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慎藥》
養生智慧——老人用藥須知
人到老年,心、肝、腎、肺、腦等功能均逐漸減退,所以不可濫服藥物,應注意以下幾點:忌濫用解熱止痛藥。老年人易患腰酸背痛和四肢關節疼痛,如長期使用消炎痛、保泰鬆等止痛藥則有害無益。保泰鬆易引起浮腫和紅細胞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消炎痛易引起老年人眩暈、精神障礙或腹瀉等不良反應,忌濫用瀉藥。
便秘是老年人發病較多的一種,有的老人擅用瀉藥,這樣可引起鈣和維生素的大量丟失而引起慢性中毒性肝損害。忌隨便服用安眠藥。因老年人對安眠藥的分解排泄較慢,服用常用量即可引起過度疲倦。長期用藥可以形成習慣,有些還可促進其分解酶的增加而使用量逐漸加大,貽害無窮。忌濫用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容易損害聽力,對老年人尤其敏感。氯黴素等可抑製骨髓,影響造血功能。
老人用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劑量不可過大。老年人肝細胞內促進藥物分解代謝的酶活性降低,而且腎髒功能衰退,解毒功能差。所以老年人用藥若與青壯年人同樣劑量,則易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甚至造成中毒。
二是用藥品種不可太多。老人都想延年益壽,但老病纏身,就常依賴各種藥物,還認為多多益善,一次常服用多種藥品,殊不知藥物之間有的有協同作用,有的有拮抗作用,隻顧吃藥治病,而不考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毒性增強或作用減弱,就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後果,如阿司匹林和激素類同服易產生胃潰瘍出血,糖尿病人在服用降糖藥同時服利尿藥雙氫克尿塞,會使血糖升高。
三是安眠藥不可隨便用。失眠是老年人免不了的事情,偶爾服一些安眠藥是可以的,但不要養成習慣。不少安眠藥如苯巴比妥類、眠爾通等,開始時用量雖小,但若長期服用必須增加用量,很快就能產生依賴性,離開安眠藥就不行。特別是老年人的生理機能衰退,這類藥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故常在第二天還有頭暈,步態不穩、踉蹌等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宿醉現象。因此,老年人不可常服安眠藥,也不要常服一種安眠藥,可以偶爾服用一些,或幾種安眠藥交替輪換使用。
四是瀉藥不可常用。老年人常易患便秘,大多是因為身體過胖、腹部肌肉無力、腸蠕動減弱所致的功能性便秘。如為此而常服瀉藥,可使脂溶性維生素溶於其中而排出,再加上乳化脂的膽汁分泌減少,造成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維生素A的缺乏易導致夜盲症,維生素D的缺乏能引起骨質疏鬆,維生素E的缺乏易出現老人斑,維生素K的缺乏則可引起凝血障礙,由此看來,還是少用瀉藥為好,實在需要時,以用開塞露或中藥番瀉葉為佳。
五是中藥不可濫用。不少老年人認為,中藥無副作用,經常服用也無不可。這種看法並不科學,因為中藥也要經過肝髒代謝,腎髒排泄,服用過量也有可能引起中毒。因此,老年人服用中藥需謹慎從事,就是補藥如人參等也不可隨心所欲,而應遵從醫囑。
老人穿戴的厚薄適當
醫典妙語
夏雖極熱時,必著葛布短半臂,以護其胸背。
——《老老恒言·衣》
養生智慧——老人的衣著
曆代養生家認為,衣服的質地應輕柔保暖,大小適宜,《老老恒言》中指出:“唯長短寬窄,期於適體。”明代養生家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也提到:“衣薄綿輕葛,不宜華麗粗重。”
衣著的厚薄脫著,養生家也有詳盡闡述,綜合起來,可有三個方麵。第一方麵:脫著隨乎寒熱。《老老恒言·衣》中說:“其厚薄酌乎天時”,“熱即脫,冷即著”。《彭祖攝生養性論》中也說:“先寒而後衣,先熱而後解。”均指出了衣服的厚薄脫著應與天時的冷暖相適應。另一方麵,古人還認識到穿衣不宜過暖,否則反容易受邪致病。晉代養生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教誡篇》中說:“彭祖曰:重衣厚褥,體不勞苦,以致風寒之疾。”因為衣服過暖,則機體缺乏耐受風寒的鍛煉,反而使得抗邪防病之力減弱。至於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由於對寒熱的耐受性較差,所以又當盡量注意慎於脫著,以免脫著時感冒邪氣。《壽世保元·老人》中說:“慎於脫著,避免風寒暑濕之侵,小心調攝。”
第二方麵:脫著順乎四時。春季陰寒未盡,陽氣漸生。一是早春宜減衣不減褲,以助陽氣的生發。《老老恒言·燕居》中說:“春冰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二是隨時加減不可急脫急著。《老老恒言·燕居》又說:“綿衣不可頓加,少暖又須暫脫。”夏季盡管陽熱熾盛,仍應著衣以護其胸背。《老老恒言·衣》中指出:“夏雖極熱時,必著葛布短半臂,以護其胸背。”這一點對老年及體弱之人尤為重要。秋季氣候轉涼,亦要注意隨時加衣。冬季寒冷漸盛,應當隨著氣溫的寒冷逐漸加衣,但要避免一次加得過多。元代養生家丘處機在《攝生消息論·冬季攝生消息論》中說,冬季“宜寒甚方加綿衣,以漸加厚,不得一頓便多,唯無寒而已”。
