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緒福斯的想法和努力並沒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如果他永遠按照這種單一的思維模式去努力,他當然隻能永遠地被這塊石頭束縛在地獄中了。

人們總是習慣於某一種最熟悉的思維模式,或寄希望於一種自以為是完美的思維模式,然而,就某一種思維模式而言,完美的往往並非是最好的和最有用的。

接受不完善的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納撒尼雨?布蘭登舉過一個他親身經曆的例子:許多年前,一位叫洛蕾絲的24歲的年輕婦女無意中讀了他的一本書,找他來進行心理治療。洛蕾絲有一副天使般的麵孔,可罵起街來卻粗俗不堪,她曾吸毒、賣淫。

布蘭登說,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討厭,可我又喜歡她,不僅因為她的外表相當漂亮,而且因為我確信在墮落的表相下她是個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術使她回憶她在初中是個什麼樣的女孩子。她當時很聰明,但是不敢表現自己,怕引起同學的嫉妒。她在體育上比男孩強,招惹來一些人的諷刺挖苦,連她哥哥也怨恨。我讓她做真空練習,她哭泣著寫了這樣一段話:你信任我,你沒有把我看成壞人!你使我感到痛苦,也感到了期望!你把我帶到了真實的生活,我恨你!

一年半後,洛蕾絲考取洛杉磯大學學習寫作,幾年後成為一名記者,並結了婚。10年後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我幾乎識不出她了:衣著華麗,神態自若,生氣勃勃,絲毫不見過去的創傷。寒暄後,她說:“你是沒有把我當成壞人看待的那個人,你把我看作一個特殊的人,也使我看到了這一點。那時我非常恨你!承認我是誰,我到底是什麼人,這是我一生中從未遇到的事。人們常說承認自己的缺點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其實承認自己的美德更是多麼難。”

為什麼真正做到放棄完美、自我接受不容易?因為自我肯定這個事實,使你必須真正保持清醒的頭腦。振作情緒,抓住機遇,迎接生活的挑戰,這就是自覺的生活,積極的心態。如果我對朋友沒有誠意,即不能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己也會產生被遺棄的感覺。由此可見,自我接受是自信的意識和勇敢的行為!

真正要麵對成功,就必須要學會放棄完美,不求完美,因為我們的確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我們越是極早地接受這一事實,就越能極早地向新的目標邁進,這是人生的真諦。

沒有自我接受、自我肯定這個先決定條件,我們怎麼會改進和提交呢?比如怎麼看待自我形象?

你站在一麵穿衣鏡前,觀察自己的麵孔和全身。你可能喜歡某些部分,而不喜歡某些部分。有些地方可能不怎麼耐看,使你感到不安,如果你看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請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觸,不要否認自己的容貌。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放棄完美,放棄“公有化”的標準,而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自己。否則你就無法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法國大思想家盧俊說得好:“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其實說的是實在話,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許多人不肯接受這個已經失去了模子的自我,於是就用自以為完美的標準,即公共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就得如此相似,失去了自我。

“成為你自己!”這句格言之所以知易行難,道理就在於此。失去了自我,答去了個性與自我意識,你還談什麼改進和提高呢?

應當怎麼辦?你要用自己的眼光注視鏡子裏邊的自我形象,並試著對自己說:“無論我的什麼缺陷,我都無條件地完全接受,並盡可能喜歡我自己的模樣。”你可能想不通:我明明不喜歡我身上的某些東西,我為什麼要無條件地完全地接受呢?

接受意味接受事實,是承認鏡子裏的麵孔和身體就是自己的模樣。接受自己承認事實,你會覺得輕鬆一點,感到真實和舒服了。時間不長,你就會體會到自我接受與自信自愛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們學會接受自我,才會構建屬於自己的頭腦。

給自己一點空間

生活要給自己一個空間,不然活著就會很累。

常常,我會碰到朋友對我手上那隻玉環的晶瑩剔透發出許多稱讚,接著就是牽著我那雙冰冷的老手對它仔細端詳把玩,又往往是接上一句大驚小怪:“怎麼?鑲一節K金,難道有瑕疵?”然後我就可以看到一副透著無限悵然的惋惜麵孔。逢此鏡頭,我也總會不厭其煩、千篇一律地解釋:“不小心碰裂了,為了補拙,惟有包金一途,土則土矣,但總勝過折斷啊!”

