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5章 見證曆史變遷的末代君王——清宣統帝溥儀(7)(1 / 3)

不言而喻,婚禮耗資巨大。當初,溥儀曾提出一切從儉,不要過於鋪張的要求。但算來算去,少不了40萬元。小朝廷內部機構臃腫,用費浩繁,太監為非作歹,盜竊成風。溥儀早些時候曾加以整頓,遣散內監,裁撤機構,削減官員。即使這樣,有限的經費還是難以維持小朝廷,內務府空空如洗,民國也撥不出錢來發放積欠的優待費,小朝廷隻得向銀行抵押宮中文物。抵押的文物大部是鹹豐、同治年間的金銀器皿,“一共裝了四十多個大木箱,還不夠,又加上兩箱瓷器。”後因無錢贖回,等同拍賣。

可悲的是,隆重、豪華、轟動的婚禮,不曾帶給新人幸福,溥儀、婉容、文繡,從結婚的第一天起,都陷入苦悶和困惑之中。

婚後,溥儀在小朝廷中或讀書吟詩、作畫、彈琴,或捏泥人、養狗、養鹿,有時還到宮外坐汽車,逛大街……過著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日子。

三圓皇帝夢

趕出皇宮

不久,許多人覺得“宣統太不安分了”!留溥儀在宮中,就等於給中華民國還留著一條辮子。舊皇宮還會成為複辟勢力的大本營。於是,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改所部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11月4日,民國政府國務會議討論並通過馮玉祥關於驅逐溥儀出宮的議案。5日,正式下令將溥儀等驅逐出宮,廢除帝號。溥儀等成為國民。

溥儀被逼出宮,事情來得突然。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限溥儀等要在2小時內全部搬離紫禁城。溥儀覺得太匆忙,但鹿鍾麟極力催促,聲言時限快到,如果逾時不搬,外麵就要開炮。王公大臣要求寬限時間,後來鹿鍾麟再限二十分鍾。

內務府大臣紹英入告溥儀,溥儀在修正優待條件上簽了字,決定出宮。溥儀交出“皇帝之寶”和“宣統之寶”兩顆寶璽。

當日下午,從故宮開出五輛汽車,首尾相連地直奔溥儀當年的出生地——醇親王府北府。這真是應了在宣統登極時說的那句話:“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現在溥儀回家了!

與日本人勾結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皇宮,遷醇王府。複辟時的溥儀住在乾清宮,國民政府每年隻提供50萬元生活費。溥儀住在北府,門外國民軍看管著,他不得自由出入。

自從溥儀遷到北府,他周圍的人對馮玉祥心中沒有底,不知將發生什麼情況,氣氛非常緊張。溥儀的父親載灃失魂落魄,語無倫次,半點主意也沒有,溥儀倒很莊嚴平靜。

事實上,溥儀本來就對王公大臣的禁錮、封鎖不滿,出宮以後根本不打算在北府久留,擬購裱褙胡同一處房屋,從北府遷出。11月26日,溥儀寫給張作霖的信中說:“數年以來,困守宮中,囿於聞見”,乘此出宮後的機會,“擬為出洋之行”,需準備一段時間,“日內欲擇暫駐之所,即行移出醇邸。”在力主出洋派各種人物的推動下,溥儀下決心外逃。溥儀與陳寶琛、莊士敦“悄悄地商議了一個計策”,這個計劃既對官方保密,也瞞著王爺。但事先與日本使館取得聯係,得到了支持。

29日溥儀與鄭孝胥、陳寶琛逃往東交民巷的日本使館。在日本使館,鄭孝胥、羅振玉的態度發生突變,簡直視溥儀為他們看管的囚徒。羅振玉對前來看望溥儀的王公遺老們正言厲色地說:“這裏不同在北府,每天來的人太多,對於使館治安上很不相宜。我已和方麵談妥,今後有事要來的,就在星期三、五兩日;其他的日子要來,就必須經過使館方麵許可才能進來。”溥儀的情緒很不好,對溥佳說:“我來到日本使館以後,感覺很不方便,就連院子走走都不隨便。”“可是北府也不能再回去了,我一定要想辦法離開這裏。”

溥儀在日使館住了近三個月,他決定去日本留學。羅振玉出台唱主角,他和日本使館書記官池部政次策劃,並得到芳澤同意,決定把溥儀送到天津去。他對溥儀說到天津好做出洋準備,溥儀同意了。馮玉祥軍隊入京後,溥儀曾和他的伴讀兄弟溥傑、溥佳秘密商議,如果宮中不能住,即去天津,到早先準備在英租界的住處去。民國十四年(1925年)年二月二十三日,溥儀向芳澤公使夫婦辭行、道謝,合影留念,然後由專程來京的天津日本總領事館的警察署長和便衣警察護送,羅氏父子(福葆)陪同,前往天津。

溥儀抵達天津,先在日本大和旅館住一天。次日,池部夫婦陪婉容、文繡及溥儀在日本使館的一套人馬到天津,移居“張園”。張園占地約20畝,中間一座樓房,主人是前清駐武昌第八鎮統製張彪。張彪為了表示忠於清帝,堅決不收房費。溥儀在此住了4年多。

張彪死後,民國十八年(1929年)七月,溥儀一家搬到陸宗輿的“乾園”,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往來。當時蔣介石正和地方實力派混戰,溥儀“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改“乾園”為“靜園”,在此住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去東北之前,他做了6年的“寓公”。其間,文繡與他協議離婚,曾經轟動一時。

登極偽滿洲國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我國東北,這是日本全麵侵華的第一步。為了掩人耳目,1932年,日本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寓居天津的溥儀終於被日本侵略者選中,去長春出任偽滿洲國“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