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攝影家黃榮欽(2 / 3)

攝影是一門現代高科技與藝術緊密結合得非常複雜的藝術。攝影家要有掌握現代科學多種技術與知識的資質,又應具備藝術家敏銳觀察生活、反映時代的創作激情與靈感,更要有豐富的拍攝實踐與經驗才能推出優秀攝影佳作。為了達到這些要求,黃榮欽好學求知,四處拜師求教,認真地閱讀有關攝影專業的書刊,深入地分析、研究國內外經典攝影作品,從中吸收、借鑒成功的經驗。他對攝影一脈情深達到“癡”的程度。清代蒲鬆齡曰:“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黃榮欽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專心致誌的探索,攝影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如他拍的《大堡礁潛水景觀》,運用鳥瞰視角與自然光拍攝,既能全景式展現大堡礁美麗景色,又能呈現清澈透明的海水下的茂盛綠色植物和潛水員靈活優美的身姿與動作。畫麵光色柔美和諧,寓意含蓄深刻,充分體現環境保護的重大現實意義。《夕照》表現晉江深滬港黃昏的美麗景色,夕陽掛在天邊逐漸西沉,天空被夕陽餘暉染成緋紅,襯托出遠海歸來的現代化設備漁船桅檣黑影,那粗細、長短、疏密、橫斜不同的線條排列在深紅色的雲天中,格外顯眼,既變化又統一,組成一幅紅黑對比、線條交織的現代藝術構成畫麵。這是作者巧妙地運用光線、角度、構圖和鏡頭運動等手段形成的佳作。《婺源老家》畫麵前景是一座座久經歲月滄桑的皖南古老民居,遠景卻是一座現代橋梁建築,中景則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全畫色調明亮鮮麗,一派歡快氣氛。作者對景物的取舍動了一番功夫,讓“古老”與“現代”水乳交融組成鮮明的主題,展現其極富想象力的構思。《天山山脈》一作,作者在飛機上俯視拍攝逶迤蜿蜒的天山山脈,極目千裏,殊無遁形,千峰萬嶺被白雪掩蓋,恰似可以觸摸的凝脂,寥廓清寒。朵朵白雲在山峰雪線下飄浮,更顯群峰高矗,勢撼天地,其磅礴的氣勢是造化的神功。如此“天開圖畫”確是來之不易!十多年來,黃榮欽手端照相機走遍世界幾十個國家,拍攝一批反映當地異國旖旎風光情調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注重被拍攝對象獨特性的選擇與構圖的嚴謹構成和豐富的變化,強調光影色調的和諧鮮明與視覺美感,讓國內許許多多觀賞者從中了解、認識異國文化和山川美景,從攝影作品的直覺感知獲得視覺審美愉悅和精神陶冶。

……黃榮欽領悟到“攝影本身就是記錄,記錄發生的事件,記錄人們的生活,記錄那些目前存在而即將逝去的狀態,記錄平凡人生活的喜怒哀樂”,他認識到攝影在現代社會的存在意義,於是把鏡頭聚焦到記錄即將消逝的瞬間。近期他拍攝一批反映閩南地區古厝內外平民生活與風俗、禮儀、節慶、民謠、民諺的照片,如表現民謠“年兜年尾頭,世事真正厚,囝仔暢年兜,大人亂糟糟”的《折金元寶》、《買天公金》等。他要用相機把這些濃鬱的地方風情記錄下來,讓這些豐富多彩的瞬間得以永存,讓美的瞬間凝固成永恒的藝術。“天道酬勤”,黃榮欽一定能用鏡頭譜寫出人生的輝煌。

《山海輝映》出版時,黃鴻儀以《激蕩魂魄的照片——賞黃榮欽的攝影新作》代序,摘要如下:

