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運動篇(6)(3 / 3)

下麵我們來介紹幾種緩解高血壓引起的冠心病的運動方式:

手掌擦麵法

先將兩手心擦熱,用兩手掌擦麵,由前額經鼻兩側往下擦至下頜部,再向上擦,一下一上為1次,擦30次。

叩齒呼吸法

集中精神,上下牙齒互相輕叩30次,注意相碰時不可過分用力。隨即進行自然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自然向外凸,肛門肌收縮;呼氣時,腹部自然向內凹,肛門肌放鬆。一吸一呼為1次),然後將口內津液在呼氣完畢時分3次咽下。每次呼吸30次。

腹式呼吸法

取仰臥或右側臥位,輕閉目,排除雜念,做自然柔和的腹式呼吸,吸氣和呼氣時間的長短大致相同,呼吸30次以上。

加強吸氣法

全身放鬆,排除雜念,鼻吸鼻呼亦可鼻吸口呼。

每次呼吸時,吸氣稍延長,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例最初為3:2,以後逐漸增至2:1。呼吸時氣的出入要慢要緩,盡量做到如同鴻毛放在鼻孔前也不會吹動那樣輕柔。用口呼氣時須上下齒輕靠攏,口微閉。

加強吸氣須在自然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行,以自感舒適為宜,吸氣不宜過深、過長,切不可憋氣,每次呼吸30次,亦可根據體力酌情多做。

加強吸氣法,是通過調整自主神經係統的機能從而有助於增加心率,適用於冠心病見竇性心動過緩的患者。若是竇性心動過速的患者,則要做加強呼氣的運動,呼吸時間比例與加強吸氣法相反,動作要領與加強吸氣法相同。

4.合理運動,改善腦血管病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那麼運動對於預防腦血管病究竟可以起到哪些效果呢?首先是運動可以增強心髒功能,改善血管彈性,加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提高腦血流量。

運動能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並能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可以減少血栓形成的可能。運動可以促進脂肪代謝,據報道,運動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硬化。

長期鍛煉可以降低體重,防止肥胖。大家知道,導致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心髒病、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可以通過運動而減輕病情,並能達到治療的目的。所以,運動對預防腦血管病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方法。

運動能使許多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降級,還能改善全身狀況,包括精神、情緒、食欲、睡眠等,其好處有時超過藥物。那麼,哪些項目的鍛煉對預防腦血管病有效呢?

由於預防腦血管病的對象多屬中老年人,所以通常運動的項目和內容,選擇體力負擔不大,動作較簡單易學,體位變化小,而又能取得效果的運動為宜。患有高血壓病等的中老年人,以參加動作較緩慢和有節奏的項目如太極拳、氣功、慢跑、各種健身操,散步等比較適宜;體力較好的中年人還可以參加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爬山、自行車、遊泳等活動,但不要做劇烈的運動。運動關鍵在於:

①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掌握好運動量及其強度是取得成效的關鍵之一。運動量要根據各人的體質、年齡及病情來考慮,開始時做短時間的鍛煉,次數不要多,以後逐步增加,不要使身體過度勞累,如果心跳過快就應休息一下,如果運動後睡眠不好、頭痛,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予以調整。因為超量運動對老年人反而更危險。

②要堅持鍛煉、持之以恒。任何項目的鍛煉都貴在堅持,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練練停停,能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效果。當然,在發熱或感到疲勞或生病時,可以暫時不要鍛煉,下雨、地滑、刮風、下雪時也可采取在室內活動的形式。

③要勞逸結合、動靜結合,應把運動安排在一天的生活工作之中。運動的項目不在於多,選擇1~2項就夠了,如太極拳與散步,氣功和保健操,慢跑和體操等,每天鍛煉的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退休以後有條件者也可以鍛煉一小時左右,以不感到過分疲勞和緊張為原則,有條件者最好固定時間鍛煉。不能做到每天鍛煉的,至少隔日進行,也有好處。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幾種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腦血管病:

彎腰3分鍾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而後逐漸低頭彎腰,雙手觸地,兩秒鍾一次,1分鍾30次。剛開始可以少彎幾次,然後逐步增加。這項運動可以增加腦血管的抗壓力,對於困擾很多人的偏頭疼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搓手3分鍾

先是兩手手心互相搓,直到手心感到微熱,再將手背互相搓,最後手指交叉,相互揉搓。手上的穴位密集,經常揉搓這些穴位,可以對其相對應的內髒起到保健作用。

冷水浴3分鍾

用冷水擦洗全身,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剛擦時會覺得很冷,但5分鍾以後就會發熱,感覺很舒服,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呼吸3分鍾

全身放鬆,吸足一口氣,使肚子鼓足,然後慢慢呼出,如此反複數次。這個動作可以運動全身內髒,使血管神經得到緩和,既有利於消食化痰,也有利於安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