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主宰人生

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以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好的習慣會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而進入良性循環;不好的習慣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循環,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下。

一天,一位睿智的教師與他年輕的學生一起在樹林裏散步。教師突然停了下來,並仔細看著身邊的4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剛剛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已經算得上挺拔的小樹苗了,它的根牢牢地盤踞到了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植物已然枝葉茂盛,差不多與年輕學生一樣高大了;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樹,年輕學生幾乎看不到它的樹冠。

老師指著第一株植物對他的年輕學生說:“把它拔起來。”年輕學生用手指輕鬆地拔出了幼苗。

“現在,拔出第二株植物。”

年輕學生聽從老師的吩咐,略加力量,便將樹苗連根拔起。

“好了,現在,拔出第三株植物。”

年輕學生先用一隻手進行了嚐試,然後改用雙手全力以赴。最後,樹木終於倒在了筋疲力盡的年輕學生的腳下。

“好的”,老教師接著說道,“去試一試那棵橡樹吧。”

年輕學生抬頭看了看眼前巨大的橡樹,想了想自己剛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樹木時已然筋疲力盡,所以他拒絕了教師的提議,甚至沒有去做任何嚐試。

“我的孩子”,老師歎了一口氣說道,“你的舉動恰恰告訴你,習慣對生活的影響是多麼巨大啊!” 

故事中的植物就好象我們的習慣,橡樹是如此巨大,就像根深蒂固的習慣那樣令人生畏,讓人甚至憚於去嚐試改變它。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個人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反之,就會離失敗不遠了。

習慣影響你的一生

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習慣具有很強的慣性,像車輪一樣。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服從自己的這些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如此。習慣的力量——不經意間會影響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結局受日常的習慣所影響,好的習慣、積極的習慣,會造就一個人好的結局。

有些人過於在意那些優秀的強者表現出來的天賦、智商、魅力和工作熱情,實際上我們把那些表現歸納分析,就會發現實際上存在一個簡單的要點:那就是習慣。

毫無疑問,人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大。

人們日常活動的90%源自習慣和慣性。想想看,我們大多數的日常活動都隻是習慣而已!我們幾點鍾起床,怎麼洗澡,刷牙,穿衣,讀報,吃早餐,駕車上班等等,一天之內上演著幾百種習慣。然而,習慣還並不僅僅是日常慣例那麼簡單,它的影響十分深遠。如果不加控製,習慣將影響我們生活的所有方麵。

小到啃指甲、撓頭、握筆姿式以及雙臂交叉等微不足道的事,大到一些關係到身體健康的事,比如,吃什麼,吃多少,何時吃,運動項目是什麼,鍛煉時間長短,多久鍛煉一次等等。甚至我們與朋友交往,與家人和同事如何相處都是基於我們的習慣。再說得深一點,甚至連我們的性格都是習慣使然。

習慣成就性格的說法並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宜稱:“正是一些長期的好習慣加上臨時的行動才構成了美德。”

習慣實際上不僅僅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許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實際上正是習慣引導著整個社會結構的心理機製的改變。19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如此寫道:

習慣就像一隻巨大的飛輪……正是它,使得那些從事最艱苦、最乏味職業的人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隻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選擇的範疇內與生活展開搏鬥,並為那些自己雖然並不認同,但卻別無他選的某種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它,把不同的社會階層清晰地區分開來……

哪怕隻有25歲,你也能夠在這個年輕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來的推銷員,醫生,律師,或是首相;哪怕隻是一句話,你也能夠從中分辨出細微的主觀思維模式,以及特定的行為方式。而這些都在表明,他們總有一天逃不過某種命運,就像是衣袖上會出現的褶子一樣。我們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難改變,不過,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也未嚐不是件好事。

詹姆斯不僅注意到習慣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架構,同時,他也指出了改變習慣的艱巨和不易。

“習慣的力量如此巨大,這恐怕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達爾文說。

那麼,習慣為什麼如此難以改變呢?就因為它們深深根植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這便是我們僅用顯意識幾乎無法改變習慣的本質原因。顯意識的活動僅在我們警覺時起作用,在我們清醒和防備時能夠戰勝潛意識。顯意識就像是一位值勤的哨兵,夜深時哨兵開始打盹兒了,潛意識就當政了。因為,潛意識從不入睡,它永遠靜靜地存在,靜靜地等待顯意識哨兵開小差。

“485英尺”的差別

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85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它究竟從何而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了這個標準呢?

