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鐵腕下的千古罵名——清世宗雍正(5)(3 / 3)

從僭越妄為到被迫自殺

隨著年羹堯、隆科多的權勢愈來愈大,任權恣行的事愈來愈多。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在平定西部時任命私人,隻要向吏部通報,不用向皇帝請示,稱為年選。實際上,他那欺上壓下、擅權橫行的不法行為早就滋生起來了,任四川巡撫時,由於他本性貪婪,任權獨斷,加上軍費開支很多,經常在四川加派賦稅,使當地人民很是不滿。當時江津縣知縣餘田生對他額外急征的命令予以斷然拒絕,年羹堯派使者拿了他蓋印的文書去催征,使者到達縣衙後,從早晨到中午,餘田生不接見他。使者在堂上大鬧,餘田生命人把他捆起來,實行杖責。這時,江津幾千百姓聚集在堂外,讓幾十位老人進堂,對餘田生懇求道:“您敢得罪年羹堯,最多辭官不做;可您走了之後,我們沒了依靠,日子就苦了。還是饒了使者吧!”由此可見,四川百姓對年羹堯加派賦稅無可奈何。雍正登基後,年羹堯越來越放肆,很多大臣都向雍正彈劾年羹堯,揭發他種種罪名,結果反倒遭到雍正的訓斥。雍正之所以這樣對年羹堯和隆科多恩寵有加,除了因為年羹堯平定青海、隆科多傳康熙遺詔之外,主要是年、隆二人作為雍正的長期心腹之臣,在支持自己即位、穩定即位後的局勢、壓製反對派等方麵,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雍正必須憑借他們,拉攏多數官員,使自己政權的核心力量得以建立。雍正這樣做是頗為必要的,但是雍正對他們的恩寵肯定會使年、隆認為有這樣親近的皇帝為自己撐腰,自己可以毫無顧忌地擅權專斷,從而形成與皇權相抗衡的權力中心,使皇帝主宰一切的中央專製主義集權的局麵遭到破壞。當雍正發現年、隆的勢力已經開始威脅自己的權威、破壞國家統一,甚至危及自己的統治時,他對年、隆二人的態度馬上轉變,拋棄自己對他們說過的所有親切的言語,到處搜集他們的罪證,鼓勵大臣們揭發。此時,雍正已下決心將他們二人置於死地,以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年、隆二人,特別是年羹堯,的確罪無可赦,不處死不足以維護封建法律的尊嚴,封建統治也不能得以鞏固,對他們繩之以法極為必要,可雍正對這種局勢的形成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對年、隆的感情由十分熱烈到極其冷酷,是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和康熙過去批評他喜怒無常大概也有一定的關係。

雍正對年羹堯態度的變化,從雍正二年(1724年)冬,即年羹堯第二次進京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