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神農到臨江察訪庶民生活,當地地方官將神農的吃飯安排在椒兒、花秀小兩口之家,可是神農很廉潔,生活樸素,提出要吃庶民的家常便飯。這可把地方官給難住了,於是,就把椒兒、花秀叫來商議。
花秀是個心靈手巧的人,當聽到神農要吃庶民的家常便飯時,她非常激動,高興地說:“我做蕎麥麵攤餅,內卷炒青椒絲、煮小白菜、紅蘿卜湯,滿保大家吃了高興!”
於是花秀細心地把家常便飯煮好後,就叫椒兒端上餐桌,請神農用飯。神農剛入坐,一股芳香醇麻氣味就撲鼻而來,接著花秀把卷好青椒絲的蕎麥麵攤餅雙手貢給神農,神農接過後舒心地吃了起來,花秀又盛了一碗小白菜、紅蘿卜湯放到神農麵前,又是一股清香味直往鼻孔裏鑽。“這飯煮得好,好吃極了!”神農邊吃邊稱讚,然後又問,“這飯這麼香,裏麵加的是什麼?”
花秀回答說,“飯菜除了我們親手種的蕎麥和青椒辣、小白菜、紅蘿卜外,裏麵放的香料是我們從山上一種‘寶樹’上采回曬幹磨成細末做的,這是提味的好香料呢!”
神農奇怪的說,“什麼‘寶樹’?明日帶我上山去看一看。”
第二天,神農在花秀夫妻兩人的陪同下,汗流浹背地上了山。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生長著枝翠葉茂的“寶樹”,遍地都是香氣,使人心曠神怡。神農是因嚐百草而出了名的,他走到“寶樹”跟前,對樹做了一番細致的觀察,還向花秀夫妻倆詢問了一番寶樹的情況。他隨手摘了一粒紅紅的果實放進嘴裏,醇麻味很快散發開來,向喉嚨竄去,他就拿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將果粒衝到肚裏,不一會兒他感覺到脾胃發熱、胃氣上衝,他連連點頭說:“這確實是個‘寶樹’,它還是一種能醫病的良藥啊!”
神農臨走時,召來了當地的官員、百姓以及花秀和椒兒,發布了詔書:用花秀和椒兒夫妻倆名字的第一字“花”和“椒”,命名山上的“寶樹”,即“花椒”,代代相傳,為民造福。花椒由此而得名。
《食療本草》論肉食養生
豬肉的養生功效
醫典妙語
肉:味苦,微寒。壓丹石,療熱閉血脈。虛人動風,不可久食。令人少子精,發宿疹。主療人腎虛。肉發痰,若患瘧疾人切忌食,必再發。腎:主人腎虛,不可久食。江豬:平。肉酸。多食令人體重。今捕人作脯,多皆不識。但食,少有腥氣。又,舌:和五味煮取汁飲,能健脾,補不足之氣,令人能食。大豬頭:主補虛,乏氣力,去驚癇、五痔,下丹石。又,腸:主虛渴,小便數,補下焦虛竭。東行母豬糞一升,宿浸,去滓頓服,治毒黃熱病。肚:主暴痢虛弱。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豬肉的養生妙用
豬肉是我國消耗最多的肉類食品之一,是人們餐桌上經常出現的美味佳肴,也是我們攝取動物類脂肪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豬肉的營養豐富,因部位及肥瘦不同,營養成分含舉也有差別。瘦豬肉含蛋白質較高,每100克可含高達29克的蛋白質,而脂肪的含量大約是6克左右,經煮燉後,其的脂肪含量還會降低。豬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脂肪酸,還能為人體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
對於養生來說,中醫認為:豬肉味甘、鹹,微寒入脾、胃、腎經,能夠補腎滋陰,養血潤燥,益氣,消腫,主治溫病熱後、熱退津傷、肺燥咳嗽、腸道枯燥、大便秘結、氣血虧虛、羸弱體瘦。
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煮湯、紅燒、清炒、溜、醬、爆、燜等手段烹調之後,可做成多種菜肴,並且風味各有不同,肉味特別鮮美。
豬肉可每天食用,成年人每天可攝取80克至100克,兒童每天攝取50克最佳。烹調豬肉時最好與豆類食物搭配,因為豆製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使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懸浮於血漿中而不向血管壁沉積,能防止硬化斑塊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豬肉多食可生痰,所以多痰者應慎食,患風寒及病初愈者應忌食。豬肉含脂肪較高,特別是膽固醇含量較高,因此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和肝、胃病患者及老年人應少食,另外服用降壓藥和降血脂藥的時候也不宜多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以免造成便秘,從而增加了人體對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除此之外,孩子也不宜食太多豬肉,因為長期食用豬肉食品,勢必會攝入大量的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從而使體內的脂肪大量堆積,引發肥胖等病症。
豬身上的另外一寶便是豬肝。豬肝是最常見的肝腸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營養含量是豬肉的10多倍。豬肝中鐵質豐富,可調節和改善貧血病人造血係統的生理功能,是最常用的補血食物。豬肝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生殖機能的作用,對於維持健康的膚色,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幹澀、疲勞有很大的幫助。而維生素B2可以去除肌體中的一些有毒成分。維生素C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並能抑製腫瘤細胞的產生。因此貧血的人和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特別適宜食用豬肝。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豬肝的膽固醇含量較高,所以高膽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該少食。由於肝髒是動物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所以買回的鮮豬肝不要急於烹調,應該放在水中浸泡半個小時,烹調的時間不能太短,至少應該在急火中炒5分鍾以上,使豬肝完全變色,看不到血絲為止。豬肝忌與蕎麥、黃豆、豆腐同食,否則易誘發瘤疾;忌與魚肉同食,否則令人傷神;忌與雀、山雞、鵪鶉、鯉魚、鯽魚同食。
豬血我們通常以血豆腐的形式煮湯或涮鍋食用,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對於營養不良、腎髒疾患、心血管疾病的食療和病後的調養都有益處。豬血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如鈷、鐵等,並含有維生素K。微量元素鈷可以延緩腫瘤的生長,對於惡性貧血等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豬血中的鐵是以血紅素鐵的方式存在,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具有良好的補血功能。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和孕婦及哺乳期的婦女應多吃豬血,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而維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具有止血作用。另外,豬血還具有利腸通便作用,可以清除腸腔中的陳垢,對塵埃及金屬微粒等有害物質具有淨化作用,可避免人體內產生積累性中毒。因此,貧血患者、老人、婦女和從事粉塵、紡織、環衛、采掘等工作的人特別適合食用豬血。