原來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軌道的人設計的,而這個485英尺正是電車所用的標準。電車軌標準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原來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他們是用馬車的輪寬做標準。那麼,好了,馬車為什麼要用這個一定的輪距離標準呢?

因為如果那時候的馬車用任何其他輪距的話,馬車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的。為什麼?

因為這些路上的轍跡的寬度為485英尺。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輪寬在這些路上行車的話,他的輪子的壽命都不會長。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是古羅馬人定的,485英尺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我們再問:羅馬人為什麼用485英尺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2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的寬度。故事到此應該完結了,但事實上還沒有完。

下次你在電視上看到美國航天飛機立在發射台上的雄姿時,你留意看,在它的燃料箱的兩旁有2個火箭推進器,這些推進器是由設在猶他州的工廠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話,這家工廠的工程師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再寬一些,這樣容量就會大一些,但是他們不可以,為什麼?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後要用火車從工廠運到發射點,路上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隻比火車軌道的寬度寬了一點點。

美國鐵路2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85英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標準,它究竟從何而來的?

原來這是英國的鐵路標準,因為美國的鐵路最早是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用了這個標準呢?

一旦你養成了某一種習慣,無論這種習慣是好的還是壞的,你就會對習慣產生依賴。這一習慣所決定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好的習慣會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飛輪效應而進入良性循環;不好的習慣會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循環,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低層次狀態下。

好習慣將不隻影響您的一生,您的後代子子孫孫,皆會因而受益。

習慣決定未來

《米老鼠》和《豬小弟》的作者華德?狄斯耐,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但是你知道嗎?他20多歲時,還是個無名的窮小子,可是到了30多歲,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全世界的人們,都熱愛《米老鼠》卡通片,在阿拉斯加的某個地方,影迷甚至組織了米老鼠會在雪屋中相聚。

不錯,他曾經很貧窮,可是後來卻十分富有。他把多餘的錢全部投資在事業上,他認為儲蓄的利潤,總是不及攝製影片所得的利潤多。

少年時代的華德?狄斯耐,曾在美國某地謀生,他的誌願是要成為一個藝術家。起初他到某報社應征,想替他們工作。該報主編審查過他的作品以後,認為缺少新思想而不予錄用,這真使他感到萬分的失望和頹喪。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件替教堂作畫的工作。可是,報酬非常低,使他沒有能力租用畫室,他隻好借用父親的車庫作臨時辦公處。當時,他認為這樣的生活十分艱苦,但後來他不再這麼想了,他認為充滿汽油味的車庫,對他的影響,至少可值100萬美金。

因為,有一天,當他和往常一樣在車庫工作的時候,忽然看見一隻老鼠在地板上跳躍。他趕緊回到家裏,帶了一些麵包屑給它吃。漸漸地,彼此混得很熟悉,有時候,那隻老鼠竟敢大膽地爬上他工作的畫板,並有節奏地跳躍著。

不久,狄斯耐被介紹到好萊塢去,攝製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卡通片。不幸得很,他失敗了,不但因此窮得毫無分文,並且再度失業。

正在他窮困潦倒的當兒,他突然記起了堪薩斯車庫裏那隻爬在畫板上跳躍的老鼠。他立刻畫出了一隻老鼠的輪廓,《米老鼠》卡通片就這麼平凡地誕生了。誰能想到在堪薩斯城車庫裏那隻死了很久的老鼠,就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影片的祖宗。不但影迷寫給《米老鼠》的捧場信較任何演員要多,就是米老鼠足跡所至的國家,也確是任何演員所望塵莫及的。

狄斯耐設計的卡通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體現了不朽的藝術價值。事實告訴我們,好幾十年以前攝製的《米老鼠》,至今還在重映呢!

