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運動篇(3)(3 / 3)

5.抱手收腳,重心移至右腿。

6.弓步推掌,左腿向左前方邁進,成30°弓步,身體左轉,左手由臉前向上舉並翻掌,屈肘停在左額前上方約30厘米處。

7.右手隨重心前移,以立掌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手心向前,目視右手。

十九、海底針

1.跟步提掌,右腳順勢向前跟進半步,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離地麵,右手下落,左手自然移至胸前。

2.虛步插掌,重心微微下移,上體轉正,左腳前落,腳尖點地,右手由右耳旁斜插向前下方,左手向下畫弧。

二十、閃通臂

1.上體立直,提手收腳,雙手上提至胸前,目視前方。

2.弓步推掌,重心移至左腿。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1.轉身扣腳,擺手,重心移至右腿。

2.收腳握拳,右拳停在腹前,拳心向下,重心移至左腿。

3.擺腳搬拳至身前,拳心向上,左掌按於體側。

4.轉身收腳,擺手收拳至腰間。

5.弓步打拳,拳心向左,拳眼向上。

二十二、如封似閉

1.前穿分掌,左手從右手腕下向前伸出,右拳變掌。

2.雙手手心逐漸翻轉向上,慢慢分開,距離與肩同寬。

3.雙手收引,重心移至右腿。

4.弓步前按,重心移至左腿。

二十三、十字手

1.轉身扣腳,重心移至右腿。

2.弓腿分手,掌心向前,肘部彎曲,目光隨右手轉視。

3.收腿合抱,右腳蹬伸,重心慢慢移至左腿。

4.雙腿逐漸蹬直,兩手向下經腹前畫弧,合抱於胸前。

二十四、收勢

1.翻掌分手,垂臂落手。

2.並步還原。

瑜伽

瑜伽意為“結合”,是印度的一種傳統健身法。該法強調呼吸規則和靜坐,以解除精神緊張,修身養性。

有專家研究發現,古老的瑜伽健身法有助於治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美國亞特蘭大和印度新德裏的兩個科研課題組在一期德國專業雜誌《醫學實踐》中報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亞特蘭大,科學家們將84位高血壓患者分成兩個組進行研究。經比較發現,堅持參加瑜伽健身的一組患者的血壓有明顯下降,13周後他們的脾氣不再像以前那樣暴躁。

新德裏課題組對42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了長達1年的分組觀察,結果發現,每天參加90分鍾瑜伽健身的患者很少再有胸悶氣短的現象。與不參加這種健身的患者相比,參加者的體重有所減輕,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動脈硬化大為減輕。

下麵我們介紹幾套簡單易學的瑜伽體式。

拜日式瑜伽

拜日式12步驟可以成為廣大瑜伽練習者的熱身運動。它所包括的十二步驟可以活化脊椎擠壓髒腑並且排出毒素,在清爽的早晨做四遍拜日式的話可提高一天的身體代謝水平,加強四肢的柔軟度,很適應初學的瑜伽愛好者。

動作不是很難,每天抽出點時間練習,效果會很好的。

1 祈禱式

做法:挺身直立,雙腳並攏。雙手胸前合掌。放鬆全身。調勻呼吸。

益處:建立集中和寧靜的狀態,為要做的練習做準備。

2 展臂式(雙臂向上舉)

做法:上臂向上舉過頭,雙臂分開與肩同寬。稍朝後仰頭和上身。

呼吸:雙臂上舉時吸氣。

益處:伸展腹部髒器,因此消除過多的脂肪,並改善消化。鍛煉手臂和肩部肌肉。加強脊神經,開闊肺葉。

3 前屈式(手觸腳式)

做法:身體向前屈,直到雙手或手指觸到腳的任何一側,或腳前的地上。將前額盡量靠近兩膝,但不要拉傷。雙膝保持伸直。

呼吸:身體前屈時呼氣。在最後位置時試收縮腹部,最大量地呼氣。

益處:有助於消除或預防胃部或腹部疾病,減少腹部多餘脂肪。改善消化。有助於消除便秘,使脊柱柔軟,加強脊神經。

4 騎馬式

做法:盡量向後伸出右腿。同時屈左腿,但左腳要保持原位。兩臂保持伸直,在原位上。動作末尾時,身體重量應當由兩手,左腳,右膝和右腳趾來支撐。在最後姿勢時,頭應向後仰起,背成弓形,向上凝視。

呼吸:右腿向後伸展時吸氣。

益處:按摩腹部器官,改善其活動功能。加強兩腿肌肉,得到神經平衡。

5 山嶽式

做法:伸直雙腿,雙腳並攏,身體向前俯臥,臀部翹在半空,頭低下,使它位於兩臂之間。身體應成為三角形的兩條邊。在最後位置時雙腿和雙臂應伸直,在此姿勢時試將兩腳跟著地。

呼吸:伸直雙腿和彎曲軀幹時呼氣。

益處:加強雙臂和兩腿的神經和肌肉。與前一姿勢相反的方向彎曲脊柱,因此有助於脊柱的進一步柔軟。加強脊神經,並向他們供應新鮮血液。

6 八體投地式

做法:身體放低及地,以至於在此姿勢的最後位置時隻有雙腳腳趾,雙膝,胸部,雙手和下巴觸地。髖部和腹部應稍微抬離地麵。

呼吸:呼盡後再行屏氣。

益處:加強大腿和手臂肌肉。發展胸部。

7 眼鏡蛇式

做法:伸直雙臂,從腰部抬起身體。頭朝後仰,這個階段與眼鏡蛇式的最後位置相同。

呼吸:抬起身體和弓背時吸氣。

益處:腹部受到壓縮,有助於從腹部器官擠出淤血。這姿勢對所有胃病,包括消化不良和便秘非常有用。弓背鍛煉脊柱,使肌肉柔軟,使最重要的脊神經重新煥發活力。

8 山嶽式(與姿勢5相同)

做法:伸直雙腿,雙腳並攏,身體向前俯臥,臀部翹在半空,頭低下,使它位於兩臂之間。身體應成為三角形的兩條邊。在最後位置時雙腿和雙臂應伸直,在此姿勢時試將兩腳跟著地。

呼吸:伸直雙腿和彎曲軀幹時呼氣。

益處:加強雙臂和兩腿的神經和肌肉。與前一姿勢相反的方向彎曲脊柱,因此有助於脊柱的進一步柔軟。加強脊神經,並向他們供應新鮮血液。

9 騎馬式(與姿勢4相同)

做法:屈左腿,使左腳朝前,以便它靠近雙手。同時放低右膝使其觸地。

呼吸:右腿向後時吸氣。

益處:參閱姿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