近日,我有幸先睹為快,觀賞到榮欽先生一批攝影新作:有變幻莫測的大海驚濤駭浪係列,有萬練飛空的大瀑布搗珠崩瀉係列,有金光萬道的日出與晚霞滿天的夕陽係列……這一幅幅不同凡響的照片,引導著觀賞者走進一個又一個作者獨自打開的美的空間。照片激發我的審美亢奮,一種按捺不住的沸揚意興與思緒湧上心頭,進入欣賞“心潮逐浪高”的境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人類社會跨入圖像時代,大大促進攝影藝術向新的領域拓展,其原因是攝影賴以存在的科學材料、製作工具處在技術向高科技變革的飛躍階段,為攝影提供不斷更新的物質條件。當前人們高揚個性與創造精神,人的思想、觀念非常活躍,這也推動攝影藝術向前發展。榮欽先生這批攝影新作正呈現著當代攝影新風的若幹特點。請看一幅《金光四射》的照片,畫麵右上方被呈三角形的濃黑雨雲占據,廣袤海麵似傾倒的墨汁,一派烏沉沉的雨前氣象。一刹那間太陽光衝破厚厚雲層,射出道道金光,那濃濃黑雲被鑲上一道光亮金邊,海水反射著陽光閃著點點光斑,一鏤金光正好照射到在黑暗裏行駛的小船。照片上的線條與色彩的結構都從現代繪畫中形式結構吸取合理因素,然而這些攝影的對象卻是動態、稍縱即逝、不可複得,故其創造如此攝影形象難度更大。

再看一幅《驚濤駭浪》的攝影作品,隻見數丈巨浪,翻空湧雪,飛沫四濺,水霧升騰。濁浪自上鋪天蓋地壓來,聲如炸雷,轟然巨響,音震海空。滔天巨浪其勢其聲令人驚心。這數十幅表現大海浪濤題材的照片皆是氣勢磅礴、具有震撼觀者魂魄藝術魅力的佳作。榮欽先生為了捕捉這難得的巨浪翻騰瞬間,必是懷著為藝術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把自己置身於險象環生的拍攝位置。可見這批照片彌足珍貴。還有一幅《雪中飛瀑》的照片,圖中隻見雪花從濃雲密布天空簌簌落落飄下,把大地罩上了一層白茫茫的厚雪,瀑布旁的小屋被埋在雪中,四周是寂靜的粉妝玉砌的世界。然而懸掛的流瀑沒有被凍凝,依然傾瀉如注,冰花噴沫四射,轟鳴水聲劃破萬籟俱寂四野,給凜冽的嚴冬酷寒帶來一線生機。榮欽巧妙選擇流動的飛瀑與靜止雪屋作為表現客觀,產生動靜對比的藝術效果。為了取得這動人的畫麵,他一定耐受冰凍與刺骨寒風的多時磨折。“藝術家必須為自己的藝術而犧牲,就像蜜蜂以刺賭注它的生命。”(埃默森《隨筆》)藝術創作根本的原動力是藝術家的情感。榮欽生在海邊、長在海邊,自幼看慣望不到頭、看不到邊的藍幽幽大海。他當過漁民,領略著變幻莫測的大海風雲與潮起潮落,經曆過無數次風狂雨暴才認識大海的壯闊與雄偉,在風暴中感受到一個強者勇於搏擊風浪的愉悅與自信。為此,他愛大海,他熱衷於拍攝大海千變萬化的生動瞬間,為大海精神寫照。其意是讓更多攝影藝術欣賞者感受到大海之大美,從中獲得有益於人生的哲理啟迪。

《浪遊四海》出版時,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張宇作序如下:

黃榮欽先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上天又給了他攝影藝術的天分。我關注到,晉江還有他生活的那個叫深滬的濱海小鎮給了他太多的滋養。生於斯長於斯的黃榮欽,在他敦實的身上,流著晉江人熱情仗義、敢拚敢闖的血質。他浪遊商海,贏得生活的財富;他浪遊藝海,又贏得生活的另一種財富,並構成了我與他交厚的基礎。

今次,他以“浪遊四海”為題,整理、出版他的波浪係列作品,就是他十分形象化的寫照。

這幾年,我數次往返晉江,在黃榮欽先生的觀海樓,與他一起品賞各種攝影佳作,把酒言人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駕駛越野車,一路披荊斬棘,無路找路,穿過亂石險灘,直到海岬最深處去采風。感同身受地體味、體驗他的創作姿態與艱辛。我聽說,為了拍波浪,他踏遍了晉江所有的海灘、礁石與孤島。我還聽說,他時常為了拍到暴風雨中的驚濤駭浪,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隻把繩子一頭綁在腰間,另一頭係在岸崖上,便進入忘我之境。難怪,在閱讀他的作品時,我幾乎是不由自主地被帶入作品中,並為畫境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