最值得我們稱頌的是,狄斯耐終身為動物卡通片努力,據他自己說,是由於“興趣”,而不是為了“賺錢”。而他最珍視的一個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那就是對小動物無限喜愛的習慣。

的確,如果沒有這個習慣,就沒有《米老鼠》;如果沒有這個習慣,就沒有卡通片一個輝煌的時代;如果沒有這個習慣,也就沒有狄斯耐成功的一生。可見,華德?狄斯耐,一個藝術創作家,藉著卡通帶給世界歡樂,也使他成了巨富,而他的靈感,乃是起源於生活——一隻不起眼的小老鼠,乃是起源於習慣——對小動物的無限喜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小習慣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

不要不相信,已經失敗的人和已經成功的人之間,惟一不同的,在於他們不同的習慣。

成就你一生的習慣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它常常左右著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習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既可以為你帶來光明也能把你引向黑暗。好的習慣會成就你的一生。

瓊斯大夫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早晨起床後,坐在早餐桌旁,翻一翻有關醫療和臨床研究的雜誌。沒過多久,這一習慣就發揮了作用,瓊斯大夫慢慢變得博學、更富經驗,也更專業。在局外人看來,瓊斯大夫似乎顯得比其他大夫的智力水平高一些,而事實卻是,瓊斯大夫並不比大家智商高。不過,不論聰明與否,都不會妨礙瓊斯大夫比其他大夫更有能力,而這正是瓊斯大夫擁有了一個好習慣的結果。 

“習慣能夠成就你,也能夠毀滅你。”上麵瓊斯大夫的例子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證明。

這,就是習慣

如果我們對“習慣”下一個定義,所謂的“習慣”,就是人和動物對於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這是相同的場合和反應之關係反複出現的結果。所以,如果一個人反複練習飯前洗手的話,那麼這個行為就會融合到他更為廣泛的行為中去,成為“愛清潔”的習慣。

剛入小學的雅芬從未整理過自己的床鋪,有一天她意外地把床上的毛毯卷好,媽媽看到說:“你的床鋪得好整齊哦!”翌日雅芬又疊好毛毯並且擺好枕頭,她媽媽再一次稱讚她的進步。此後連續好幾天,雅芬都能夠把自己的床鋪整理得很好。雖然整齊程度尚不能達到軍隊式的標準,但是已經顯示雅芬有十足進步。

雅芬在母親的稱讚下慢慢養成整理床鋪的習慣,由於她自己整理床鋪習慣的養成,對其他未來的任何事情,都受到較好的影響。如果她能對整理自己的床鋪感到滿意,則她可能進一步來收拾她的玩具,保持房間的幹淨或小心她的衣服以免弄髒等等。

可見,小習慣、好習慣可能都是一些不大引人注意和重視的小事,但它日積月累,小事件中培養習慣,大場麵中看出習慣,可能就會成為影響你人生道路的一個關鍵性的轉折。

習慣是某種刺激反複出現,個體對之作出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了類似於條件反射的某種習慣。它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麵,即能夠直接觀察及測量的外顯活動和間接推知的內在心理曆程——意識及潛意識曆程。而且,心理上的習慣,即思維定勢一旦形成,則更具持久性和穩定性,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就成了性格特征。

所以,習慣雖小,卻影響深遠。你可以遍數名載史冊的成功人士,哪一個沒有幾個可圈可點的習慣在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軌跡呢?當然,習慣人人都有,我們的惰性和慣性會使我們不止一次地重複某些事情,而經常反複地做也就成了習慣,比如愛笑的習慣,吝嗇的習慣,甚至於飯前洗手的習慣等等。習慣有大有小,有好有壞,林林總總。

這,就是習慣!

