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闖破山關之卷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1 / 2)

說起太子前兩次昏厥的事情,杜預便有些異樣的神色。

他兩手向兩邊一揮,湯柏與劉禎同時會意,一左一右退了出去。

這種宮闈辛秘之事,畢竟還是與聞者眾不如鮮為人知的好。

陸鴻看著兩人消失的背影,心情愈發沉重起來,對於杜預要說的話,也愈發顯得忐忑擔憂……

杜預見湯、劉兩位同僚走出門去,便向陸鴻點了點頭,說道:“陸帥,這件事原本下官也是不知,不過崔相料到您要打聽,特地將宮裏流傳的一些閑言碎語,說給了下官知道。”他頓了頓,確認陸鴻聽清楚了之後,便鄭重地道:“下官可以原封不動地轉述給您聽,至於其中含著哪些意思,全靠您自己理解……”

他說完話,便垂下眼瞼,等待陸鴻的回應。

陸鴻自然知道,他這般謹小慎微的原因:這種事情涉及皇家秘聞,而且很可能是醜聞,所以知者不如不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罷了。

他便說道:“你隻管轉述便是。”

杜預點點頭,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小心翼翼地開口道:“崔相說:宮裏曾經傳出一個說法——就在那年聖君與太子同時昏厥之前,聖君曾經照例給東宮賜膳。正好前幾日輪值的尚食局司膳家中老母去世,在監督完最後那頓晚膳之後,便請了丁憂……”

到了這裏,他便停了下來,住口不說。這個意思是等陸鴻仔細消化、理解透了之後,這才繼續。

陸鴻摸著下巴,琢磨了一會兒,向他點了點頭,示意全然明白。

至於明白了甚麼,他沒有說,杜預也不敢聽。

隨後杜預便接著往下講:“崔相說:你知道的,這丁憂總是需要三年,而且即便丁憂期滿,為了安全起見,作為管理宮廷飲食的要官,一旦出宮,便絕不準再回宮做事。這是武帝朝便傳下來的規矩!而且即便特別開恩,能夠準許回來的,也不會再管尚食局的差事……”

此時杜預又閉口不言了。

但是陸鴻仔細聽了過來,隻是敘述一些朝中的慣例,並沒有發現這段話中有什麼值得推敲的地方啊?

那就隻有一個原因,真正的要緊的話,馬上就要到了。所以杜預可以停了一停,好讓他做足準備!

陸鴻表示自己明白了,示意他接著向下說。

杜預點點頭,接著便放緩了語速,說道:“崔相說:但是,根據後來的查證,此人隻丁憂不足半年,便投到了臨泉王的門下!”

陸鴻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雖然此人每一開口,必然強調是“崔相說”,但是話中的意思再明白不過。

無非就是,有人在皇帝和太子的飯菜裏做了手腳,而這位提供了“方便”的尚食局司膳,正是臨泉王的人……

但是臨泉王已經死了啊,現在再說這些,又有甚麼意義?

難不成還要將臨泉王挖出來鞭屍?

杜預對他的想法感到有些幾分好笑,便露出了一絲笑容,搖頭道:“陸帥稍安勿躁,且聽下官說完。那個司膳在臨泉王府中並沒有做多久,因為去年臨泉王便不幸死在了亂軍之中。後來更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此人離開臨泉王之後,馬上便投奔了陳州王!”

他說著,神神秘秘地一笑,顯出幾分詭異的神色來。

這次他沒有再借崔相的名頭,因為後麵的消息事關重大,陳州王又有接任大寶的可能,因此杜預畢竟還是要自己扛上一些,不能一股腦兒全都甩到了崔相的頭上——這也是共同擔責,將自己牢牢綁到崔相這條戰船上的意味。

陸鴻也覺得此事果然越來越有意思了,而且牽涉到的人也越來越多,他不禁饒有興趣地問道:“那個司膳老兄,到底是個甚麼來頭?”

杜預撫掌笑道:“陸帥正問到了要害!這個司膳雖然沒有甚麼名頭,但頗有幾分家世。若不是廣平郡主想到了這一點,並且派人去查過,說不定此人就這麼永遠消隱下去了。”

陸鴻奇道:“怎麼,是廣平查到的?”

杜預點頭道:“正是,也就是郡主,旁人如何有這般本事?”

陸鴻聽他的語氣,顯然對廣平郡主分外推崇,再聯想到外公曹梓的態度,心中不禁泛起異樣的感覺……

杜預接著說道:“那位司膳,是豐慶二年進的宮,起初看冰窖,後來不知有甚麼樣的際遇,短短幾年之間,便調到尚食局,並且升任司膳。要說起來,這人在當時竟然並非大周人,而是江南句容人氏!”

陸鴻這一驚可非同小可,看來此人所牽涉到的勢力,要遠遠比表麵上錯綜複雜得多……

“怎麼會是句容人,他是如何過審的?”陸鴻問道。

杜預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容,說道:“這個嘛,倒也不難。此人祖籍陳州,隻需將戶籍改回到陳州,也算是認祖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