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運動篇(1)(3 / 3)

自覺性運動強度

通過自覺症狀來判斷運動強度。對中老年人來說,最理想的運動強度是感到“愉快”或“稍稍有點累”。研究人員將這種強度稱為“微笑速度”,並大力提倡。這種速度就是兩個人邊聊天邊走路時的速度。為了方便記憶,它也可以叫做“聊天速度”。這種強度的運動一次可進行30~60分鍾,每周進行3次。

如果每次運動時間為60分鍾,持續10周;每次運動30分鍾時,要持續20周,血壓將有所下降。從關於運動療法的報告中也可以發現,要使收縮期血壓下降10毫米汞柱,且每次運動60分鍾,每周運動3次的話,至少需要堅持14周的時間。

比較適合的運動療法是散步、騎自行車、慢跑。運動時的環境也應充分注意。氣溫在10℃以下時,天氣寒冷,血壓容易上升。氣溫在攝氏24℃以上時又容易中暑。因此,最理想的溫度是攝氏10℃~24℃之間。

另外,要穿戴適合氣候條件的衣帽。同時還要注意交通事故。運動療法也具有兩麵性。如果患者根據自己的判斷開始運動,那將是很危險的。若是發生什麼事故,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最好與醫生商量後再作決定。

5.高血壓患者運動注意事項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生成,並能防止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燃燒脂肪,收到減肥效果。高血壓患者適當運動,還可起到降血壓作用。但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終生相伴。

注意一:身體是否適合運動

運動前應向醫師谘詢,以確定能否參加運動,以及運動量的大小等。輕症穩定的病人可自我評估,連續下蹲10~20次或原地慢跑15秒鍾,若無不適症狀,則可進行運動鍛煉。

或者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運動,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因此,除了高血壓初期和輕型的患者,中度、重度高血壓患者若進行運動最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以免自行運動不當,如用力過猛、憋氣用力等,導致發生意外或並發症。注意防止運動外傷。

此外,高血壓患者參加運動前,要做一定的熱身活動,活動一下身體各部位的關節等,防止運動中扭傷。

注意二:把握運動量

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和高血壓的嚴重程度確定合適的運動量,以不引起胸悶、心絞痛為度,並根據運動中的反應隨時加以調整。

通常高血壓患者服藥的種類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是在安靜的狀態下,心率也有加快或減慢的情況,由此可致患者對運動的耐受力下降。

當服用心得安、倍他樂克等β受體阻斷劑時,有些患者(黃種人比白種人更加明顯)安靜心率可以減慢到50~54次/分。如果患者是一個60歲的人,平日活動量又比較少,在進行有氧運動時,其心率可能會跳到96~112次/分。此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心慌、氣短,血壓可能升高。因此,建議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高血壓患者在運動時注意測量心率,將心率控製在90次/分以下比較安全。

有些藥物(如心痛定)能加快心率,一些患者在服藥10分鍾後,在安靜狀態下心率即可增加到80~90次/分,患者能感到心跳,稍事運動就能感覺心慌、氣短。建議患者在服藥後心率反應最強烈的時間段(實際上是體內藥物濃度較高的時候)不做大肌肉活動,隻做腹式呼吸和舒緩的動作。

盡量避免劇烈的、競技性的體育活動;禁洗冷水浴(血管收縮和外周阻力增加易誘發高血壓或心絞痛);不宜在活動後立即洗熱水浴;嚴禁在無人監護區遊泳,並且慎做深呼吸和與屏氣有關的動作。

注意三:把握運動時間

高血壓患者早晨的冠脈張力高,易出現心絞痛、猝死等心血管意外事件,特別是早上5~11時,故最佳運動時間應在下午。飯後不能立即運動,一般建議飯後1~2小時方可開始運動。晚飯後散步也是很好的選擇。

注意四:選擇安全的運動場地

運動地點應選在居住地或工作場所附近,提倡結伴鍛煉,如公園、學校等地,勿在巷道、馬路邊運動。

注意五:夏練三伏不可取

在夏季,血壓通常比冬天低一些,高血壓患者也如此。因此,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夏練三伏是不可取的。在夏天,不僅運動量應適當減小,運動時間也應縮短,並避開氣溫最高的時間段,不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運動。夏天運動時還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以防血液濃縮導致缺血性腦血管意外。

注意六:適量飲水

建議高血壓患者喝燒開的自來水或礦泉水,因為自來水或礦泉水含有與降血壓有關的鈣、鎂等礦物質,至少能滿足身體對礦物質1/5的需要量。而且礦泉水呈弱堿性,能部分中和由運動產生的酸性代謝廢物。如果喝呈弱酸性的純淨水,就沒有這種好處了。

同時,由於出汗後血液是濃縮的,需要補充低滲透壓的白開水。若補充鹽水或成品飲料,會加重血液濃縮或脫水,加重口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