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隻有用別人選擇後的剩餘品或拋棄物,因為他們自己的確做了努力,而且他們自己的選擇還是很負責任的,誰能說清呢!給你剩下的有可能是不成熟的股票,鬆散了的關係,工資的縮減,或者下崗。這些事情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但是它們不一定會發生在你身上,也不一定會阻止你。因為這是完全取決於你做出的選擇的。

記住,你一旦做出選擇,你就會影響結果!

無論你在其中起什麼作用,通常情況下,結果是不能夠預見的,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如果你親自參與了整個過程,並且充分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的話,結果是很容易把握的。

施展出你的影響力,你就有可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因為那是你選擇的,也就是你要的直接結果。其關鍵在於你一直都在努力,並用一個個小小的選擇來支持你的目標,向最終的目標前進。你會成功的,一定會的。成功的人總會采取這個程序,因為它會給你帶來效果,會使你成功,達到你的人生目標——這個辦法一定會有效的!!

選擇成功

1選擇好你的方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就會謹小慎微,裹足不前。”

不少人終生都像夢遊者一樣,漫無目標地遊蕩。他們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從來不問自己:“我這一生要幹什麼?”他們對自己的作為木甚了了,因為他們缺少目標。

製定目標,是意誌朝某個方向努力的高度集中。不妨從你渴望的一個清楚的構想開始,把你的目標寫在紙上,並定出達到它的時間。莫將全部精力用在獲得和支配目標上,而應當集中於為實現你的願望去做、去創造、去奉獻——製定目標可以帶來我們都需要的真正的滿足感。

自己設想正在邁向你的目標,這尤為重要。失敗者常常預想失敗的不良後果,成功者則設想成功的獎賞。從運動員、企業家和演說家身上,我屢屢看到過這樣的情況。

2選擇好你的朋友

“結交比你更懂行的人。”

喬治的父親17歲時離開北卡羅來納州的農場,隻身前往巴爾的摩馬丁飛機公司求職。在被問到他想做什麼工作時,父親回答說:“幹什麼都可以。”

他解釋說,自己的目標是學會廠裏的每一項工作,他樂意去任何一個部門。父親被錄用後,一旦管理員確認他的工作不比別人的遜色,他就提出去不同的另一個部門,重新從頭開始。人事主管同意了這一不尋常的請求。到父親年滿20歲時,他已從這家大工廠脫穎而出,承擔起實驗方案的攻關,薪水相當不菲。

父親隻要去一個新的部門,總是去向經驗豐富者請教。而一般的新手通常會避開這種人,生怕靠近他們會使自己看上去像個初出茅廬者。

他向這些人請教他所能想到的每一個問題。他們也很喜歡這個不恥下問的年輕人,遂把自己摸索出來,別的人從未問過的捷徑指給他。這些熱心人成了他的良師益友。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都要計劃跟那些比你更懂的人發展關係,把他們作為你努力的榜樣,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工作。

3選擇一個夢想

“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通常並不在於毅力。許多天資聰穎者就因為放棄了,以至功虧一貨。然而,成就輝煌的人絕對不會輕言放棄。有人說得好,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

有一天梅格去上班時,碰見了丹尼爾?盧迪——他現在是一位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家。盧迪在伊利諾伊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聖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去那兒的綠茵場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好手,休要異想天開了。因此,盧迪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時死於事故,盧迪震駭不已,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以致你很可能投機會追求自己的夢。

1972年,他在23歲時讀印第安納州聖十字初級大學。盧迪在該校很快修夠了學分,終於轉入聖瑪麗大學,並成為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盧迪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未被準許比賽穿上球衣。翌年,在盧迪多次要求後,教練告訴他可以在該賽的最後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聖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看台上的一個學生呐喊道:“我們要盧迪!”其他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比賽結束前27秒鍾時,27歲的盧迪終於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拚搶。隊員們幫助他成功地搶到了那個球。

