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針灸甲乙經》(3 / 3)

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

——《針灸甲乙經·精神五髒論》

養生智慧——憂愁過度傷肺

憂愁使人苦悶、擔心,過度的憂愁可使人失去歡樂,悲傷慟哭,氣消神弱。憂愁的人常常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少言少語,憂鬱寡歡,意誌消沉,獨坐歎息,更有甚者會難以入眠,精神委頓或緊張,心中煩躁,並導致咳喘、噎逆、嘔吐、食呆、失眠、便秘、陽痿、癲癰等症,甚至誘發癌症或其他疑難重症。

古書中說:內心憂傷將使肺氣閉塞而不能暢行,遇事憂愁不止,就會形成肺痛,感到胸腹發脹,內氣從胸部達到背部,並且一直隱隱作痛。如果憂愁不能得到及時消解,就會使精神受到傷害,整日神誌恍惚,四肢無力,甚至夜晚也會連連做夢,睡不安穩。女人憂思哭泣,會造成陰陽二氣凝結於體內不能發散,以致於月經時多時少;如果內熱凝聚於髒腑,將會造成麵容黃瘦,皮膚枯澀發暗。總之,憂愁過深,就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規律,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民間有這麼一些俗話:“多愁多病,越憂越病”、“憂愁煩惱,使人易老”、“愁一愁,白了頭”,正表現了憂愁之人的真實寫照。東周伍子青,因無計闖過昭關,一夜之間愁白滿頭青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才華出眾,但由於遭到打擊,長期被貶,沉悶、憂鬱的貶謫生活把他折磨得形容憔悴,體質虛弱,得了毒瘡又患霍亂,47歲就含恨長逝。有的中老年人,整天生活在憂愁之中,心事重重,凡事總朝壞處想,好像樹葉落下來都會砸破腦袋似的,本來不該他操心的事,他偏要操心;本來不應著急的事,他也要著急,結果是不但於事無益,反而出了一身疾病。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排解憂愁。要排解憂愁,首先要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壓力。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壓力。遇到壓力,最明智的辦法是采取一種比較積極的態度來麵對,如果實在承受不了,也不能讓自己身陷其中,可以通過看看書、塗塗畫、聽聽音樂等,來放鬆心情,然後試著去重新去麵對。很多事情不能強求,隻要自己盡了力,那就問心無愧了。與其讓自己無謂地憂愁,不如想一些開心的事,多學一些知識,讓生活充滿更多色彩。

另外,我們要學會解開自己的心結,釋放自己的壓力。有這麼一則小寓言,說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隻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被身上重物壓死了。人不是小蟲子,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又像極了小蟲子,人總是貪求太多,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學會取舍,學會輕裝上陣,學會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較勁,甚至學會傾訴發泄釋放自己,人還會憂愁嗎?

古人雲:“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然。應以自然,任其自去,憤憤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此養心之法也。”憂愁使人老,創造良好的心理氣氛,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提高自身的修養,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在生活中處理好人際關係,建立和睦的家庭,搞好同誌間的團結互助,就會減少或避免情緒憂傷的出現。

生活是豐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會一成不變。我們需要一帆風順的快樂,但也要接受挑戰和壓力帶給我們的磨煉。不要把挑戰和壓力看著憂愁的來源。放鬆心情,分出一些時間給家庭、朋友、嗜好等,你會發現,生活原來也是美好的。

哀莫大於心死

醫典妙語

因悲哀動中者,則漪絕而失生。

——《針灸甲乙經·精神五髒論》

養生智慧——悲哀過度喪生

“悲哀”,是由於哀傷、痛苦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通常人在悲哀的情緒下會出現麵色慘淡,神氣不足,偶爾見到傷感的事會馬上變得悲痛欲絕。中醫認為悲是憂的進一步發展,兩者損害的均是肺氣,故有“過悲則傷肺,肺傷則氣消”之說。這說明悲哀太過是會傷及內髒的,嚴重者更會由此而喪生。

