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職場上,每一個部門和每個崗位上都有著明確的職責。但是,也總會有一些突發事件或者意外的任務,無法明確地劃分到哪個部門或個人,而這些事情往往還都是比較緊急或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員工,在處理這些事務時,一不小心把事情辦砸了,就要勇敢地承擔起責任來,千萬不要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而尋找借口,嫁禍他人。這樣的話,不但於事無補,還會為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

遜尼是英國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工程部經理。一次,他的上司安排他去處理公司在外地的一樁收尾工程中與當地居民發生的糾紛。本來,這些事務不屬於他的職責範圍,但是,公司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總裁看他能言善辯,又極懂周旋,便讓他暫把手中的業務交給屬下打理,到外地與公司分部的幾位負責人共同協調,把這件事情處理妥當。

到了外地之後,遜尼因不了解當地民俗民情,在處理事務中,又自恃是總裁派下來的人,不懂得的與幾位分部的負責人積極配合,共同處理協調事務,一意孤行,結果把事情沒辦好不說,還與當地的民眾發生了尖銳的衝衝突。當總裁責怪他時,他便把責任統統推到分部的幾位負責人頭上。當總裁對事情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調查後,了解了事情的全部過程,知道事情出在他的頭上,便把他責罰一頓,並對他的人品和能力產生了懷疑。

事隔不久,遜尼又因為公司工程上的一些業務,與分部那幾位負責人進行工作方麵的交接,人家都暗恨他當初嫁禍於人的做法,借機報複他。導致了他業務上的失敗而不得不辭職,離開了這家極有發展前途的公司。

一名員工或者主管,在接到上司交付的任務時,就要學會與團隊合作。在工作的過程中,積極配合、互相協調一致地把工作努力幹好,而不是自作聰明,一意孤行,把事情辦砸了而為公司帶來不良後果。同時,作為一名員工,也應該互相照顧,勇於負責,而不該在事情辦砸之後,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而尋找借口,嫁禍於人。

有人曾說,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永遠學會為兩件事負責一件是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另一件則是以前所從事的工作。如果你真正在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就一定會成功。因為你在以自己負責的精神替未來做準備。你為現在的工作負責,就能夠讓自己把手中的工作做得更出色,並在不斷學習中超越目前的職位,不斷向前攀登。你為以前所從事的工作負責,是為了把工作幹得更出色,以你的人品、道德和人格魅力來贏

得別人的信任,幫助自己更快捷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英國成功學家格蘭特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行徑,勇敢地挑戰自己的責任,坦率地承認自己的失誤,從失敗中尋找規律。這樣,才會讓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發生質的飛躍。”

永遠不要抱怨

沒有人喜歡抱怨者,正如沒有人喜歡自大狂。經常抱怨的人,不但會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厭惡,而且極易使自己淪為負麵情緒的奴隸,進而遮住人生燦爛的陽光,阻斷事業輝煌的道路。

兒科病房裏,躺著兩個可愛的小女孩,她們都因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而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使得小女孩幼嫩的胸脯上留下了一道永遠不會消除的傷疤。

一個小女孩很傷感,常常淚水漣漣地說:“這可惡的傷疤使我不再完美,我詛咒!”而另一個小女孩卻笑盈盈地對人說:“感謝這傷口,它使我擁有了美好的生命,我感激!” 

對所發生事件的評價是如此的不同,它必然會對處理問題的態度發生影響,也會對今後的生活之路產生影響。

生活總有缺陷

也許貧困的生活像枷鎖一樣困擾著你,沒有親朋好友,無依無靠地生活在異鄉他國。你急切地希望減輕自己身上沉重的負擔。然而,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淵之中,負擔是如此沉重。於是,你不停地抱怨,感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蒼為何如此不公,讓你遭受貧困,卻賜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你所埋怨的並不是導致你貧困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為本身,正說明你倒黴的處境是咎由自取。

