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借口

借口源自內心

當我們還是孩童時,麵對危險感覺到恐懼之時,我們會直接表露說:“啊,我害怕……”那是因為我們尚且弱小,需要提醒父母來保護我們。而作為一個成年人,當遇到挫折卻尋找借口逃避時,正是為了掩飾他不好意思喊出的:“啊,我害怕……”通過各式各樣的借口,他掩飾著自己也鄙視的從內心暴露的怯懦。

繆拉是法蘭西第一帝國之二十六元帥,他跟隨拿破侖參加了無數的戰役,在戰場上他英勇無比。拿破侖這樣稱讚他:“在戰場上他指揮的20個人抵過1團人”。然而,曾經有一次怯弱的表現,卻讓他差點與成功的顯赫無緣。在曼圖亞的戰鬥中,奧軍從要塞出擊,他奉命率領一支弱小分隊向奧軍衝鋒。他害怕了,借口自己負了傷,不肯執行命令,於是立即失了寵,不再擔任拿破侖的副官。直到29歲時升為準將,調至內伊將軍手下任騎兵旅旅長,率部參加了1797年3月的塔格裏曼特之戰,並榮立功勳才開始好轉。在後來的一係列戰役中他越戰越勇,獲得一係列巨大的成功。

那一次借口導致的失寵對繆拉影響很大,也是他後來獲得如此多勝利的一種刺激。 

借口來源於內心的怯懦

就個人而言,最讓人感到鼓舞的事,就是碰見那些想過一種更充實的生活的人。當我把沒有任何借口的觀念介紹給他們時,我發現這個觀念對我們實在太有價值了。我在他們的生活中看到了立即的和長期的正麵影響。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這是在西點軍校可以學到的簡單的一句話,但它卻成了一種很實用的方法,應用這種方法你就能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達到成功。日複一日,這些成功之道改變了那些接受這種思想的人的生活,也經常見到他們急於把這些方法應用到生活中。

這些人很快就理解了自我負責的思想。他們認識到恐懼總是潛藏在編造借口的人的心中,於是他們發掘自己的恐懼、勇敢地麵對它們並盡一切可能克服它們。

首先,他們學會了對自己說:沒有任何借口!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當借口開始在腦中形成的時候,“沒有任何借口”這句話會來拯救他們。這種情形就像美國騎兵驅散那些站不住腳的錯誤思想一樣。

當你對嚴峻的現實感到束手無策時,你認為找借口就會使自己免於受難嗎?如果你不承認找借口根源於恐懼,那你就是自欺欺人。事實上,找借口會使你更害怕。當你不再尋找借口而是過起自我負責的生活時,你就不會感到害怕而是去積極地采取有目的的行動。

其實任何借口都是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是一副掩飾弱點、推卸責任的“萬能器”。有多少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啊!尋找借口惟一的好處,就是把屬於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稼給社會或他人。借口是拖延的溫床。而拖延是一種相當累人的折磨,隨著任務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壓力反而與日俱增,這會讓人覺得更加疲倦不堪。拖延的背後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

尋找借口得來的隻是一時心理安慰,推卸逃避一時的責任。但借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惡習少。一個經常尋找各種借口逃避責任、沒有責任感的人,不可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獲得別人的信賴和尊重。

使自己成為勇擔責任的人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是不是就是與找借口有關呢?不願意承擔責任,處處為自己開脫,或是大肆抱怨、責怪,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才是受害者……

這樣的人往往把所有問題都歸結在別人身上——“為什麼我沒有成功?那是因為工作不好,環境不好,體製不好。”“為什麼我生活得不好?那是因為家庭不好,朋友不好,同事不好。”“為什麼我會遲到?那是因為交通擁擠,睡眠不好,鬧鍾出了問題。”……可以想到,一旦有了“借口”,似乎就可以掩飾過失和錯誤,就可以逃避懲罰。

但是,這樣不斷地找借口,隻能是無謂的借口,因為你永遠也不可能改進自己。相反的,你可能仍然不成功,仍然生活得不好,仍然上班遲到。交通狀況不會因為你所找的借口而改變,周圍同事也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改變,你還是要接受所有的現實。你不斷地找借口,糟糕的結果也就為斷地發生,你的生命也就不斷地出現惡性循環。