需要注意的是,豬血不宜單獨烹飪。食用豬血時一定要煮透,烹調時應配有蔥、薑、辣椒等作料去除異味。豬血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增加體內的膽固醇。高膽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少食。豬血忌黃豆、地黃、何首烏,食之對身體不宜。
豬蹄是愛美之人的青睞食品。用豬蹄進行美容在我國已經有很久的曆史,據《傷寒論》中記載,豬蹄具有“和氣血、潤肌膚、可美容”的功效。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並且不含膽固醇。其中膠原蛋白質在烹調的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能增強細胞生理代謝功能,有效地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保持濕潤狀態,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
此外,豬蹄還有壯腰補膝和通乳之功,可用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和產婦產後缺少乳汁之症。對於經常性的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及缺血性腦病患者也有一定輔助療效。豬蹄還有助於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防止中老年人骨質疏鬆。因此,豬蹄是老人、女性和手術、失血者的食療佳品。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豬肉的食療方:
山楂豬肉條:山楂100克,瘦豬肉1000克,菜油250克。取山楂30克加水煮沸,放入豬瘦肉,煮至六成熟,撈出豬肉稍晾,切成粗條。用豆油、薑、蔥、黃酒、花椒等調料將肉條拌勻,醃製1小時,瀝去水分。將油放在鐵鍋內,用文火燒熟,投入肉條榨幹水分,至色微黃撈起。將鍋內油倒出後,再置火上,投入餘下的山楂略炸後,再將肉幹倒入鍋中,反複翻炒,微火焙幹,淋入香油,撒上味精、白糖拌勻即成。此膳食可降壓降脂,適用於各種高血壓及高脂血症患者。
木耳瘦肉湯:黑木耳10克,豬瘦肉50克,大豆粉15克,生薑粒、蔥花、食鹽少許。先將木耳用溫水泡軟,瘦肉切絲拌大豆粉,將木耳入水煮沸,下肉絲,稍煮後下薑、蔥、鹽等調料,再沸後起鍋。此湯可補氣養陰,活血化瘀,適宜於氣陰兩虛的心梗患者。
蓮子百合瘦肉湯:蓮子15克,百合10克,瘦豬肉50克,料酒5克,醬油5克,蔥、薑少許。將帶心蓮子、百合、瘦肉塊放鍋中加水適量,加入料酒煮沸,撇去浮沫,改小火煨燉至肉爛熟,加入醬油、薑、蔥即成。佐餐吃肉喝湯,每日1劑。此湯可養心安神,適宜於心氣虛或氣陰兩虛之心悸患者。
牛的渾身都是寶
醫典妙語
牛者稼穡之資,不多屠殺。自死者,血脈已絕,骨髓已竭,不堪食。黃牛發藥動病,黑牛尤不可食。黑牛尿及屎,隻入藥。又,頭、蹄:下熱風,患冷人不可食。肝:治痢。又,肝醋煮食之,治瘦。肚:主消渴,風眩,補五髒,以醋煮食之。腎:主補腎。髓:安五髒,平三焦,溫中。久服增年。以酒送之。黑牛髓,和地黃汁、白蜜等份。作煎服之,治瘦病。恐是牛脂也。又,婦人無乳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不過三兩日,有汁下無限。若中年壯盛者,食之良。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論自死者。其牛肉取三斤,爛切。將啖解槽咬人惡馬,隻兩啖後,頗甚馴良。若三五頓後,其馬獰不堪騎。十二月勿食,傷神。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牛肉的養生妙用
牛肉是我國的一種主要肉類食品,其味道鮮美,營養成分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深受人們的喜愛。在養生方麵,中醫認為:牛肉味甘,其中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入脾、胃經。可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少食、痞積、虛勞羸弱、筋骨不健、腰膝酸軟等病症。
牛肉瘦肉多、脂肪少,是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一類的優質肉類食品。牛肉蛋白質中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也比較多,牛肉氨基酸的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複組織等方麵特別適宜。另外牛肉中還含有肌氨酸、丙胺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肉毒堿以及鈣、磷、鐵等成分,因此牛肉的營養價值十分的高。
牛肉中所含的肌氨酸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它可以有效補充三磷酸腺苷,從而使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能堅持得更為持久;維生素B6,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有助於疲勞身體的恢複;肉毒堿能夠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產生支鏈氨基酸,對人體肌肉的鍛煉很有幫助;丙胺酸能夠從飲食的蛋白質中產生糖分,從而緩解體內能量的不足;至於鈣、磷、鐵等礦物質,是人體新陳代謝必須的物質,由此可見牛肉對人體的補益作用是非常大的。
除了牛肉之外,牛血、牛黃、牛肝、牛肚、牛腎、牛脊髓的營養也十分豐富。牛血可以治療血痢、便血、脾胃虛弱、血虛經閉等疾病;牛黃主治熱病神昏、譫語、癲病發狂、小兒驚風抽搐、牙痛、喉腫、口舌生瘡、癰疽、療毒;牛肝食用後能養血、補肝、明目;牛肚主消渴,風眩,可補五髒;牛腎對人體腎髒的補益作用十分的巨大;牛脊髓可以安五髒,平三焦,溫中,長期以酒送服可以延年益壽。
牛肉作為一種滋養髒腑、強壯身體的補品,適宜於普遍人群,特別是肥胖者、高血壓、冠心病、血管硬化和糖尿病人更宜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牛肉是一種發物,對於患瘡毒、濕疹、疹癢症等皮膚病者應戒食;另外內熱盛者或服用氨茶堿時應禁忌食用;肝病、腎病患者應慎食。
在烹飪牛肉的時候,最好使用熱水直接加熱。因為熱水可以使牛肉表麵蛋白質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外浸,保持肉味鮮美。在燒煮的過程中,可加入一點酒或醋,這樣既可以去除肉腥味,又可以使肉容易軟爛。燉牛肉時放點山楂、蘿卜、橘皮、茶葉,也可使牛肉易爛。
在食物搭配方麵,牛肉可與許多食物搭配,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比如說牛肉與雞蛋搭配,不但滋補營養,而且能夠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牛肉與土豆搭配,有健脾胃的作用,牛肉粗糙,有時會刺激胃粘膜,土豆與牛肉同煮,不但味道好,而且土豆中所含的葉酸,能起著保護胃粘膜的作用;牛肉與白菜搭配,可以素葷結合,互為補充,起到健脾開胃的功效;牛肉與芋頭搭配,可以防治食欲不振及便秘症,還可以防止皮膚老化;牛肉與南瓜搭配,可以補脾益氣、解毒止痛,特別適宜於中氣虛弱、消渴、肺癰、筋骨酸軟等病症的患者。