喜歡抱怨的人在世上沒有立足之地的,煩惱憂愁更是心靈的殺手。缺少良好的心態,如同收緊了身上的鎖鏈,將自己緊緊束縛在黑暗之中。

沒有人會因為壞脾氣和消極負麵的心態而獲得獎勵和提升。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積極進取、樂於助人,能適時給他人鼓勵和讚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會鼓勵他人像自己一樣快樂和熱情。但是,依然有些人無法體會這種用意,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這樣的:“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不如什麼都別說。”這句格言在現代社會更顯珍貴——幾乎所有機構,無論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語和抱怨永不止息。

“好話不出門,壞話傳千裏”,在我們麵前說人是非的人,也一定會在他人麵前非議我們。一來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與其抱怨對公司和老板的不滿,不如努力地欣賞彼此之間的可取之處,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處境大有改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別抱怨老板不給你機會。那些喜歡大聲抱怨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失敗找借口。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編製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產生勇氣、培養堅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真正的成就。

或許你正住在一間簡陋的破屋裏,心中夢想著寬大而明亮的殿堂,那麼,你首先應該做的是努力將這間小屋變成一個幹淨整潔的天堂,將你的精神充滿這間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歡哪一種工作夥伴呢?是那些總在抱怨的人?還是那些樂於助人的人、有活力、值得信賴的人呢?

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是通過努力才能改善處境。

沒有人奴役你

不少的員工總是在想著自己“應該要什麼”,抱怨自己“沒有得到什麼”,卻沒有問自己:“為了希望從事的職業自己還缺乏什麼,可能要付出什麼,做得夠不夠。”

有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曾經憤然離開了好幾個老板,抱怨老板的種種不是。三年後,當他在自己最喜歡的事業上被老板辭退的時候,他終於明白是自己一直欠缺必備的能力,而不是原先的老板沒有賞識他。

很多員工都在抱怨自己的老板,抱怨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除強扶弱、劫富濟貧的心態。對那些超越我們、管理我們的人天生有一種抵觸情緒。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認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對窮人的剝削。直到今天,這種財富的原罪觀始終沒有從人們的頭腦中消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為富不仁的報道,內容不過是對老板如何奸詐的揭露,以及對“社會底層人士”的同情。也許我們的確應該同情那些無家可歸的弱者,但是,我們卻不應該將責任全部歸咎於老板。從表麵看,他們擁有巨大可支配的財富,但是他們能享受和消費的並不比我們多,相反,他們卻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心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更值得我們同情的人——同情他們即使下班鈴聲響過很久,他們都無法放下手上的工作;同情他們因為改變員工而付出的努力;同情他們忍受社會及員工不公正的評價和議論。那些指責老板的人並沒有意識到,如果沒有老板的辛勤努力,許多人的命運會更為悲慘。

員工的抱怨情緒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企業忠誠度的缺乏。因為抱怨,很多員工抵不住更多機會的誘惑,或者不能承受企業暫時的困境,所以消極對抗或者另謀門路。比如一個技術人員,剛到一個小工廠,在發展的初期,不可避免地遇到戰略不清晰、管理混亂、老板曾經變化思路等特點,這時候他抱怨:你請我來幹事業的,不是來和你們變來變去的。他認為這樣的企業和老板不值得效力,準備跳槽。其實抱怨的員工可能不明白,這是很多小工廠必須跨過的一道難關,而一個員工在這種時候不僅要做事,還要學會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還要共同創造做事的環境,並且與老板共度難關。

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抱怨於事無補,並且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那些喜歡終日抱怨的人,即使獨立創業,也沒有辦法改變這種惡習,也沒有辦法獲得成功。

憤怒的情緒是借口的溫床

情緒這個東西,從我們出生以來就跟隨至今。似乎除了表達它或者隱藏它,我們不能再有別的什麼處理它的方法。不過,現在,專家在進行了許多的研究之後,告訴我們,情緒對我們生理和心理健康上有許多的作用。所以,不時地審視你自己的情緒,對健康不無裨益。