我常常為此遺憾。十多年前,與它初次相遇時,我被那翠綠光澤給吸引,愛不釋手,為了所費不貲的售價,著實讓我思量斟酌好久,好不容易才痛下決心,把它帶回家當紀念品,從此長係我手,視為珍物。自從有了它之後,每天行走動作都格外仔細小心,惟恐一個不小心留下任何傷痕。而這份美麗無瑕的完美,曾經令人豔羨、誇讚,成了我一個美麗的負擔。我是如此這般小心翼翼地嗬護它,珍愛它,但在美國之行最後一頓晚餐之際,我卻因倦乏之極,一個大意撞上樂園的門柱,隻聽“鏗”的一聲,玉鐲斷裂,留下了不可彌補的印記。

幾年來,我已習慣了那樣的稱讚、好奇與疑問,並且漸漸了然世間一切種種完美的不可強求。

我不禁想起當年一個師大好友。她從小就是模範生,從來就是拿第一的“乖乖牌”,自幼到大,在學業、演講、做事方麵永都獨占鼇頭,旁人難以匹敵;她任教高中,在教學、帶領學生方麵,也是處處在人之上;她已慣於“人上人”的情勢,為了永遠高高在的盛名,她隻有永不停止地督促自己拚命往前,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因此煎熬在高處不勝寒的冷冷孤獨裏麵不自覺。一年、兩年——數年的壓抑累積,終於在教學的第十個年頭正當要領教育部頒發的獎章之際,她已不勝負荷各種承受不住的自我期許而病倒了,一場憂鬱症,讓她住進了醫院。我前往探視時,她流著淚細述自己一路行來的追求完美、逞強好勝的求全心,怎堪淪落如此?

健康是福、盛名如煙,活著平安才是最聰明與最好的選擇,千般萬般的第一也不過鏡花水月,在失去健康之後,更是一文不名,何苦來哉!人應學著善待自己,放自己一馬,畢竟宇宙大千,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凡事量力而為,盡己之心,活一個健康平和又知足的生活,才是對自己“第一”的安排。

不做完美主義者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過高,總是追求完美,我們就稱這種性格為完美主義。完美主義的性格首先表現為固執、刻板、不靈活,給自己或他人設定一個很高的標準,非要達到不可,受到挫折就感到很痛苦,不能接受。

某著名汽車製造公司的總經理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們公司的銷售還不錯,但離他的高標準有些差距,他不能忍受,跳樓自殺了。有位軟件設計工程師在編程序時要求自己像寫古詩一樣把字節寫的都一樣長,結果他日日夜夜地苦思冥想,工作效率和成果可想而知。

有的人要求自己的孩子利用所有的時間學習,不要貪玩,總是督促孩子學習,結果孩子很反感,產生逆反心理,厭學逃學,總也玩不夠。所以,完美主義的人應該把目標和方法訂得靈活一些,要有一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理準備,這條路不行可以走那條,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鑽牛角尖。

完美主義的人往往不願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點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沒有什麼好朋友,總也找不著對象,和誰也和不來,經常換單位,為什麼?那是因為他準也看不上,甚至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別人的主要的優點。有的人不允許自己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緊張,更不能容忍自己緊張時不自然的表情,一到發言時就拚命克製自己的緊張,結果越發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身體有絲毫不舒服,經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經常去醫院檢查。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都會有緊張、不適的體驗,這是正常的表現,必須學會接受它們,順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規律抗拒,必然會愈抗愈烈。

完美主義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當然會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就常常跟隨著他,周圍的人也一樣不快樂。學會欣賞別人和欣賞自己是很重要的,是使人更進一步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基石。

完美主義的人容易隻顧細節而忘記了主要目標,讓別人覺得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沒有效率。許多時候你要讓自己“豁出去”。

完美主義性格的形成和早期教育有很大關係,但成年後還是可以有意識地調整的,你要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才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給愛情一點空間

放手,給愛以空間,在你們密切的結合之中保留些空間吧,好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蹈。彼此相愛,卻不要使愛成為枷鎖,讓它就像在你們靈魂之間自由流動的海水。