抓緊你生命中的每一秒

日本有句諺語:“勿思明日櫻花在,夜半風來花瓣落。”這句話是說,不要期望明天,貴在能掌握今天,因為今朝開得好好的櫻花,說不定就被夜半的一陣風吹得殘落不堪。此語道破如幻夢的人生,是如此難以捉摸。

把精湛的演技傳授給許多舞台和銀幕明星的著名表演指導、已故的李斯特?思伯格,總是告誡他的學生說:“從此一時刻到下一時刻,銀幕和舞台上的每一秒鍾都是十分寶貴的,不要因為思慮著下一幕中會發生什麼,而浪費眼前的一瞬間。”

這一道理也同樣適用於日常生活中,要把握現在。許多人因沉思於以往的歲月,或者現在還無暇顧及的未來事件,而浪費了很多的時光。他們沒有意識到,現在比過去和未來都重要得多。正如一部電影是由一個又一個小小的鏡頭構成的一樣,你的生命是由數百萬個小小的時刻組成的,不要放棄了這其中的任何一會兒。

小張成績一直不理想。當他正在上課的時候,他心不在焉,想著過去或未來的事,他讓現在白白溜走了。

劉太太決定到郊外散心,沉浸在大自然中,享受她的“現在”。然而,人還在森林中,她的心思卻已飛到回家後要做的事——孩子、房子、工作、家用品,應該怎麼做上去了。“現在”,被過去與未來的事所占滿,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卻無法在自然美景中享受現在的快樂,反倒失落殆盡。

李先生正在看一本書,準備考試。突然他發現,他隻看了三頁,而他的心思早已飛上九重天。雖然眼睛盯著第五頁在看,實則他的現在已被昨晚電影劇情,或擔心下星期的考試所占去了。

在我們文化中,“逃避現在”幾乎是一種病,我們不斷受到製約,為了“將來”而犧牲“現在”。我們把今天遺失在昨天和明天的想像中,這是因為太多人受到“昨日、明日複合症”的糾纏。

羅馬哲學家塞尼加說:“有些人以回憶過去折磨自己,有些人則因憂慮不幸將至而難過痛苦。這兩者都可笑至極——因為一個與現在的我們無關,而另一個則尚未到來。”

美國著名記者朵樂蒂?狄克斯說得好,她說,我曾走過貧窮與病痛的深穀。當人們問我,是什麼使我通過大家都會遭遇的苦惱,我總回答:“我既已度過昨天,就能熬過今天,我不允許自己去想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應該知道,我們不是活在過去的經驗裏,也不是活在未來的想像中,而是活在現在的事實裏。請記住,不要因為目光注視著天上的星光,而看不見你周圍的美麗景觀,就踏毀了在你腳下的玫瑰花!

去做!珍惜現在,抓緊你生命的每一秒鍾,品嚐、享受它,你一定比那些隻會“瞻前顧後”的人,活得更踏實、更快樂!

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讓你煩惱萬分。這時候,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而且永遠適用。這個原則非常簡單——絕不輕言放棄。

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且不隻是手頭的問題沒解決,還導致人格的最後失敗,因為放棄會使人產生一種失敗的心理。

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果新的方法仍然行不通,那麼再換另外一種方法,直到你找到解決眼前問題的鑰匙為止。任何問題總有一個解決的鑰匙,隻要繼續不斷地、用心地循著正道去尋找,你終會找到這把鑰匙。

有一個人,幾年前研究出一種供活動房屋用的預製牆壁係統,他組建了一家公司,把他所有的錢都投資進去。但是這種牆壁卻不夠堅固,一經移動就垮了。公司遭遇到一連串的困難,他的合夥人要求他“賣掉公司”,但是他不放棄。

他具有牢不可破的信心。他用心做合理的、深入的思考,終於想出了辦法。他決定設計出一套預製地板係統,來配合他的預製牆壁係統。最後他終於成功了,一家製造活動房子的大公司買下了他的設計。

有一次,著名的成功學家威廉?詹姆士討論了“良言”這個觀念,以及使用消極否定的話的危險。例如他舉“不”字為例,“不”表示關上了大門,“不”這個字指失敗、垮台、延誤。但是把英文“不”(no)倒過來拚,就有了新希望,因為倒過來拚就成了“繼續”(on),就有了活力和行動。不鬆懈地“繼續”追求你的目標,直到你的問題解決。

他要求追求成功的人注意teem(充滿)這個英文字,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充滿”困難,充滿了遺憾,充滿了無力感。因此,他建議把這個字倒過來,拚成meet(迎頭處理)。每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迎頭加以處理,你就不會再充滿挫敗和失望了。每一項挑戰升起來的時候,若奮起迎頭處理,你就會獲得很多的成果,你必會有所創造。