我們要學會掌控情緒、掌控健康。有個簡單的實驗研究情緒對健康的影響。美國生理學家艾爾瑪將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攝氏零度、冰和水混合的容器裏,借以搜集人們不同情緒時呼出來的“汽水”。結果發現,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凝成的水澄清透明、無色、無雜質。如果生氣,則會出現紫色的沉澱,研究者將這“生氣水”注射到白老鼠身上,幾分鍾後,老鼠居然死了。

情緒是一種自然狀態,沒有好壞之分,職業人士隻有承認它,才能不把它當成一種壞事,才有機會掌握它,而不會被情緒所左右。

在很多時候,我們樂觀、愉快,但是傷心憤怒的情緒也時常伴隨著我們。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我們早已習慣。有些時候,我們能控製它們,但有些時候,我們卻對它無可奈何。

有些人或事能令你生氣、失去控製或者控製你的情緒,這種說法對嗎?這是一個普遍的觀點:人和事能使我們生氣。但是先等一等,不要匆忙下結論。讓我們停下來想一想。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如果某個人或事對我們有那麼大的威力的話那也太嚇人了,不是嗎?

人和事不能使我們生氣,他們隻是觸發了我們本來就有的氣。當我們自我負責的時候,我們就會控製自己所有的情緒,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控製我們的情緒。自我負責的人不會把自己幸福的負擔加在別人身上,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你的氣憤是由於不接受責任而去找借口抱怨而引起的。它可能是一個受害者的立場,而根源卻在於不能原諒。它經常是源於心懷仇恨和失望,而這種情感又是因為不願意放棄過去。

生氣又可以被用來控製和利用別人。而當人們誠實坦率地跟別人交流,並說出自己想采取互惠互利的措施來解決問題時,就很少會生氣。

如果你很容易就會生氣,那可能是因為你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你需要找出它們、原諒它們並繼續前進。原諒是消除生氣的一個有效方法,它能使你很容易控製住自己。如果你內心裏沒有生氣,就沒有人能使你大動肝火。你將會保持冷靜和自我控製。

這就涉及到情緒管理的問題。

那我們應該又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在“情緒管理”中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首先要尊重和理解情緒,承認這是一種自然的狀態,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隻要是真實的感受,我們就要學習正視並接受它。隻有承認它,才能不把它當成一種壞事,才能有方法去幫助他。隻有認清我們的情緒,知道自己現在的感受,才有機會掌握情緒,也才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會被情緒所左右。

其次,要提供很好的渠道,使情緒能夠得到疏導。在國外有很多心理谘詢師,他們往往可以解決這方麵的問題。

與其抱怨,不如實幹

如果你還有時間進行抱怨,那麼你就有時間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已覺得抱怨無濟於事,你就應該去尋找克服困難、改變環境的辦法;如果你認為抱怨是一種壞習慣,你就應該化抱怨為抱負,變怨氣為誌氣。

世界是美麗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人生是美麗的,人生也是有缺陷的;工作是美麗的,工作也是有缺陷的。因為美麗,才值得我們活一回,因為有缺陷,才需要我們彌補,需要我們有所作為。

一位偉人曾說,“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則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沉淪。”不論我們遭遇到的是什麼境況,光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已,都注定於事無補,還要把事情弄得更糟。而這決不是我們的初衷。

倘若我們的抱怨毫無理由,就應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心態,由消極變為積極,由推諉變為主動,由事不關己變為責任在我。即使我們的抱怨具備十足的理由,那也還是不要抱怨吧!在逆境中拚搏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人生永恒不變的法則。當你遇到某一個難題時,也許一個珍貴的機會正在悄悄地等待著你。對於一個優秀的員工而言,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誰該為此問題負責,誰應該具體完成這一任務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惟一的想法就是如何解決問題。不論是誰的責任,我們都不妨換一個角色,比如自己就是這件事的責任人,你將如何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沒有人欣賞好抱怨的人,就是因為這不是有出息的行為,真有誌氣、有出息的人從來不會抱怨。恐怕沒有人願意做一個沒有誌氣、沒有出息的人吧?那麼,就把所有應該的抱怨和不應該的抱怨都一齊拋棄,開動腦筋,甩開臂膀,信心十足地大幹一番吧,美好的前程在等著你呢!

