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因人成事的短命皇上——清穆宗同治帝(2)(1 / 3)

其實同治的老師不可謂不好,曾經教過他的老師都是朝廷重臣,飽學之士。例如禮部尚書祁雋寯藻,大學士翁心存,工部尚書倭仁,翰林院編修李鴻均、李鴻藻,鹹豐朝狀元翁同龢都曾經教過他。無奈同治脾氣喜怒無常,“天威難測”,這些老師畢竟又都是臣子,並不敢過分要求,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李鴻藻長年擔任同治的老師,每天上課的時候不是陪他聊天,給他講故事,就是下棋而已。而同治的幾位伴讀奕詳、奕詢等人都是他的叔叔輩,同治始終對其敬而遠之,沒法兒起到相互鼓勵,彼此切磋的作用,除了代同治受過,給他當出氣筒之外一無所用。後來恭親王奕的兒子載澄進宮伴讀,載澄腦子好使,又能說會道,可是也不好好學習,反而帶著同治成天玩耍嬉鬧,成了同治的玩伴。同治在課堂上有精神的時候就打鬧嬉笑,無所顧忌,沒精神的時候就嗬欠連連,瞌睡連天。《翁同龢日記》記載了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帝的學習情況:晨讀懶洋洋,隻是敷衍了事;作文腹內空空,幾乎不能成篇;作詩吭吭巴巴,不忍卒讀。完全就是一副老師最不喜歡的差學生模樣。過了兩年依然如此,連《大學》都背不下來。

看不懂奏折的同治

如此學問,同治的治國能力可想而知。同治親政之後,甚至連奏折都看不懂,隻得叫苦連天。曾經有一次,同治和翁同龢聊天,其間居然抱怨:“當皇帝的差使太累了!”貴為一國之君,治國平天下本為份內之事。同治即使不能和他的先人雍正那樣,視處理政務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至少也應該和嘉慶道光一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勤懇辦公。可他居然把皇帝的寶座看成一個差使,自己隻不過是在當差。懷著這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當皇帝,也難怪慈禧遲遲不肯把權力交給他。

強烈的排外情緒

不僅如此,同治的精神世界也極為抱殘守缺。或者是著名的清流派首領倭仁、李鴻藻等人先後擔任他的老師,或者是幼年時期隨同父母出奔熱河的經曆給同治帝留下了濃厚的陰影,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卻表現出強烈的排外情緒,有時候甚至強烈得令人生畏。據說當同治帝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讓太監用泥巴捏成洋人的樣子擺在桌案上,他則拿小刀把這些泥偶的頭一一割下來,一邊割一邊嘴裏還念念有詞:“殺盡洋鬼子,殺盡洋鬼子。”

待同治帝年紀稍大,他的排外情緒愈發高漲了。曾經給同治帝做伴讀的兵部右侍郎夏同善有一塊懷表,有一次拿出來看時間時,被同治帝看到了,便問他是何物?夏同善不敢隱瞞,便取出懷表呈給同治帝,說此物乃是西洋之物,可以計時。誰料同治聞言大大不悅,一把將懷表摔個稀爛,斥責道:“沒這玩意兒,你就不知道現在幾點了嗎?”等他親政以後,更是對洋務運動不以為然,認為同文館、方言館、船炮製造局等都是沒用的玩意兒。

沉迷遊戲的帝王

同治一見書就頭痛,但提到玩樂就兩眼放光。他特別喜歡玩兒一種叫“摜跤”的遊戲:

這遊戲據說是某太監發明的,拿一條板凳,躺在上麵,讓另一個人按著肚子,然後以此為圓心不停地轉圈,有精通此道者,不用板凳,隨便躺在地上就可以轉起來,煞是好看。同治便非常喜歡這個遊戲,他自己貴為天子,不能隨便行動,便經常命令小太監表演給他看,他在一旁手舞足蹈哈哈直笑。可是這個遊戲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隻有身材小巧靈活者才表演得了,年紀稍大一些便無能為力,時間一長,便頭昏眼花,甚至因此斃命。可同治才不管那麼多,隻要他想看,就強令小太監摜跤,由此死者也不在少數。

同治遇到載澄以後,玩兒的花樣更多了。載澄極力慫恿同治出宮遊玩,在他看來,摜跤把人累個半死,有啥意思!京城裏好玩兒的地方太多了。隻要有兩個小錢兒,就能痛飲美酒,抱得美人兒。好不容易當了皇帝,反而被關在紫禁城裏,太沒勁了。同治被他忽悠得一顆心撲撲亂跳,於是跟著載澄出宮尋歡作樂,從此竟然一發而不可收。

微服私訪的軼事

清人曾有論認為,同治“跳蕩遊冶之遺傳性,亦得之慈禧為多”;如此說來,鹹豐貪酒好色的毛病,也一絲不差地全部傳給了同治。繼承了父母“優良基因”的同治頻頻出宮,北京城幾乎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清人的筆記中,記載了大量關於同治微服私行的軼事。

同治自幼養尊處優,甫一接觸外麵的花花世界,頓時目迷五色,甚至不知道買東西是要給錢的。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吃飽喝足,掉頭就走,攤販雖然不滿,但見他前呼後擁,如此做派,想來必然大有來頭,隻得自認倒黴,不敢聲張。

不過天長日久,同治自然也有所覺察。有一次他吃飽喝足,看到別人結帳,不明所以,便問老板為什麼要給錢。老板哭笑不得,說道:“我們做生意都是糊口,怎麼能不要錢!哪兒像少爺您一看便不是凡人,我們是等著您一總賞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