梅格17年後同盧迪再次相遇,是在聖瑪麗大學體育館外的停車場。一個電影攝製組正在那兒,為一部有關他的生平的電影拍外景。盧迪的故事說明:你隻要懷有一個夢想,便沒有辦不到的事。

4選擇好你的目標

生活中有一個目標,這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樂趣。當然,這個目標必須是你自己選擇的。這一點很重要。隻有自己選擇的目標,你才可以支配控製它,才能夠改變它,才會願意為它獻身。

選擇目標的時候,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切實際的目標會讓你一事無成,最後隻會打擊自己的積極性。

但另一方麵,目標定得太低,它表明對自己能力沒有信心,最終你也會失去興趣。隻有具備一定難度、有一定挑戰性的目標,才能刺激你的鬥誌,同時也會讓你感到樂趣。

不要好高騖遠,一直想著做大事情,忽略生活中的小事。事實上,學會處理這些小事,也會提高你學習、掌握新知識的能力。

我們不應該滿足於一個非常個人的目標,還應該把個人的目標和更大更廣的世界的目標結合起來,願意為這樣的目標去努力、身。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意義,我們才會感到一種健康的快樂。

選擇你的生活方式

你的成功與否,決定著你所選擇的生活方式。

那晚,隨手打開電視,卻被一段真實的采訪吸引住了。被采訪者是一貧困山區的小羊倌。

“你放羊幹什麼?”

“攢錢。”

“攢錢幹什麼。”

“娶媳婦。”

“娶媳婦幹什麼?”

“生娃。”

“生娃幹什麼。”

“放羊。”

羊倌的可悲不在於他的窮困,不在於他從事的職業,更不在於他攢錢的方式,而在他正陷入一種麻木的生存狀況之中而不覺。

一次去繁華的長江路上買西裝,在一家皮爾?卡丹專賣店裏,小徐認識了店裏的老板——一位三十出頭的女子。這女子來自貧窮的山區,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回家鄉工作的機會,毅然留在省城,當過記者,擺過地攤,開過服裝店。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皮爾?卡丹代理商,信心百倍的她東挪西借籌款,在省城鬧市區租個門麵撐起了一個專賣店,創業之初,她吃住在店裏,為了付那裏昂貴的租金,她有時一頓飯用一塊大饃充饑。熱情周到的服務終於讓專賣店裏有了絡繹不絕的顧客,生意紅火了,她沒下過一次飯店,未買過時尚衣服,仍過著節儉生活,漸漸地,她口袋裏的錢像滾雪球一樣一天天地多起來。一年前,她竟把左右鄰店兼並過來,同時還招聘了六名員工。已成款姐的她不無真誠地說:“都市裏到處都能掘到黃金,關鍵是你要選擇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生長在城裏的人在下崗的風雨襲來時卻感到手足無措,整日哀歎命運不濟。”

其實,隻要細心地觀察一下四周,你就會發現,在都市的角角落落,確實生活著生命力很旺盛的鄉下人,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在酒店、在商場、在快餐店、在書報攤……他們從事著或複雜或簡單的勞動,以鄉下人的勤勞與質樸,以鄉下人頑強的生存能力,擠進了鋼筋水泥混凝土構築的城堡,開拓一塊哪怕是極小的天地,並且有滋有味地活著;而那些一生下來就有了城市戶口的城裏人,在失去了鐵飯碗之時,卻連一條求生存的路也找不到,比起進軍都市的鄉下人,一些城裏人已經輸了,並且輸得很慘。

即使我們擁有驕人的文憑,擁有城裏的戶口和住房,麵對下崗或分流,我們惟有不斷拓展生存空間,謀求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不斷地刷新自己,創新未來,才有可能處變不驚,才可以在繁華褪盡後重新鍍亮人生。

都市是一塊生長鋼筋水泥的地方,信息時代的浪潮無疑要叩擊每一扇門,原先的享受哲學正麵臨重創。敢於直麵未來挑戰,把曾經的成功或榮譽放到身後,一切從頭開始,才能立於時代的潮頭。

人類的進步與否,不取決於擁有多少財富,倒是取決於人類是否具有發展觀念,當你正津津樂道於已經擁有車子房子票子的時候,千萬別忘了,你也許還是一位羊倌!

