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闖破山關之卷 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2 / 2)

張仲寬說完之後,假裝飲茶,卻就著茶碗的上沿偷偷觀察陸鴻的臉色。

陸鴻倒是一派茫然無解的神情,說道:“好像聽說,是因為這池塘中曾經種過芙蓉,才得了這個名字……”

張仲寬心中略略鬆了一口氣,打點精神,搖頭笑道:“這是謬傳,謬傳!這芙蓉亭之得名,絕非因為甚麼池中之花,而是因為一個人。”

“哦?”陸鴻不禁起了興趣,忙問:“是甚麼人?”

張仲寬道:“是英宗的芙蓉皇後!”

如果算上武晏在廣州扶持的那位傀儡皇帝的話,這英宗就是南唐倒數第四任皇帝,也就是李輜的父皇,在南唐幾代皇帝之中,算得上少有的一位開明君主。

隻不過這位英宗皇帝身子一向不好,做了八年皇帝,便在病榻上躺了四年,時好時壞,因此縱有賢明之德,始終也沒能做出多大的事業來。

這些曆史陸鴻還是略知一二的,但是對這個“芙蓉皇後”,卻真正是聞所未聞了。

所以他不禁問道:“是哪位芙蓉皇後?”

張仲寬神情有些古怪,說道:“就是謝皇後……”

陸鴻一聽姓謝,心中便一片了然。原來這芙蓉皇後姓謝!

張仲寬拐彎抹角,究竟是拐到陳郡謝氏上來了。

不過這種宮闈秘史、帝王韻事,總是很令人好奇的。因此陸鴻倒沒貿然打斷這個話題,反而頗有興味地問:“具體是怎麼回事?”

張仲寬自打說出“謝皇後”這三個字之後,便一直在留意觀察陸鴻的表情變化,見他隻是神情微微惘然,卻沒刻意逃避,心中不由得大大放鬆下來。

他指著頭頂這芙蓉亭,一邊回憶一邊侃侃而談:“謝皇後有個小字叫做芙蓉,十二三歲的時候很有美名,再大一些因為考《女經》而上達天聽,招給太子入了東宮。這位太子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

陸鴻越聽越奇了,忙問:“甚麼是《女經》?”

張仲寬笑道:“是一本女娃兒家讀的經典。南唐的皇室有個怪規矩,不論是皇帝還是東宮選妃,都要考《女經》,好像科舉一般,及第才能入選。其中無外乎是一些三從四德的把戲,在你們北人看來,自然是不值一哂了!”

陸鴻心中倒不由得泛起一絲自豪之意,笑道:“北邊確實沒有這種糟粕……”

不過他沒在這個問題上多談,是為了不打斷對方的思路。

張仲寬便接著說下去:“芙蓉皇後在做太子妃的時候,就很有賢惠的名聲。後來英宗繼位,雖然另續妃子,卻隻寵芙蓉皇後一人,也因此始終沒有親生子嗣。

“這芙蓉皇後主掌後宮之後,更加是母儀天下,不僅自己吃穿用度一概節約,而且常常勸諫皇帝禁奢禁欲,省卻的開支用來減免賦稅。當時南方百姓多受芙蓉皇後的德惠,各處都興建過‘芙蓉’之名的建築。”

陸鴻這才明白,原來這芙蓉亭,就是這麼來的。

誰知張仲寬搖了搖頭,說道:“後來芙蓉皇後芳年早逝,留下幾個過繼的皇子,其中一個李輜後來做了個荒唐皇帝,其他的有的封親王,有的封郡王,其中恩怨也是頗多。”

他頓了頓,抬起頭歎了一聲,很是感慨地道:“芙蓉皇後薨後,英宗傷心欲絕,下旨命天下所有以‘芙蓉’為名之建物,統統更名、拆除,隻留下宮城內的一座芙蓉宮,和此處的一座芙蓉亭……”

這一下變故著實讓陸鴻意想不到,同時更加好奇的是,天下間以芙蓉為名的建築都要更名、拆除,憑什麼唯獨這座芙蓉亭能夠與芙蓉宮相提並論,同時得以保存?

他將這個疑問提了出來。

張仲寬道:“具體情由知之不詳,隻知道這園子以前叫梧栗園,是英宗賜給一位郡王的園子。那郡王是芙蓉皇後生前最疼愛的一位皇子,英宗愛屋及烏,便準許他留下這麼一座芙蓉亭也說不定。”

“一位郡王?”陸鴻有些奇怪,“皇子不是應該封親王嗎,怎麼又是郡王?”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剛剛不是說了,那幾位過繼的皇子,互相恩怨頗多……本來大家都推梧栗園的這位繼承大統,後來據說此人隻身去往神都探查敵國風物政情,數年之後回來,原本一個英武賢明的少年皇子,卻變成了一位終日鬱鬱寡歡的青年。後來這皇位終於落到了李輜的手中,梧栗園的郡王,卻被遠遠封到了劍南……”

說到此處,陸鴻忽然渾身劇震,大驚問道:“你說的是李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