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堅持早晚刷牙也是保護牙齒的重要手段。有些人隻有早晨刷牙的習慣,其實,晚餐後到第二天早晨有十一二個小時;人在睡眠時,口腔裏的溫度和濕度使齒縫裏的食物殘渣更易腐敗,這無疑會對牙齒造成嚴重摧殘。故晚睡前再刷一次牙更為重要。在選用牙刷時成人應選用標準型號的牙刷,老人和兒童則宜選用毛組少、質軟的牙刷,轉動靈活不易損傷牙齦和口腔粘膜。並且三個月左右牙刷需更換一次。刷牙時應采用上下方向刷牙,左右橫拉法不僅不易將齒溝隱蔽處刷淨,而且容易損傷牙體釉質,造成楔狀缺損,致吸冷風進熱食物疼痛,嚴重的還能導致穿髓、感染等後果。
另外,發現牙病及要時治療,不能輕視或任之不管。蛀牙是最常見的牙病,因食物殘渣侵入,刺激牙神經,引起疼痛。一旦發現蛀牙,應及時到醫院修補,可免於拔除。另外,牙結石對牙齒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應到醫院檢查清理,切忌自己用金屬器具盲目剔撬。若口腔缺齒,應采取鑲補措施。這不僅能保持健康的體態,且能使人食之有味、情緒飽滿,所以這也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一環。
耳聰明目的方法
醫典妙語
次摩指少陽令熱,以熨目,滿二七止,令人目明。每旦初起,以兩手掩兩耳極,上下熱挼之七止,令人耳不聾。
次又啄齒漱玉泉三咽,縮鼻閉氣,右手從頭上引左耳二七,複以左手從頭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聾。
——《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
養生智慧——怎樣保養耳目
對於聽力和視力的保養,《養性延命錄》中講到:搓摩手指發熱,熨貼眼睛十四次,可以使人的眼睛發亮。每天早上,用兩手掩住兩隻耳朵,上下搓揉十四下,可以使兩耳不聾。將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將生出的津液咽下。屏住呼吸,右手從頭上過,拉提左耳十三下,再用左手從頭上過,拉提右耳十四下,能令人延年益壽,且耳不聾。
其實保護耳朵與眼睛有很多種方法,以下從按摩的角度向大家介紹幾種:
耳目保健法:將兩掌心搓熱,於耳後輕摩49次。臨臥之際,用兩掌心摩熱,輕擦兩湧泉穴各49次;此外,兩掌再搓熱,擦兩太陽穴各49次;擦後閉目養神數分鍾後才可就寢。每日清晨平躺時,調停呼吸,自然放鬆,輕摩兩掌21次。手掌發熱後,輕摩左右雙眼各21次;摩後用幹淨手帕浸淡鹽水後絞幹,蓋在眼上輕擦10次。平日宜避風雨侵襲雙眼。本功法可防治耳目疾病。
聽力健身法:環指彎曲兩手由小腹伸出向外、向後至兩胯劃圓,同時兩手無名指由尖至根逐漸用力彎曲。旋肩沉肘兩臂由兩胯部向上抬起直至肩上,旋肩,兩臂下落與肩平,掌心向內頸自伸攏。推山豎耳兩手自肩部用力向前推伸耳朵隨之豎起、眉眼展開;兩手向前推時,勢如推山。納氣收掌翻掌向上,兩手如袋口狀向上托起,同時深吸氣如氣吞山河;吸收掌至口,呼氣落掌,雙掌照額後,依次照麵、鼻、口,呼氣落掌至小腹,落掌時留意內髒由上而下隨之放鬆。如此10遍,操練後輕搓耳、麵可提高療效。
轉睛明目法:每夜靜坐暗處,使眼球轉動,左轉12圈,右轉12圈。每運轉12圈以後,緊閉雙眼,複即睜大,大睜逐氣,用意視物。常練此法,使眼光明倍常,年老不衰。
提拉耳垂法: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5分鍾。此法有利於促進入體的新陳代謝,使人體各組織之間得到調整,從而增強免疫功能。
揉彈雙耳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可做20次,每次20下。
雙手掩耳法:兩手掌掩兩耳廓,手指托後腦殼,用食指壓中指彈擊24下,可聽見“隆隆”之聲,曰擊“天鼓”。
