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鐵腕下的千古罵名——清世宗雍正(5)(1 / 3)

這種時候,反對的人還是很多,福州人李光坡可算代表了。該地官員議論實行按田派丁,李極不支持,他除具有邱家穗的觀點,又認為滋生人丁永不加派政策固定丁銀,官吏不能放富差貧了,如果根據田地畝數派人丁,而各地田數不同,不能平均,若依田糧派丁,則稅糧有輕重不同,又不能不出現偏差。他還認為丁並於糧,長時間實行,有的人會認為有糧賦而沒有丁銀,會添設丁課,形成加賦的大毛病。拋開他的頑固態度不講,他提出了實行丁並於糧可能會隨時遇到的問題。

到康熙之世,改變役法與維護舊法的兩種主張不停地爭論,把事情拖了下來,雍正繼位就麵臨著這個問題。

第一個觸及這個問題的是山東巡撫黃炳。他在雍正元年六月奏請按地攤丁,來緩解人民的困苦。他與曾王孫、盛楓等人不一樣,身任封疆大吏,更認識到丁、糧分征下貧民逃亡問題的嚴重。他認為有地則納丁銀,無地則去丁銀,平均貧富負擔,才是良好的政治氣象,因此他主張丁銀入畝征收。雍正認為“攤丁之議,關係甚重”,不是可以容易決定的,不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責備他“冒昧瀆陳”,告訴他把一省的刑名錢穀辦理好是正事,這時談改革不合時宜。真是臣下興致盎然,主子漠然相待。一個月後,直隸巡撫李維鈞認為實行此策對貧民有利,奏請攤丁入畝,他深知有力之家不同意這種做法,可能會出現反對,而戶部隻知墨守陳規,也不會同意,因此要求雍正乾綱獨斷,批準他推行。雍正對待他不像對黃炳那樣,把他的奏章交戶部討論,同時指出:“此事尚可稍緩,更張成例,似宜於豐年暇豫民安物阜之時,以便熟籌利弊,期盡善盡美之效。”他把丁歸田糧看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主張謹慎處理,籌謀善策,倒不是反對改革。九月,戶部議複,同意李維鈞的主張。雍正還是有些擔心,命九卿詹事科道共議。諸臣提出幾個問題,一是與李光坡有著同樣的看法,畝有大小,按畝分攤,並不平均;二是有人賣田,必然會首先賣掉好田,留下次田,那麼完成丁銀的征收不免就有些困難;三是有人賣田而代買主納錢糧,這就還要代納丁銀。雍正命李維鈞針對這些問題詳細研究,一定做到無損稅收,對百姓有益,讓人挑不出毛病來。李維鈞回稱準備把地畝分為上中下三等,丁銀按地畝等級攤入,這樣就能做到平均。雍正稱讚他“籌度極當”,同意他於雍正二年(1724年)開始實行。但是李維鈞擔心雍正反悔,於十一月又奏稱他遭到“權勢嫌怨”,感到孤立。雍正明白此意,告訴他:“驀直做去,坦然勿慮,若信不得自己,即信不得朕矣。朕之耳目豈易為人熒惑耶!”

丁歸田糧的問題,從黃炳六月提出,到十一月雍正決心實施,經曆了半年。這一場紛爭,從康熙年間發起到現在終於有了一個決斷。就雍正態度看,他從消極轉變到積極,變化迅速。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有著為政務實的精神,采納臣僚的正確意見,作出果斷的決定。

以此而論,丁歸田糧製度的建立和實行,決策人物雍正起了積極的作用。

攤丁入畝,使有土地的人增加了賦稅,而“貧者免役”“貧民無厘毫之費”,這是一項利於窮人有損富人的舉措。對這一點,雍正當然清楚,他說“丁銀攤入地畝一事,於窮民有益,而於紳衿富戶不便”。大臣們也十分清楚,所以李維鈞講權勢不喜歡他,福建布政使沈廷正也說“丁銀歸並地畝,於窮黎有益”。可見,雍正君臣實行攤丁入畝,有意地壓製富戶,扶助貧窮之人,改變過去丁役不均,放富差貧的情況。

但是,更重要的是丁、糧合並征收,這樣就保證了清政府的丁銀收入,因為納糧人完成丁銀的能力,大大超過無地的農民。使丁銀的征收得到了保障,這才是雍正的真正目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丁歸糧辦,是損富益貧利國的政策。

攤丁入畝後,清代有人說從此“無丁賦矣”,還有人說“生斯世者,幾不識丁徭之名”。

其實,把丁銀合並到田賦之中去,從清朝政府講還在收人頭稅,隻是收稅途徑改變了,不能說沒有丁徭了,取消了人口稅。但就具體人來講,並不因個人的存在要交納人頭稅,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沒有人口稅了。這是一個進步,從此清朝政府減弱了對人民的封建人身束縛。

攤丁入畝製度的確立,是中國賦役製度史上的一次創舉,是值得重視的曆史大事。

年、隆之獄

備受恩寵

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漢軍鑲黃旗人,清代名將,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曾在康熙年間擔任工部侍郎、湖廣巡撫等職務,後因為生病告退。兄長年希堯曾擔任過廣東巡撫,得到康熙、雍正的寵信。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羹堯考中進士,後改庶吉士,被任命為四川廣東鄉試考官,後來做到內閣學士的官職。他從小聰穎無比,剛毅決斷,涉獵廣泛,長於記憶,能文能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被任命為四川巡撫,後又擔任四川總督、平西將軍。康熙六十年(1721年)擔任川陝總督,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撫遠大將軍胤禵手下握有重兵、掌有實權的征西主將。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他早就投靠雍親王府,把他妹妹嫁給了雍正。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下了一女,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又生下了皇子福惠,非常受雍正喜愛。年羹堯到四川、陝西擔任巡撫、總督之後,曾在四川給雍親王(當時雍正的爵位)寫信說:“現在不辜負皇上,就是將來也不辜負王爺您。”這是在向雍正表示忠心。隆科多是康熙、雍正最親的國戚。他是滿洲鑲黃旗人,康熙的生身之母孝康章皇後,是隆科多的祖父佟圖賴的妻侄女,康熙的妻子、雍正生身之母孝懿仁皇後是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的女兒,佟氏成為康熙、雍正兩朝的至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