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高血壓患者的運動養生常識
高血壓就要這樣練
為什麼高血壓患者適合運動療法
用運動療法調節血壓的五大秘訣
如何通過運動控製血壓
什麼樣的高血壓患者適合運動
高血壓患者運動注意事項
什麼時候運動最合適
如何把握運動強度
1.為什麼高血壓患者適合運動療法
高血壓的運動療法在國外很流行,國內則剛剛起步。許多人不知道運動本身可以降低血壓,另有一部分人盲目運動導致身體損害。研究發現,堅持運動或堅持體力勞動的人與相同年齡組不堅持運動或很少參加體力勞動的人相比,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後者為前者的3倍。
實踐觀察發現,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可以從運動療法中獲益。早期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單一的運動療法達到血壓控製的目的,而中、晚期患者在運動後則可以減少抗高血壓藥物,從而降低藥物費用。同時,運動還能強身健體,增強心肺功能,降低動脈硬化的危險,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等。其主要作用是:
①神經長期過度緊張或情緒激動,易導致支配心血管係統的中樞神經調節發生問題,從而發生高血壓病。堅持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情緒穩定,心情舒暢,使工作和生活中的緊張、焦慮和激動得以緩解,使全身處於緊張狀態的小動脈得以舒張,從而促使血壓下降。
②長期堅持運動療法的高血壓患者,通過全身肌肉運動,可使肌肉血管纖維逐漸增大增粗,冠狀動脈的側枝血管增多,血流量增加,管腔增大,管壁彈性增強,這些改變均有利於血壓下降;運動還能產生某些化學物質,能促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並有利於血液中膽固醇等物質的清除,使血管保持應有的彈性,因此可有效延緩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防止高血壓病的加重。
③長期堅持運動可調整自主神經功能,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改善血管的反應性,引起外周血管的擴張和血壓下降。
對高血壓病而言,進行運動療法確實能使血壓降低。據說如果每周進行三次蹬自行車運動,每次60分鍾,那麼10~20周後血壓會下降。如果將運動療法的效果和降壓劑作一個比較,則和使用少量受體阻滯劑的效果相同。
但是,必須堅持每周3次,每次60分鍾的運動。而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而且,由於運動療法一旦停止,血壓又會恢複到原來的水平,所以認為運動療法比其他療法(飲食療法或藥物療法)更好的想法是錯誤的。運動療法畢竟是高血壓治療的方法之一,對退休後有時間又愛好運動的人應該很有效。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方式包括快走、跑步、騎自行車、遊泳、滑雪、爬山、太極拳、練習氣功、散步,以及做體操、慢跑、打乒乓球及羽毛球等。
2.用運動療法調節血壓的五大秘訣
運動是人類對抗高血壓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次運動之後,人體血壓水平可在一定時間內下降,並能保持22小時之久。不過,要想獲得理想效果,了解相關的奧秘,把握必要的技術非常有必要。
①運動可改善植物神經功能,降低交感神經張力。
②運動可提升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以及“好膽固醇”度脂蛋白,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③運動能鍛煉全身肌肉,促使肌肉纖維增粗,血管口徑增大,管壁彈性增強,血流量增加,有利於血壓下降。
④運動能增加體內某些有益的化學物質濃度,如內啡呔、五羥色胺等,使血壓下降。
⑤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是高血壓病的一大誘因,運動可穩定情緒,使緊張、焦慮和激動得以減輕,有利於血壓穩定。
天氣熱了,一動就出汗,這令許多高血壓患者對運動望而卻步。事實上,運動可以提高血管壁的彈性,有效改善小血管的痙攣,讓大小血管保持良好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例如,毛細血管阻力增大指末端的血管收縮、血流不暢。毛細血管阻力增大時,血液會滯留在血管內。血液不停流向這裏,血壓就會升高。也就是說,雙行線的道路突然變成單行線,這時汽車就會發生阻礙。發生阻礙時,出行肯定要多花時間,其中有的司機就會鳴笛,心裏產生壓力,而這種壓力就相當於血壓上升。
單行線變成雙行線後,汽車便會暢通無阻,也不會有人再鳴笛了。這相當於毛細血管開放、血管阻力減小的狀態。運動中血壓會上升,但長時間持續下去時,血壓反而會下降。事實上,目前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運動降血壓的機製,但我們可以作如下考慮。
運動使毛細血管的阻力減小,血流順暢,此外,運動還能增加體內前列腺素E等舒張血管的物質,減少人的不安及壓力。
3.如何通過運動控製血壓
眾多研究表明,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研究發現,通過對年齡、基線血壓、體脂和其他混雜因素校正後,發現活動最少的男性發生高血壓的相對風險比經常活動的高1.9倍。對女性的研究沒有發現在體力活動水平與發生高血壓風險之間存在顯著和獨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