全耳按摩法: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朵正麵,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麵,反複按摩5至6次。此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保健,若常年堅持,不僅能耳聰目明,而且可強身祛病,益壽延年。
常梳頭活血美發
醫典妙語
次又引兩鬢發舉之一七,則總取發,兩手向上極勢抬上一七,令人血氣通,頭不白。
——《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
養生智慧——梳頭與養生
對於梳頭,《養性延命錄》中講到:雙手從兩鬢和前額向後緩慢梳理頭發各七次,可以使人的頭上的血氣暢通,可以使人頭發不白。實際上,頭發和皮膚一樣,都是人體健康的一麵鏡子。一頭秀麗的頭發可使人顯得精神飽滿、容光煥發。人頭發的根部末梢有膨大的小球,被稱為毛球。毛球積聚著毛母細胞,頭發的產生、生長及顏色,就是由毛母細胞的活躍分裂和它分泌的色素顆粒決定的。色素顆粒越多,頭發就黑;反之,頭發顏色就變灰,甚至變白。一般而言,頭發變灰、變白的過程,就是機體氣血由盛轉衰的過程。
中醫上認為,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發”。肝藏血,“發為血之餘”。因“頭為諸陽之會”,主宰一切精神情誌活動,故又有“發為腦之華”之說。所以頭發與腎、肝、心、脾、肺、腦等髒腑組織器官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頭發的烏黑、潤澤、柔韌,均標誌著氣血充足、腎氣充盛、大腦健旺、神氣充足。所以,我國曆代養生家都把梳頭護發健腦的養生方法,看作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措施之一。
古代養生家主張“發宜多梳”。實踐證明,梳頭能疏通血脈,有助於腦部的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並有利於預防老年癡呆病的發生;能使頭發得到充分的營養,防止脫發和早生華發,有美發作用;能散風、預防感冒,減輕頭痛;能健腦提神、緩解精神緊張、促進睡眠、消除疲勞;而且還有明目、降血壓的作用,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還可以增強中樞神經係統的平衡協調功能,延年益壽。由此可見,梳頭不僅僅是修飾頭發、美化容顏的小事,還是關係到防病延年的大事。
對於梳頭來說也要有正確的方法,以期達到最佳的養生保健作用。一般來說梳頭應該由前向後,再由後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環往複,梳頭數十次或數百次後,再把頭發整理、梳至平滑光整為止。
對於梳頭所用梳子也有講究,最好取用木質比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製成,梳齒宜圓滑。梳頭的時間一般取早晚各5分鍾,其餘閑暇時間亦可,但切忌在飽食後梳理,以免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梳頭時還可結合手指來按摩頭部。其方法是雙手十指自然分開,用指腹或指端從額前發際向後發際做環狀揉動,然後再由兩則向頭頂按摩,用力要均勻一致,如此反複數十次,以頭皮有微熱感為度。
總的來說,梳頭和按摩對於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人人皆可為之,隻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並且持之以恒,就可以獲得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功效。
養生之幹浴法
醫典妙語