絕對不要拖延

現在,馬上行動吧!須知未來難以預測和把握,過去的已經消失和隱沒,隻有現在,才是你隨時可以施加影響,並且有所作為的時刻。如果不斷拖延,那麼你所期待的一切美妙的時刻,將永遠無法如期到來。

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陽光明媚,鳥兒歡快地歌唱,辛勤地勞動。在這些鳥兒之中有一隻叫做寒號鳥的小鳥,它有著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更是到處遊蕩賣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看到別人辛勤地勞動,反而嘲笑不已。好心的鳥兒提醒它:“寒號鳥,快壘個窩吧!不然冬天來了怎麼過呢?”

寒號鳥輕蔑地說:“冬天還早著呢,著什麼急呢!趁著今天大好時光,快快樂樂地玩玩吧!”

就這樣,日複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來了。鳥兒們晚上都在自己暖和的窩裏安詳地休息,而寒號鳥卻在夜間的寒風裏,凍得瑟瑟發抖,用美麗的歌喉悔恨過去,哀叫未來:“哆〖HT9.,5.〗口〖KG-*2〗〖HT5,6”〗羅 〖HT9.,5.〗口〖KG-*2〗〖HT5,6”〗羅 ,哆〖HT9.,5.〗口〖KG-*2〗〖HT5,6”〗羅 〖HT9.,5.〗口〖KG-*2〗〖HT5,6”〗羅 ,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萬物蘇醒了。沐浴在陽光中,寒號鳥好不得意,完全忘記了昨天晚上的痛苦,又快樂地歌唱起來。

有鳥兒勸它:“快壘窩吧!不然晚上又要發抖了。”

寒號鳥嘲笑地說:“不會享受的家夥。”

晚上又來臨了,寒號鳥又重複著昨天晚上一樣的故事。就這樣重複了幾個晚上,大雪突然降臨,鳥兒們奇怪寒號鳥怎麼不發出叫聲了呢?太陽一出來,大家尋找一看,寒號鳥早已經被凍死了。 

寒號鳥的故事,由來已久,我們始終要記得,立即行動,不拖延是多麼重要。今天才是我們最有權力發揮的,寄希望於明天的人,是一事無成的人。

懶惰之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拖遝。把前天該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後天,是一種很壞的工作習慣。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解決拖拉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動。當你開始著手做事——任何事,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處境正迅速的改變。

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未能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難、太昂貴、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更努力、更聰明、信心更強,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這類人無法接受承諾,隻想找借口。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想出千百個理由為事情未能按計劃實施而辯解,最好自我反省一番了。別再做一些無謂的解釋了,動手做事吧!

拖延是對生命的揮霍。拖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如果你將一天時間記錄下來,就會驚訝地發現,拖延正在不知不覺地消耗著我們的生命。

拖延是因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動時,或要做出抉擇時,我們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麵對挑戰;有些人卻深陷於“激戰”泥潭,被主動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無法定奪……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

拖延是對惰性的縱容,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毅力,懷疑自己的目標,甚至會使白己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

拖延有時候也是由於考慮過多、猶豫不決造成的。

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過於謹慎則是優柔寡斷,何況諸如早上起床這樣的事是沒必要作任何考慮的。我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思考餘地。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仗的架勢——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往往在事情的開端,總是積極的想法先有,然後當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了,“戰爭”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果就難說了。所以,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時,就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

活在今天

一個十月的夜晚,內戰剛結束不久,一個無家可歸的女人格洛佛太太在街上茫然遊蕩,她晃到一位退休船長的太太韋伯斯特太太家門口,敲門。

門開處,韋太太看到一個可憐的瘦小女人,體重不會超過100磅,一身皮包骨。陌生女人解釋說,她正在找個落腳處歇下來,思考並解決日夜困擾她的問題。

韋伯斯特太太說道:“那就在這裏留一宿吧!這座大房子裏隻有我一個人。”

後來,韋太太的女婿剛好從紐約來此地度假,發現了格洛佛太太住在家裏,當即咆哮說:“我可不要一個無賴住在家裏!”他把這無家可歸的女人趕出門去了。她在雨裏呆站了幾分鍾,隻好在街上找個遮蔽處。