所以,你要改變的是自己的態度,由此才能實現良性循環,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是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人,你就不會動不動便為自己找借口,因為你知道借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常常找借口的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我們沒有看見,有哪一個常常找借口的人是一個幸福、成功的人。他隻顧著給自己的過失找借口,卻沒有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如何改變自己的內在的世界上,自然也就難以改變外部世界的麵貌。

你改變不了天氣,但是,你可以調整自己的著裝;你改變不了風向,卻能調整你的風帆;你改變不了他人,卻可以改變你自己。你可以調整內在的態度和信念,通過積極的行動,消除一切想要尋找借口的想法和心理。你要努力成為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抱怨、不責怪、不為失敗找借口。

你應當對自己說:“所有的問題都是我的問題,學習不好——我的問題,工作不好——我的問題,生活不好——我的問題。”難道不是這樣的嗎?因為你是自己生命的主宰,你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你是生活的主人——你必須有這樣的認知,並以此來激勵自己。

不要成為自己的“心理奴隸”

海默先生在他65歲退休時,有一份豐厚的退休金以及社會保險金,然而他卻並不快樂。當他參加完退休典禮後對我說:“我在公司裏呆了這麼多年,就像剛才本傑明先生(該公司的董事長)所說的那樣,可謂勞苦功高。今天晚上我光榮退休了,本該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然而今晚我並不快樂,甚至覺得這是我一生中最悲傷的夜晚。”

我問他:“為什麼呢?”

“今晚我坐在那裏麵對我慘痛的一生,感到自己一事無成,徹底失敗了。”海默先生把我給他倒的酒淺淺地喝了一口,陷入了痙的回憶中,“你不知道,本傑明先生和我一起進入公司,但他很上進,節節升遷,我卻不然。我以前總認為本傑明先生並不比我聰明多少,他隻是不怕吃苦,經得起磨練,能完全投入工作,而我沒有做到這一點。”

“其實公司內外有很多機會,我抓住了都可能獲得晉升。比如有一次,公司想派我到西部去掌管分公司,但是我自己因為感到有困難而拒絕了。每當這種絕好的機會到來時,我總是能找到一些借口來推脫掉。現在,我退休了,一切都已經過去了,我什麼也沒有得到,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在海默先生的一生中,他一直遊移不定,沒有任何實際目標可言。他懼怕真正地麵對生活,害怕挺身而出,承擔責任,總是找借口來搪塞工作,結果到了工作生涯結束時也毫無成就感可言。

海默先生像無數人一樣,把自己判入了“心理牢籠”之中,成為一種“另類奴隸”。這種奴隸並不限於某一種類型的工作:在辦公室中、在商店裏、在工廠以及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能發現這種奴隸的存在。因為自閉、畏懼、愛找借口,他們一般不喜歡和別人合作,這個特點決定了他們工作高利率低下,很難有所成就。

給你的信心充電

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害怕的是自己自找借口、缺乏必勝的信心。

一個人光有發達的四肢、健壯的肌體,這並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在一個發育良好的體內,必須同時具有一種正常而良好的心理,這才是獲得幸福、取得成功的前提。每個人都可能遭受情場失意、官場失位、商場失利等方麵的打擊;我們每個人都會經受幸福時的歡暢、順利時的激動、委屈時的苦悶、挫折時的悲觀、選擇時的彷徨,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碗酸、甜、苦、辣的湯,你都可能品嚐。

這世上信心不足的人數和營養不良的人數一樣的多。信心不足這種“疾病”會使人把自己約束在昨日的生活模式之中,而不敢輕易嚐試突破現狀的努力,過著沒有明天,沒有希望的日子。營養不良,會使人身體無法正常發育;同樣地,信心不足會使人的能力天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不同的是,營養不良有藥可醫,信心不足必須靠自身努力來醫治,隻是靠自己培養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與信賴,充實信心來源。

你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信心,即應像清掃街道一般,首先將相當於街道上最陰濕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幹淨,然後再種植信心,並加以鞏固。

信心建立,則新的工作機會皆會伴隨而來,下麵為加強信心(絕非虛張聲勢)必備之行動指南。

①正確評價自己的才能與專長

你不妨將自己的興趣、嗜好、才能、專長全部列在紙上,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把做過的事製成一覽表。譬如,你會寫文章,記下來;你擅長於談判,記下來;另外,你會打字、你會演奏幾種樂器、你會修理機器等種種,你都可以記下來。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齡其他人的經驗做比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試。