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孩,問母親一個問題:“媽媽,婚後我該怎樣把握愛情呢?”母親聽了女兒的問話,溫情地笑了笑,然後從地上捧起一捧沙。

女孩發現那捧沙子在母親的手裏,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流失,沒有一點撒落。

接著母親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母親的指縫間瀉落下來。待母親再把手張開時,原來那捧沙子已所剩無幾,其團團圓圓的形狀也早已被壓得扁扁的,毫無美感可言。女孩望著母親手中的沙子,領悟地點點頭。那位母親是要告訴她的女兒:愛情無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愛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則,失去彼此之間應該保持的寬容和諒解,愛情也會因此而變成毫無美感的形式。

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遠擁有幸福美滿的愛情,那麼不妨學著用一捧沙的情懷來對待愛情,好好珍惜,好好把握,愛情必定會圓圓滿滿。

給愛以空間

一個卷入不倫之戀多年的女子,遲遲不能走出這個其實對她來說已經是苦遠多於甜的關係裏。她說:“我忘不了那些他曾經給過我的浪漫、深刻的愛的感覺。”

另一個男朋友感情出軌多次,盡管痛苦卻始終不願分手的女人則說:“和他在一起這麼多年了,要分手,我不甘心!”

當愛遠走,無論它是發生在自己或者對方身上,放棄和放手都是惟一的出路。因為無法放棄曾經有過的美好感覺,無法放下曾經擁有的執著,就會讓更多不美好的感覺壓在自己的肩上、心上;讓自己和對方一起痛苦糾結,究竟懲罰了對方也許還是未知數,但是自己絕對是被懲罰最深的一個。因為你剝奪了自己就從現在重新開始享受快樂和幸福的可能。

放手讓愛的人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這卻是惟一的方法。否則,我們就會處在無解的痛苦、氣憤和沮喪之中。

所謂放棄和放手的藝術,並不單隻在愛情消逝的時候存在。事實上,當愛情還在的時候,就懂得放手的智能,往往是更積極的治本的方法。

從小到大,在每一段關係裏,我們都是在尋找著一方麵與人連結,一方麵與自己連結的雙向路線。也就是說盡管再親密,我們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無論是親子關係、家人關係、朋友關係都是如此,愛情關係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失去了這樣的空間,我們很快就會覺得被束縛、覺得窒息、覺得痛苦。

因此,當愛還在的時候,懂得放手,給愛一個空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實,如果仔細而深入地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在愛裏麵要求僅僅雙方粘在一起,往往是因為害怕、因為缺乏安全感、因為嫉妒、因為要把自己生命的意義和重量交在對方身上,而不是因為愛。

有一個詞叫“全身進退”。大概意思是指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在付出的時候全心全意地投入進去,在離開的時候毫無牽掛地抽身而去。古人都知道,“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這種全身進退的理想狀態,不知道在真正的生活裏,有幾個人能做到?

有人說愛的反麵其實不是恨,而是淡漠。這真是一句真理。愛一個人的時候,情感都是激越的。他關心你,你便想以十倍百倍的愛去關心他;他擁抱你,你便想以更多更有力的擁抱去回應他;哪怕是他犯了什麼錯有了什麼失誤,讓你對他恨得牙癢癢時,你也會想狠狠地想用盡全力去揍他,掐他,打他,反正無論如何,都絕不是無動於衷地不理他。

除非是愛到殫精竭慮,愛到心灰意冷,愛到徹底絕望,心中已經不再有燦爛的火花,甚至連那些燃燒過後的草木灰也沒有了一點溫度。這種時候,想不淡漠都難。從此對你形同陌路,對你的一切也不再有任何的回應。沒有餘恨,沒有深情,更沒有心思和氣力再作哪怕多一點的糾纏,所有剩下的,都隻是無謂。有一天當發現對於過去的一切你都不再在乎,它們對你都變得無所謂的時候,這段愛肯定也就消失了。

所以,你要知道,恨你,是因為愛你;淡漠你,是因為不再想記起你。

全身進退,意味著在愛我的時候,你要用盡百分百的感情對我,哪怕是爭執,哪怕是吵鬧,你也千萬別不理我。因為不理不睬意味著淡漠,意味著你的心裏不再有我的位置,意味著我們不再相愛。哪怕這種淡漠是你假裝的呢,在假裝淡漠的時候,你自己的心一定比我的還要痛百倍千倍,那是因為你依然愛我。

