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的難事都是從易處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
日本人做事就比較到位。早在我國開發大慶油田時,日本人就特別能夠從細節上發現問題。1966年7月,《中國畫報》有王鐵人頭戴狗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斷出此地為零下30攝氏度的東北地區;又根據運原油的列車上灰層的厚度,測出油田與北京的距離,認定油田應在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1966年10月,《人民中國》刊登出宣傳王進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個“馬家窯”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慶在安達車站附近;王進喜原在玉門油田,1959年參加國慶觀禮後就銷聲匿跡了,推斷出大慶開發時間為1959年9月。這次調查的成功,便日本後來在中國石油工業進口設備的談判中占據主動,大獲全勝,幾乎壟斷了我國石油設備進口市場。單看日本人在中國石油工業進口設備談判的主動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會認為他們有什麼絕招呢。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所有的細節都是你的“上帝”。隻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把細節做好,你才有可能一步步鑄就人生的輝煌。
“蝴蝶效應”
在現實企業管理中,細節同樣以各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對於工作的細節和生活的小節,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重視。管理學中的“蝴蝶效應”尤其能說明細小的行為變化對全局的影響。
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產生“蝴蝶效應”的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政其身邊的空氣係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係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映,最終導致其他係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蝴蝶效應”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係統的長期行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
在《新視野》刊者語有一篇“高質量才是以人為本”的文章,在淡到“質量無小事,局部細微的弱點都將最終導致全局的崩潰”時,用了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那麼對於我們的發展來說,“蝴蝶”又存在於哪裏?應該說,我們每個人的每一次細微的工作,糾正一個錯誤、回訪一個客戶……這些微小的行為都和企業這個大家庭的興盛有內在的邏輯關係。日本SONY與JVC在進行錄相帶標準大戰時,雙方技術不相上下,SONY推出的錄相機還要早些;兩者的差別僅僅是JVC一盤帶是2小時,SONY一盤帶是1小時,其影響是看一部電影經常需要換一次帶。僅此小小的不便就導致SONY的錄相帶全部被淘汰。
微軟公司投入幾十億美元來改進開發每一個新版本,就是要確保多方麵細節上的優勢,不給競爭者以可乘之機。隻要能保證產品在一比一的競爭中能夠獲勝,那麼整個市場絕對優勢就形成了,因而對於細節的改進是非常合算的。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的難事都是從易處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口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能有今天的成就,恐怕這才是真正的奧秘。
細節改變命運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人手。相類似的,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在被要求用一句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也是隻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他反複地強調,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無論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都不能稱之為成功的作品。可見對細節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認識,古已有之,中外共見。也就是所謂“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麵。在今天,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
不論什麼事,實際上都是由一些細節組成的。我們綜觀中外許多企業家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傑出的成就,往往主要是管理層始終把細節的競爭貫徹於整個產品開發的始終。細節的競爭既是成本的競爭,工藝、創新的競爭,也是各個環節協調能力的競爭;從另一個層麵上說,也就是人才的競爭。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集團“嚴、細、實、恒”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製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範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麵、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苟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於,雖其規章製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訂在牆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真所謂成為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怎樣才能使企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可以說答案就是:細節決定企業競爭的成敗。