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借東風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一書,它的作者是一個從事業顛峰跌到了命運的低穀的人,他失去了事業、房子、車子、家庭,變得一貧如洗。但後來他總結教訓,借助了別人的幫助,通過自己的頑強拚搏,終於反敗為勝,終於登上了事業的顛峰。

(7)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培養好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下定決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一定能夠建立自己理想的習慣,去除那些影響我們事業和命運的壞習慣。我們隻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百尺高台,始於壘土

我們不僅要集中精力,力求一次改掉一個壞習慣,而且,在決定改掉某個習慣時,最好能從小處入手。比方說,如果你希望參加馬拉鬆比賽,在沒有開始練習長跑之前,你顯然必須從短距離的訓練著手。不過,根據積累的原則,總有那麼一天我們將達到完成馬拉鬆長跑的水平。積累是一種現象,它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積少成多、穩步改進,並最終形成巨大的改變。這便是積累的巨大威力。

一個從來不跑步的人,哪怕僅僅從400碼的距離開始練習,最終也能夠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馬拉鬆選手。我自己便是活生生的例子。不過,在成為馬拉鬆選手之前,一定要養成堅持跑步的習慣,哪怕隻是很短距離的跑步。你可以從400碼開始,然後逐步增加到600碼,半英裏。不久,半英裏便會變成5英裏……最後,你便有可能出現在波士頓馬拉鬆的賽場上。當然,我並不想讓人錯誤的認為,馬拉鬆對我們來說是件極為輕鬆容易的事。因為,對於一個從不跑步的人來說,到達能夠參加馬拉鬆比賽這樣的目標不僅需要養成堅持跑步的強大習慣,同時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當你從小處入手,並借助積累的力量,那麼改掉習慣也將變得十分容易。

王林的大兒子小剛現在總算真正理解了積累的力量。小剛自己很喜歡彈鋼琴,王林也十分樂於聽他的演奏,如今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極有發展潛力的鋼琴演奏家。不過,開始時並不是這樣。起初,他並不情願彈鋼琴,每次練琴都是由王林把他按到鋼琴旁邊,王林和妻子不得不請求兒子最好能堅持一段時間。還記得第一次上鋼琴課時,他僅僅學會了兩個鍵,這真令王林和妻子黯然神傷。要知道,王林和妻子可是花了大價錢添置了新鋼琴,又專為他聘請了鋼琴老師!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兒子的演奏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鋼琴課的內容也越來越難,越來越複雜。現在,聽他演奏已經成為王林的一種享受,而他,也真正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慢慢的逐步提高正是王林兒子鋼琴家之路的關鍵。即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也需要一步步地學會每一個琴鍵呀!

慢慢的逐步的改善,這正是培養任何好習慣的關鍵。

培養積極主動的習慣

著名精神病專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研究人的本性的基本原理時認為,在任何環境下取得卓越成就的一個人的第一個、也是最基本的習慣是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這個詞在關於管理的理論書籍中十分常見。這個詞的意思不僅僅是采取主動,它還有一種更深一層的意思——作為人類,我們應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們的行為是我們所作決定的作用,不是我們的條件的作用。我們能使感情服從於價值,我們做任何事情時應該具有主動性和責任心。

凡是積極主動的人都十分熟悉“責任心”這一詞。他們並不把自己的行為歸因於環境、條件或條件反射。他們的行為是他們根據價值而進行有意識的選擇的產物,而不是受條件支配的產物。

由於我們人類生性積極主動,如果我們的生活依靠條件反射和周圍環境的作用,那是因為我們根據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決定選擇使這些情況支配我們。

在作出這種選擇時,我們變得消極被動。消極被動的人常常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天氣很好,他們就感到愉快。如果天氣不好,那就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而積極主動的人則能掌握他們自己的天氣。不管下雨還是出太陽,對他們都毫無影響。

消極被動的人容易受到社會環境和“社會氣候”的影響。當人們對他們表現得十分友好時,他們感覺良好。當人們對他們不好時,他們變得處處提防。消極被動的人總是根據別人的行為來確定他們的感情生活,使別人的缺點支配他們。

積極主動的人具有一種使衝動服從於價值的能力。消極被動的人受感情、境況、條件的驅使,受他們的環境的驅使。積極主動的人受價值的驅使——精心考慮、挑選並使之內在化的價值。

當然,積極主動的人也會受到外來刺激的影響,這些影響有自然的、社會的、還有心理方麵的。但是,他們對刺激的反應,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都是根據價值作出的選擇或反應。