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你的一生中也許將幾次經曆得到、失去,再得、再失,有時你的人生軌跡竟被完全徹底地改變,迫使你一切從頭開始,慢慢地你會發現有很多適合你的方麵。一種活法,隻要是最適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最美的。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電腦軟件公司的經理,因為公司效益不好就要被開除了,這時一個為他工作的電腦程序員開發出一個新的軟件操作係統,投入市場後非常受歡迎,賣得很火。經理因此被保住了他的職位。為此他非常感謝這位電腦程序員,並提議要將他提升為部門經理。沒想到這位程序員立刻回絕到:“我天生就是做程序設計的。如果現在你提升我的話,我隻會浪費大家的時間而一事無成。噢,我手頭還有一個程序要做,我可以走了嗎?”說罷匆匆離去,又開始他新的程序設計。 

生活中的位置,隻有依據個人的特點而做最好的選擇,才能最有效的發揮你的才華。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一種資源,應該尋找最適合的位置,燃燒並充分發揮資源的能量。

選擇最合適的,那才是最美的

一種活法,隻要是最適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最美的。

誰甘願度過平庸的一生?誰沒有過美好的憧憬?人和植物、動物的區別,重要的一點恰恰在於人會設計自己的願望,有實現這一願望的衝動。理想使人具有不折不撓的精神力量。因而當人實現這一願望的衝動受挫,理想使人痛苦。如果統計一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的人並不少,而有的不成功的人的例子才被常常引用,讓人誤以為理想太不容易實現。

理想,說到底,無非是對某一種活法的主觀選擇。客觀的限製通常是強大於主觀努力的,樹立理想應該是最合適的,沒有現實根基的理想隻能是妄想。有理想有追求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法,不被某一不切實際的理想或追求所折磨,調整選擇的方位,更是積極的主動的活法。

一切生活都是值得好好去過的。須知任何一種生活都是生活,無論主觀選擇的還是客觀安排的,隻要不是窮困的、悲慘的、不幸的,隻要是正常的生活都是有正麵和負麵的。帝王的權威不是農夫所能企盼和擁有的,但農夫卻是不必擔心被殺身篡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永遠是天經地義、無可指責的,但首先應是從最實際處開始改變。

一個人不論何時開始考慮怎樣度過一生都為時不晚。未雨綢繆不但沒有損失,反而使人獲益很多。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有所為的,沒有人生來就輕視自己的,不是嗎?如果你缺乏成就感,就該趕緊想辦法拓展自己的思考範圍,開創全新的人生。

另一方麵,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從字麵上看來有點兒聽天由命的樣子,其實強調的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沒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哪還談得上什麼積極進取呢?這樣一來,你自然能了解,你從未失去什麼。隻要你願意,切實掌握每一分鍾,今天便是重生的起跑點,每分每秒都可以不斷充實生活。

社會越是發展,人的機遇將會越多而不會越少。人到中年未實現或未達到的,並不意味著你一生不能實現。你的一生中也許將幾次經曆得到、失去,再得、再失,有時你的人生軌跡竟被完全徹底地改變,迫使你一切從頭開始。誰準備的越多,應變能力就越強,成就就越多,慢慢地你會發現有很多適合你的方麵。

