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內憂外困的苦命天子——清文宗鹹豐帝(15)(2 / 3)

鹹豐之死

千年國恥,火燒圓明園

1856年,英法以修約為借口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占了廣州。1858年,英法聯軍攻占天津,進而向北京進犯。英法聯軍一邊與清政府議和,一邊繼續進犯北京。在通州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鹹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命恭親王奕留京議和。奕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北京條約》。

最令人痛心的是,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後,一把火燒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熄。中國園林藝術的精華和傑作,就這樣被付之一炬。特別是園裏麵收藏的中華五千年的文物寶藏或者被焚毀,或者被搶掠。而圓明園收藏的這些文物寶藏個個都是價值連城,它不僅僅是收藏了清代文物,而是中華有史以來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可以說,圓明園被焚毀,被搶掠,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浩劫。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法·雨果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那樣:火燒圓明園是英法兩國攜手製造的世界藝術史上最大的一場災難。

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等侵略者用武力闖進了皇宮,進了天壇,讓天子腳下這塊本來最安全的地方的老百姓遭受塗炭,這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外國侵略者第一次侵入北京,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空前浩劫。

避暑山莊?避難山莊?

麵對這場浩劫,身為一國之主,身係天下下蒼生之安慰的鹹豐帝卻在外敵入京、義軍蜂起、社稷多難、江山危急之時,逃跑了,而不是身守社稷。英法聯軍一打入北京,鹹豐就暗示大臣,給他上奏章,讓他去木蘭圍場打獵去,借這茬兒就到了承德避暑山莊,留下恭親王奕在北京主持這些事情。

在大敵入侵之時,他不盡職守,不守國門。既沒有與英法聯軍決戰的詔書,也沒有作戰決心,更沒有沒有周密的作戰部署。

起初,當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陸續開赴中國侵略時,麵對不足三萬人的“遠征軍”,鹹豐皇帝並沒有發動起抵抗力量,甚至連一份詔書都沒發。對於拱衛京畿的要地——天津大沽炮台、塘沽海口,也沒有增派一兵一卒。最為荒唐的是,當侵略者隆隆的炮聲響徹北京防線的時候,鹹豐,這個一國之君,卻在圓明園裏大張旗鼓地慶祝30歲“大壽”。文武百官齊聚一堂,在圓明園的同樂園裏連看了四天的慶壽大戲。

此時,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的一片歡聲笑語中加緊了進攻。

堂堂的一個大清帝國,數以百萬計官兵,敵不過數萬侵略軍,是不可能的。但鹹豐皇帝還是跑了,躲在熱河閉目塞聽。

鹹豐皇帝的死因

世人皆知,鹹豐皇帝有四大癖好:

其一,鹹豐貪戀美色,在避暑山莊,他依舊不問窗外風雨,今朝有酒今朝醉,隻圖自己逍遙快活。據書中記載:奕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據野史記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鹹豐帝召入宮中,最為眷愛。國難當頭,他卻依然沉浸於美色,不思進取。

其二,貪絲竹,他把一個戲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裏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樂不思蜀。

其三,貪美酒。鹹豐貪杯,一飲即醉,而且大耍酒瘋。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幸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所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複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