正如埃莉諾?羅斯福所說:“沒有一個人能不經你同意就傷害你。”印度著名的政治家甘地也說過:“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自尊給他們,他們是奪不走我們的自尊的。”我們有些人說是心甘情願地容忍我們的遭遇,我們總是認同我們的遭遇對自己造成的傷害,而且這種傷害遠遠超過我們最初的遭遇。

其實並不是我們的遭遇在傷害我們,前是我們對自己的遭遇所作的反應在傷害我們。當然,有些事情確實會使我們在身體或經濟上受到傷害和損失,會引起悲痛。但是,我們的習慣、我們的基本特性並不一定受到任何傷害,我們所經受的最困難的經曆是一個大熔爐,它能夠鍛煉我們的意誌,培養我們的性格,發展內在能力。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處於十分困難的境況,他們也許病入膏肓,也許身體嚴重殘缺,但他們卻保持驚人的精神和毅力,他們體現和表達出了一種激勵生活、鼓舞生活和使生活崇高的價值,這種意識可以給別人留下最強烈、最持久和不可磨滅的印象。為此,維克托?弗蘭克爾提出,人的一生中有三種中心價值:

1經驗價值,即我們每天所發生的情況;

2創造價值,即我們使之產生的情況;

3態度價值,即我們在諸如病入膏盲之類的困難境況下作出的反應。

在這三種價值中,最高的價值應該是態度價值,不管是按照模式還是按照重新組織的意義。換言之,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對生活中經曆到的事情作出反應。

生活中的困境往往引起人們習慣和行為模式的改變,使人產生新的習慣,人們根據這些習慣觀察世界,並從中觀察自己和別人,了解生活向他們提出的要求。

徹底改掉壞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壞習慣是害群之馬,是成功的絆腳石。比如,自怨自艾,搬弄是非等等,都是不好的習慣。如果聽之任之,它不但會給你帶來無窮的後果,更能葬送你一生。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的知識分子,一個所謂的商人,一個自認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舒適的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好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

蓋蒂生平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已經養成了一個不可自拔的習慣,他願意犧牲極大的舒適,去滿足這個習慣。這個習慣顯然沒有好處,他突然明確地注意到這點,頭腦很快清醒過來,片刻就作了決定。

他下定了決心,把那個仍然放在桌上的煙盒揉成一團,丟進廢紙簍裏。然後脫下衣服,再度穿上睡衣回到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他關上燈,閉上眼,聽著打在門窗上的雨點。幾分鍾之內,他進入一個深沉、滿足的睡眠中。自從那天晚上後他再也沒抽過一支煙,也沒有抽煙的欲望。

蓋蒂說,他常常回憶這件事,以他當時的情形來說,是被一種壞習慣製服,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差一點成為它的俘虜!

常常做一件事就會成為習慣,而習慣的力量的確大極了。但是人類也有一股不小的緩衝能力,人類既然有能力養成習慣,當然也有能力去除他們認為不好的習慣。

改變你的壞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壞習慣很多。這些壞習慣是害馬之群,是成功的絆腳石。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滿意,由此而產生了一係列苦惱。比如,一個學生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心裏覺得十分自卑,天天想著,自己比不上別人。於是煩得要命,書也念不下。這樣一天天心不在焉地混,成績越來越壞,幾乎要輟學了,心裏又加上一份緊張,這緊張加上以前的煩惱,使他更加懊惱不安。

同樣,也有人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滿意。認為職位低,賺錢少,比不上別人。心裏又是自卑,又是消沉。天天懶洋洋的,做什麼也打不起精神來。於是工作常常出錯,上司也不喜歡他,同事也覺得他沒出息。這樣,他就越來越孤獨,越來越被單位排擠,越來越遠離快樂和成功。

其實,一個人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惟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戰勝這個環境。比如行路,當你不得不走過一段險阻狹窄的路段時,惟一的辦法就是打起精神,克服苦難,戰勝險阻,把這段路走過去,而決不是停在途中抱怨,或索性坐在那裏打盹,去聽天由命。

所以,置身不如意環境的人們,不但不應消沉停頓,反而要拿出積極樂觀的精神來麵對目前的環境,使時光不至白白浪費。

在不理想學校讀書的學生,你與其厭煩這所學校,懶得用功,怕見以前的同學,不如喜歡這學校,努力進取,把自己以前所荒疏了的充實起來,你在這個學校一樣可以有好成績。或因功課學得好,再找機會考進好的學校。