別忘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

選擇合適你奮鬥終身的事業

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尋找一項終身的事業。所謂終身的事業,並不見得就是我們大半生都在從事的工作,兩者很可能不同,而它帶給我們的快樂、成功,甚至財富,是其他任何工作都不能比擬的。怎麼判斷一項活動是否為我們終身的事業呢?它的一個特征是:它是一項能夠讓我們產生真正激情的工作,無論我們什麼時候想到,都會讓我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它是一項我們注定會去做的事情,而且,它不僅對自己有利,多半也對他人有益。那麼,為什麼說它也會給我們帶來物質的財富呢?因為一項能夠給我們帶來樂趣、使我們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往往也會給我們很高的回報。所以我們不必擔心,盡可以去從事你熱愛的工作,金錢自然而然會流進你的口袋的。不能想象,除了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以外,其他還有什麼工作能給你帶來那麼多的財富。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世界上的事情是急不得的。對於我們終身的使命,也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踐的。每走一步,我們距離自己的夢想就近一分。那麼,怎麼判斷一種夢想是真正屬於自己,而非別人強加的呢?這時候,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它是不會欺騙你的,它會告訴你,什麼事情會真正給你快樂,什麼會真正讓你感到滿足。不要讓自己輕易受到別人情緒的感染,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兩句話就垂頭喪氣,可能他們是出於敵意,可能他們是妒忌你的成功。古人說:君子居必擇鄰,遊必就士,我們所交的朋友,應該是那些能夠給我們支持鼓勵的人,應該是那些也在追求自己夢想的人。自己的命運,應該由自己掌握,不能讓他人染指。

這裏,很多事情我們都需要發展自己獨立的能力。我們要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我們要能夠知道,什麼事情是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要讓自己在某一方麵成為專家,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同時也幫助周圍的人美化他們的生活;要知道自己的天賦何在,特長是什麼;然後,對於其中那些能夠帶給自己歡樂的,要注意保護,經常加以使用,並且和自己所選擇的終身事業結合起來。過去,在你選擇從事的工作中,你可能已經掌握了一些技能、特長,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判斷,它對你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否有切實的幫助。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無論什麼時候你能發現自己的目標,發現自己的終身事業,都不嫌晚。關鍵是,找到之後,就要全力地投入。

一個人如果無法忠實於自己的夢想、使命,他在精神上就永遠沒有成熟,他就是怯懦的、軟弱的。

人生的康莊大道也是要靠激情才能使我們不至於走上歧途,或者中途停步。毫無疑問,路上會有許多阻礙在等待我們,這時候,需要我們的熱情,需要我們對人生意義孜孜不倦的追求。這是一種高貴的偏執。在人生路上最需要克服的一種心理,就是隨波逐流,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裏去。

我們應該去尋找生命的這個大目標:這個目標一定是建設遠多於破壞的,它不僅帶給你和平、幸福,伴隨你的一生,而且,他人也能從你的追求中獲益。

人生的目標一旦發現,它就應當占據我們全部的思想。對於那些有助於我們達到這一目標的各種知識、消息,我們隨時隨地都要保持敏感。這種貫穿我們生命始終的目標,隻有我們自己去創造、去實踐,他人無法代庖;它是對辛勤探索者的酬勞,並不會在我們的生命中自動出現。

選擇合適的朋友

也許你需要朋友,你盡管去結交,但你必須知道:你為什麼要結交朋友呢?需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如何選擇朋友?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哪些問題?隻有這樣,你才能保證所結交的朋友對你會有所幫助,不至於因擇友不慎而招致麻煩和災難。中國人好結交朋友,這是由於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影響所致。在古代,勞動人民就素有善良質樸樂於助人的美德。正因為人們所結交的知心朋友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交友必須注意擇友。

1謹慎擇友

我們在擇友時,首先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標準,即結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奮上進的人。這樣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會對你有很大幫助。有的人以興趣相投作為惟一標準,而不論對方的思想品行,隻講朋友義氣,隻要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同樣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為我赴湯蹈火,我也會為你兩肋插刀。至於是不是有利於自己,有利於他人和社會,則根本不考慮了。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講吃講喝者,又有講玩講鬧者,甚至還有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類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一來,難免影響到自己。因此,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朋友,切不可濫交,一定要避免和那樣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結交,免得沾染惡習。