海耶士?鍾士的故事確實具有振奮人心的力量。他是1960年跨欄比賽的風雲人物,他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打破了許多紀錄,真是轟動一時。他順理成章地被選為參加當年在羅馬舉行的奧運會的選手,參加110米跨欄比賽,全世界都認為他能贏得金牌。

但是,出乎意料,他並沒有得到金牌,隻跑了個第三名。這當然是個極大的挫折。他的第一個想法是:“怎麼辦呢?我或許該放棄比賽。”要再過4年才會有奧運會,而且他已經贏得所有其他比賽的跨欄冠軍,何必再受4年更艱苦的訓練?看來唯一合理的出路是退出比賽,開始在事業上尋求發展。

這確實符合人之常情,但是海耶士?鍾士卻不能安於這種想法。“對自己一生追求的東西,”他說,“你不能夠事事講求邏輯。”因此他又開始了訓練,1天3小時,1個星期7天。在爾後幾年裏,他又在60碼和70碼跨欄項目上創造了一些新紀錄。

1964年2月22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鍾士參加60碼跨欄賽。賽前他曾經宣布這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室內比賽。大家的情緒都很緊張,每個人的眼睛都看著他。他贏了,平了自己以前所創的最高記錄。鍾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頭站了一會兒,答謝觀眾的吹呼。然後17萬名觀眾都起立致敬,鍾士感動得流下眼淚來,很多觀眾也流下眼淚來。一個曾經失敗的人仍然繼續堅持下去。他不放棄,而愛他的人們就愛他這一點。

他參加1964年東京奧運會,在110米欄賽中跑出136秒的成績,得了第一名,他終於贏得了金牌。

後來他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擔任業務代表。他自願協助推廣所在城市的體能訓練計劃,他的活動得到了極為了不起的成果。

敢想敢做

在行動前,很多人提心吊膽,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首先你要問自己:“我害怕什麼?為什麼我總是這樣猶豫不決,抓不住機會?”

不要為自己找借口了,諸如:別人有關係、有錢,當然會成功;別人成功是因為抓住了機遇,而我沒有機遇,等等。

這些都是你維持現狀的理由,其實根本原因是你根本沒有什麼目標,沒有勇氣,你是膽小鬼,你根本不敢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你隻知道成功不會屬於你。

如果一生隻求平穩,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從不展翅騰飛,那麼人生便失去了意義。

行動起來!不要再順應時勢,迎合潮流。別像那個愛狗的人一樣,當新生的小狗需要剪掉尾巴時他不忍心這樣,於是,他便一次隻剪去一寸。

美國將軍中的成功者總是拒絕人們畫出的分界線,他們向傳統的一切提出挑戰。他們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打破舊的模式,時常讓自己的信心得到升華。巴頓曾對自己的下屬說:“去做一件事先經過估測再去冒險,那同莽撞蠻幹是兩碼事。”

其實我們並不是建議你去倉促行事,錯誤地把古怪的行徑當做創造行為,我們在此所討論的隻是放開自己想像力的勇氣。

這是一條生活準則:從你停止生長的那一刻起,你就開始死亡了。如果在商業中你總是毫無變化地做相同的事,那你就會破產。如果我們的行為同我們的祖先一樣,那麼進化過程就會停滯不前。世界會與你擦肩而過——它隻為那些不斷超越現狀的人打開通向生活的大門。

當你麵臨著一個好像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先研究它。如果似乎找不到解決辦法時,就放開你的想像力。想像指的是想出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體形象。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嚇倒,要時刻都敢想敢做。

行動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當人們麵臨行動時,往往就會猶豫不決,畏葸不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在少數。

人們害怕行動。由於心態的原因,一行動就想到失敗。這種恐懼的心理會摧毀你的自信,關閉你的潛能,束縛你的手腳,使你遇事不敢輕舉妄動。

人對於改變,多多少少會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即使是麵臨代表進步的改變也會這樣。這就是害怕冒風險。行動就意味著風險,因而就出現了左顧右盼、首鼠兩端、拖延觀望等。特別是當形勢嚴峻時,人們習慣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的潛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才能減少自己的損失上。