全身進退,意味著在不愛我的時候,你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放下我,千萬別回頭,或是在夜深時分還想著留條短信安慰我。你要知道,任何一點不幹脆的情結,都會讓我像一個溺水的人一樣拚命拉住你的衣襟,以為牽住了最後的希望,讓你無法徹底離去,把曾經美好的感情都拖累成厭倦。

夫妻間有時也需要糊塗一點

為人處世少不了難得糊塗,夫妻間居家過日子糊塗更難得。這種充滿無窮愛意的糊塗,需要用真誠去灌溉,用理解去培育,用謙讓去營造,用大度去奠基,以小家的長治久安為目的。

鄭板橋先生有句千古流傳的名言“難得糊塗”。本意是說,人到世上走一遭,在一些小是小非麵前,在一些雞毛蒜皮事麵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不較真,糊塗點,才會善莫大焉,才不會因小失大。正是由於有些人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糊塗才顯得難能可貴。

其實,在婚戀領域裏,在夫妻相處中,隻要不是方向問題、原則問題,或傷筋動骨的本質問題,糊塗地麵對相互間的小矛盾與小磨擦不僅難能可貴,而且還是不可或缺的一門婚姻藝術,對於密切夫妻情感、提升婚姻質量、打造家庭和諧尤為重要。

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在一座圍城中,朝相見、晚相伴、長年廝守在一起,再和睦、再恩愛的夫妻,也難免有磨擦、有矛盾,也會有“舌頭碰到牙”的時候,在這種“家常便飯”麵前,太認真了,太較真了,非得咄咄逼人地辯出個你對我錯,爭出個你高我低來不可,隻能使“戰事”升級,小事變大;久而久之,難免會“仇恨入心要發芽”,使穩固的婚姻發生裂痕,使無間的情感產生空洞。

學會把夫妻難得是糊塗的婚姻藝術得心應手地運用到婚姻生活中,是一種機敏、一種理智、一種選擇。妻子發火了,丈夫選擇嘻皮笑臉地裝回“糊塗蟲”,絕不與她爭辯,妻子則會很快地冷靜下來,甚或理智地反思自己;丈夫做錯了一件小事,妻子懂得胸懷大度地裝糊塗根本沒有當回事,更沒有河東獅吼興師問罪,丈夫則會很感動,感動之餘反倒會檢點自己……這種糊塗,是對夫妻情感的一種真心嗬護,是對提升婚姻質量的一種保證,也是心與心的一種互動與靠攏。

有位聰明的女職員,是掌握夫妻難得糊塗這門婚姻藝術的專家。她的丈夫是一位麻壇高手,樂道於下班後邀朋聚友布方城。每每夜半方歸,妻子自然不滿意。但她並沒有正麵出擊,而是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糊塗戰略。第一次,丈夫玩牌晚歸說“單位開會了!”第二次,他又說“陪客人吃飯了!”第三次,他又說“廠裏加班了!”心如明鏡似的妻子每臨此時裝糊塗,任由他把這個美麗的謊言編撰下去。這種糊塗反倒使丈夫深感理虧心虛了,撒謊到第九次,他竟紅著麵孔坦白,從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幹了。他說,他對不起如此胸懷大度的愛妻。在牌與妻子之間,他選擇了妻子。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誰是為了仇恨而相愛,為了離婚而結婚的,但是,走入圍城的男男女女們總是會發出“相愛容易相處難”的感歎。有時,家似乎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夫妻如對壘的兩軍,在生活逐漸富裕的時候,麵對愛人的感情背叛,你的婚姻究竟要如何存在的確是件為難的事。婦聯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人到中年,經濟狀況轉好後,婚姻的動蕩和不愉快比例最高。

小鳳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女人,她所遇到的問題在社會上相當普遍,聽聽她的故事,我們或許能有更多的體會。