這主要也是由兩個原因造成:其一,對於戰略麵、大方向,角逐者們大都已經非常清楚,很難在這些因素上贏得明顯優勢;其二,現在很多商業領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大量財力、人力的投入,往往隻為了贏取幾個百分點的利潤,而某一個細節的忽略卻足以讓有限的利潤化為烏有。而看看今天我們的國人,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似乎仍然還是不絕於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著,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而與“差不多”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隻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丁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係的正常運轉。如,一輛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飛機有幾百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我國前些年澳星發射失敗也就是細節問題:在配電器上多了一塊0.15毫米的鋁物質,正是這一點點鋁物質導致澳星爆炸。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
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其實,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而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中國有句名言,“細微之處見精神”。細節,微小而細致,在市場競爭中它從來不會吒叱風雲,也不像瘋狂的促銷策略,立竿見影地使銷量飆升;但細節的競爭,卻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今天,大刀闊斧的競爭往往並不能做大市場,而細節上的競爭卻將永無止境。一點一滴的關愛、一絲一毫的服務,都將鑄就用戶對品牌的信念。這就是細節的美,細節的魅力。
小事升華你的人生
每一天都是一個階梯,都是新的一步——向著既定的目標。
人的一生是由許許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組合而成,有時一次偶然的事件會使某個人變成了大人物,有時一次偶然的事情會使某個人變成了小人物。
在常人看來,大人物總是和大事件聯係在一起,小人物總是和小事件聯係在一起。有的人一輩子也不會做成一件大事,但是,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會和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發生關係。因此說,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內容,聚焦小事,必能升華你的人生。
大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事情卻每天都在發生。順利、妥帖而又快樂地去處理一件小事是容易的,但每天都能順利、妥帖而又快樂地去處理每件小事卻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一輩子都無怨無悔地,謹慎小心地,愉悅歡快地去處理一件又一件小事,那大概要比做一件大事還要難。
大事能檢驗一個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極大的快樂和對自我的肯定。古人說得好,小事雖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遊手好閑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會超過常人多遠。古人還說,忽視小事,專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做小事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小事來得頻繁,辦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積累起來數量也就大;而大事來得稀少,積累起來數量也就自然小了。
積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積累,直到有一天,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鋒,他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當作一個新的出發點,當作一件大事來看待,傾注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誰又能懷疑他的偉大呢——偉大的,其實也是平凡的。
也許一個窮人,會因為某種機遇而一夜之間成為腰纏萬貫的富翁,但一個搬運工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凡人成為一個偉人舉世聞名,絕不是某個機遇的緣故。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的進步;不斷地行動,才有不斷的成就;不斷地積累,才有不斷的提高,不斷地積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上天就是這樣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願的,越難以即刻如願。成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成功,是一個緩慢的積累過程,緩慢的學習過程。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從腳下第一步開始,沒有一下子就能躍上山頂取得成功的。
緊緊地盯著眼前的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終將登上成功之巔。
忽視細節代價慘重
多數人的情況隻能麵對一些具體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認為小事可以忽略,細節不影響大局的想法,會給你帶來難以換回的影響。
村子裏有一個酒店,這裏賣的酒味道好,分量足,招待顧客也很殷勤,門口還高高地掛著招牌,老遠就能看到。
照理說,這家酒店的生意一定會很好。可是卻不然,來這裏買酒的人很少。由於生意清淡,酒一壇子一壇子地堆在那裏賣不出去,日子一長,味道就開始變酸了。
店主人看到這種情況,心裏很急,就去問村上一個有見識的人這是怎麼回事。
那人想了想,說:“你家養的狗,是不是對人很凶?”
店主人說:“我家那隻狗確實很凶,可是這跟賣酒有什麼關係呢?”