那些對眼前工作不滿意的人也是一樣,每一位領導或主管都喜歡提拔那些肯埋頭努力、認真工作的人。假如你工作認真,升遷的機會就可能會輪到你,除非沒有機會。假使你自以為大材小用,一肚子委屈牢騷,成天懶懶散散,對工作敷衍了事,那麼即使有了機會,也不會輪到你頭上。

奉勸置身不如意環境中的朋友,停止抱怨,直麵現實,把握機會充實自己。一個肯努力上進的人,在任何環境裏都用不著自卑。換句話說,一個不肯積極進取、浪費光陰的人,本身就有一些壞習慣,別人不會因為你環境不順而原諒你的。

同時,不要對自己目前的東西抱怨或不滿。它們可能是貧乏的、不好的,但既然沒有辦法可以開列更好的,你就隻好遷就你既有的一切,從中去發現出路和希望。不重視現在,就不會有可以期待的未來。

記錄下前進的腳步

在我們大聲說出自己的打算後,計劃也將隨著空氣的流動而飄逝,並未留下永久的記錄或證據表明我們自己說過什麼。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把自己的打算記錄下來,將有助於我們堅持實現自己的目標。無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旦我們將自己的目標和抱負變成書麵的東西,我們將它們變成現實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這是因為,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頭腦中的抽象思維需要轉變成為具體的書麵語言——這一過程讓我們的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法變得更加詳盡更加現實。

就像告訴別人一樣,把計劃記錄下來同樣會讓計劃更加現實,也讓自己強烈的感受到實踐的責任感。除此而外,書麵記錄自己的計劃還將因為它具有很強的確定性,而顯示出更大的威力。這樣,當我們以文字的形式書麵記錄下自己的計劃之後,它便成為了一份長期存在的證據。它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向著目標努力是自己無法推卸的責任。

不僅書麵記錄下自己的計劃很重要,跟蹤自己實現目標的進程也同樣至關重要。同樣根據HaseSchannen研究機構的調查顯示,在有助於人們成功實現目標的諸多要素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定期考評自己實現目標的進度”。正如富蘭克林時間管理的發明人亥若?史密斯(Hyrum Smith)所說的那樣:“在改掉某個習慣,或是改變某種生活方式的目標的過程中,建立一種方法來跟蹤自己的進步,將極大地提高我們實現目標的成功概率。”

書麵記錄究竟有多重要?有人曾對哈佛大學的某個畢業班級進行了一項調查。80%的畢業生不曾有過明確的目標或抱負,15%的畢業生曾為自己設定了目標或抱負,但僅僅是想過而已,僅有5%的畢業生書麵記錄了自己的目標和抱負(擁有明確的行動計劃的夢想)。畢業30年後,書麵記錄了自己的目標和抱負的這5%的畢業生,不僅超額實現了自己書麵記錄下的目標(以資產來衡量),而且,他們作為一個整體所擁有的淨資產也遠遠超過了其餘95%的班級成員所擁有的資產總和!

勿讓壞習慣誤了前程

在公司裏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員工工作技能很高,但卻常常無法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或與他人無法和睦相處,從而導致了考評結果不高,最終影響了在公司中的提升。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該員工的問題出於工作習慣中。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將工作技能順利地應用到具體工作中,可能還會彌補工作技能的不足,從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人力資源專家警告:你正在被升職的隱形殺手謀殺,所以請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存在以下看似無關緊要、實則致命的小毛病。

(1)行動遲緩

在接受到工作任務之後,應該立即著手行動。很多工作都是多名員工相互協作開展的,由於你一人的遲緩而影響了整體工作的進度,會損害到大家的利益。有些時候,某些工作你可能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完成,這時你應該立即通知你的上級,與他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將工作擱置,去等待上級的詢問。

(2)忽略與“頂頭上司”的溝通

頂頭上司是你的直接領導,也是你工作的直接安排者和工作成績的直接考評者。搞好上級的關係不是讓你去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而是要注意經常與上級溝通,了解上級安排工作的意圖,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樣可以更有利於完成自己的工作。

(3)隻工作不合作

由於你優秀的才能,使得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均出類拔萃。但是你的這些工作成效都是在單打獨鬥前提下取得的,一旦與他人合作,你的能力就大打折扣。因為你一頭沉迷於專業之中,而不願與同事有密切交流。你的業績遙遙領先,但充其量也隻是“個人秀”,無法帶動其他人而顯示出“整體秀”的威力,因而你的一技之長也就不能把你帶到事業的頂峰,頂多為你贏得一個技術權威的頭銜,至於行政職務上的攀升,恐怕與你無緣。