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麵,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麵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摩身體,從上至下,名曰幹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
養生智慧——幹浴與養生
對於幹浴法,《養性延命錄》中講到:把雙手搓摩發熱,撫摩麵部,從上到下,可以去除麵藥的邪氣,令人的臉麵有光澤;或者用雙手搓摩發熱,撫摩身體,從上到下,名叫幹浴,可以令人抵抗風寒、消除氣熱、減少頭痛,能消除人體內的百病。由此可以看出,所謂幹浴,實際上指的就是對身體的自我摩擦。
幹浴法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非常簡便的自我醫療保健法之一。除了《養性延命錄》中的記載,藥王孫思邈也曾說過:“常以兩手摩拭一麵上,令人有光澤,斑皺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又臥起,先以手內著厚帛,拭項中四麵及耳後周匝熱,溫溫如也,順發摩頂良久,摩兩手,以治麵目,久久令人目自明,邪氣不幹。都畢,咽液三十過,導內液咽之。又欲數按耳,左右令無數,令耳不聾,鼻不塞”。宋人蒲虔貫編著的《保生要錄》中也推薦幹浴法:“夫人夜臥,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數遍,名為幹沐浴。”此外明代著名長壽專家冷謙也在其書中記載過:“平明睡覺,先醒心,後醒目,兩手搓熱,熨目數十遍,以睛左旋右轉各九遍”。“麵宜多擦……皮膚宜常幹沐”。這些都說明幹浴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
實踐證明,幹浴可以調節神經係統的平衡,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預防腦血栓形成和感冒。而幹浴方式應先從頭麵部開始,接著沿頸項、上肢、前胸、後背、腹部、下肢,至足心,最後複輕擦麵部、雙目。其時間最好在早晨起床時、夜晚入睡前為好,可使晨起精神充沛,入睡恬然舒暢。
具體來說,對於浴頭,可先將掌心搓熱,然後用緊按前額並用力向下擦到頜下,再轉向頭後耳旁,輕輕擦過頂,最後回到前額,如此十次。其次,用兩手十指左右旋轉著輕探發根十次,如梳頭一樣,然後用拇指從太陽穴到耳邊向頭後捋,捋到耳後下凹處時,其餘四指即隨著用力上向捋至頂部,如此捋十次。此方法可以促進百脈調和,氣血不衰,調整血壓,改善大腦供血機能,常做令人到老麵色紅潤,不生皺紋。
對於浴眼,我們常做的眼保健操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另外還可先用兩手拇指背分擦兩眼皮十次,然後用兩手拇指分按兩側太陽穴輕輕揉十次,再向相反方向揉十次,最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兩眼中間的印堂穴揪十次。此法可以使眼部血脈暢通,肌肉保持彈性,增強視神經、動眼神經以及眼肌的功能,防止視力疲勞,預防近視和遠視眼的發生,亦可延緩眼瞼的下垂,另外對肝髒也有益。
對於浴鼻,可用兩手拇指背在鼻骨兩側一上一下地用力擦十次,天冷時可增加次數。此法可促進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鼻腔黏液的正常分泌,促進黏膜上皮細胞增生能力,刺激嗅覺細胞,使嗅覺靈敏,可起到防治鼻病、預防感冒的作用。另外浴鼻還有助於增強眼神經的功能,防止麵神經麻痹。
接下來就該浴臂了,可用右手掌先按左手腕囊麵,再用力沿臂內側上擦至肩膀;然後過肩外側向下擦到左手腕外麵,如此往複共十次,再換右手如上法擦左臂。此法能疏通三陽經、三陰經的血氣通行,使關節靈活,通經活絡,防止關節僵直症、肩周炎等疾病的發生。