牛身上還有一寶便是牛奶,如今牛奶已經深入了千家萬戶,對人體的益處也是不言而喻。牛奶營養豐富,而且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被譽為“近乎完美的食品”。牛奶中含有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乳蛋白等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在人體中的消化吸收率可高達98%。另外牛奶中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而牛奶中所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是溶解狀態,鈣、磷的含量比較高,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牛奶還有抑製腫瘤、鎮靜安神、美容養顏、減肥瘦體等功效。很多女孩子都把牛奶當作“最天然的護膚品”。牛奶中所含的高級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維生素B族,它們能滋潤肌膚,保護表皮、防裂、防皺,能夠使皮膚光滑柔軟白嫩,使頭發烏黑減少脫落;牛奶中所含的鐵、銅和維生素A,可以使皮膚保持光滑滋潤;牛奶的乳清可以消除麵部的皺紋;另外,牛奶還能為皮膚提供水分,形成封閉性油脂,防止皮膚水分蒸發,所以牛奶絕對是最天然的護膚品。
青少年堅持飲用牛奶可以為生長發育提供最完善的營養保證。牛奶中所含的磷能促進青少年大腦的發育;所含的維生素B2,有助於保護和提高視力;所含的鈣能增強骨骼牙齒強度,促進智力的發展;所含的乳糖可以促進青少年對鈣和鐵的吸收,增強消化功能。
牛奶中的酸奶含有大量的乳酸和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活性乳酸菌,有利於人體對營養的消化吸收,激活胃蛋白酶,增強消化機能,提高人體對礦物質元素鈣、磷、鐵的吸收率。另外酸奶還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阻止腫瘤細胞增長,防止動脈硬化。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牛肉的食療方:
參蓮牛肉湯:紅參6克,蓮子15克,牛肉100克,生薑5克,蔥花3克,食鹽適量。將紅參切片,蓮子洗淨,牛肉切片,加水適量同煮,沸後下薑、蔥、鹽,再煮至肉熟爛即成。每日佐餐食用,可補益心氣,提心神,健體強身。
三七牛肉湯:三七粉2克,山藥粉10克,牛肉100克。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與三七、山藥粉共燉成湯,加胡椒、薑、蔥、醬油適量調味即可。每日餐佐餐食用。此湯有活血化癖,補氣益脾,增加氣力,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川芍紅花牛肉湯:川芍10克,紅花10克,牛肉400克,雞蛋1個,金針菜50克,醬油、糖、澱粉適量。將金針菜水發脹,去柄,切段;牛肉剁成肉糜,充分攪拌至有黏性,加紅花混勻,作成丸子,然後在油鍋中炸熟;鍋中留少許餘油,入蔥、薑、蒜炒香後加金針菜、川芍和清水適量煮至川芍變軟,加入炸好的肉丸和料調,煮5分鍾加水澱粉收汁起鍋。可佐餐食用。此湯可補心益血,活血化癖,適宜於血虛心悸的患者。
傳說故事——牛為何吃草
相傳在遠古以前,牛本來是天上的一位主管人間天花出痘的麻星官。那個時候,地上的人很少,土地肥沃,耕作很省力。糧食五穀種下去,生得很好,一年幾熟,季季都有好收成,家家戶戶糧食堆成山,無論怎樣吃也吃不完。
糧食一多大家就不珍惜了,人人都盡情的糟蹋,滿山遍野都是被糟蹋的糧食,鳥雀山獸也吃不完,黴爛後臭氣熏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看到這種情況十分生氣,認為凡間的人太安樂了,要弄些事給他們去做,免得清閑無聊專門糟蹋糧食。這時一位神仙提出一個方法:把百草的種子撒到田裏去,讓百草和五穀爭地盤,爭肥料,減少產量,逼使凡間人去翻地,耙草,忙勞作,免得糟蹋糧食。
玉帝想想,這個主意倒不錯。於是他召集大小星官,要選派一隻氣力大、肯出力的星官下凡撒草種。牛麻星官那時最攬事,一心想立個大功好升職位,趕忙出班啟奏,願意下凡播撒草種。
玉帝一看他力氣大,又這麼積極主動,於是就準奏了,並叮囑他:限定行三步,撒一把草種,從上向下撒,不許有耽誤。做好了回天庭,重重有賞。
牛麻星官領旨後非常高興,認為這任務太簡單啦,憑自己的能幹,一定可以立個頭功。別的星官也趕來賀喜餞行,於是牛麻星官在自己的府第擺上酒席,開懷暢飲,直到天鼓催行,牛麻星官才醉醺醺地辭席出了南天門。
牛麻星官醉意朦朧,背著百草種子下到凡間,卻把玉帝的旨意忘掉了,想了半天才想出點兒印象。他行—步,撒三把草種,從下往上撒。草種讓風一吹,飛飛揚揚,連石頭縫、大樹椏上都長出了草,山上、溪岸、田裏更是百草叢生,針都難插入。牛麻星官可高興啦,一跳回到天上,準備領賞受封。
他哪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人間野草滿地,老百姓種不成糧,餓死了無數人。玉帝接到凡間的告狀後大怒:我命你三步撒一把,從上往下撒,你貪功心切,酒醉誤事,陽奉陰違,塗炭生靈。簡直罪不可赦!隨即喝令把牛麻星官拿到南天門砍了。
牛麻星官這一下才清醒過來,骨頭散了架,癱倒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還是眾神仙慈悲為懷,紛紛出班求饒。大家說,殺了牛麻星官的頭也挽救不了,還是想辦祛如何補救吧。這時有位星官說:如今凡間人割草割不及,不如叫牛麻星宮下凡去吃草,幫助人犁草地,將功補過。玉帝這時也沒有別的辦法,隻有準奏了,責令把牛麻皇宮押赴人間,永遠做牛。
牛麻皇宮被押到南天門口,想賴著不下去。惹惱了值班太歲,他舉起旋火棍對著牛麻星的額頭一戳,趁勢在後麵推了一把。牛麻星從南天門一頭撞了下來,嘴巴衝到地麵,把上頜的門牙全衝掉了。之所以牛額頭都有一個旋,那是旋火棍戳的;牛上頜都無門牙,那是被推下來時跌掉的;牛吃草,犁地,這都是被玉帝罰的。
羊的全身可養生
醫典妙語
羊肉:溫。主風眩瘦病,小兒驚癇,丈夫五勞七傷,髒氣虛寒。河西羊最佳,河東羊亦好。縱驅至南方,筋力自勞損,安能補益人?羊肉:妊娠人勿多食。患天行及瘧人食,令發熱困重致死。謹按:南方羊都不與鹽食之,多在山中吃野草,或食毒草。若北羊,一二年間亦不可食,食必病生爾。為其來南地食毒草故也。若南地人食之,即不憂也。今將北羊於南地養三年之後,猶亦不中食,何況於南羊能堪食乎?蓋土地各然也。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羊肉的養生妙用
羊肉是人們主要食用的肉類之一,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羊肉可烹製成許多風味獨特的美食佳肴,無論是清燉、紅燒或是燒烤,其味道都十分鮮美。羊肉曆來被當做冬季進補的重要食品,冬季食用羊肉,可起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羊肉與豬肉和牛肉相比,其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較少,食之容易被消化,多吃羊肉可以提高抗疾病能力,增強身體素質。
中醫認為:羊肉味甘,熱。入脾、胃、腎經。對人體有大補防寒之功,可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反胃、泄痢、腎陽不足、氣血虧虛、產後虛羸少氣、缺乳等症。