在現實生活中,當人麵對事與願違的境況而束手無措時;當愛情事業受到挫折與打擊,而成功的希望渺茫時;當家庭親人發生意外時,悲傷便會占據人的整個心靈。南唐皇帝李煜,世稱李後主,在國亡降宋之後,從過去的風流君王成了宋朝的階下囚,亡國之恨時繞心頭,然而卻複國無望,因而後期詞作篇篇血淚,道出了其無限哀傷的心情。

一般來說,哀傷作為一種情誌活動,是人體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正常應答反應,不會對身體構成危害。相反,暫時而輕度的哀傷,有助於對所遭挫折打擊重新認識,“化悲痛為力量”,使人重新獲得新的生機。如若一個人在父母突然死亡時,一點哀傷也沒有,或者當國家淪陷,受到外族侵略時,一點憂國憂民的心情都沒有,那才是不正常的。

但是,當一個人的悲哀太過,或者持續時間過長,超過了人體自身所能調節的限度和承受的負荷,而在思想認識上,又不能主動或被動地轉移這種不良情緒,悲哀就成了一種致病因素,對機體構成危害,嚴重者可因憂慮過度而喪命。《紅樓夢》裏的林黛玉,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稍有不適,就暗自哭泣流淚,最後終於哀傷而死。宋代著名詩人陸遊與他表妹唐婉的故事,也說明了憂鬱過度能殺人的道理。所以遇到讓人悲哀的事,一定要節哀,以保重身體為重,要知道,身體才是生存下去或者重新來過的本錢。

過度悲哀會導致抑鬱症、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不孕症、陽痿、癌症、消渴、脫發、頭發早白、失眠、神經衰弱、精神病、神經官能症等多種疾患。

以喜勝哀是中醫治療悲哀方法之一。元代名醫張子和,曾治療一個因父親被賊殺死,而悲哭過度引起心痛,日增不已,疼痛不止的病人,其他醫生采用了許多藥物治療皆沒有效果。張子和去時,正巧碰上一個巫婆在病人家中,張子和便學著巫婆的樣子,以各種方法取笑巫婆,揭露其騙人的把戲,病人看後大笑不止。一兩天之後,病人不藥而愈。在日常生活中,當人處於悲哀的境地時,亦不妨自己或在別人幫助下去想一點令自己快樂幸福的事情,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動,如唱歌跳舞、看電影戲劇等,以達到排解悲哀的目的。

傳說故事——張子和三笑醫頑疾

元朝時期有位舉人名叫項關,老年得子,夫妻倆對孩子愛如掌上明珠,不料孩子未曾活到一周歲,便患上噤口痢而喪了性命。項夫人黃氏失去了愛子,終日憂慮,悲傷過度,飲食不進,神誌恍惚,終於釀成大病。雖經多方求醫,服過百劑藥物,仍不見療效,項關也整日悶悶不樂。

這天,張子和應邀被請到項家,他詳細問明病情,又認真替黃氏診脈。診脈時,他突然雙眉緊鎖,站起身來說:“哎呀,大事不妙,我老伴讓我買油豆腐嵌肉,我還沒有辦好,我得馬上回家,不然,老伴會拳打腳踢毫不客氣地對待我,容我今日先走,明日我一定上門送藥來。”說罷出門就走,黃氏一聽,忍笑不禁。

第二天,張子和身背藥袋而來,一進屋就開始伸手掏藥,但藥袋裏裝滿紅丹綠粉,染滿了他的五指,卻沒找到一粒藥丸,急得他麵紅耳赤,不慎竟塗了個大花臉,忙對黃氏抱歉說道:“請夫人原諒,藥丸忘在家中,明天一定送到!”黃氏一見他這個花臉樣子,禁不住“咯咯”笑出聲來。