小鳳在國企上班,丈夫是國家機關的副局長,算是既有權又有錢。最近幾年,丈夫開始變化,經常找借口很晚才回家,夫妻之間能談的話越來越少。後來,聽朋友說她丈夫在外麵有了情人,她自己也曾在商場看到丈夫和別的女人親密的樣子,她質問丈夫,可他一口否認,說她是沒事找事,自尋煩惱,以後他們之間的交流更多是在吵鬧中進行,丈夫甚至說:“你有本事也去找相好的,我不幹涉,你也不用管我。”她真的沒想到同甘共苦近20年的夫妻,日子剛剛好過了就要麵對丈夫的移情別戀,她不知該怎麼辦?如果離婚,沒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住,女兒要高考,怕情緒受影響,再說,明明是他的過錯,為什麼自己要承擔離婚後的經濟壓力,有20年的感情基礎,她仍寄希望於他回心轉意,家庭穩定;但是如果不離婚,心理和感情上又不能接受,她說她的仇恨在增長,兩人見麵,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冷嘲熱諷,有時她覺得如果丈夫出了意外而死掉她都不會傷心,對她來講,婚姻更多是一種生存需要,她無法放棄,忍耐已成為一種習慣。

生活中還有很多像小鳳這樣的人為了房子、孩子等實際問題,寧可心碎,也不舍得家庭破碎,守著徒有虛名的婚姻,在爭鬥和吵鬧中度日。

也有的人不願意“隻共苦,不同甘”,不服氣離婚後將丈夫這個“成熟的桃子”便宜了別人,努力降低對丈夫的期望值,重新對待自己的生活,等他迷途知返的一天。有的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丈夫怎麼做,她也怎麼做,婚姻似乎給了他們彼此傷害的權利。有的人對前途有信心,堅決不能忍受背叛的感情,重新選擇生活……

或許,隻有到結束的時候,人們才會去回味、反思,麵對婚姻。感情、生活、房子、孩子、金錢等問題,雖然人都會有各自的考慮和選擇,但種種不幸並不完全是由生活開始變得相對富裕而帶來的,更大的原因是人們還沒有學會在日子越來越好之後如何心平氣和地麵對感情和婚姻。

在生活走向富裕的旅途上,確實有“錢多了,清淡了”的情況,更重要的是,現代婚姻觀念裏人們強調更多的是感情質量,是兩情相悅,這使愛情和婚姻在開放的、多變的社會中多了變數,增加的未知性和不安定性是以往的階段所不能比擬的,“感情基礎”已不僅隻用時間來衡量,而有了更多的精神內容,要不要穿著承諾在婚姻的這條船上同舟共濟,許多人正麵臨選擇。

誰說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有時候,有些人,為了能和自己所喜歡的人在一起,他們不惜使用“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種最原始的辦法,想以此挽留愛人。這也許留住了愛人的人,但是這卻留不住他的心。更有甚者,為了這而賠上了自己年輕而又燦爛的生命,這可能會喚起愛人的回應,但是這也帶給了他更多的內疚、自責還有不安,從此快樂就會和他揮手告別。其實喜歡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和他在一起,雖然有人常說“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纖擁有”,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快樂。喜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讓他快樂,因為他的喜怒哀樂都會牽動你的心緒。所以也有這樣一句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所以,無論是喜歡一樣東西也好,喜歡一個人也罷,與其讓自己負累,還不如輕鬆地麵對,即使有一天放棄或者離開,你也學會了平靜。

喜歡一樣東西,就要學會欣賞它,珍惜它,使它更彌足珍貴。喜歡一個人,就要讓他快樂,讓他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誠摯。如果你做不到,那你還是放手吧。所以有時候,有些人,也要學會放棄,因為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婚姻需要小心嗬護

婚姻是需要雙方來維護的,彼此信任與坦誠,深入地溝通才能持久,而不是猜疑、嘮叨,互相治氣,這樣隻能斷送美滿的婚姻前程。

75年以前,法國拿破侖三世,也就是拿破侖的侄子,愛上了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特巴女伯爵瑪利亞?尤琴,並且和她結婚。他的顧問指出,她的父親隻是西班牙一位地位並不顯赫的伯爵,但拿破侖三世反駁說:“那又怎樣?”她的高雅、嫵媚、年輕、貌美使他內心充滿了幸福、快樂。在一篇皇家文告中,他強烈地表示他要不顧全國的意見,“我已經選上了這個我摯愛的女人。”他宣稱說,“我從來不曾遇見過像她這樣的女人。”