自古中醫學上就有“人參補氣,羊肉補形”的說法。羊肉是一種非常好的滋補強壯品,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寒冬常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熱量、增強禦寒能力。羊肉還可增加消化酶功能,保護胃壁,幫助消化。除此之外,羊肉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針對於我國男性朋友普遍的體質狀況來說非常適宜食用。
羊肉的營養豐富,其蛋白質的含量高達17.3%,並且脂肪的含量僅為豬肉的一半,羊肉中還含有少量的糖類,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鈣、鐵的含量均高於豬肉、牛肉,所以食用羊肉對骨質疾病的治療與造血都有顯著的功效,另外食用羊肉對肺部疾病如肺結核、氣管炎、哮喘和貧血、產後氣血兩虛、久病體弱、營養不良、腰膝酸軟及一切虛寒諸症,也十分有益。除此之外,羊肉中還含有尼克酸與各類維生素。羊肉中的脂肪熔點為47℃,相對於人體的37℃體溫來說,食用羊肉根本不用擔心長胖。
除了羊肉滋補之外,羊身上的其他部位對於人體也有非常好的補益效果。羊血、羊骨、羊肝、羊肚、羊奶、羊膽、羊心、羊腎、羊脊髓等等可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羊血性味鹹平,有止血、祛淤之功效,可用於產後出血暈、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的治療;羊骨中含有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等成分,能夠補益身體、增加鈣質,對於虛勞和不良性貧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羊肝性味甘涼,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後貧血、肺結核、夜盲、白內障、青光眼等症有很好的效果;羊肚主補胃病虛損,小便頻數,止虛汗;羊腎能起到補腎助陽、生精益腦的作用;而羊脊髓就是我們常說的羊羯子,食後能夠強健筋骨,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痛等病症,在一些北方城市的飯店中會有用羊羯子做的這道菜。除此之外,羊的頭肉性平,主緩中,汗出虛勞,安心止驚,能夠治療熱風眩,疫疾,小兒癲癇,另外還能補胃虛損;羊角主驚邪,明目,安心益氣,燒角作灰,治漏下惡血;羊毛用醋煮後裹腳,能夠治療腳轉筋。
羊肉雖然營養豐富,但是在烹熟後常有一股膻味,使人聞而生厭。其實要想減少膻味,方法很簡單,一般來說,羊肉下鍋時,要先放少許食用油,待水分焙幹後再加米醋焙幹,然後再加蔥、薑、醬油、白糖、料酒、茵香子等調料,待羊肉將要熟時加少量辣椒,起鍋時加一點青蒜或蒜泥,其味香醇,膻味就會大減。如果清煮,食用時可加入少許蒜及辣椒油,也可以減少膻味。
在食物的搭配方麵,烹煮羊肉時可以加入蘿卜、冬瓜等蔬菜,這樣可以避免常吃羊肉上火的問題。在涮羊肉時可在湯裏加入一點胡椒,這樣食用起來既可以減輕羊肉的膻味,又對體虛泄瀉的人很有幫助。在涮肉的湯裏還可以下一些海產品,如海帶、海參等,食用後有溫補脾腎的功效;加入一些去刺的新鮮魚片,可以幫助人體對營養的吸收,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老人、兒童食用。另外羊肉配生薑,既可以祛除羊肉的腥膻味,還可以幫助羊肉發揮溫陽祛寒的功效。羊肉配山藥可補血、強身、通便。加香菜可以開胃、壯陽。
需要注意的是,吃羊肉後不能立刻吃西瓜,這樣會損傷人體的元氣;羊肉不可與南瓜同食,否則易發生黃疸和腳氣,胸悶腹脹;羊肉忌與豆醬、蕎麥麵、乳酪、南瓜、醋、赤豆、梅幹菜同食;羊肉與栗子相克,二者都不易消化,食之可能會引起嘔吐;羊肉與竹筍相克,同食會引起中毒。羊肉與半夏相克,同食影響營養成份的吸收。另外,在食用羊肉時不要喝茶,這樣很容易引起便秘。
除此之外,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嗽的患者應少吃羊肉。羊肉不可燒焦、烤糊,否則不僅肉質不嫩,還會產生致癌物。但涮羊肉時又不能一味地追求嫩,一定要等肉完全變色再吃,因為生羊肉中含有一種不易被胃酸和消化液殺死的菌類,人吃後會四肢無力,嘔吐腹瀉、昏迷不醒,神智不清,更嚴重的會導致死亡的危險。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羊肉的食療方:
蒸羊肉:取新鮮羊肉1000克,將其刮洗幹淨,整塊隨冷水下鍋煮熱,切塊後碼放在一隻大碗中,然後放入料酒、熱豬油、蔥節、薑片、食鹽等調料,隔水蒸3小時。吃時再撒上蔥花、味精、胡椒粉即成。此膳食可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滋補腎陽。
仙靈羊肉湯:菟絲子30克,葛根50克,仙靈脾30克,羊肉100克,食鹽適量。先將羊肉在開水鍋中過一下,撈出切成小片。然後將菟絲子、葛根、仙靈脾水煎兩次,去滓,合並兩次濾液約與羊肉片同煮,沸後加鹽,兩沸即起鍋,吃時可在湯中加入適量胡椒粉。此湯可以滋補陽精,益智養腦,有增強心髒收縮力的功效,對於肝腎陽虛之低血壓眩暈者十分有效。
蓯蓉羊腎羹:肉蓯蓉30克,羊腎1對,蔥、薑、醬油、味精、香油各少許,澱粉適量。將羊腎切開,剔去筋膜,洗淨細切,用醬油,澱粉拌勻備用,鍋內加水適量,將肉蓯蓉熬20分鍾,去渣留汁,再下羊腎入鍋同煮至熟,放蔥、薑、鹽、味精、香油,攪勻即成。此羹可溫補腎陽,潤腸通便,補腎氣,益精髓,陽虛便秘者服之尤宜。
驢肉可安心消渴
醫典妙語
肉: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心氣。又,頭:去毛,煮汁以漬曲醞酒,去大風。又,生脂和生椒熟搗,綿裹塞耳中,治積年耳聾。狂癲不能語、不識人者,和酒服三升良。皮:覆患瘧人良。又,和毛煎,令作膠,治一切風毒骨節痛,呻吟不止者,消和酒服良。又,骨煮作湯,浴漬身,治曆節風。又,煮頭汁,令服三二升,治多年消渴,無不瘥者。又,脂和烏梅為丸,治多年瘧。未發時服三十丸。又,頭中一切風,以毛一斤炒令黃,投一鬥酒中,漬三日。空心細細飲,使醉。衣覆臥取汗。明日更依前服。忌陳倉米、麥麵等。卒心痛,絞結連腰臍者,取驢乳三升,熱服之瘥。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驢肉的養生妙用
驢肉的肉質細嫩,遠遠超過牛羊肉,驢肉之味美,人們甚至用“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來形容。驢肉能做成各種美味的食品,如醬驢肉、鹵驢肉、驢肉水餃、驢肉火燒等等,風味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驢分褐、黑、白三種。作為保健食品,其中又以黑驢肉最佳。
對於驢肉的養生保健作用,中醫認為:驢肉味甘、酸,平。入脾、肝經。可補血益氣。主治勞損、風眩、心煩等症。對於體弱勞損、氣血不足和心煩者都有較好的療效。傳統藥典也認為,驢肉既可補氣養血,又可安心養神。可用於氣血不足者的補益,也可用於心虛所致心神不寧的調養。驢肉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較好的補益作用,對婦女麵部斑點消除也有特殊療效。
驢肉的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以及磷、鈣、鐵等礦物質。其中蛋白質含量在20%至25%之間,脂肪含量小於1%,是一種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驢肉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均適合人體的需要,肌肉纖維比馬、騾、駱駝的肌肉纖維細,結締組織不甚發達,故消化吸收率高。此外,驢肉脂肪熔點較低,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率較高。驢肉還含有動物膠、骨膠阮和鈣、硫等成分,能為體弱、病後調養的人提供良好的營養補充。