那人說:“你家的狗看見人又追又咬,張牙舞爪,本來是想到你那裏買酒的人,卻因為怕狗而不敢去。這樣,就難怪你家生意不好,酒要變酸了。”
一粒老鼠屎糟蹋了滿鍋粥,一隻狗壞了整個生意。我們生活在這個越來越挑剔的年代,隻有做好每一個關鍵的細節,才能從骨子裏吸引客戶。
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
有一家廣告公司承接了國內著名的某家電集團一批商場海報的設計和印刷任務,在設計稿設計完畢準備輸入寫真的時候,突然設計師小N發現海報上的Email有一個字母不對,在準備打電話通知暫緩寫真的時候,身後的廣告公司經理說:“不用了,那樣要耽擱時間,這個稿子上的文字我們是依據H公司提供的文字設計的,而且他們也已經簽過了字認可。”“可是這的確與我們原來設計時附加的Email不一樣…”小N還沒來得及說完,“聽我的,就這樣了!”,經理一錘定音。兩日之後,在該家電集團領導到商場檢查工作時,不經意間發現了這個錯誤的Email。“哪家做的?”部長指著海報問。“XX廣告公司。”產品經理回答。“看,這哪是我們的Email!?”第二天,這個廣告公司就被這個家電集團停止了業務。
也許一個Email並不是廣告公司被暫停業務的全部理由,但我們卻不能不說這樣的工作的失誤無疑加速了廣告公司被暫停的腳步。就此,如果重新定義服務的標準,我們可以說——在我們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在我們的職責和能力之內,我們有理由為客戶把細節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發現公司有不合理的現象,要立刻設法鏟除,不可姑息。對產品同樣,不要因為是自己做的有了毛病就諱而不宣,等到讓消費者發覺時,受損害的就不止你本人,很可能連整個公司的名譽,信用也受到拖累。
有著百年輝煌曆史的愛立信與諾基亞、摩托羅拉並世稱雄於世界的移動通訊業。但自1998年開始的3年裏,當世界蜂窩電話業務高速增長時,愛立信的蜂窩電話市場份額卻從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國市場,其份額也從1/3左右迅速地滑到了2%!愛立信在中國的市場銷售額一日千裏地從手機銷售頭把交椅跌落,不但退出了銷售三甲,而且還排在了新軍三星、菲利浦之後。在中國這樣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上,國際上很多瀕危的企業一到這個市場就能起死回生、生龍活虎,但愛立信卻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失去了它往日的輝煌。
2001年,在中國手機市場上,大家去買手機時,都在說愛立信如何如何不好。當時,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機存在質量問題。這本來就是一種錯誤,但更大的錯誤是愛立信漠視這一錯誤。“我的愛立信手機的送話器壞了,送到愛立信的維修部門,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問題;最後,他們告訴我是主板壞了,要花700塊錢換主板。而我在個體維修部那裏,隻花25元就解決了問題。”這位消費者確切地說出了愛立信存在的問題。那時,幾乎所有媒體都注意到了“T28”的問題,似乎隻有愛立信沒有注意到。愛立信一再地辯解自己的手機沒有問題,而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後搗鬼。然而,市場不會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給愛立信以“伸冤”的機會,無情地疏遠了它。
不要讓細節毀了你的前程
《武漢晨報》有這樣一份報道,江漢大學應屆畢業生陳某因為一份簡曆而使他在應聘時栽了跟頭。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參加招聘會的那大早上,小陳不慎碰翻了水杯,將放在桌上的簡曆浸濕了。為盡快趕到會場,小陳隻得將簡曆簡單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東西一起,匆匆塞進背包。
在招聘現場,小陳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產公司的廣告策劃主管崗位。按照這家企業的要求,招聘人員將先與應聘者簡單交談,再收簡曆,被收簡曆的人將得到麵試的機會。
輪到小陳時,招聘人員問了小陳三個問題後,便向他要簡曆。小陳掏出簡曆時才發現,簡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漬,而且放在包裏一揉,再加上鑰匙等東西的劃痕,已經不成樣子了。小陳努力將它弄平整,遞了過去。看著這份傷痕累累的簡曆,招聘人員的眉頭皺了皺,還是收下了。那份折皺的簡曆夾在一疊整潔的簡曆裏,顯得十分刺眼。
三天後,小陳參加了麵試,表現非常活躍,無論是現場操作PHOTOSHOP,還是為虛擬的產品做口頭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錯。在校讀書時曾身為學校戲劇社骨幹社員的小陳,還即興表演了一段小品,贏得麵試負責人的嘖嘖稱讚。當他結束麵試走出辦公室時,一位負責的小姐對他說:“你是今天麵試者中最出色的一個。”
然而,麵試過去一周後,小陳依然沒有得到回複。他急了,忍不住打電話向那位小姐詢問情況。小姐沉默了一會,告訴他:“其實招聘負責人對你是很滿意的,但你敗在了簡曆上。老總說,一個連簡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個部門的。”
不隻是新畢業的學子們要注意這些,在工作崗位上的員工更要把小事做細。一些不經意中流露出來的“小節”往往能反映一個人深層次的素質。
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難,需要每一個細節都完美;但毀壞自己很容易,隻要一個細節沒注意到,就會給你帶來難以挽回的影響。
勿忽略細小的錯誤
很久以前,獅子國想借道羊國以便攻打鹿國,獅子國的國王就與軍師商量計策。
軍師說:“把家傳的名璧與名馬贈給羊國,羊國一定會給我們讓路。”
“但名璧與名馬都是我的寶貝,萬一對方收了東西卻不讓路,我又如何是好呢?”