有一種理論說: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付出就意味著“失去”,而行動就意味著要付出。怕行動就是不願付出。

因此,行動可以說是一種心態。行動的障礙隻有在行動中才能解決。

行動,是醫治“行動恐懼症”的惟一良方。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實踐,是個偉大的揭發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怎樣養成好習慣

“習慣決定命運”,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先改變自己的習慣——消除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每個人都有許多的習慣,消除一個壞習慣的有效途徑就是用一個好習慣來取代它。而培養一種好習慣就意味著你又多了一份力量掌握自己的命運。

有位餐廳師傅,烤得一手好吃的北京烤鴨,但他出爐的鴨隻有一條腿。偏偏老板又是個悶葫蘆,一忍就忍了3年。

有一天心情實在不好,又看到這位師傅烤出的鴨子仍舊少了一條腿,終於火上心頭,忍不住問道:

“這隻鴨子怎麼隻有一條腿?”

“本來就隻有一條腿嘛!”

“是嗎?”

“你看!窗外池塘邊的鴨子不都隻有一條腿?”

老板抬頭一看,正在午睡的鴨子都是縮起一隻腿金雞獨立著。於是老板重重拍了兩下手掌,鴨子受驚,立刻探頭伸腿,呱!呱!呱!跑掉了。老板這下真地發怒了,便說:

“你看!不是兩條腿嗎?”

“我的烤鴨也是一樣,隻要你拍手(鼓勵)兩下,鴨子就變成兩條腿了。”

習慣的養成有賴於周圍人的肯定,周圍人的習慣和態度影響我們養成某種習慣,因為是他們不斷地給予我們增強或消弱,在讚美或叱責聲中我們不斷成熟。

如何培養習慣

習慣有賴於培養,下麵我們先看一下培養好習慣的步驟。

(1)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重要性

要培養一個習慣,你首先必須研究它的重要性。因為你隻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才會有培養這個習慣的願望,你才能有堅強的決心,你才能有堅決的行動。隻有有了一次次堅決的行動,習慣才能逐步養成。

(2)研究一個好習慣的可行性

要培養一個習慣,開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這樣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學的基礎上。否則,腦袋一熱,盲目去做,常常會半途而廢。回憶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是不是經常對某件事情有很大決心?比如信誓旦旦要從明天起一定要長跑、一定要用一小時學外語、一個要每天拉半小時小提琴等?為什麼熱度隻維持了幾天、幾個星期就像泄氣的皮球一樣癟了下去?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可行性分析。

(3)統籌安排,逐一擊破

習慣是個龐大的體係,像大樹一樣有根、幹、枝、葉。它可以是學習上的習慣,也可以是健康上的習慣、消費上的習慣、與人相處的習慣等。這麼多習慣在培養的時候要統籌安排,分清主次,明確先後,有步驟地去培養。開始時要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漸進到突變,要寧少勿多、寧易勿難。習慣的培養,要注意剛柔相濟,在堅持的同時,有一定的靈活性。但千萬不要一靈活,把原則也靈活掉了。

對舊習慣的克服,要放在有了毅力以後再進行,要先培養好習慣,在好習慣的培養中,人的毅力會慢慢增強,當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就有了力量去對付那些壞習慣。如果一開始就去碰那些那些壞習慣的話,容易受到阻力,挫傷人們對習慣培養的信心。

(4)關鍵前三天,重在一個月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一個新習慣的誕生,必然會衝擊相應的舊習慣,而舊習慣不會輕易退出,它要頑抗,要垂死掙紮。另外,我們的肌體、心靈也需要時間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外的狀態,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從記憶的角度講,人也需要不斷複習已經建立的好習慣,要求強化它。所以,頭三天要準備吃點苦,要下工夫,要特別認真。過了這一關,坦途就在眼前。

另外,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要21天時間,我想這是一個平均數。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時間不一樣,因此我們要把它確定為一個月。

(5)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

實際上,這是一句名言。這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的,我很多習慣的培養都受益於它。他說:“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複,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於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為了養成好習慣,我們每做一次,就對自己說:“纏上一股,又纏上一股。”從這個意義上講,壞習慣如果開了頭,每做一次,纜繩就粗了一些,以後要去掉就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