第三方麵:脫著要有禁忌。前人提出的脫著禁忌,主要是有以下幾點:一是大汗之時勿脫衣。《老老恒言·防疾》中則指出,“春秋時大汗,勿遂衣”,否則“濕氣侵膚,亦足為累”。《彭祖攝生養性論》中說:“勿汗出甚而使解衣。”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也說“凡大汗勿偏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大汗之時不急脫衣的道理,在汗時人體腠理發泄,汗孔開張,急脫衣則易遭受風寒邪氣的侵襲,而汗濕滯留肌膚,產生風寒之類的病變。二是汗後應及時換衣。《老老恒言·防疾》中說:“汗止又須即易。”這是因為大汗濕衣而不易幹,久之亦可因汗後騰虛,濕邪入侵而為病。《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也說:“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痙”並指出“大汗能易衣佳”。
要想睡得好,被褥有講究
醫典妙語
穩臥必得厚褥,老人骨瘦體弱,尤須褥厚,必宜多備,漸冷漸加。每年以其另一易新絮,緊著身鋪之,倍覺鬆軟。挨次遞易,則每年皆新絮褥著身矣。
——《老老恒言·被》
養生智慧——老人的被褥
古代養生家也很重視被褥與健康長壽的關係,要言之有四個方麵:
一是被宜保暖,輕柔寬大,人體陽氣隨睡眠而有浮沉出入的變化,白天人體陽氣浮出於外以衛護肌表,夜晚人體陽氣沉入於裏以溫煦內髒,晚上人臥之時,陽所歸於裏而衛外功能減弱,易被風寒之邪所侵,所以睡覺必須保暖禦寒,因此保暖是人們對被絮的最基本要求。《老老恒言·被》中反複強調,被應“使暖氣不散”就是這個意思。被宜輕柔,曆代養生家多強調被絮要輕柔貼身。《老老恒言·被》中以皮被與絲棉被相比較,得出下麵的結論,即皮被“較以絲綿裝者,究之輕柔勿及”,因而主張以絲綿為被,被絮輕柔,則少既貼身防寒,又減輕了對身體的壓力,有助於機體的氣血流暢,可以促進睡眠。被絮宜寬大,《老老恒言·被》中還說:“被取暖氣不漏,故必闊大,使兩邊可折。”被絮寬大可折,則身體轉動方便,舒適,保暖,有益於睡眠。此外,還要注意被褥厚薄適度。
二是褥要厚軟保暖。《老老恒言·褥》中說:“睡臥必得厚褥,老人骨瘦體弱,尤須厚褥,必須多備,漸冷漸加,每年以其一另易新絮,緊著身鋪之,倍覺鬆軟。”厚軟之褥既保暖又舒適,適宜老年人躺臥。
三是褥底禁墊油布等物。油布等物不透空氣,用之不能收濕,反使濕氣下聚,易使人得濕痰痛痹諸症。《老老恒言·褥》中說:“有用油布,單鋪褥底,晨起揭褥,單上濕氣可證,油布不能收濕氣。《南華經》曰:“民濕寢則患腰疾偏。此非濕寢,然每夜如是,受濕亦甚,必致疾二。”因此,古人多主張用氈或其他收濕保暖之物作墊,認為“褥底鋪氈,可藉收濕,臥時熱氣下注,必有微濕,得氈以收之”,自可免患腰腿濕氣諸疾。
四是被褥宜勤曬。《老老恒言·褥》中指出:“陽光益人,且能發鬆諸物,褥久則臥實,隔兩三宿即向陽處曬之,毋厭其頻,被亦然。不特棉絮加鬆,終宵有餘暖,受益確有明驗。”前人的認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陽光裏紫外線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據實驗證明,布魯氏杆菌在陽光直接照射10到20分鍾時即被殺死;結核杆菌被照射45分鍾至數小時就失去活性;其他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傷寒、痢疾杆菌等少則幾分鍾,多則幾個小時的暴曬也會被殺死。因此,晾曬被褥實際就是一次很好的殺菌消毒。另一方麵時間用得過久的被褥,因為棉花長期受壓,並吸收皮膚分泌的油脂和汗水以及皮屑、汙垢等物,堵附了棉花纖維之間的空隙,使棉花板結、發硬,易滋生細菌。這樣的被褥不僅有股難聞的氣味,而且蓋著也不暖和。晾曬被褥即可利用日光對物品的幹燥驅濕作用,使受潮的棉花受熱膨脹,空隙變大,含更多的空氣。這樣的棉絮就鬆軟而富有彈性,且不易散熱,蓋起來就舒適多了。
老人床鋪的安置很重要
醫典妙語
安其寢處。安之法,床為要。
——《老老恒言·床》
養生智慧——老人的床鋪
對於床及其安置,古人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床要寬大。床寬大,則睡時可以隨意伸縮轉動,有利於氣血流通,筋骨舒展。故《老老恒言·床》中說:“八尺曰床。故床必寬大。”
二是床宜低矮。《老老恒言·床》說:“床低則臥起俱便。”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睡覺是老年人的主要休息方式,老年人年邁體衰,起臥不便,若再設床偏高,則起臥時耗氣力,往往影響正常休息。但是,低床又要注意避免風濕之氣,一般可以厚鋪床墊,並勤曬保幹加以預防,《老老恒言·床》說:“如磚地安床,恐有地風暗吹,及濕氣上透,須辦床墊。”今之草墊、棕墊等可酌情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