(4)過分推銷自己

雖然懂得證明自己價值勇氣可嘉,但是如果你推銷自己的欲望時刻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那麼取得的效果肯定適得其反。在與你相處一段時間以後,上司、同事很可能把自吹自擂認作是你的頭號本領,反而忽視了你的其他長處。實質上,自吹狂總給人底氣不足、用吹噓來虛張聲勢的感覺。在對你進行考查時,大家多少會把你的能力打個折扣。而且,在任何場合都過分突出自己的人,必然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往往給人以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壞印象。這種品格,極難獲得好口碑,對你的晉升也很不利。

(5)毫無遮掩地否定自己

一些人往往輕信了自己的直覺,自我感覺相當良好。對於自身存在的不足經常掛在嘴邊,以此來表白你有足夠的自知之明,敢於剖析自己。但是,這種“看我有多糟”的姿態會使上司認定你是個“永遠有待完善的人”,而一再地推遲了晉升你的計劃。更可怕的是,總有一個上司對你這些缺點深惡痛絕,於是把你全盤否定,掃地出門。

(6)無視公司文化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不論公司是否宣傳這些文化,它都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新員工,在剛來公司時,一定要留意公司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通俗地講就是企業的做事習慣,不注意這些習慣,就會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比如公司員工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而你卻非要按時來按時走,一分鍾都不願在公司多呆,這種不良的工作習慣勢必會影響你在其他員工心目中的印象。

(7)對他人求全責備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可能有失誤。當工作中出現問題時,應該協助去解決,而不應該隻做一些求全責備式的評論。特別是在自己無法做到的情況下,讓自己的下屬或別人去達到這些要求,很容易使人產生反感。已經確定下來的事情,卻經常作變更,就會讓你的下屬或協助你的員工無從下手。你作出的承諾,如果無法兌現,會在大家麵前失去信用。這樣的人,公司也不敢委以重任。

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但要取得卓越不隻是單一舉動,而是靠良好的習慣。觀念是態度與行為的根本,觀念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而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使然。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裏學到了什麼呢?”

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成功源於良好的習慣。

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一個人的成功可以取決於很多因素,但良好的習慣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功人士的法寶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各個領域中的傑出人士——成功的運動員、律師、政客、醫生、企業家、音樂家、銷售員,以及所有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在他們的身上你都能發現這樣一個共性,那就是良好的習慣。正是這些好習慣,幫助他們開發出更多的與生俱來的潛能。當然,他們身上並不一定沒有壞習慣,但是,一定不會太多。

讓我們來認真思考一下吧。成功人士並不見得比其他人聰明,但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是,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決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習慣卻放大了他們的決心和努力,並讓他們更有效率、更具條理。

無疑,托馬斯?愛迪生是一位天才,一位極具天賦的發明家。但是,他卻沒有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天賦或天才,而是把這一切視為堅持和毅力的結果。愛迪生曾這樣說過,“生活中的很多失敗,都是因為人們在決定放棄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如此地接近成功。”盡管他的天賦讓人欽羨,但是,白熾燈泡的誕生還是得益於他的堅韌不拔。在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之前,愛迪生嚐試了一萬多次,也失敗了一萬多次。每當我們打開電燈的時候,麵對這一跨時代的偉大發明,我們要感謝的,不僅是愛迪生的天才智慧,更多的恐怕還是愛迪生那永不放棄的習慣吧。

堅韌不拔更是造就了一位籃球場上的巨星,拉裏?伯德(Larry Bird)——一代NBA的傳奇人物,曆史上最傑出的籃球明星之一。毫無疑問,伯德是一位不可思議的運動員,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伯德並不是最具運動天賦的人選。然而,正是天賦有限的伯德,率領波士頓凱爾特人隊,三次登上了總冠軍的領獎台,當之無愧地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既然天賦有限,那這一切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你或許已經猜到了答案,是的,正是“習慣”。伯德堪稱NBA曆史上最出色的三分球投手之一,早在加入NBA之前的少年時代,每天早晨,伯德總是先練習500次三分投籃,再去上學。有了這種習慣,不論天賦幾分,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三分球投手。拉裏?伯德就是這樣一位依靠良好的習慣把自己先天的才能和天賦發揮到極至的典範。事實上,貫穿他整個職業生涯的,正是這些幫助他發揮出所有運動潛能的自律的習慣。