2多交必濫

交友結友不在多,而在於質量,多交必濫,這是在中國古代人對交朋友的經驗總結。人們常說:“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幾人?”的確,知音難覓呀。況且,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選擇,一味地以多結交朋友為榮,則會整日忙於應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與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再者,結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響到對朋友的視察和鑒別,如果所結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給你帶來危害。在社會上,確實有這麼一種人,以廣泛結交朋友為榮,可以說三教九流,無所不交。嚴格地說,這不是在交朋友,隻不過是不負責任的一般交際行為。真正的朋友不在於相互利用,而在於共同的誌向和思想,在於互相幫助,使生活增加樂趣,讓友誼為你的生活再增加一些光彩。

3不可輕率

我們應把結交朋友看做一項十分嚴肅的事情。當你在結交朋友時,一定要認真對待,絕不可輕率。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其思想、興趣、愛好、品質和行為,掂量—下是否值得結交。“毋友不知己者”。孔子是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種觀點雖然帶有很大的片麵性,但也說明了交友不可輕率的道理。因為朋友之間本是互有短長的,在這方麵你有優點,在其他方麵他有特長,朋友相處,長短互補,這也是交朋友的益處之一。請不要誤會,孔子的意思是要交思想純淨、品德高尚的人,向這樣的人看齊。還要注意,看朋友是不是值得結交並不是不允許朋友有缺點。人無完人,朋友也是如此。隻要你所結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夠真心幫助你,不至於對你有害,就可以了。

選擇合適的愛人

有時候,你愛的未必是適合你的那個人,愛情不僅僅是花前月下,浪漫激情,還有平淡中的付出與相守,隻有與適合你的人一起,愛情才會長久。

既然是千萬個人群之中選擇了他(她),就要好好地去珍惜他(她)。

隔壁的小兩口又在吵架了。

男的說:沒見過像你這樣蠻不講理的女人。女的說:真不假,我也沒見過像你這樣粗魯蠻橫的男人。男的又說:你看看人家蘭蘭媽,多溫柔體貼,多會操持家務,哪像你整天就知道圍著牌桌不下場!女的反唇相譏:還好意思說,你也不看看小軍他爸,人家上兩個班,還經常寫字畫畫發表文章賺外快,哪像你就知道喝酒聊天瞎胡吹!

俗話說: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親。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這種現象。回想當初,他(她)不也是你的最佳選擇嗎?若不然你又何必與他(她)結婚呢?兩個人經過一段婚姻生活後,婚前的新鮮感已蕩然無存,對方的缺點也暴露無遺,這時便更生出許多感歎埋怨來:當初要不是怎麼怎麼,我才不會看上你呢……

寫到這裏,我忽然想起一個關於蘋果的故事:

上帝拿出兩個蘋果,讓一幸運男子挑選。這男子權衡再三。終於下定決心,選了其中認為最滿意的一個。上帝含笑賜予,他千恩萬謝,接過後轉身離去。突然,卻反悔想調換成另一個,回頭上帝已不見了,他隻得耿耿於懷過了一生。於是,上帝歎道:“人啊,總是期待那些未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所有,怎麼可能獲得幸福呢?” 

上帝之言千真萬確!常言道: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更糟糕。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你認為最好的也未必適合你,現實生活中這類事例比比皆是。告訴自己,自己的愛人才是當世無雙最最完美的理想伴侶。隻有這樣,你的心理才能平衡,你的心情才能舒暢,你才能活得坦然、過得灑脫。

笑看生活的輸贏得失

人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吃虧是福,生命中吃點虧算什麼!吃虧了能換來難得的和平與安全,能換來身心的健康與快樂,吃虧又有什麼不值得的呢?況且,在吃虧後,我們可以重新調整我們的生命,並使它放射出絢麗的光芒。

楊玢是宋朝尚書,年紀大了便退休居家,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寬敞、舒適。家族人丁興旺。有一天,他在書桌旁,正要拿起《莊子》來讀,他的幾個侄子跑進來,大聲說:“不好了,我們家的舊宅被鄰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饒他!”