浴手時可將兩手先抬掌相擦搓熱,再用兩手手掌和手背互相用力摩擦十次。如此能調和手上氣血,使經路暢通,十指靈敏。
對於浴胸,可先用右手按在左乳部上方用力擦到右大腿胯根處,再用左手按在右乳部上方用力擦到左大腿胯根處,如此左右交替進行,各擦十次。浴胸可以通過牽拉腹內髒器,使腸胃蠕動加大,促進胃液、膽汁、胰腺和小腸液的分泌,增加消化吸收作用。
浴腿時可先用左手緊抱左腿胯部用力向下擦到足背足根,再往上擦回大腿胯部,如此上下來回擦十次。右手來回擦右腿如左手法擦十次,兩手同時擦。浴腿可使膝關節靈活,腿肌增強,防止肌肉萎縮,有助於減少各種腿疾。
浴膝時可用兩手掌心各緊按兩膝,先一起向左旋揉十次,再同時向右旋揉十次。此法可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高膝部溫度,驅逐風寒,從而增加膝部功能,有助防止膝關節炎等難治之症。
另外“日光浴”也是屬於幹浴的一種。通過陽光的照射,使肌膚吸收維生素D,增進健康,增添活力。在陽光下遊戲、運動或休息,會令人精神鬆弛,悠閑自得,還可以增強心髒和肺部的功能,使氣血流通,有助於提高大腦神經中樞的興奮性,緩和大腦和身體的緊張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日光浴”時,一定要采取相應的自我保護措施,防止過度地吸收紫外線的照射,比如可以使用一些防曬油,多補充一些水分等等。
陶弘景養生之導引法
本功法具體練法如下:
1.清晨未起床前,先閉目叩齒4次,然後兩手握拳,鼓漱津液和口中之氣,分3次咽下,隨即閉氣不息;閉極則徐徐吐氣。如此3次後,起身跪坐,兩手按膝前,閉息,頭頸向左右交替扭轉後視,如此3遍。
2.下床,自然站式,兩手握固,閉息,兩腳跟交替跺地各3次;閉息,左右兩手交替上托、下按各3次;雙手十指交叉抱項後,閉息,左右交替扭轉身軀各3次;取大坐式,兩腿前伸,兩手向背後,十指交叉,上下極力對拔3次。早晚各練一遍,有條件者可多練數遍。
3.每日太陽升起時,平坐,兩手掌相對摩擦致熱後,熨眼3遍。接著以手指按摩兩眼內外眥。
4.每日叩齒36次(能叩至300次更好),可使齒堅不痛;接著以舌攪漱口腔上下左右,至津液滿口而咽之。如此3次,然後兩手摩熱,熨目14次,可增進視力。
5.每日起床後兩手搓熱,上下擦兩耳各14次,可使人年老不聾;兩手交替向上牽拉兩鬢頭發各7次,最後兩手捧起所有頭發,向上牽拉7次,可使人氣血流通,頭發不白。
6.兩手對摩致熱後從上至下摩麵,可祛邪氣,使人麵有光澤;繼而從上至下迅速按摩全身,可散風寒,祛時氣邪熱,頭痛諸疾。或在夜臥前,用兩手按摩全身。
7.大坐式,以左手托頭上仰,右手向上盡力舉過頭頂,以身軀連手臂振動3次,然後再換中手,如法3次。
8.淩晨日未出前,西南大坐,兩手托大腿,盡力搖動身軀3次。
9.接上式,以左手握右手按於左腿上,前後盡力推摩左腿3遍;然後換手、腿如法推摩3遍。
10.接上式,兩手十指交叉,翻掌向前盡力推3次;接著,複掌按胸,兩肘向前突出,盡力而為亦3次。
11.兩臂向左右交替盡力做挽弓射箭勢,左右各3次。
12.右手按臀側,左手盡力上舉如托天;然後左右換手如法右手上托下按。
13.兩手握拳,左右交替向平擊各21次。
14.右手自右肩上下至背部,左手反臂握右手指3次;然後左右換手,如法3次。
15.晨起,用一長拐杖撐左腿腳懸垂於床前,然後漸漸下伸左腿腳,盡力而為5至7次;換右腿如法亦5至7次。可治腳氣痛悶,腰腎間寒氣,冷痹以及腳膝冷痛症,若能堅持每日3次,效果更佳。
16.或用拐杖,或用手扶支撐物,單腿懸空引伸。
17.早晚以梳子梳頭1000遍,可祛頭風,令頭發不白。梳畢用鹽花及生麻油塗搓頭頂,效果更好,若有“神明膏”塗搓之則益佳。
18.凡漱洗時叩齒160次,若口中有津液即咽之;然後以水漱口,以鹽末擦齒,口含淡醋半口,不斷鼓漱;再以淡鹽湯洗雙眼,閉目以冷水洗麵,注意不得使冷水進入眼內。持之以恒可使齒淨堅固,目明無淚,永無齲齒。
19.清晨日出時分洗漱畢,咽1至2次冷水,可使人心明淨,祛胸臆中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