軍師說:“如果對方不借路給我們,應該就不會收下東西了,既然收了東西,就會讓路的,玉璧隻是從內倉到外倉而已,馬也隻是從內側馬廄牽到外側馬廄而已。”
於是,獅子國國王命軍師帶這兩種寶貝去交涉,羊國國王對禮物十分鍾情,正要接受獅子國的要求,大臣出來阻攔:“不可以收。對我國來說,鹿國就像唇一樣,唇亡則齒寒,如果我們借路讓獅子國滅了鹿國,它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了。”
羊國國王被寶貝迷了心竅,收下了禮物,讓路給獅子國。
不出羊國大臣所料,獅子國在滅了鹿國後,就把羊國也滅了。
羊國國王貪圖名馬、名璧,到頭來丟掉了自己的江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種現象乍一想來難以發生,實際上在生活中卻時常出現。這是因為人是有貪心的,總是割舍不得自己的利益,有時正是因為對於蠅頭小利的執著,導致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許多企業就像羊國國王那樣,兩隻眼睛隻盯著那些表麵的利益,卻不去考慮其可能帶來的損失,進行蒙騙顧客。
隻有那種經營時不讓顧客有絲毫的遺憾、不滿,不再經營時讓顧客遺憾萬分的公司,才是真正經營成功的公司,才是名利雙收的公司。
辦企業一定要誠實,對所有顧客負責,靠欺騙顧客混日子是長久不了的。
做生意必須徹底實踐對顧客應盡的禮儀和責任。不僅用嘴說要如何為顧客服務,而且要用實際行動實踐這項義務。
同樣的道理,做人也應當如此,不能忽略一些細小的錯誤,因為一些細小的錯誤也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企業成敗重在細節
企業就像根無限拉長的鏈條,細節如鏈條上的鏈扣,沒有鏈扣,哪有鏈條?任何細節都可以左右企業的成敗,企業要想發展下去,就要不放棄任何細節。
有兩家鄰近的餐館,一個餐館每10天能賣出1000個雞蛋,而另一個10天隻能賣山500個雞蛋。為什麼?因為兩家的賣法不同。平時食客到這裏吃早點,第一家的服務生總是問人家:“要雞蛋嗎?”有的顧客要,有的顧客就拒絕說不要。可第二家的問法就不一樣,他們問顧客‘要一個雞蛋還是要兩個雞蛋’。”於是不喜歡吃的顧客要一個,喜歡吃的則要了兩個甚至三個,結果是每個顧客都要了雞蛋。這就是每10天第二家隻能賣山500個雞蛋,而第一家能賣出1000個的秘密了。
這個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到並善加利用的人卻並不多。餐館的老板大抵是沒有機會學過市場營銷學的,但卻將細節的理論運用得如此傳種,真令我們歎服。
競爭的絕對優勢—細節管理
企業要發展,離不開精益求精的細節管理。這是因為,隻有在細節管理中,管理者才能摸索出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方式,也隻有在細節管理中,才能為本企業創造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說:“管理好的企業,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早已被預見,並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了。”對企業來說,沒有激動人心的事發生,說明企業的運行時時都處於正常態勢,而這隻有通過每天、每個瞬間嚴格地對細節加以控製才有可能實現。
企業的成功與失敗,有時真的不是差很遠,很多時候就隻差那麼一點點,甚至近在咫尺,絕對能看得見,摸得著。不過,就是這一點點,卻是要經過非凡的努力,要靠智慧和勤奮才能獲得的。日本的豐田汽車,跟美國同類型的汽車幾乎是一樣的。可是豐田汽車卻在世界上銷量第一,原因是它比其他同類汽車的密封係數高1%,省油1%,噪聲小1%。1%是差多少?實在是沒差多少,但這就是距離。正是因為這麼一點點距離,1%的距離,從而就有了成功與失敗的反差。