楊玢聽後,問:“不要急,慢慢說,他們家侵占了我們家的舊宅地?”“是的。”侄子們回答。

楊玢又問:“他們家的宅子大?還是我們家的宅子大?”侄子們不知其意,說:“當然是我們家宅子大。”

楊玢又問:“他們占些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侄子們說,“沒有什麼大影響,雖無影響,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楊玢指著窗外落葉,問他們:“那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麼想?”他們不明白含義。楊玢幹脆說:“我這麼大歲數,總有一天要死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有什麼用?”他們現在明白了楊玢講的道理,說:“我們原本要告他們,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他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寫罷,他再次對侄子們說:“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計較。”

人生之所以多煩惱,皆因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其實,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勿將得失看太重

我們的心像鍾擺一樣在得失間搖擺,放棄是一種智慧。

漢代司馬相如所著《諫獵書》有雲:“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未形。”

臥薪嚐膽的故事說的便是這一道理。春秋時期,吳國軍隊把越國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踐被迫放棄了王位和自己的國家,忍辱負重,給吳王夫差當了奴仆。三年以後,勾踐被釋放回國,他立誌洗雪國耳、發憤圖強,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飯時嚐嚐苦膽的滋味,以不忘亡國之恥。公元前473年,勾踐率領大軍滅了吳國,做了春秋時期最末的一個霸主。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種放棄的智能。當你與人發生矛盾或衝突時,隻要不是什麼原則問題,你完全可以放棄爭強好勝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風,就可能化幹戈為玉帛,避免兩敗俱傷;當你在家庭生活中發生摩擦時,放棄爭執,保持緘默,就可以喚起對方的惻隱之心,使家庭保持和睦溫馨。

以前有一位國王,他缺手斷腿,但他很愛麵子。他很想將他那副尊容畫下來,留給後代子民瞻仰,就請來全國最好的畫家,那個畫家的確是第一流的,畫得很逼真,栩栩如生,很傳神,但是國王看了之後很難過說:“我這麼一副殘缺相,怎麼傳得下去!”就把他給宰了。於是又請來第二位畫家,第二位因有前車之鑒,不敢據實作畫,就把他畫得圓滿無缺,把缺的手補上去,把斷的腿補上去,國王看了之後更難撾,說:“這個不是我,你在諷刺我。”又把他給宰了。後來又請來第三個畫家,第三個畫家怎麼辦呢?寫實派的給宰了,完美派的又給宰了,想了好久,急中生智,畫他單腿跪下閉住一隻眼瞄準射擊,把他的優點全部暴露,把他的缺點全部掩蓋,這就叫做“隱惡揚善”。所以拍馬屁也不容易!要拍到癢處,這好像是一個笑話,其實在告訴我們要“隱惡揚善”,多講人家好的那一麵是對的。

貶斥別人是錯誤的,表麵上你貶斥別人好像占了便宜,其實錯了,得失都是一樣,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個人到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得無失,但是人們非常可憐,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們的心,就像鍾擺一樣,得失、得失,就這麼樣擺,非常痛苦。塞翁失馬,你怎曉得是福還是禍呢?所以,我總覺得在得失之間,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吃虧是福

唐代的兩位智者塞山與拾得(他們二人實際上是一種開啟人的解脫智慧的象征)的對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我們很有啟發:

一日,寒山謂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視我、毀我傷我、嫌惡恨我、詭譎欺我,則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過幾年,你再看他。” 

那個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結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們也一定可以想像得出拾得的勝利的微笑——盡管這可能是一種超脫圓滑者的微笑。不過,它的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好處。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福禍常常是並行不悖的,而且福盡則禍亦至,而禍退則福亦來的道理,那麼,我們就真的應該采取“愚”、“讓”、“怯”、“謙”這樣的態度來避禍掐福。所以“吃虧是福”不失為人生一種特殊的處世哲學。“吃虧是福”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吃虧”大多是指物質上的損失,倘使一個人能用外在的吃虧換來心靈的平和與寧靜,那無疑獲得人生的幸福。有位哲人曾寫下下麵這段令人怦然叫絕的文字。的確是對“吃虧是福”的最好的詮釋。在此引用,以與大家共賞:

人,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平衡係統。當你的付出超過你的回報時,你一定取得了某種心理優勢,反之,當你的獲得超過了你付出的勞動,甚至不勞而獲時,便會陷入某種心理劣勢。很多人拾金不昧,決不是因為跟錢有仇,而是因為不願意被一時的貪欲搞壞了長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沒有無緣無故的得到。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有時,你是用物質上的不合算換取精神上的超額快樂。也有時,看似占了金錢便宜,卻同時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精神的快樂。所以先哲強調:吃虧是福,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以低調的姿態做著各種各樣的那事,在不同的程度上,他們當然就是我們常說的“聖人”。

不以得喜,不以失悲

有人說了這樣一個有趣的事:他曾經和女友作了一個小測驗,說如果同時丟了三樣東西:錢包、鑰匙、電話本,最緊張哪一樣?女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話本,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鑰匙。答案說,女友是一個懷舊的人,他是一個現實的人。

後來他們分手了,女友的確總被過去糾纏得不快樂,一段大學時代未果的愛情至今還讓她念念不忘,而愛情中的他早已為人夫,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過去,一直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到底,因此,又錯過了很多不錯的人。他問她:“還可以挽回嗎?”她搖搖頭,他說:“那為什麼不放棄?”她無奈地說:“放棄不了。”

他說:“其實是你不想放棄。”

中國有句古語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偏偏有人就執迷不悔,因此,煩惱都是自尋的。

還有一個女孩四年前在女友的宿舍玩,一念之差想偷屋裏的一副耳環,後來被耳環的主人識破,女孩羞愧難當,自此離開家鄉,再也沒回去過。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不要總想著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便得之,該失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有時你以為得到了某些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為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管它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放棄追求完美主義

人生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追求完美沒有錯,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後的自卑與墮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閃光點,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樣,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照樣可以贏得精彩人生。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師對公眾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最後他以肯定自我價值作為結尾,強調每個人都是上帝眷顧的寶貝,每個人都是從天而降的天使。活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要用好上帝給予的獨特恩賜,去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

聽眾當中有個人不服牧師的說法,站起身來,指著令自己不滿意的扁塌鼻子,說道:“如果像你所說,人是從天而降的天使,請問有哪個天使長著塌鼻子呢?”

另一個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樣的意見,認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創造。

牧師輕鬆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創造是完美的,而你們倆也確實是從天而降的天使,隻不過……”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男子,說:“你降到地上時,讓鼻子先著地罷了。”

牧師又指著那嫌自己腿短的女子,說:“而你,雖是腳先著地,卻在從天而降的過程中,忘了打開降落傘。”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故事正是說明這個道理。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完美的並非是最好的

駕馭心靈的能力往往表現在一個人的應變能力上。所謂應變,不僅僅是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處理對策的變化,也包含著自身的變化,尤其是思維模式的拓展和思維方法的變化。

成功者總是善於不斷地拓展與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式,以適應千變萬化的事件。

有時候一個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模式,也會成為事情成敗的關鍵。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你覺得對某一件事情已經作了最好的努力,你覺得對某一個問題已經考慮得非常成熟,或者已準備得非常周全,但結果卻還是事與願違,原因何在?也許就在於你的思維模式過於狹隘,過於單一。

希臘神話裏有這樣一個故:

西緒福斯泄露了天神宙斯的秘密,宙斯把他關進地獄。宙斯下令,西緒福斯隻有把一塊大石頭推過山頭才能獲得釋放。沒想到這塊大石頭是塊魔石,每當他辛辛苦苦地把石頭推到山頭時,石頭卻又按原路滾回山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