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來做做養腎健康操,以緩解腎功能的衰竭。
腹式呼吸
把嘴合上,用鼻慢慢地吸氣,這時腹部肌肉應盡量放鬆,小腹慢慢地膨大起來。然後用嘴呼氣,腹肌盡量收縮,小腹凹進去。不要求呼吸頻率放慢,不要憋氣,自然地深吸,深呼吸就可以了。每次5分鍾即可。
人體的腹部有9條經脈通過,它們分別是兩側對稱的胃經、脾經、腎經、肝經、膽經和中央的任脈。做腹式呼吸就是為了激發了這9條經脈。堅持腹式呼吸2個月左右,很多慢性病像脾虛、燒心、呃逆,腎陰、肝火旺等,都會明顯減輕。
扭腳運動
腳部運動很簡單,僅“拐”“蹦”“蹬”“抓”四個動作,各64次。越多越好,開始時,能做多少就多少。但必須做到兩點:一、在睡醒覺,起床前做;二、必須有恒心,天天做,累月經年,效果才愈顯著。
“拐”,仰臥,兩腿伸直,兩腳自然並攏,腳尖向外拐,雙腳同時做。這是踝關節運動或作為整個腳部運動的準備動作。(按:胯關節也帶著運動。另外,還可以兩腳尖同時朝一個方向拐,運動量就要大一些。)
“蹦”,仰臥,兩腳腳尖盡量向前平伸,使腳尖與小腿“蹦”成一條直線,膝部平貼床麵。如做完64下仍覺太輕鬆的話,可以試把膝部微彎,再做同樣“蹦”的動作,就比較累人了,此動作妙處甚多,特別是可強健兩腿肌肉。長途旅行,坐車搭機,想睡又睡不著時,平躺在椅子上,不妨做此動作,一則可防止小腿血栓症,二則也許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晚上失眠也可試做這一動作。(按:早晨睡醒後或乘車坐飛機時,雙腳做一下蹦以後,接著兩腳背往上勾一下,各64次。腳上勾使小腿後部肌肉收縮,疏通氣血,腿腳筋骨都得到鍛煉。注意呼吸仍要自然,不要中間停止。)
“蹬”,仰臥,兩膝彎曲,兩腳抬起,然後用力蹬出去。這個蹬的動作,運動量較大,心、肺都可得到鍛煉,並可以增強腹部肌肉,也使腹內器官劇烈間歇壓縮,尤其增進腸的蠕動,對便秘症特別有幫助。此外,腹部肌肉強壯後,腰椎的壓力就減輕,對各種腰椎的病症都有幫助。如果已經有了退化性脊椎關節病,如骨刺、椎間盤突出等,則慢慢也會有效,但特別需要恒心。(按:兩腿彎曲再蹬出去,也促使整個背部在床麵上往複運動,對背部穴位起到按摩作用,有利於疏通經絡,活血化淤。單腿輪流蹬出,效果不好。)
“抓”,這是在“蹬”以後一項比較輕鬆的動作,是讓你想象腳掌像手掌一般,把腳趾盡力叉開,向外旋轉,像手掌去“抓”,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有意想不到的妙處。就像傳統醫學及印度民間醫術所強調的,這個動作等於腳自己在按摩整個腳掌,做64次。(按:接下去雙腳放鬆,腳趾自由地活動活動。)
這樣做下來,你會覺得腳腕及腿酸脹得特別舒服,腿和腳特別暖和。腳和腿上有3條陽經和3條陰經,分別是肝、膽、脾、胃、腎、膀胱經,這樣,就能加速這6條經絡的氣血運行,因腳及腿部的氣血通暢了,濁氣下行,對治療高血壓等病有很好的作用。有高血壓病的人,晚上做過腳部操以後,睡眠狀態很好,血壓也平穩了。早晨做完腳部操再起床,更會血壓穩定,頭腦清晰,堅持半月後,再增加腳部運動的次數,效果更佳。
手部運動
下麵的手操,每個動作每次各做32次,也就是四個八拍。
第一步,拍手。兩手掌相互拍擊,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加強內髒功能、調節心情;兩手背互擊,可以有效緩解疲勞;第一掌骨外側互擊,可緩解脊柱問題引起的各種不適;第二掌骨互擊,可調節各內髒器官功能;兩手掌根互擊可調節生殖係統毛病,尤其是促進女性的盆腔循環(孕婦不宜)。
第二步,抖手腕,推手腕。用一隻手的拇指與其餘四指上下對捏另一隻手腕,邊揉邊搖,使該部位關節韌帶得到放鬆,數遍之後,以同樣的方法做另一隻手。
然後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另一隻手手腕部來回旋轉。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放鬆腕部關節,通絡活血,同時對腰部不適有一定的調整作用。
最後,將兩手十指交叉,上下左右搖動,可活動關節,舒筋活絡,也可緩解腕關節疼痛等症狀。
第三步,推手背。先用右手手心搓左手手背,再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多搓搓手背可以幫助闊胸理氣,使心胸舒暢。
第四步,揉魚際。整個大魚際,用一手拇指按揉大魚際,也可雙手對握搓大魚際,經常做此動作可調整心髒功能,緩解心肌缺血症狀,亦可對咳嗽、咽痛、失音、發熱起作用。
在左手掌無名指和小指中縫與指根到天紋之間的中點為心髒反射區,用右手拇指指尖按壓,也可以有效緩解因心髒不適引起的各種症狀。
第五步,刮手心。把一隻手四指回握後,自指尖向掌跟刮按另一隻手手心脾胃反射區部位。此方法可隨時調節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增強體質。
第六步,捏指根。若將每個手指視為一個全息的話,那麼,每個指根的兩側則是腰骶區域,用手指按捏,可發現很多敏感點,食、中指根可以調節腸道功能,有利於排泄,無名指、小指可以調理腰部不適。
用拇、食指分別上下對捏各指縫,能清熱解煩,對眼睛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還可以雙手十指交叉並相互撞擊,可緩解疲勞、失眠、怕冷等症,對改善頭部循環、提升眼耳功能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康複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