②利用微笑鼓舞勇氣

許多人都知道,微笑對他們有較大幫助。微笑是治療“信心衰弱症”的最佳藥方。但許多人還是將信將疑,他們在恐懼的時候,也從未試圖微笑過。

③恢複優越感與自信心

如果你能積極利用這種笑的效果,則可醫治因失敗而產生的悲觀和心理的緊張,甚至可將絕望吹得無影無蹤。怪不得有許多人在怏怏不樂時,就會跑到遊樂場所去調劑一下情緒。同樣地,如果在憂鬱的時候,讀一讀身旁的漫畫,或幽默小說,心情也立刻會開朗起來,甚至幹勁十足。換句話說,利用外界的刺激,來引發自己大笑,便會使自己恢複優越感或自信心。

同樣地,不管想說什麼辦法,都不易把憂鬱症消除殆盡。在這種情況之下,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先創造一個令人發笑的環境。不愉快的心情常會因閱讀幽默小說或漫畫,而在不知不覺中開朗起來,當然,鬥誌也跟著旺盛起來。

夢想驅趕借口

夢想和目標是極其重要的,它們實際上是為你定義了成功。任何阻礙你實現理想和目標的障礙都隻有一個——借口。

1952年,福勞倫斯?凱德維克遊過英吉利海峽一個來回。之後,她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新目標,那就是橫渡寬達21英裏的卡特裏海峽!

她出發的那天早晨天氣寒冷而且有大霧。跟隨的船隻撞上了鯊魚,而水又冰冷徹骨。當她靠近海岸的時候,海上起了大霧。她看不清前方,而且疲憊不堪、冷得直打哆嗦。盡管教練和她母親都使勁給她加油,讓她不要放棄繼續往前遊,她還是放棄了。

當她上船之後,一位記者走過來問她:“你為什麼不遊了?”她回答說:“我看不到岸,隻能看到霧。”當時,她就認識到追求某個東西的最重要一點就是永遠不要看不見它。不管你是否能用肉眼看見它,這種說法都是對的。

盡管當福勞倫斯再次努力時,天氣和第一次時一樣寒冷而且有霧,她還是成功渡過了卡特裏那海峽。與第一次不同的是在她到達彼岸之前,她已經在頭腦中形成了一種意象!而且,她堅信第二次一定能渡過去,她實際上比男子記錄本提前了兩個小時。這真是不可思議。



一般來說,成功就是不斷地實現自己的夢想與目標的過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駛往何方,你可能已經到達那兒了。

讓夢想引導你

一旦你的目標在頭腦中確定,它們就會幫你實現夢想。沒有目標,你就沒有方向。電影《綠野仙蹤》中的多羅西隻選擇了一條“黃磚路”。當你有十條黃磚路要選或在兩條不同的道路間徘徊時,你不會取得什麼很大的成績。如果你沒有堅持一條道路,或者說你沒有一條路的思想,你就很難達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要實現目標、活出夢想,你必須集中精力做事。

我希望你對自己想去哪裏、想成為什麼有一個毫不動搖的信念。然而,在實現它們的過程中你可能得改變既定的計劃。隨著事情的發展,你得麵臨不同的力量、壓力、期望和挑戰。集中精力於自己的夢想。一定要使你的夢相跟你對成功的定義、你的目的和你想成為什麼相一致。這樣就會取得做夢都想不到的結果。

許多年以前,我夢想自己成為一個勵誌演說家和作家。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實現這個結果。然而,我總是想像著它的實現。我總是在想“我要成為世界上最棒的一位勵誌演說家和作家”。這隻是一個夢想而不是目標。

目標比夢想更具體,它們能幫你實現夢想。一個目標會是這樣的:“我要一周做五次生意。我要在六個月之內達到下一個水平。”要實現這些目標,你得有一個行動的計劃。記住,目標定義成功。你應該總是追求對別人有幫助和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努力去做出改變。

製定目標,拋棄盲目

借口是讓人心有餘悸,不思進取,不願付出等種種弊端的“引發器”,它給不成功者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其中最突出地表現在盲目性上。

不成功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與工作成果。他們以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艱苦的工作,就一定會帶來成功。但任何活動本身並不能保證成功,也不一定是有利的。一項活動要有用,就一定要朝向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就是說,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多少的成果。

目標有助於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如果製定了目標,又定期檢查工作進度,你自然就會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工作成果。單用工作來填滿每一天,看來再也不能按受了。做出足夠的成果來實現目標,才是衡量成績大小的正確方法。隨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你會逐漸明白要實現目標需要花多大的力氣。你往往還能悟出如何用較少時間來創造較多的價值。這反而會引導你製定更高的目標,實現更偉大的理想。隨著你工作效率的提高,你對自己、對別人也會有更準確的看法。