這個故事的驚天動地人之處是,被韋太太女婿比爾?艾利斯趕出去的這個“無賴”,後來竟成為世界上極具思想影響力的一位女性:瑪麗?貝克?艾迪,後來有幾百萬信徒——因為她正是基督科學教派的創始人。

不過,當時生命對她而言隻是一連串的病痛、愁苦與悲傷。第一任丈夫在婚後不久即去世了。她又遭第二任丈夫遺棄,不過這第二任丈夫愛上了有夫之婦後,最後死於貧民窟。她隻有一個兒子,可是因為貧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歲時,把他送給別人撫養,她失去了與她兒子的一切聯係,31年來未曾再見過他。

因為自己健康情形太差,幾年來她一直對自己聲稱的“心靈治療科學”極感興趣。不過,真正戲劇性的轉折是發生在麻省的那一個寒夜裏,她一個人在街上踟躕,在結冰的人行道上滑倒,摔得人事不知。她的脊椎受到重傷,引起全身痙攣。連醫生都宣告她快死亡,即使發生奇跡,她活了下來也將終生癱瘓。

幾乎是躺在床上等死的瑪麗,打開她的《聖經》,她認為是受到聖靈的引導,使她看到了《馬太福音》的一段話:“於是,他們帶了一位不能行走的人,躺在床上來到耶穌跟前……耶穌對他說:‘孩子,平安吧!我已赦免你的罪……站起來——拿著你的床,回家去吧!’於是那人就起身回去了。”

後來她宣稱,耶穌的話在她內心產生了一股力量,那是一種真正的信念,一種治愈的力量,使她“立即可以下床走路”。

瑪麗說道:“那次的經曆,引導我發現如何治療我自己還有別人的方法……我有科學上的把握,認為這都是人內心的力量,是一種心理現象。”

就這樣瑪麗創造了一種新宗教:基督科學——一位女性創立的偉大宗教信仰——現在已流行於全世界。

詹姆斯?艾倫所著《思想的力量》,其中一句名言是:

“隻要將一個人內心的態度由恐懼轉為奮鬥,就能拒絕各種借口、克服任何障礙。讓我們為自己的快樂奮鬥!”

讓我們在詹姆斯這句話的感召下,開始遵循下列的觀點,爭取最大的快樂。這份計劃稱為“活在今天的陣地上”。我們認為它非常能振奮人心;因此已送出了好幾百份。隻要我們能照著去做,多半的憂慮即將消逝,相對地增加我們生活的樂趣:

①今天我要全心全意隻活這一天,不去想我整個的人生。一天工作12小時固然很好,如果想到一輩子都得如此,可能會先嚇壞我自己。

②今天我要製訂計劃。我要計劃每小時要做的事。可能不能完全遵行,但我還是要計劃,為的是避免倉促及猶豫不決。

③今天我要調適自己,而非調整世界來配合我。我要讓自己配合我的家庭、事業與機運。

④今天我要照顧自己的身體。我要運動、關心它、滋養它、不濫用它、不忽略它,使它成為我心靈的殿堂。

⑤今天我要強化我的心靈。我要學習,不讓心靈閑置,我將閱讀需要專注、思想與努力的讀物。

⑥今天我要由三方麵操演我的心靈:我要默默地為某人做一件好事。再起碼做兩件我不想做的事,照威廉?詹姆士所說的,隻是為了讓心靈演練,不致怠惰。

⑦今天我要很開心。因為林肯說過:“多半的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要有多快樂。”快樂源於人的內心,它並非外束之物。

⑧今天我要給自己保留半小時輕鬆時間。我要用這半小時祈禱,想想我人生的遠景。

⑨今天我要使自己怡人。我要使自己看來愉悅,穿著合宜,輕聲慢語,舉止恰當,多予讚賞,少作批評,不找任何事的毛病,也不想挑任何人的缺點。

⑩今天我將無所畏懼,特別是我不怕更快樂,更享受人生的美好;也不怕失去愛人,相信我愛的人亦愛我。

立即行動起來

我們正處在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稍有遲疑,就可能使原來非常傑出的構想,在片刻之間變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想好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實行。