那麼,天賦是否重要呢?誠然,天賦的確是大多數成功人士的法寶。芝加哥大學的本傑明?布魯姆博士(Benjamin Bloom)開展了一項對傑出學者、藝術家、以及運動員的研究,前後長達5年之久。研究選取了各個領域中最傑出的20位成功人士進行匿名訪談,其中涉及了知名鋼琴家、網球運動員、奧林匹克遊泳冠軍、雕塑家、數學家以及精神病專家等。此外,還對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師進行了補充訪談,以獲取更充分的信息。本傑明和他的同事仔細地研究采集到的信息,希望能夠從中找出一點兒蛛絲馬跡,以解釋究竟是怎樣的共同點使成功人士能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讓他們和普通人區別開來。最終,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賦造就了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堅韌不拔的好習慣,即不畏挫折與失敗,並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追求與完善。

找到你成功的基石

好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好習慣是成功的階梯。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

2001年7月份,南方一家頗有名氣的青年刊物,隆重地推出一篇調查——《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安子》,使人們再次聚焦20世紀90年代初期民工潮中出現的成功人物。

那年,17歲的鄉下姑娘安麗嬌(安子),初中沒畢業,懷揣著希望和茫然,獨自一人從廣東梅縣扶大鄉闖到深圳。像成千上萬打工妹一樣,安子在一家港資電子廠,成了流水線上的插件工。插件工枯燥苦累。一天工作12小時,沒幹多少天,手指上便是一團團黑黑淤血,十指連心地痛。但在繁重打工之餘,安子還是用學習來充實自己的每一天:從自學初中課程,一直到深圳大學中文係大專課程,打工7年間,安子堅持自學了6年半。7年打工收入,幾乎全交了學費。

1991年,安子在打工之餘,將打工日記加工創作成《青春驛站——深圳打工妹寫真》在報紙連載,“反響始料不及,讀者的信件雪片般飛來。曾經一個星期內,收到200多封信。”隨後,《都市尋夢》等文學作品相繼麵世。深圳廣播電台力邀安子主持“安子的天空”。數以萬計在都市尋夢的進城務工青年,渴求在這片天空中獲得心靈的慰藉。

8年不到的時間,一個普通打工妹完成“蛾變蝶”的全部過程。今天的安子,是4家公司的總經理,其中“新家政服務公司”,是深圳規模最大、最規範的10家同類企業之一。

麵對眾多的評論,安子堅持認為,她的成功是靠努力向上的習慣一點一滴積累而成!她說,“時代給了我機會,而能抓住機會,是因為我付出了太多淚水和汗水。”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在談到習慣時,他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無獨有偶,1998年5月,華盛頓大學350名學生有幸請來世界巨富沃淪?巴菲特和蓋茨演講。當學生們問到:“你們怎麼變得比上帝還富有”這一有趣的問題時,巴菲特說:“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原因不在智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揮全部工效的事情呢?原因在於習慣。”

蓋茨表示讚同,他說:“我認為沃淪關於習慣的話完全正確。”此時,兩位殊路同歸的好朋友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訣竅,即: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階梯。

有位哲人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係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的確,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因此,注重養成好的習慣,是人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試想,一個愛睡懶覺、生活懶散又沒有規律的人,他怎麼約束自己勤奮工作?一個不愛閱讀、不關心身外世界的人,怎能有開闊的胸襟和見識?一個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別人合作和溝通?一個雜亂無章、思維混亂的人,他做起事來的效率會有多高?一個不愛獨立思考、人雲亦雲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好習慣實際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養好習慣,即是在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

與成功牽手的習慣

習慣1:別指望誰能推著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望的原則。

我們常說:“我不會……,因為遺傳……”“我遲到,因為……”“我的計劃沒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滿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正是人能主動積極地創造、實現夢想,來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所以,有效能的人士為自己的行為及一生所做的選擇負責,自主選擇應對外界環境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他們致力於實現行能力控製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無法控製或難以控製的事情;他們通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

習慣2:忠誠於自己的人生計劃

高效能的人懂得設計自己的未來。他們認真地計劃自己要成為什麼人,想做些什麼,要擁有什麼,並且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決策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將這個書麵計劃稱之為“使命宣言”。任何一個存在的社會組織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個企業或個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階段性地評估以及持續修正和改良。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習慣3:做最重要的事情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並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為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隻是忙於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有效能的人隻會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處理的緊急、危機事件,他們將工作焦點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來保持效益與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住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要想集中精力於當前的要務,就必須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牽絆,要勇於說“不”。

習慣4:遠離角鬥場的時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兩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於人際領導的原則。樹立雙贏思維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尋求互利,以達成雙方都滿意並致力於合作的協議計劃。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為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嚐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