1%的優勢,可以用來詮釋細節管理所帶來的競爭能力。重視細節的好處,不是讓你可以勝出對手一點點,而是可以讓你勝出好多。日本SONY與JVC在進行錄相帶標準大戰時,雙方技術勢均力敵,按說SONY推出的錄相機還要早些;SONY一盒帶子是1小時,而JVC一盒帶子是2小時,這樣一來,使用JVC的人看一部電影一般隻需換一次帶,而SONY的用戶看一部電影需要換兩次。正是這細小的差別,JVC在那場標準大戰中勝出。
所以要大張旗鼓地倡導細節管理,原因就在於我們相信,那些不為人所重視的管理環節、行為或態度常常是一個卓越的管理者的成功之處。並且這種成功是無法複製的,細節管理會給管理者帶來難以被模仿的競爭優勢。
用細節留住顧客心
兵法者,心術也。在古代戰爭中,講究“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在市場營銷戰場之上,要製敵於千裏之外,要有效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也必須謀劃相應的攻心策略,從細處著眼,製定全方位多層次的不同策略,以控製和推進營銷目標的向前發展。這就要求營銷人員一方麵要猜透競爭對手的心理,使對手的策略不占據優勢;另一方麵猜透顧客的心理,投其所好,使顧客趨之若鶩,下列幾種從細微之處著手的攻心戰略就是其代表。
攻心術一:利用好奇心
某飲食店在門外擺了一個大酒桶,桶壁上引人注目地寫著“不可偷看”四個字。凡路過的人,看到桶上這幾個字,本來對這個大酒桶毫無興趣,也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停下腳步看個究竟。本來不想看的人也要看一下,這正是人皆具有好奇心理使之。隻要你一看,飲食店老板的目的就達到了,因為桶裏寫著:“我店有與眾不同、清醇芬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請享用。”這“與眾不同”又激起看者的好奇心,就會想到花五元錢去嚐試一下他的啤酒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這樣一來,老板的生意就做成了。
攻心術二:貼近自尊心
1971年4月,美國內華達州舉行了一次“年度最佳中小企業經營者”選拔會。一位體重150公斤的超大型女士——南茜贏得3項榮譽。她開了一家專門以肥胖者為對象的女裝店,開業之初隻有5000美元資本。一年下來,年營業額竟超過10萬美元。成功的原因何在?
她的設計和一般女裝店並無不同,但在維持肥胖女性的自尊心上可謂新穎而巧妙。這個細微之處是其他女裝店所不曾注意到的。她以人名來替代服裝的不同尺碼:瑪麗是16到20英寸,瑪格麗是20到265英寸,伊麗莎白是265到325英寸,格麗絲是325英寸以上等等。這樣一來,顧客一上門,店員們不會有“這件特大號正適合你”的說法,代之以“你穿了格麗絲正相配呢,好美,好合身!”所有的店員也都是刻意挑選的,一個個又胖又肥,無形中讓顧客們有了認同感。
攻心術三:滿足好利心
在英國倫敦某商店裏,一些商品標價往往是以“99”作為尾數。如一磅兔肉為99便士,一條普通腰帶為199英鎊,一雙女士皮涼鞋為1299英鎊,一台20英寸索尼彩電為39999英鎊等等。但這家商店常常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奧妙何在呢?這就在於該商店抓住了人心的微妙之處,迎合顧客逐利的心理,使其在價格上認定其商家是讓利銷售。
攻心術四:提供“定心丸”
四川的寶元通公司從上海進貨時,有兩個裝有電池的貨包被江水浸濕。這個公司便將因水濕而受潮的電池集中起來,扔進了垃圾堆。其實,這些電池隻是光度削弱而已,完全可以用。寶元通公司出售電池時掛起了一塊牌子,上寫“請放心,受潮的電池已被我們當垃圾扔掉了”。就是因為這個細小的環節,寶元通公司的商譽大增。後來公司將自己出售的電池都製上特殊標誌,在川南一帶,凡帶有這種象征信譽標誌的電池皆供不應求。
一般的顧客買東西總是怕吃虧上當,寶元通公司正是抓住了這一微妙的心理因素,將受潮電池全部扔掉,這就給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使人們放心大膽的購買商品,事業自然山就好起來了。
從細處攻心的方式還有許多,聰明的商家自會靈活運用。
注重小事,獲得大效益