要有效率,製定目標就不應該隻是一次。沒有人把目標定好了,實現了,就躺下睡覺。定出來的目標還要時時檢查、規劃、執行,並以發展的眼光來評估。客觀情況有時需要你在一些方麵靈活處理。你觀點變了,目標就要修改。要記住,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你自身的提高是比達到既定目標更加重要的。

製定目標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每一個人都必須在一個點上起步,才能逐漸成為一個事事都想著目標的人。人並非天生就有這個本領的。以下是製定目標的六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你的理想及起跑線。

沒有理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起跑線就無從規劃自己的航程。有時,一個人有了地圖和指南針仍然會無可奈何迷失方向。隻有當你知道指南針上的第五點——即你現在所的位置時,地圖和指南針才能發揮作用。

第二步:寫出清晰的目標理念。

使自己能集中精力的最佳辦法,是把自己的人生目標清楚地表述出來。說到底,每個人都希望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實現這個目標而生活。把人生目標清楚表述出來,能助你時時集中精力,發揮高效率。在表述你的人生目標時,要以你的夢想和個人的信念作為基礎,這樣做,有助於把目標定得具體可行。

第三步:把目的變成一個個易記的目標。

有了清楚的遠景及人生目標之後(這會幫助你把握方向),你就可以著手製定長期和短期的目標了。目標可以用業績表示(如推銷100件某種產品),也可以用時間表示(如明年每周三次,每次鍛煉一個小時)。目標可以涉及人生的各個領域,視你想取得什麼成就而定。

夢想拒絕借口

一個人不善於高於別人,即不敢超越別人,總是可以自以為是地找到“合理的借口”,這是一種非常致命的人性弱點。相反,拒絕借口,一定要高於他人,則是成全一個強者的最大動力。

下麵是美國著名企業家C?凱特講述的這方麵的一個例子:

就像許多人一樣,我在十幾歲時和大學期間做過許多有趣的工作。我修理過自行車(我被解雇了),我挨家挨戶賣過詞典。有一年,我整整一個夏天都在為一個選美比賽收集那些訂出去而未收上款來的票,那是一些中年人在甜言密語的競爭者勸說下訂下的,但是他們根本無意去觀看。我還做過數學課的家教、書店收銀員、商店出納員和夏令營童子軍顧問。為了讀完大學,我還打掃過院子,整理過房間和船艙。

這些工作大部分都低俗不堪,我一度認為它們都是下賤而收入不高的工作。

後來,我知道自己錯了。這些工作潛移默化地給予我珍貴的教誨和機會,不管在什麼樣的工作中,也不管在哪個檔次上我都學到了不少東西。

就拿我在商店的工作來說吧。我覺得我是一個好雇員,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主要就是記錄顧客的購物款。

然而,有一天,當我正和一個同事閑聊時,地區經理走進門來。他環顧四周,然後示意我跟他走。他一句話也不說,開始整理已經訂出的商品。然後,他走到食物區,清理櫃台,把購物車清空。

我驚奇地看著這一切,逐漸醒悟過來:他也想讓我做這些事!我之所以驚詫萬分,不是因為這是一些新任務,而是因為這意味著我要一直這樣做下去。

可是,從前沒有人告訴我要做這些事啊!即使是現在,誰也沒有說過。

那時,我學到了終生受益的經驗。它不僅使我成為一名更優秀的雇員,還讓我從每一項工作中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這個教益就是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我要更上一層樓,對自己的行為切實負起責來。總之,不僅僅是別人告訴我要去做的事。

一旦獲得這個教益,我以前認為低俗的工作開始有意思起來,我越是專注於我的工作,我學到的東西和完成的東西也就越多。

我離開那家商店去上大家,但是這種經驗對我人生和事業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一個認真負責的人。學業變得有趣了,兼職和實習成為探索未來發展的機會。

當我成為經理或者執行官時,我總是努力發現需要做的事。事實上,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我都可以發現超過他人的機會——不僅讓我的房主與眾不同,也讓我自己出人頭地。

我的結論就是,每一位房員在每一項工作中都要傾聽和相信這一點:拒絕許多不必要的假設和借口,你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好轉起來,就從今天開始,就從你現在的工作做起,而不必等到遙遠未來的某一天你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動。

上天希望你追求完美——讓你製定高於他人的標準,讓你去追求夢想,這是拒絕任何借口成就一生的動力!

