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運動篇(2)(2 / 3)

因此,高血壓患者在清晨隻能進行太極拳等輕緩的運動,要做活動量大,劇烈的活動,建議在下午2點之後或晚上進行。

7.如何把握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掌握得當才能保證運動的效果。高血壓運動療法傾向於中低強度。研究表明,低強度運動的降壓作用比高強度的運動更好。尤其是對中度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不提倡高強度運動。

怎樣確定高血壓患者的運動強度呢?除了前麵提到的運動強度測定法,參考運動時的最大心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指標,就是你自己當時的感覺。譬如,運動時以可以說話、哼歌為宜。

高血壓患者應當按照自己的身體條件,如血壓的控製情況,安靜時的心跳次數、年齡,以及有無心髒、腦、腎髒病變等,合理選擇運動量。

最簡單的就是運動“三五七”,即:

每天堅持30分鍾鍛煉,每周5次以上;

運動強度逐步使目標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的標準。

切記不要超過目標心率!

同時,運動前5分鍾要做好自我調整,如動動脖子、彎彎腰、活動一下關節。運動後5分鍾要做好放鬆運動,不要突然停下。

例如:一名60歲的病人,目標心率為:110次/分,開始運動時心率可在90次/分,以後逐漸加大運動量,但心率不應超過120次/分。

在選擇合適的運動量時,病人的自我感覺很重要。運動時應感到全身發熱、出汗;運動後,有輕度疲勞感,但很快恢複,並且感到精神煥發,工作效率倍增。

運動後以不發生頭暈、心慌氣短為度。如果運動結束後一個小時,心跳頻率還是高於平時,那就是運動強度過大。運動後晚上難以入睡,或第二天過於疲乏醒不來,也提示運動強度可能過大了。

高血壓患者可以結合這兩方麵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衡量方式。還要注意的就是,要從小運動量開始,不能猛然增加運動量,突然做高強度運動。運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運動後做好放鬆運動非常必要。

Part 5 高血壓患者的運動療法

高血壓就要這樣練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一級高血壓患者適合的運動

二級高血壓患者適合的運動

三級高血壓患者適合的運動

降壓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1.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的運動目標是:

①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過程,改善機體主要係統的神經調節功能。

②降低毛細血管、微動脈及小動脈的張力,調節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③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微循環,增強物質代謝的氧化還原和組織內的營養過程。

④發展機體和血液循環的代償機能,改善和恢複患者的一般全身狀況。

⑤減輕應激反應,穩定情緒,抑製身心緊張,消除焦慮狀態。

運動處方

高血壓患者的運動療法是根據疾病診斷、病情、功能狀態、康複目標等,以運動處方形式,確定恰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指導患者進行運動訓練。運動處方由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形式及運動程序等幾部分組成。

①運動強度是運動處方的最主要部分,關係到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有最大耗氧量、代謝當量、心率和自覺費力程度分級等四種表示方式,其中後兩種比較常用。心率與耗氧量有直接關係,且心率容易測得,所以常被當作運動強度指標。一般健康者的運動強度定為最大心率(220-年齡)的70%~85%(相當於60%~80%最大耗氧量)。對於患者,最大心率最好由運動試驗直接測得,運動強度一般取60%~70%最大心率。

②運動持續時間由運動強度和患者的一般狀況決定,通常70%最大心率的運動強度,持續時間為20~30分鍾;高於此強度,持續時間可為10~15分鍾;低於此強度,則為45~60分鍾。

③運動頻率即運動次數,它取決於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次數可以減少;低強度、短時間的運動,次數則應增多。通常中等強度的運動,每周至少3~4次。

④運動形式為有大肌群參與、具有節律性反複重複的動態有氧運動。常見的運動形式有以下肢為主的步行、踏車、上下樓、慢跑等;以上肢為主的運動有無支持的上舉運動,上舉負荷可逐漸增加,以及上肢在支持下的抗阻運動,如上肢組合訓練器、上肢功率計;還有包括上、下肢同時參與的運動,如遊泳、劃船訓練器等。從療效而言,下肢運動比上肢運動更有效,上下肢均參與運動或交替進行運動訓練的效果,比單純上肢或下肢運動更好。

⑤運動程序:每次運動開始時,應先進行10~15分鍾的熱身運動。熱身運動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緩慢步行,目的是升高體溫,使機體尤其是心血管係統做好準備;二是肌肉伸展和關節活動,目的是避免運動中肌肉和關節受到損傷。運動訓練的幾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