在企業經營上,注意抓小事,也會帶來大效益。例如有人認為“針頭線腦”,零零碎碎的小買賣,純屬“服務性”生意,經濟效益不高,因而不受重視。與此相反,北京天橋百貨商場,卻非常重視小買賣。他們把小商品品種數量的多少,列為考核櫃台組、售貨員的重要指標。全商場經營的商品中,小商品占十分之六,達6000多種!天橋的經理們說:從政治上講,群眾需要小商品,商店不能不做小買賣。從經濟效益上說,小買賣連著大買賣,這裏也有辯證法。
1979年夏天,一位從東北來京出差的顧客,上衣的一隻鈕扣脫落了,到“天橋”來買一個一分錢的鈕扣。正值傍晚時分,百貨櫃台前,顧客雲集,業務繁忙。可售貨員照樣熱情地接待這位隻買一分錢東西的顧客,先是精心替他挑了一隻一分錢的鈕扣,然後又拿出針線,替他把紐扣縫好,說了聲“歡迎您下次再來”,這才去接待別的顧客。
第二天,這位顧客又來了,還帶來了3個夥伴,他們一起來到商場黨支部,向書記、經理表達了他們的謝意。然後又在“天橋”買了兩塊手表、兩套服裝,還有一些其他商品,一共花了550元。買鈕扣的那位顧客,還特意把手中的筆記本遞到那位售貨員的跟前,指著其中的“備忘錄”說:“這兩塊手表是別人托我買的,您看看,本上寫著,讓我上‘亨得利’去買,可我要在你們‘天橋’買。你們的服務態度好,叫人信得過!”
一個商場經營成敗與否,為僅僅在於商品的質量好壞、樣式多寡和管理的有效上,而售貨員的服務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服務的好與壞對一個百貨商場的經營起到生命線作用。顧客都喜歡去售貨員服務熱情的商場購物,然而,就是由於這種熱情服務,給商場贏得了多少固定客戶和回頭客。
人員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企業以人為本,企業的興衰成敗與人有很大關係,企業管理無小事,企業員工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所以,管理者一定要重視人員管理。
人是公司得以存在的支撐,人不是機器,人是有感情的。所以,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時時想著為員工分憂解難。這樣,員工也定會與企業憂患與共、共同進退。對員工不關心,可以節省經費和開支,但隻是短期的,關心職工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但它的效果是長期的。
企業的管理者應該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以人為本,就是以企業的員工為本。
韓國十大財閥之一、鞋業大王梁正模就成功地做到了與員工憂樂與共,使得大家願意與他同生共死。
早期,梁正模在他父親公司裏做事,主要處理公司與代理商之間的有關事宜。在他的工作中,他並沒有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簡單的相互作剛,相反,他總是特別誠心地對待別人,所以與那些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
梁正模突破了公司與代理商之間的“工具型”關係,更沒有去算計別人,而是真心地和這些代理商交往。他總是能站在代理商的位置,替他們著想,充分照顧他們的利益。代理商們都願意與他打交道。
在日常交往中,梁正模常常關心這些人的生活,如果遇到困難,他總是鼎力相助,幫助他們,有時甚至在他們困難時,主動送錢給他們,這些都令這些代理商非常感動。當時他們雖無以為報,但他們把這一切記在心裏,並把他作為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隨時準備來報答他。
這些人情資源成為梁正模創業初期的無形資產,而且這些無形資產迅速轉化為有形資產。在他開始創業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向銀行貸款也很困難。以前的代理商們知道後,馬上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幫他渡過難關,這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們籌足了錢,借給他,而且不要利息。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下,梁正模的公司如期建成。
