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諾貝爾(1)(3 / 3)

在我年輕的時候,

曾大膽離家遠走,

到海外異國旅遊。

一種意念生心頭:

漫漫大洋,無限錦繡,

卻不能使我留戀回首。

因為我心目中的海洋,

前途更加浩瀚悠悠。

他首先到了德國。後來,又經過丹麥、意大利來到法國的首都巴黎。繁華的巴黎,擁有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是世界藝術家和文學家薈萃的地方。

白天,艾爾弗雷德就訪問各大學的研究所,參觀各種實驗;同結識的科學家、大學學生交流心得,認真聽取講解,學習新的科技。到了夜晚,他就利用自己的語言天賦,讀他喜愛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英國詩人雪萊的詩歌。就這樣,艾爾弗雷德既學習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又提高了自己的文學修養。

在巴黎度過了一年多美好時光後,他來到了美國紐約,找到了父親的好朋友,機械設計師艾裏克森先生。他熱情地迎接了艾爾弗雷德,並向這個求知的小夥子傳授了各種有關機械製造的技術,還領他來到了自己的實驗室進行各種科學試驗。這對於求知欲極強的艾爾弗雷德來說,猶如在口渴難耐時喝了一杯沁人心脾的清涼飲料。科學的樂趣把他徹底吸引了。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工作者。

兩年前,艾爾弗雷德離開彼得堡時還是一副少年的身材和麵孔。現在,他19歲了,長大成人了。他經過了科學訓練,人生觀也已經逐漸成熟。他認為,自己應該用發明創造來為人類造福了。

於是,艾爾弗雷德回到了彼得堡。全家人對於他的歸來都感到了異常的歡樂,父親和母親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已經成了真正的成年人,身體結實而強壯,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淚水。一家人又團圓了。

第二天,艾爾弗雷德要求去諾貝爾工廠看看。等來到了工廠,他大吃一驚,兩年前那座工廠已經麵目一新,規模擴大了兩三倍。工廠已改名為“諾貝爾父子機械鑄造廠”。其發展原因是當時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希望擴張領土,這就使俄國軍隊急需各種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及配套設備,大批的國家訂貨使得諾貝爾工廠生意興隆。對於自己家族事業成功的欣喜遠遠勝過了旅途的疲憊,艾爾弗雷德顧不上休息就投入到工廠的工作中了。他負責檢查化學藥品,研製新產品等任務,忙得不可開交,但他還是堅持在晚上,翻開他在巴黎和紐約學習時帶回來的大量資料,專心致誌地研讀到深夜。

此時的艾爾弗雷德,看見工廠生產大量的地雷與水雷,心中總是要遮上一層陰雲。他想到:“人類都是兄弟,應該和睦相處,為什麼要有你死我活的戰爭呢?”帶著這個問題,他問父親:“爸爸,為什麼要製造用於戰爭的武器呢?我選擇科學研究的道路,是為了人們幸福,是為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呀,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智慧用於製造武器呢?”

父親用一隻手扶著顫抖著的艾爾弗雷德的肩膀說道:“孩子,我也不想製造武器。如果沒有武器,人類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該有多好,這是我的理想。但現實中,許多國家為了達到自己的各種目的而擁有武器。如果一個國家手中有了更強的武器,那麼敵人出於對這種武器的畏懼,恐怕也就不敢進攻了。這樣,即使有武器也不會發生戰爭,我相信這一點。

“我們生產的武器地雷和水雷,都不是為了進攻別國的,而是當發生了戰爭時,用它來保衛國家和民眾的,並會最終帶來和平。”

父親盯著艾爾弗雷德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著,眼睛裏閃爍著充滿信心的目光。艾爾弗雷德聽完後心想:原來父親是從這樣的想法出發進行武器的研究和生產的。也許正如父親所說的,擁有強大武器的國家,就沒有人敢來挑釁的。這樣下去,也許總會有一天將出現沒有戰爭的世界。他這樣期待著,就不再說話,默默地繼續自己的研究項目,如何進一步提高炸藥的威力。

但是,事實往往不是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1854年3月,為了爭奪霸權,英國、法國、土耳其等國與俄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即著名的克裏米亞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