做好準備,實現你的夢想

成功階梯上的訓練已經使你明白了許多成功的秘訣。到此為目你做好擁抱生活的準備了嗎?有一個海報上麵畫著這樣一副宣傳畫:一隻蝴蝶剛剛脫掉繭皮,飛在空中。字幕上說:“你可以飛,但必須脫掉繭皮。”所以你要飛翔也必須掙脫束縛。

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將不知道感激和欣賞;而當你努力爭取某件事的時候,你會認識到它的價值而心懷感激。

不要嘲笑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相反你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夢想。讓他們知道有一個夢想並為此追求是多麼的讓人滿足。就如聖經中說的那樣“哪裏沒有夢想,哪裏的人們就會萎靡不振。”幸福會在你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降臨。

在你過上做事不要找借口的生活時,你會取得成功同時保持生活的平衡。就像西點軍校培訓將軍一樣,做事不要找借口的理念也會幫你在事業上取得成功。你能夠讓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因為你現在學會了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幫助別人的原則——這是幫你成功的好工具。

做事不要找借口的生活是讓人興奮不已的!現在既然你已經學會了積極地生活以及在生活的各個方麵積累“財富”,你就能夠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當你實踐這些原則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會意想不到的豐富多彩!

責任拒絕借口

任何借口都是不負責任的,它會給對方和自己帶來莫大的傷害,如果是為了敷衍別人,為自己開脫的話,那尋找借口更是不誠實的行為。

菲比和麗珍是一對姐妹。在一個風雪交加的下午,菲比從家裏的郵筒中取出了一封信。可是這信不是她家的。

信上赫然寫道:k市大河沿路60號。而菲比的家是在k市小河沿路60號。

“姐姐,這可怎麼辦?”菲比問。“等郵遞員下次來時再取走吧。”麗珍說。

“可姐姐,郵遞員三天才來一次呢?要是有什麼急事,那不就耽誤了嗎?”

“那你說怎麼辦,爸爸媽媽又不在家。”

姐妹倆一時也不知該怎麼辦?送去,外麵風雪交加,兩個孩子有些膽怯,因為菲比9歲,麗珍也隻有11歲。不送,要是人家有急事耽誤了可怎麼辦呢?

“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送去,雖說和他們是陌生人,但我們收到了別人的信,理應給別人送去,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你說呢?”麗珍說。

“姐姐,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一起去吧。”

就這樣,兩個小女孩穿好衣服,帶著這封信就走進了風雪中。她們倆也不知道大河沿路到底多遠,她們倆一路走一路打聽。

“嘿,我說小孩,這麼大的雪還出來幹嗎?大河沿路,遠著呢,怎麼不讓你們的父母帶你們走?一直走,到第五個路口向右拐,然後再打聽。”一個陌生人這樣對姐妹倆說。

菲比和麗珍深一腳淺一腳扶著往前走,雪太大了,她們看不清前方。

“菲比,我們一定會把信送到的,對嗎?”麗珍問。

“我也是這麼想的,姐姐,一定會的。”菲比堅定地說。

她們走了很長時間,終於來到了大河沿路60號。姐妹倆高興極了。

門開了。

出來了一位年輕的女人。“你好,孩子,你們幹嗎?”年輕的女人問。

“這是大河沿路60號嗎?”

“對呀,有事嗎?”

“是這樣的,我們家住在小河沿路60號,郵遞員把你家的信送到了我家,我們給您送來了,怕您著急。”麗珍說。

年輕的女人向外看了看,“就你們倆,沒有大人嗎?”

年輕的女人感激地看著這兩個孩子,不停地說謝謝。

這件事情過了一個月之後,有一天,一個陌生的男子來到了菲比的家。爸爸媽媽並不認識這個來訪的人。這個陌生人說:“我是住在大河沿路60號的,一個月前,我的信被誤送到你家,是你的兩個孩子冒著大雪給我送回家的,多虧了這兩個孩子,當時我的父親病重急需一筆錢,那封信是讓家裏給送錢的,晚了我的父親就活不了了,太謝謝孩子們了。”

爸爸媽媽笑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件這麼偉大的事情。

“不有一封你家的信,”這個男人掏出了一封麗莎家的信。“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的這種責任感,我想我是不會給您送過來的,而是要等到郵遞員來取走,你的孩子讓我懂得了什麼是責任。” 