對於驢身上的其他部位來說,也均是養生保健的佳品,其毛、皮、頭、骨、鞭、脂均可入藥。驢皮是熬製驢皮膠的原料,其成品就是我們常說的阿膠。中醫認為,阿膠是血肉有情之物,是滋陰補血見長的名貴藥材。阿膠中含有動物膠與明膠,並含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胱氨酸、鈣、硫等營養成分,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之功效。體質虛弱、畏寒、易感冒的人,服用阿膠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驢腎味甘性溫,有益腎壯陽、強筋健骨的效用,可治療陽痿不舉、腰膝酸軟等症。驢舌能養心護肝,益血滋陰,健脾益氣。驢心、驢肝對人體五髒六腑具有很強的滋補作用,對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脈向不通者效果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皮膚過敏與內熱太重者,均不宜多食驢肉;懷孕婦女應當忌食驢肉;脾胃虛寒者、有慢性腸炎者、腹瀉者應忌食驢肉;驢肉不宜與豬肉同食,否則易致腹瀉;食驢肉後忌飲荊芥茶。在選用驢肉入菜時,想要獲得最佳的口感和鮮美,最好是當天宰殺,當天入菜。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驢肉的食療方:
驢肉粥:驢肉、大米各50克,調味品少許。將驢肉洗淨,切細,放入碗中,用澱粉、醬油、料酒、花椒粉等勾芡備用。先取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沸後調入驢肉等,煮至粥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3至5日為1療程。可養血益氣,適用於小兒營養不良、氣血虧虛所致的頭目昏花、麵色蒼白、心悸失眠、消瘦乏力、納差食少等症。
驢肉山藥湯:驢肉150克,大棗10枚,山藥30克,調味品適量。將驢肉洗淨,切塊;山藥洗淨,切片;大棗去核,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驢肉熟後,調味服食,每日1劑。可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少乏力、形體消瘦等症。
驢肉鱉甲湯:驢肉500克,鱉甲30克,調味品適量。將驢肉洗淨,切塊,與鱉甲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燉至驢肉熟後,加調味品,再煮一二沸,食肉飲湯,每兩日1劑。可活血散結,益氣養血,適用於肝癌、肝硬化、肝硬化腹水及血漿蛋白倒置等患者食用。
傳說故事——驢肉火燒的由來
驢肉火燒據說是起源於明初。當時鎮守北京的燕王朱棣起兵謀反,可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時,打了一場敗仗。燕王的隊伍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給養又接濟不上,朱棣就下令征集當地老百姓家的麵粉,讓老百姓給烙火燒。可光吃火燒也不行啊,於是有人就出了個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其實所謂“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馬肉纖維比較粗,不是特別好吃。但是饑不擇食,燕王的部隊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地做的火燒吃了。於是後來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殺馬做馬肉火燒,而且馬肉火燒因為曾經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
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因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馬。這裏的馬可不是做火燒吃的死馬,而是活生生的戰馬。馬成了戰略物資,當然就不能由著老百姓做火燒吃了。但是想吃馬肉火燒了怎麼辦啊?於是就出現了替代品——驢肉。
驢肉纖維比馬肉細膩,而且純瘦不肥,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而且保定一帶,屬於冀中平原,水草肥美,最適合養驢。河北地區的驢有兩種,一種是沿海一帶的渤海驢,一種是山區和平原的太行驢。保定的驢一般都是太行驢,而另外一種驢肉火燒——河間的驢肉火燒則是渤海驢。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驢肉火燒就誕生了。
到了清代,慈禧身邊的太監李蓮英,把自己家鄉河間縣的驢肉火燒推薦給慈禧,慈禧吃後大悅,從此,驢肉火燒就名聲大振了。
兔肉可明目補血
醫典妙語
肝: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又,主丹石人上衝眼暗不見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兔頭骨並同肉:味酸。謹按:八月至十月,其肉酒炙吃,與丹石人甚相宜。注:以性冷故也。大都絕人血脈,損房事,令人痿黃。肉:不宜與薑、橘同食之,令人卒患心痛,不可治也。又,兔死而眼合者,食之殺人。二月食之傷神。又,兔與生薑同食,成霍亂。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兔肉的養生妙用
兔肉是最常見的野味,其肉質鮮嫩味美,營養豐富,是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綠色肉類食品。兔肉蛋白質的含量高達70%,比一般肉類都高,但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卻低,所以人們又稱之為“葷中之素”。另外兔肉比其他各種肉類含有較多的麥芽糖和葡萄糖的成分,有較好的美容作用,所以又有“美容肉”和“保健肉”的美稱。除此之外,兔肉中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卵磷脂,以及鈣、磷、鐵、鉀、鈉、硫等礦物質,而且人體對其吸收率可高達85%,十分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
對於其保健作用,中醫認為:兔肉味涼、甘。入肝、大腸二經。可健脾補中,涼血解毒。主治脾虛氣弱或營養不良、體倦乏力、反胃嘔逆、腸風便血、濕熱痹、丹毒等症。
兔肉是人們最理想的保健、美容、滋補食品,曆來是病人康複及產婦的滋補首選之物。兔肉蛋白質的高吸收率是維持人體健康和促進生長發育的保證,因此是幼兒、老年人、病人和體弱者最為理想的滋補品。
兔肉中的賴氨酸高於其他肉類,可以補充植物性食物的不足。兔肉中的礦物質含量豐富,尤其是鈣的含量,是兒童、孕婦、老年人的天然補鈣食物。
兔肉所含維生素中以煙酸最多,人體如缺乏煙酸,會導致皮膚粗糙,發生皮炎。因此常吃兔肉不僅能保護皮膚細胞活性,維護皮膚彈性,使人皮膚細膩白嫩,還能增強體質,使肌肉豐滿健壯、抗鬆弛衰老,不至於使身體發胖。
兔肉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不僅有保護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而且還是兒童、少年、青年大腦和其他器官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有健腦益智的功效。
除此之外,兔腦能治療凍瘡,催生滑胎;兔肝能瀉肝熱,明目;兔骨治頭眩痛,治熱中,消渴;兔血能涼血活血,解胎中熱毒。
