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個職場麗人(3)(1 / 2)

也正因此,美國職場顧問羅琳在《女強人手冊》一書中不斷提醒女性,哭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想在職場上表現得宜,“一定要學習控製自己的眼淚”。

這也就說,如果你想大聲哭,如果你想大發雷霆,那麼,你當然有權利這麼做。然而,假如你有心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千萬不要被別人看穿了你的底牌,要學會控製你激動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不要輕易掉眼淚,要勇敢地去麵對失敗和壓力。

隻有這樣,你才能贏得同事和上司的認可,你才能令一切工作盡在掌握,你才能為自己贏得那片深邃湛藍的事業天空!

現在,已有愈來愈多的職業女性開始懂得如何偽裝自己的心情、掩飾自己的表情了。所以,不管你有多努力、多累或多生氣,“保持笑臉、放輕鬆”都是你必須要學習的功課。

職場不相信眼淚,你可以有情緒,但發彙時一定要遠離辦公室,特別是要遠離上司。

在職場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你長袖善舞,可以時刻吸引觀眾——你的同事或上司,隨著你的身姿流轉他們的目光。

你如鶯初啼,更能抓住那些散亂在你周圍的注意力。然而,中國女人是在“矜持”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因為是女人,就應該少說多做;因為是女人,就應該學會掩藏自己的意見;因為是女人,就應該信仰“沉默是金”……雖然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沉默無言的女人比起唧唧喳喳像個麻雀似的女人,在工作中顯得更為可愛,但是緘口無言的女性,在職場上常常會給自己和自己的同事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一個團隊要不斷地收集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才能清楚自己身處的環境,時刻把握團隊的動向,讓自己在競爭中遊刃有餘。

而一個工作團隊要建立優良的信息係統需要所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收集信息,提出建議,廣泛交流,這不是男性職員的專利,而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團隊內部建議者的地位和氛圍往往會因不同的企業文化而不同。女性作為建議者是否有優勢?不斷提供建議會獲得上升空間嗎?作為團隊一分子,女性如何對團隊提出建議?

在團隊中,無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一個出色的建議者就是一個出色的建設者。

在團隊建設中,一個能時刻找準自己發出聲音的位置,並在這個位置上保持住自己的想法、發出自己聲音的職業女性,往往能夠自信地肯定自己的能力、積極地參與團隊發展,同時也是她熱愛工作的表現。

文靜的方倩從小就接受父母為她製定的教育——女孩子應該多做事,少說話,避免顯得輕浮。而矜持的她,在考大學時,竟陰差陽錯地進了一所名牌大學的新聞係。

可是,在學校的四年間,她的導師和同學都認為她選錯了專業。的確,不愛說話的她很難在這個“吃張口飯”的行業做出出色的成績。

而在實習期間,一向成績優異的她,卻成了實習老師長期關照的對象。她可以收集到精準得當的受訪者的背景資料,可以做出十分精細的采訪計劃,但是她做不到一個人單獨進行采訪。每每一到采訪時,她總是得拉上一個人,讓別人幫她完成采訪任務。

遭遇了實習的打擊之後,她覺得既然父母沒期盼自己大富大貴,那麼就找一個平凡的崗位,能養活自己就成。

經過一番奔波後,方倩應聘到了一家外貿公司的助理職位。薪水不是很高,但是夠自己用,發展空間是比媒介小了一些,但是自己也沒什麼雄心壯誌,所以也無所謂。她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是,助理不會被逼著說出自己的主意,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個“無聲人”,反正少提建議絕對是會少犯錯誤的。

雖然方倩是一個沉默寡言,不願說出自己想法的女孩,但是工作努力、態度認真,不愛說話的她在公司裏,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微笑,還是贏得了大家的喜歡。

平靜的日子一天天地溜了過去,不知不覺中方倩在這個公司已經待了一個月。到了公司月底例會,方倩選了一個本子進入會議室,找了一個角落裏的位置坐了下來。會議開始後,就認認真真地開始記錄。

麵對一個個工作人員彙報工作情況,討論下個月的工作計劃,方倩像個場外觀眾一樣,看著他們你來我往地互相切磋,自己隻是機械地做著筆錄。

突然,她聽到有人叫了一聲“方倩”,她先是一愣,後來望了過去,看見了微笑著的部門經理:“方倩,你已經來一個月了,談一下你對公司的看法。”

方倩猶豫了一下,說:“我覺得這是一家非常不錯的公司,在這裏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那你對下個月的部門內部的工作計劃有什麼建議?”

“沒什麼建議,我……我剛到公司一個月,有很多東西還不能完全了解,所以現在沒什麼建議。”真是怕什麼來什麼,方倩不由得有點慌張。

部門經理笑著安撫道:“不要緊張,我希望你能盡快地了解公司的運作狀態,提出好的建議……那你下一個月的工作有什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