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其降血脂效能與其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關。這些物質屬於配糖體,除降血脂外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對動脈血管有保護作用。洋蔥還含前列腺素A,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功能。
大蒜:大蒜的降脂效能與大蒜內所含物質——蒜素有關。大蒜的這一有效成分有抗菌、抗腫瘤特性,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糖和血脂等。
杏仁:杏仁不含膽固醇,僅含7%的飽和脂脂酸。高血脂病人每天吃30克杏仁,可替代含高飽和脂肪酸的食品。
菊花:有降低血脂功效和較平穩的降血壓作用。老年人在綠茶中摻雜一點菊花,對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雞蛋:過去認為雞蛋含膽固醇量高,多吃易致冠心病。現已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能使人體血中膽固醇和脂肪保持懸浮狀態而不在血管壁沉積,從而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為宜。
大豆: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磷脂。高膽固醇患者每天食用大豆蛋白質60~100克,約有90%的人會痊愈或好轉。
7.高血壓並發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是:強心、利尿、擴血管。
根據這3大原則,飲食上應注意如下幾點:
①限製液體的攝入。除了輸液的液體不能太多,同時,喝水喝湯也不能太多,否則會加重血液循環液體量,加重心衰。
②低鈉飲食。高鈉會引起水鈉瀦留,加重心衰,高血壓並發心力衰竭患者應限製食鹽及各種含鈉鹽食物的攝入量,以防水腫。蔬菜中芹菜、茴香菜、蕹菜等含鈉量較高宜少食。各種鹹菜、豆製品、醃製食品(因含有鈉鹽)均屬禁忌。
③由於心衰會長期利尿,所以會造成低鉀,缺鉀可引起腸麻痹等,易誘發洋地黃(強心藥物)中毒,對長期應用利尿劑的患者來說,應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及水果,例如土豆、紫菜、油菜、西紅柿、牛奶、香蕉、紅棗、橘子等。臨床上經常給予補鉀治療。
④熱能和蛋白質不宜過高。一般來說,對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必限製過嚴,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每天50~70克,但當心衰嚴重時,則宜減少蛋白質的供給,每天每公斤體重0.8克。肥胖不論對循環或呼吸來說都是不利的,特別是當心力衰竭發生時,由於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積的減少及心髒位置的變化,因而成為一個更加嚴重的因素。此外,肥胖還將加重心髒本身的負擔,因此宜采用低熱能飲食,以使患者的淨體重維持在正常或略低於正常的水平。
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供給按(300~350克)/天,因其易於消化,在胃中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減少心髒受胃膨脹的壓迫。宜選食含澱粉及多糖類食物,避免過多蔗糖及甜點心等,以預防脹氣、肥胖等。
⑤限製脂肪。肥胖者應注意控製脂肪的攝入量,宜每天攝入40克~60克脂肪。因脂肪產熱能高,不利於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使胃飽脹不適;過多的脂肪能抑製胃酸分泌,影響消化;並可能包繞心髒、壓迫心肌;或腹部脂肪過多使橫膈上升,壓迫心髒感到悶脹不適。
⑥補充維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應注意進食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如鮮嫩蔬菜、綠葉菜汁、山楂、鮮棗、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時應口服補充維生素B和C等。維生素B1缺乏可導致腳氣性心髒病,並誘發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衰竭。葉酸缺乏可引起心髒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8.高血壓並發冠心病
冠狀動脈性心髒病簡稱冠心病,是指由於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上,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會形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髒缺血,產生心絞痛。
冠心病的飲食治療原則是扶正祛邪,標本兼治,滌痰逐淤,活血通絡,補益氣血。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進食肉、魚、蛋、乳,禁服烈酒及咖啡、濃茶,不宜進食糖類食品及辛辣厚味之品。營養與冠心病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製定合理的膳食原則對防治冠心病至關重要。
①盡量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或膽固醇過多的肥肉、動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黃、動物內髒等食品。脂肪的攝入不應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控製在占總熱量的10%以內。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使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值為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