第三天,張子和身穿長袍而來,到黃氏房中,伸手到長袍袋找藥,找了半天,又沒找到藥物,他幹脆脫下長袍來找,卻露出了裏麵紅紅綠綠的女人衣衫,連忙對黃氏說:“讓夫人又見笑了,我真糊塗,怎麼把老伴的衣服錯穿在身上了呢。”黃氏一見,笑得前仰後合。

張子和走後,黃氏對丈夫項關說:“官人,你這是請的什麼醫生,第一次來說怕老婆,第二次來塗了個大花臉,第三次來穿了一件他夫人的花衣裳,這能治好我的病嗎?”說罷,黃氏不由得又捧腹大笑。從此之後,黃氏逢人便講,邊講邊笑,說來倒也奇怪,不到半月,黃氏的病竟在笑聲中漸漸地好了。

張子和3次為黃氏診病,沒用一粒藥物,而黃氏卻病愈了,項關感覺到其中必有奧妙。項關便登門拜訪張子和想問個究竟。張子和微笑說:“你夫人的病乃因哀愁所生,用藥難以奏效,我3次去為她診病是有意逗她發笑,因為笑能遣愁,使憂愁得散,鬱氣得開,病就不用服藥而自愈了。”

勞累過度耗正氣

醫典妙語

勞則喘且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

——《針灸甲乙經·精神五髒論》

養生智慧——勞累過度傷氣

勞累過度,會出現喘息汗出的現象。喘息不止是正氣內耗的表現,汗出太過則使正氣外耗,所以說“勞則氣耗”。勞累又可分為體力疲勞、腦力疲勞、病理疲勞和精神疲勞。

對於體力疲勞來說,這是由於過分勞累,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乳酸增多而導致的肌肉疲勞,表現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上毫無痛苦,甚至還有幾分愜意。消除這種疲勞的最佳方法是睡覺,臨睡前洗個熱水澡或用溫水泡泡腳,會使疲勞消除得快一些。在睡眠時,全身物質代謝降低,神經細胞可借機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為蘇醒後神經活動準備充足的能量。充足的睡眠可使人迅速消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合理的飲食能補充體力勞動消耗的大量營養物質,所以也是消除疲勞的必要措施。

對於腦力疲勞來說,腦力疲勞是指長時間用腦,引起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而出現大腦疲勞感。其主要表現為頭昏腦漲,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消除腦力疲勞的主要方法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這也被稱為積極的休息。可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但鍛煉的強度不宜大,時間不宜過長。

對於病理疲勞來說,這種疲勞有時並不需付多大的體力就產生,有一種心力不足的虛弱感。這是由於你體內的某些機器發生故障,產生代謝與分泌紊亂、失調所致。要消除這種疲勞,關鍵是治好疾病。有些人雖未發現局部器官病痛症狀,卻經常出現疲勞的話,就有可能是病症即將出現的先兆,需到醫院認真檢查。

而精神疲勞是現代社會疲勞症中最複雜的一種疲勞。最主要是長期超負荷運行形成慢性疲勞,精神壓力過大也是重要原因。不幸的是,這種疲勞往往被人忽視。精神疲勞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失眠。做不連貫的夢,在噩夢中驚醒,輾轉不眠甚至徹夜不眠等等。

一般人喜歡用安眠藥對付這些問題,其實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要消除精神疲勞,首先應講究心理衛生、加強品德修養,自己的心胸要開闊,以減少心理疲勞的發生,一旦出現不良情緒,應及時宣泄,不要悶在心裏,比如找知心朋友談談心。另外還要多鍛煉,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進行一些體育活動,譬如慢跑、騎自行車、遊泳、散步等。鍛煉可以使人工作起來更自信,碰到困難時更加從容不迫。多睡覺也是消除精神疲勞的一個好方法,每天固定自己的睡眠時間,或者多增加一個小時的睡眠,可以保證自己的精力充沛,去麵對各種讓自己精神產生疲勞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