拿破侖三世和他的新婚擁有財富、健康、權力、名聲、美麗、愛情、尊敬——一切都符合一個十全十美的羅曼史。從來就沒有婚姻的聖火會燃燒得那麼熱烈。

但這聖火很快就變得搖曳不定,熱度也冷卻了,隻留下了餘燼。拿破侖三世能夠使尤琴成為一位皇後,但無論是他愛的力量也好,他帝王的權力也好,都無法使這位法蘭西婦人中止挑剔和嘮叨。

因為她中了忌妒的蠱惑、疑心的她竟然藐視他的命令,以至不給他一點私人的時間。當他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她竟然衝入他的辦公室裏;當他討論最重要的事情時,她卻幹擾不休。她不讓他獨自一個人呆著,總是擔心他會跟其他的女人親熱。她經常跑到她姐姐那裏數落她丈夫的不好,又說又哭,又嘮叨又威脅。她會不顧一切地衝進他的書房,不住地大聲辱罵他。拿破侖三世即使身為法國皇帝,擁有十幾處華麗的皇宮,卻找不到一處不受幹擾的地方。

尤琴這麼做,可以得到些什麼呢?

答案如下:我引用萊哈特的巨著《拿破侖三世與尤琴:一個帝國的悲喜劇》:“於是拿破侖三世經常在夜間從一處小側門溜出去,用頭上的軟帽蓋著眼睛,在他的一位親信的陪同之下,去找一位等待著他的漂亮女人,再不然就出去欣賞巴黎這個古城,在神仙故事中皇帝不常到的街道上溜達溜達,呼吸著原本應該擁有的自由的空氣。”

這就是尤琴嘮叨所獲得的後果。不錯,她是坐在法國皇後的寶座上;不錯,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但在嘮叨的毒害之下,她的尊貴和美麗並不能保持住愛情。尤琴提高她的聲音,哭叫著說:“我最怕的事情,終於降臨在我的身上。”降臨在她的身上?其實是她自找的。她的忌妒和嘮叨使她一敗塗地。

在地獄中,魔鬼為了破壞愛情而發明的肯定會成功且惡毒的辦法中,嘮叨就是最厲害的了。它總是不會失敗,就像眼鏡蛇咬人一樣,總是具有破壞性,總是致人於死命。

快樂總在放棄之後

人的情感就是這樣,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活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圖謀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是太執著了。

有一個人夜裏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看到一位頭戴白帽,腳穿白鞋,腰佩黑劍的壯士,向他大聲叱責,並向他的臉上吐口水……於是他從夢中驚醒過來。

次日,他悶悶不樂地對他的朋友說:“我自小到大從未受過別人的侮辱。但昨夜夢裏卻被人罵並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否則我將一死了之。”

於是,他每天起來便站在往來熙攘的十字路口尋找夢中的敵人,他始終沒有找到這個人。 

人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然後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就像故事中的這個人,心中懷著那股怒氣放不下。要知道這樣受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開點,把煩惱和怒氣放下,讓自己快樂起來呢?

放下即快樂

兩個和尚一道到山下化齋,途經一條小河,兩個和尚正要過河,忽然看見一個婦人站在河邊發愣,原來婦人不知河的深淺,不敢輕易過河。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個婦人背過了河。兩個和尚繼續趕路,可是在路上,那個年紀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個和尚抱怨,說作為一個出家人,怎麼背個婦人過河,甚至又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言語。年紀較大的和尚一直沉默著,最後他對另一個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在心中放下這件事,而我在放下婦人之後,回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會像你一樣煩惱。”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

其實,生活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隻是我輩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事業小有成就,但心裏卻空空的。好像擁有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總是想成功後坐豪華遊輪去環遊世界,盡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了卻心願。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讓人放不下……

對此,台灣作家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後,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隻有硬體,裏麵水管失修,配備不足,牆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仔細咀嚼這段話,其中的味道,我輩不就是因為“舍不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放棄了之後並不會失去什麼的工作,舍不得放棄已經走出很遠很遠的種種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力與金錢的角逐……於是,我們隻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關的美麗像沙子一樣在指掌間溜走?而我們卻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數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撈不回來。

佛家說”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麼自在的快樂之道啊,倘使你總是“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眠時不肯睡,千般汁較”,這樣放不下,你又怎能快樂呢?

