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運動篇(5)(1 / 3)

哪怕是血壓處於正常範圍內(即收縮壓低於140,舒張壓低於90),街舞、迪斯科或長達兩小時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區”。因為老人心肺功能減弱,血管彈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過於劇烈的運動會加重心髒負擔,造成供氧不足,尤其是高血壓和心髒病患者,會導致心率和血壓驟升,發生不測。

老人可以選擇節拍小於每分鍾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現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強度的舞蹈。在跳舞過程中,還要監控脈搏,最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過130次/分。對於一級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在149~159之間,舒張壓在90~99之間),最好選擇跳節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緩和的舞蹈。一旦血壓“升級”到二、三級(收縮壓高於160,舒張壓高於100),就絕對要杜絕跳舞了。

除了據身體狀況選擇舞蹈外,以下三點也應該注意:

一是動作幅度別太大。老年人運動係統肌肉萎縮,韌帶彈性下降,關節活動不靈,因此應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頸、轉腰、轉髖、下腰等動作,以防跌倒,發生關節、肌肉損傷,甚至骨折。

二是“聞雞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習慣早起去公園跳舞。但跳健身舞容易突發腦出血,因此冬天鍛煉忌太早,建議等太陽出來後再跳舞。

三是跳15分鍾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鍾簡單的拉伸肌肉和韌帶的準備活動,遵循先慢後快原則;跳15分鍾應休息幾分鍾,總時間控製在60分鍾左右。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來,超過兩個小時就不好了。此外,老年人跳舞時最好穿運動鞋,硬底鞋容易滑倒。跳舞後不能隨意脫衣,以防感冒並引發其他疾病。飯後應休息40分鍾左右,再開始跳舞。

跳舞是有節奏的全身運動,它具有舒筋活絡、流通氣血、滑利關節、改善機體功能等作用。由於跳舞多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音樂與舞蹈的有機結合,其功效就不僅僅是兩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更廣泛的整體效應。

有些舞蹈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需要踮起腳尖走步的,如跳交誼舞時,腳尖著地的機會就較多,這種姿勢不但使小腿肌肉和足踝關節得到了較好的鍛煉,而且還通過反射作用於大腦以調節血壓,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跳舞有素者常有這種體會,當緊張工作之餘,走進舞廳時,便會有輕鬆愉快、心曠神怡之感,這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無疑是有益的。

舞蹈雖有調理身心、養生治病、防治高血壓等作用,但在具體運用中,應注意的是舞蹈療法隻適合一、二級高血壓患者,而對病情較重的高血壓患者或對於頭暈頭痛等症狀明顯者,不宜用舞蹈療法。運動量不宜過大,應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還應注意不宜選擇動作過大、動作過多、節奏過強的舞種,老年體弱的高血壓患者更是如此。要控製好時間,每日1~2次,每次可跳30~60分鍾。

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降壓療法。打太極拳時要求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寧靜。另外,許多呼吸運動均強調靜、鬆、降三字,用意念作各種暗示誘導身體各部分放鬆。當然,也可以采取散步、做醫療體操等活動,時間可以選擇清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散步可根據體力情況,每次15分鍾至1小時,每日1~2次,散步時保持心情愉快,把一切煩惱拋在腦後。醫療體操最好在綠草地上進行,且四周安靜。

低頭彎腰、屏氣用力的活動都是高血壓患者的禁忌。低頭時,由於重力作用,可使人腦循環血液增加,腦血管壓力突然增加,血管壁緊張,易引起頭昏、頭重,有時還會誘發腦血管破裂,引起腦溢血。屏氣可使胸腹部壓力增加,血壓上升。另外,高血壓患者不宜做體位變化幅度過火的動作,也不宜進行劇烈競爭性的運動項目。

降壓不能指望立竿見影。選擇適宜的運動,最快4周才可以見到降壓效果,而且隻可能在少數人中出現。半數高血壓患者,在運動10周後才可能使收縮壓下降10~20毫米汞柱,使舒張壓下降5~10毫米汞柱。運動到20周,有80%的患者血壓明顯下降,有20%的人可能始終看不到血壓有明顯下降。但專家們告誡說,不要因此就放棄運動,因為它帶來的健康狀況的改善,對配合其他療法也大有好處。

選擇運動項目應著眼於動的運動。運動可分為靜的運動如舉重等力量性運動,動的運動如跑步、遊泳等使肌肉有節律收縮的運動。靜的運動非但不能降低血壓,反倒可使血壓升高,特別是舒張壓可升高。因此,應選擇好運動項目。

運動量不是越大越好,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作為降血壓的運動,達到最大負荷量的50%或60%就可以了;再大就沒有必要了。時間以每次30~60分鍾,每周3~5次為宜。

雖然運動在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和體重的情況下,有獨立的降血壓效果,但並不排除充足睡眠、規律生活、低脂飲食等對運動降血壓的影響。若能在運動的同時兼有科學有益的生活方式,降血壓的效果將更加迅速而明顯。另外,運動降血壓也不是無所不能,一定要配合其他降壓方法。

4.三級高血壓患者適合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