兔肉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炒食或燉食,還可做醬兔子。兔肉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調,會融入其他食物的滋味,所以兔肉食品極其美味可口。兔肉可製成多種藥膳,與鯉魚燉煮,可治療慢性氣管炎;與蛇肉燉煮,可以治療癱瘓;兔肉加紅棗適量燉煮可以治療虛弱;兔肉加胡椒共食可以治療胃寒,並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兔肉性涼,所以吃兔肉的最好季節是夏季,而在寒冬及初春季節,一般不宜吃兔肉。身體虛弱的人,可將兔肉加水煮至極爛,濾出骨肉,飲其汁。兔肉不能與鴨血同食,否則易導致腹瀉。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兔肉的食療方:
兔肉粥:兔肉、大米各100克,調味品適量。將兔肉洗淨,切細,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後,去沸沫,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蔥花、薑末、花椒粉、食鹽、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此粥可補中益氣,清熱止渴。適用於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疲倦乏力,身體瘦弱,食欲不振,消渴口幹等症。
玉竹兔肉:玉竹30克,兔肉100克,醬油、薑、蔥少許。將玉竹切成寸長節段,兔肉切成片,一齊下鍋,加水煮,沸後加醬油炒勻,再文火燉至肉爛熟,撒上薑粒、蔥花即成。佐餐食用。此膳食可養陰補血,適宜於心陰血不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百合山藥燉兔肉:百合30克,山藥30克,兔肉250克,生薑、食鹽各適量。先將兔肉洗淨,切成小塊,然後與山藥、百合及適量調味品同放入鍋中,加水燉一小時即可。吃肉飲湯。本膳食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因肺脾不足引起的久瀉久痢、尿頻、食少便結、慢性氣管炎及老年性糖尿病、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等。
雞肉可滋陰補陽
醫典妙語
丹雄雞:主患白虎,可鋪飯於患處,使雞食之良。烏雄雞:主心痛,除心腹惡氣。烏雌雞:溫,味酸,無毒。主除風寒濕痹,治反胃、安胎及腹痛,折骨疼,乳癰。黃雌雞:主腹中水癖水腫,以一隻理如食法:和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爛即出食之。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補丈夫陽氣,治冷氣。瘦著床者,漸漸食之良。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雞肉的養生妙用
雞是我國一種飼養較普遍的家禽,其肉是民間最常用的滋補食品。雞肉的營養價值很高,因此在民間也有“濟世良藥”的美稱。對於其養生功效,中醫認為:雞味甘,溫。入脾、胃經。可溫中益氣,補脾養血,補精填髓。主治慮勞羸瘦、病後體虛乏力,食少納呆、反胃,腹瀉下痢或產後乳汁缺乏等症。
雞肉的營養十分豐富。雞肉含蛋白質高於豬肉,其中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模式接近,雞肉脂肪含量偏低,甘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鎂、鉀、鈉、硫等礦物質成分。
雞肉中的蛋白質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中還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中還富含維持神經係統健康、消除煩躁不安的維生素B2.所以,晚上睡不好、白天總感覺疲憊的人可多吃點雞肉。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另外,食用雞肉對感冒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在感冒流行的季節,多喝些雞湯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而對於那些已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而言,多喝點雞湯有助於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狀。
除此之外,雞的其他部位對於養生保健也很有幫助。比如雞心具有補心鎮靜的作用,適合心悸虛煩的患者食用。雞肝具有補肝、養血、明目的作用,適合視力下降、夜盲、貧血的患者食用。雞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膽囊炎、百日咳患者十分有效。
雞肉的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適合多種烹調方法。雞肉最有營養的吃法就是熬湯,另外紅燒、清蒸、涼拌、醃製也均各具風味。吃雞肉時一定要多煮一會兒,以便殺滅其中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冬季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需求較多,經常吃雞進行滋補,不僅能更有效地抵禦寒冷,而且可以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雞的種類有很多種,其中最有補養功能的要數烏雞。烏雞中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蛋白質、維生素、煙酸的含量都很高,而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則很少。另外烏雞中鐵、磷、鈣、鋅、鎂等礦物質的含量也比較高,其中鐵和鋅的含量更是遠遠超過其他食品。食用烏雞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女性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
烏雞最適合一切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烏雞體內的黑色物質含鐵、銅元素較高,對於病後、產後貧血者具有補血、促進康複的作用。烏雞中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賴氨酸、蛋氨酸和組氨酸,有相當高的滋補藥用價值,特別是富含極高滋補藥用價值的黑色素,有滋陰、補腎、養血、添精、益肝、退熱、補虛作用,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除此之外,《食療本草》還記載了其他幾種雞的補益作用:
丹雄雞:主患白虎,可鋪飯於患處,使雞食之良。其肝入補腎方中,用冠血和天雄四分,桂心二分,太陽粉四分,丸服之,益陽氣。
烏雄雞:主心痛,除心腹惡氣。五味汁和肉一器中,封口,重湯中煮之,使骨肉相去即食之,甚補益。仍須空腹飽食之。肉須爛,生即反損。亦可五味醃,經宿,炙食之,分為兩頓。又,目淚出不止者,以三年冠血敷目睛上,日三度。
烏雌雞:溫,味酸,無毒。主除風寒濕痹,治反胃、安胎及腹痛,折骨疼,乳癰。月蝕瘡繞耳根,以烏雌雞膽汁敷之,日三。產後血不止,以雞子三枚,醋半升,好酒二升,煎取一升,分為四服。又,新產婦可取一隻,理如食法,和五味炒熟,香,即投二升酒中,封口經宿,取飲之,令人肥白。又,和烏油麻二升,熬令黃香,末之入酒,酒盡極效。