放棄就要學會忘記

記性不好的人,永遠覺得生活清新有趣。

利弊相衡,這個定律在記憶與忘記上,較其他方麵更準確、更有益。要是一個人記不起那些曾經幸會者的名字,那麼他對討厭者的名字也同樣健忘。如果他記不住人類曆史錯綜複雜的途徑,便也不會記清昨日離婚案中令人惡心的情節。他的思想像泉水一樣,永遠清澈流暢。他覺得今年更加有趣,因為他對本質上大致一樣的去年已經印象模糊。於是一個被稱為記性不好的人,永遠覺得生活有趣,饒有晨輝的清新感。

忘記實在和記憶一樣,是心靈的活動。除非我們忘卻一大堆,否則不能記憶。說實在話,人們所忘記的都是所記得的。要想起忘記了什麼,和要想起記得些什麼同樣傷腦筋。偉大作家所知的幾乎永遠僅隻應付當前目標所需,沒有累贅。日常的小事常沉入心底,以“忘記”的形式存在、積澱,偶然像沙粒在蚌殼內形成珍珠,赫然重現,這樣,平凡成了新奇,無趣變得有趣,這就是忘卻的魅力。

記憶力特強的人,你希望他提出意見,他卻引述一段長篇大論,他們總把知識存放在櫥窗裏,而其他地方卻一無所有。而與此相反,健忘的人總是奇峰突出。他不能提出更多陳舊無聊的事實,卻可以分析評論提供有見地的意見。在發掘思想的過程中,他們從不向後尋找,而樂於向前開拓。對於一個記得住每件事的人,經過幾百年,天堂也會變得索然無味。而對一個健忘的人來說,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永遠是塊樂土,有機會重新結交舊時相識,重新體驗兒時趣事或重溫無數舊書,生活該有多麼美好。

世上往往有許多事情,智者該索性避開,因他無力改變,而回想起來又會使他痛心疾首那些邪惡、悲慘及愚蠢的事。我們這個時代,通常把這種回避視為怯懦,但是,涉世老手的信念是,勇氣存在於奮力以赴的艱辛之中,同樣也存在於安詳和沉著之內。不時脫下盔甲的人,更有精力迎戰殊死的搏鬥。義務和樂趣一樣,能促使每個人築起可以不受滋擾的心靈堡壘,借以獲得心智自主。經過回憶作用所選擇、安排和美化的個人往事,正是這種退隱的最佳去處。

人人都曾有過被痛苦的回憶所纏繞而不能自拔的經驗,何不讓我們把這些不美好的回憶摒之千裏,代之以自我陶醉的夢想和對新生活的不斷體驗與曆練呢?

請您記住,健忘是使您更加快樂的秘訣,這適用於任何人,何妨一試?

快樂就在放棄之後

人的情感就是這樣,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圖謀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執迷在某個事物上了。

韓非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認準了是鄰居家的小子偷的,於是,出來進去,怎麼看都像那小子偷了斧子。在這個時候,他的心思都凝結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後來,斧子找到了,他心頭的迷霧才豁然開朗,怎麼看都不像是那個小子偷的。仔細觀察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有一把“丟失的斧子”,這“斧子”就是我們熱衷而現在還沒有得到了東西。

譬如說,你愛上了一個人,而她卻不愛你,你的世界就微縮在對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舉手、一投足,衣裙細碎的聲響,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為你快樂和痛苦的源泉。有時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卻想去強求,或可能出於盲目自信,或過於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結果不斷的努力,卻遭來不斷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們努力就能實現的,有的靠緣分,有的靠機遇,有的我們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來欣賞,不是自己的不強求,無法得到的就放棄。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中國曆史上,“魏晉風度”常受到稱頌,他們於佛、老子、孔子,哪一家也說不上,但是哪一家都有一點,在入世的生活裏,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說到底,是一種不把心思凝結在“斧子”上的心態。

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多一點中和的思想,靜觀萬物,體會與世一樣博大的詩意,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