作,而艾爾弗雷德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一直呆在家裏,用這段時間他寫了兩部小說,但沒有出版。幾個月後,盧多維希用自己攢的錢,買了一家小工廠,艾爾弗雷德也就進了哥哥的工廠,在簡陋的條件下,重新開始了他被迫放下的研究項目硝化甘油。

當時的歐洲,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的發展和飛躍,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諸如開山修公路,通隧道修鐵路,挖山采礦等建設性工程非常多。有許多工程的規模是很大的,它們需要大量采用爆破技術來加快工程的進展,但工程爆破所用的黑色炸藥威力小,所以許多工程師和各國政府都希望能有一種威力更大的炸藥。因此,法國的布拉格諾、德國的伯格爾和舍恩、英國的弗雷德裏克森等人,都積極進行新型炸藥的研製。

但是,他們之中沒有一位研究用硝化甘油製炸藥。隻有艾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彼得堡的一個小工廠裏,不懼危險,不斷地向硝化甘油發起挑戰。

他所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引爆硝化甘油。這種物質是威力極強的爆炸物,如果在岩石上鑿一個洞,把硝化甘油注入,並使其引爆,那麼岩石就會被炸得粉碎。但是,人決不能走近去點火,否則也會如同岩石一樣粉身碎骨。

針對這個關鍵性問題,他進行了反複實驗,但仍然沒能找到一種合適的引爆方法。有一天,正在走路的他,“哐啷”一聲腳踢到了什麼東西上,一看,原來是一個小玻璃瓶,玻璃瓶向前滾去,“嘭”的一聲撞在石頭上,碎了。艾爾弗雷德見此情景,忽然受到啟發:我可以用一個裝滿黑火藥的瓶子,用它的爆炸力來引爆硝化甘油。他立刻進行了實驗。他在一個小玻璃管中裝上硝化甘油,再把玻璃管放入一個大玻璃瓶,在玻璃管的周圍填滿黑火藥,再接上導火線。一切就緒後,他同哥哥一起來到河邊。引燃導火索之後,他把那個玻璃罐用力拋向了前方。罐子在落進水裏的同時,發出了“轟隆”一聲巨響,河中被巨大的爆炸力掀起了高高的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