黃雌雞:主腹中水癖水腫,以一隻理如食法:和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爛即出食之。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補丈夫陽氣,治冷氣。瘦著床者,漸漸食之良。又,光粉諸石為末,和飯與雞食之,後取雞食之,甚補益。又,雞子醋煮熟,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又,人熱毒發,可取三顆雞子白,和蜜一合,服之瘥。治大人及小兒發熱,可取卵三顆,白蜜一合,相和服之,立瘥。
雞有如此多的補益作用,但食用雞肉進補也不是人人都適合。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尿毒症患者應禁食,否則會加重腎髒負擔;雞肉性溫,所以高燒患者及胃熱嘈雜患者禁食;多食雞肉易生痰,故體胖者應該慎食;另外患嚴重皮膚疾病者宜少食或忌食雞肉;痛風、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應忌飲雞湯;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應忌食雞肉、雞湯。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有關雞肉的食療方:
紅棗煲雞:黃芪50克,大紅棗30克,炙甘草10克,烏骨雞1隻,食鹽適量。將黃芪、甘草切片,大棗選無蟲蛀者洗淨,雞去毛和內髒,一齊放入沙鍋,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打去浮沫,放鹽和料酒,小火煨至雞肉熟爛即成。此膳食可補氣健中,強心升壓,對於疲勞和衰竭的心髒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清蒸人參雞:紅參10克,子母雞1隻,香菇15克,玉蘭片10克,火腿10克,調料適量。將雞宰殺去內髒去毛洗淨,將火腿、香菇、玉蘭片、蔥、薑均切成片;將人參切碎用溫水泡,單上籠蒸30分鍾;將雞、配料、調料一齊放入盆中,加水適量,蒸後的人參連湯倒入;上籠,蒸至雞肉爛熟即成。此膳食有養心益氣之效,適宜於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食療。
淮山燉烏雞:烏雞1隻,淮山藥1兩,枸杞3錢,紅棗6枚,陳皮1角,生薑2片,調味品適量。淮山藥、枸杞、陳皮分別用清水浸洗,紅棗去核,烏雞斬成大塊出水,將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內,加水煮約3小時,調味即成。此膳食可補益氣血、滋補腎氣、益肝明目。
鴨肉可補中益氣
醫典妙語
野鴨:寒。主補中益氣,消食。九月以後即中食,全勝家者。雖寒不動氣,消十二種蟲,平胃氣,調中輕身。又,身上諸小熱瘡,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即差。白鴨肉:補虛,消毒熱,利水道,及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又,和蔥豉作汁飲之,去卒煩熱。又,糞:主熱毒毒痢。又,取和雞子白,封熱腫毒上消。又,黑鴨:滑中,發冷痢,下香港腳,不可多食。子:微寒。少食之,亦發氣,令背膊悶。項中熱血:解野葛毒,飲之差。卵:小兒食之,腳軟不行,愛倒。鹽醃食之,即宜人。屎:可拓蚯蚓咬瘡。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鴨肉的養生妙用
鴨是我國農村普遍飼養的主要家禽之一,在人們日常膳食生活中有著不低的地位。鴨肉肥嫩色白,是補虛健身的食療佳品,民間有好多用鴨肉為主的鴨肉粥、鴨絲粥等藥粥食品,具有良好的滋補作用。以鴨肉為原料製成的北京烤鴨、南京板鴨、江南香酥鴨等,均為國宴中所不可缺少的名菜。鴨肉與雞肉的營養相仿,運用在保健方麵,鴨肉可補益氣陰,利水消腫,清虛熱。主治虛勞骨蒸、咳嗽、咽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對體虛及老年人浮腫,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鴨肉的蛋白質含量略低於雞肉,含量約在16%至25%之間。鴨肉中脂肪和糖類的含量均高於雞肉,並且分布比較均勻,其脂肪酸主要是由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組成,所以熔點低,易於消化。此外,鴨肉中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鈣、磷、鐵、銅等礦物質成分。
鴨的脂肪類似於橄欖油,幾乎不增加身體的膽固醇含量,另外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所以食用鴨肉能保護心髒,對心肌梗死等心髒病人十分有益。體內有熱、虛弱、食少、大便幹燥和水腫的人,鴨肉也是其不錯的食療佳品。鴨血味鹹,有補血、解毒的功效,主要治療勞傷吐血、痢疾等病症。鴨肉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多,B族維生素是抗腳氣病、抗神經炎和抗多種炎症的維生素,在生長期、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人比一般人需要量更大。維生素E是人體多餘自由基的清除劑,在抗衰老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鴨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鴨肉味美,煮湯、烤、醃、臘均鮮美無比,食之令人食欲大增。在烹調的過程中,加入少量鹽,能有效地溶出含氮浸出物,使鴨肉製作出的佳肴更加可口。
需要注意的是,鴨肉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外感未清、痞脹腳氣、便瀉腸風者皆忌食。鴨肉不宜與鱉肉同食,同食會令人陰盛陽虛、水腫泄瀉。鴨肉忌與核桃、木耳和蕎麥同食。另外身體虛寒,或因著涼引起的食欲減退、胃腹疼痛、腹瀉、腹痛及痛經等症的患者,應慎食鴨肉。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鴨肉的食療方:
清燉鴨湯:青頭鴨1隻,赤小豆250克,草果6克,蔥莖段25克。活鴨宰殺、退毛、去內髒後洗淨,將赤豆、草果洗淨裝入腹後口縫好入鍋,加水適量。先以旺火燒開後改用中火燉至七成熟時加入蔥段,少放或不放鹽,燉煮至鴨熟即可。吃肉喝湯。此膳食可滋補肝腎,涼血化瘀。
鴨肉粥:取青頭雄鴨一隻,去毛及內髒,洗淨切碎,煮至熟爛後,加入粳米適量、蔥白3棵,入鍋以文火共煮成粥。可每日早晚溫食。此粥有祛水退腫的功效。適合營養不良性水腫、心髒性水腫及腎性水腫患者食用。
鯽魚食之益五髒
醫典妙語
食之平胃氣,調中,益五髒,和作羹食良。作食之,斷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熱;和薑醬食之,有少冷。又,夏月熱痢可食之,多益。冬月則不治也。骨:燒為灰,敷惡瘡上,三五次瘥。又,鯽魚與(Jie),其狀頗同,味則有殊。是節化。鯽是稷米化之,其魚肚上尚有米色。寬大者是鯽,背高肚狹小者是,其功不及鯽魚。謹按:其子調中,益肝氣。凡魚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寒冬月水過後,亦不腐壞。每到五月三伏時,雨中便化為魚。食鯽魚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蟲。丹石熱毒發者,取茭首和鯽魚作羹,食一兩頓即瘥。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鯽魚的養生妙用