從兩個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責任,怎樣才叫真正的負責。

天賦責任

有句諺語說得好:“沒有一滴雨滴認為它們應當對洪災負責。”還有一句積極一點的格言:“沒有一滴雨滴敢對花兒綻放居功。”

這兩句諺語說的都是責任。

責任感是人走向社會的關鍵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資本。一個單位總是希望把每一份工作都交給責任心強的人,誰也不會把重要的職位交給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有責任感的員工都不會推脫他們所應負的責任,他們深知,責任就像杜魯門總統的座右銘那樣:“責任到此,不能再推!”

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擔責任,是我們成功的必備素質。

人們能夠做出不同尋常的成績,是因為他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沒有責任感的人不是完整成熟的成年人。

在任何時候,責任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將責任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公司時,使用的代名詞通常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典型表現,這樣的員工至少沒有一種“我們就是一整個兒”的認同感。

責任感由許多小事構成。但是最基本的是做事成熟,無論多小的事,都能夠比任何人做得都好。

有一個例子:

有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布朗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

布朗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撥掉草叢中的雜草。”

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做了。”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布朗太太說:“我請的那人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你不是在布朗太太那兒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個電話?”

男孩說:“我隻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 

無論責任多大,都不害怕承擔責任,要給自己製定目標:我一定可以承擔任何正常職業生涯中的任何責任,我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常聽到這樣一些借口:上班晚了,會說“馬路塞車”或“手表停了”;考試不合格,會說“題目太偏”或“題量太大”;做生意賠了本有借口;工作、學習落伍了也有借口——隻要有心去找,總不會缺的就是借口。

其實,在每一個借口的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潛台詞,隻是我們不好意思說,甚至根本就不願說出來。借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安慰。可是,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局麵:每個人都努力尋找借口來掩蓋自己的過失,推卸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

可以這樣認為: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消極的事物總是拖積極事物的後腿。我們把重物舉起來,而地球引力卻要將它往下拉。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挫折,我們是知難而進還是為自己尋找逃避的借口?

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一個人對待生活、工作的態度是決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關鍵。首先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遇到的問題開脫,一旦養成習慣,這是非常危險的。

人的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是某種行為、思想、態度在腦海深處逐步成型的一個漫長過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種習慣形成了,就具有很強的慣性,很難根除。它總是在潛意識裏告訴你,這個事這樣做,那個事那樣做。在習慣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會覺得理所當然。特別是在麵對突發事件時,習慣的慣性作用就表現得更為明顯。

比如說尋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種借口為自己的過錯和應負的責任開脫,第一次可能你會沉浸在借口為自己帶來的暫時的舒適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這種借口所帶來的“好處”會讓你第二次、第三次為自己尋找借口,因為在你的思想裏,已經接受了這種尋找借口的行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消極的心理習慣,它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拖遝而沒有效率,會讓你變得消極而最終一事無成。

借口的根源——缺乏責任感

責任感是員工所必備的,它往往體現在許多單個的小事上。不找任何借口,對自己負責的員工,就連最小的工作都能做得最好。

有一個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給一家著名的企業做一個廣告宣傳方案。

這個年輕人自以為才高八鬥,隻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給否定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上司過目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個年輕人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後交了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年輕人工作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找借口,認真負責地工作,才能夠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在工作中,不要敷衍,一定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

缺乏責任心,讓你在認領工作任務時為自己的無能找借口——千方百計地推掉任務,含糊期辭地、勉強地接受任務,更不會主動爭取任務。

缺乏責任心,讓你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今天幹不完,還有明天呢!”,“歇口氣,呆會兒再幹!”,“那麼嚴格幹什麼?!差不多就行了!”……

缺乏責任心,讓你在承擔後果時為自己的失職找借口——由於對情況估計不足,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太快,由於競爭太激烈,由於上級重視不夠,由於某某的過失……所以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所以沒能完成任務。

縱觀員工工作的全過程,我們不難發現,缺乏責任心是找借口的根源,它直接導致的後果便是大家都不敢正視問題,被動地麵對問題,極力地掩蓋問題,消極地處理問題,不斷地為自己開脫。

不要推卸自己的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在任務出錯時,在上級麵前說:“都是他。”並把手指向某人或者某部門,說是他人把事情弄砸的。這種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嫁禍他人的做法,是不負責任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