大多數激勵者會犯這樣的錯誤:忽略生活上的許多細節。
“史密斯小姐不想幹了?加薪水,她馬上就會改變的。”
很多激勵者似乎都犯了下述完全錯誤的迷信:每個人都有價碼,金錢可以滿足被激勵者。
於是乎:
員工不快樂,給他更多錢。
產量下降,用金錢作為增加產量的誘因。
員工威脅要跳槽,加薪水。
金錢成了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丹。
父母也一樣用金錢來對付子女。
幫忙做家事,給額外的零用錢。
不要浪費食物,這是花錢買的。
好好用功,長大了才會有好工作,賺大錢。
但是金錢往往是一種無效的激勵因素,尤其當員工還有其他問題的時候,反而是那些看起來不惹人注意的細節才是激勵員工的關鍵。
員工和真正關心他的人(例如,配偶或密友)談話,往往會吐露真正的需要。這些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也往往被經理忽略。如果這些需要不能得到滿足,結果很嚴重。請聽聽被激勵者的心聲:
“隻要經理略表欣賞之意,我會工作得更快樂。”
“我的困擾是工作太單調。我需要挑戰性的工作,我已經厭煩了這種一成不變的工作。”
“隻要我開口,爸爸媽媽就會買我要的東西;但是我真正需要的是他們在家裏呆久一點。”
“如果家人多關心我一些,我就願意呆在家裏。”
所謂“細節”包括:自尊、成長、自由、成就感、信心和信賴……等等,這些金錢以外的激勵因素可以有效地激勵員工。你必須找出員工需要什麼,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不要認為掏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把你的雙手伸向員工,說些鼓勵的話,往往比金錢更能激勵被激勵者。
細節之中蘊藏商機
成功源於發現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機遇;留心細節,意味著創造機遇。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或許就可能是打開機遇寶庫的鑰匙,蘊藏著奇跡。
“點滴液”是給衰弱病人的液管補充營養的藥液,以前點滴液都是封在大大的玻璃瓶中,就像一支大號的安培瓶。一旦病人需要輸液,就由醫護人員在玻璃瓶壁上劃開一個小口子,降一根橡皮管子插進去,進行輸液。每次都要在玻璃瓶壁上劃開一個口子,非常不容易,使用起來要花半天時間來對付這個玻璃瓶。但是“點滴液”是要輸到病人的血裏去的,衛生程度要求非常高,千萬不能為圖方便而讓細菌混到裏麵去了。有沒有一種辦法,既保證了“點滴液”的衛生和安全,又便於醫護人員快捷地使用呢?
日本一家製藥公司的社長瞄準了這個“不便之處”大作文章,他想:如果能夠在點滴瓶上動點腦筋,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於是,社長向全體員工發出命令:“必須造出便利的點滴瓶。”不久,有位年輕的職員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能否在玻璃瓶的瓶口上加一個橡皮塞,要輸液的時候,隻要把針頭從橡皮塞中插進去,滴液就會從瓶中流出來。”公司對他的建議非常感興趣,馬上就把他的這項提議中報了專利,然後又製出成品,向外大量推廣。這項小發明如今已被世界所有國家所采用,在任何醫院都是用這種“可無菌使用的,且使用極其方便”。的新式點滴瓶來“掛鹽水”、“掛葡萄糖”,由於這項簡單的專利適應麵非常廣,產品銷量也就非常大,這家醫藥公司因此所獲得的專利收入也非常可觀,在“一夜之間”,由一個鄉村的小作坊,發展成日本數一數二的大製藥公司,揚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