鯽魚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淡水魚類,其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刺少而粗,且營養極其豐富,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中醫認為:鯽魚味甘,平。入脾、胃、大腸經。能夠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主治脾胃虛弱,嘔吐腹瀉、脾虛水腫、小便不利、產後乳汁不行及便血、痔瘡出血等症。
鯽魚營養豐富,肉嫩味美,為淡水魚中富含蛋白質的上等魚,其蛋白質的含量高達17.1%。另外鯽魚的糖分、穀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也都很高。除此之外,鯽魚還含有維生素A、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鈣、磷、鐵、鋅等成分。鯽魚中鋅的含量很高,因此食用鯽魚可治療由缺鋅引起的食欲減退、性功能障礙等症。
鯽魚具有益氣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溫中下氣的作用,可輔助治療脾胃氣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乳少、消渴飲水、小腸結氣等症,另外對於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等症也由一定的療效。鯽魚是產婦最佳的催乳補品,食用鯽魚可以讓婦女乳汁充足,婦女產後喝鯽魚湯是中國的古老傳統,一直到現在還普遍適用。
除此之外,鯽魚油有利於增強心血管功能,能夠降低血液的粘度,促進血液循環;鯽魚子能補肝養目;鯽魚腦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鯽魚外用還可以消炎解毒。因此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以及手術後、病後體虛形弱者,可經常吃一些鯽魚,以補充營養,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鯽魚在冬令時節食之最佳,因為在這個時節人體最需補養。鯽魚的肉質細嫩,紅燒、清蒸、白炸、煮湯均可,其中又以清蒸或煮湯營養效果最佳,若經過煎炸,補養的功效就會大打折扣。熬鯽魚湯時可與豆腐搭配,其營養更佳。鯽魚與豬肉、竹筍、香菇等合燒,在味道上可以鮮上加鮮,其營養成分也更加有利於人體吸收。烹製鯽魚時不用放味精,因為它本身就具有很好的鮮味。
鯽魚對人體有如此多的補益作用,是人們最易接受的滋補佳品,因此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利用鯽魚來養生治病的偏方。比如將鯽魚與黃豆芽同煮,喝湯吃肉,可治療產後無乳;將鯽魚與甜杏仁共煮,再加適量紅糖調食,可治療慢性氣管炎;將鯽魚腹內填入適量白果蒸熟食用,可治療肺膿腫;將鯽魚與韭菜共煮食之,可治療痔瘡。
需要注意的是,鯽魚忌與芥菜同食,否則易發生水腫;忌與豬肝同食,否則易致肝淤氣滯。忌與山藥、厚樸、麥冬、甘草等中藥同服,否則易引起虛火上身;忌與冬瓜、野雞、鹿肉、砂糖同食,否則易引起腹瀉;忌與羊肉、狗肉同食,否則易生熱。另外陽盛內熱者不宜食用鯽魚,身體過於虛弱的人也應該慎食鯽魚。鯽魚子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故中老年人和高血脂、高膽固醇者應忌食。
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鯽魚的食療方:
清蒸鯽魚:綠茶3克,鯽魚1尾,薑、蔥少許。將鮮鯽魚去鱗、鰓、肚腸,然後將綠茶塞入魚腹中,將魚放入大碗內,注清水適量,上籠蒸熟,吃時在湯中放薑粒、蔥花少許。佐餐食用。此膳食可健脾養心利尿,適宜於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兼心悸者食用。
鯽魚商陸湯:商陸15克,鯽魚250克,紅豆50克,米醋少許,紅糖適量。將魚去內髒,把商陸、紅豆填入魚腹,加水適量,煮湯,去藥渣,吃時放糖、醋。此湯可補氣逐水,適宜於慢性心力衰竭,腹水明顯者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商陸有一定的毒性,不可過量,亦不可久腹。
砂仁鯽魚湯:鯽魚500克,砂仁10克,陳皮3克。將鯽魚活殺,去鱗、鰓和腸雜,洗淨;砂仁、陳皮洗淨、稍切碎,塞入鯽魚腹內,或用紗布包好。把腹內裝有藥材的魚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再文火煮1小時,去藥渣,調味即可。隨量食肉飲湯。此湯可溫中祛寒,行氣止痛,適用於潰瘍病以及脾胃虛寒者。
傳說故事——李時珍鯽魚治病
一天,李時珍在鄉間行醫,要經過一條小河。可是,河床的木板橋卻被山水衝垮了。李時珍正擔心過不了河的時候,有個五大三粗的年輕人也剛好路過,見到李時珍說:這不是李大夫嗎?我背你過河吧。
過河後,李時珍對年輕人說:太感謝你了。不過,在你背我過河的時候,我給你切了一下手脈,發現你筋骨有疾。現在給你一張藥方,隻要照方抓藥,連服三劑,保你無事。
這年輕人聽了,嘴上說:有勞李郎中,後生一定遵囑照辦。心中卻暗想:我的身子健得像頭牯牛,有點筋骨痛有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等李時珍一走,他就把藥方丟了。
半個月後,李時珍行醫又來到這裏,見河邊附近的村裏有人在哭泣,就上前去打聽。原來,有家窮人的男人病倒在床,全家老小生活沒了著落,成天總是哭。李時珍鑽進屋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床上病倒的正是背他過河的那個年輕人啊!
經過詢問,李時珍才知道這年輕人沒照他說的辦,小病不治,才釀成大病。一番診治之後,他對年輕人說:你這是筋骨病。水邊的人,常年風裏來,雨裏去,十有八九的人都輕重不同地患有這種病,嚴重了就會癱瘓。還好你的病還可以醫治。
這家人一聽說這病可以醫治,都懇求李時珍救救這位年輕人。李時珍說:大家都是窮苦人,我不幫你們幫誰呢。這治病的藥很容易得到,就是村頭河邊的鯽魚。原來這河裏的鯽魚背脊草青,鰓邊金黃,尾鰭比一般鯽魚還要多兩根刺,有溫中補虛的功效。李時珍告訴這家人,用河裏的鯽魚煮金蕎麥,然後吃魚喝湯,不出三天,這年輕人就能起床。
大家照著李時珍的辦法給年輕人熬了魚湯,果然,那個年輕人的病很快就好了。
鯉魚食之療水腫
醫典妙語
膽:主除目中赤及熱毒痛,點之良。肉:白煮食之,療水腫腳滿,下氣。腹中有宿瘕不可食,害人。久服天門冬人,亦不可食。刺在肉中,中風水腫痛者,燒鯉魚眼睛作灰,內瘡中,汁出即可。謹按:魚血主小兒丹毒,塗之即瘥。魚鱗:燒,煙絕,研。酒下方寸(匕),破產婦滯血。脂:主諸癇,食之良。腸:主小兒腹中瘡。鯉魚:不得和豆藿葉食之,成瘦。其魚子,不得合豬肝食之。又,(凡修理),每斷去脊上兩筋及脊內黑血,此是毒故也。炙鯉魚切忌煙,不得令熏著眼,損人眼光。三兩日內必見驗也。又,天行病後不可食,再發即死。又,(其在)砂石中者,(有)毒,多在腦髓中,不可食其頭。
——《食療本草·卷中》
養生智慧——鯉魚的養生妙用
鯉魚的體態肥壯豔麗,肉質細嫩鮮美,是人們日常最喜愛食用的水產品。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裏,鯉魚是一種尊貴的魚,有著種種美好的寓意,如“鯉魚跳龍門”、“年年有餘”等等,因此逢年過節,人們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利用鯉魚做出的美食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