很多成功者真正的才能在於他們審時度勢之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才是他們出類拔萃、真正成功的秘訣。什麼事一旦決定,馬上付諸實施是他們共同的本質,“現在就幹,馬上行動”是他們的口頭禪。

與馬上行動相反的是“拖延”。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的習慣。拖延的背後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曆,清晨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該起床上班了,同時卻感受著被窩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找借口“再躺一會兒”,於是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為沒能如期實現計劃而辯解,那麼現在正是該麵對現實好好檢討的時候了。

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仗的架勢。往往在事情的開端,總是積極的想法在先,然後當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了,“戰爭”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果就難說了。所以,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後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

富蘭克林說:“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將今天該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無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約一半以上。今日事,今日畢,才能成就大事。

歌德說:“把握住現在的瞬間,從現在開始做起。隻有勇敢的人身上才會賦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隻要堅持做下去就行,在實幹的過程當中,你的心態會越來越成熟。有了開始,不久之後你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完成了。”

一個勤奮的藝術家為了不讓任何一個想法溜掉,當他產生新的靈感時,會立即把它記下來,比如身邊的某一片紙上,或者是他的衣服上——即使是在深夜,他也會這樣做。他的這個習慣十分自然、毫不費力。可是如果這個藝術家一定要等回到了畫室,展開了畫布,調好了顏料,才執筆捕捉。結果,待一切就緒後,無論他再怎麼苦苦思索,美好的靈感火花卻早已模糊,難覓蹤影。一個優秀的員工都具有馬上行動的習慣,就像藝術家記錄自己的靈感一樣自然。

克服拖延的小技巧

雖然大多數人拖延的主要原因隻有一個,如:害怕失敗。但是喜歡拖延的人總是有許多借口:工作太無聊、太辛苦、工作環境不好、老板腦筋有問題、完成期限太緊等等。

所以,從現在起就下定決心、洗心革麵。拿支筆來,將底下對你最有用的建議畫條線,並且把這些建議寫到另一張紙上,再將它放在你觸目可及的地方,如此可有助你完成改革行動。

1在行事曆上記下所有的工作日期。

把開始日期、預定完成日期、還有其間各階段的完成期限記下來。不要忘了切香腸的原則:分成小步驟來完成。一方麵能減輕壓力,另一方麵還能保留推動你前進的適當壓力。

2列出你立即可做的事。

從最簡單、用很少的時間就可完成的事開始。

3持續五分鍾的熱度。

要求自己針對已經拖延的事項不間斷地做五分鍾:把鬧鍾設定每五分鍾響一次;然後,著手利用這五分鍾;時間到時,停下來休息一下。休息時,可以做個深呼吸,喝口咖啡。之後,欣賞一下自己這五分鍾的成績。接下來重複這個過程,直到你不需要鬧鍾為止。

4把工作的情況告訴別人。

讓關心這份工作的人知道你的進度和預定完成的期限。注意“預定”這個詞彙,你要避免用類似“打算”,“希望”和“應該”等字眼來說明你的進度。這些字眼表示,就算你失敗了,也不要別人為你沮喪。告訴別人的同時,除了會讓你更能感受到期限的壓力外,還能讓你有聽聽別人看法的機會。

5運用切香腸的技巧。

所謂切香腸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吃完整條香腸,最好是把它切成小片,小口小口地慢慢品嚐。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適用在你的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詳列在紙上,然後把每一部分再細分為幾個步驟,使得每一個步驟都可在一個工作日之內完成。

每次開始一個新的步驟時,不到完成,絕不離開工作區域。如果一定要中斷的話,最好是在工作告一個段落時,使得工作容易銜接。

不論你是完成一個步驟,或暫時中斷工作,記住要為已完成的工作給自己一些獎勵。

選擇堅決服從

我們實在應該把服從視為一種美德,在軍隊中如此,在戰場上如此,在球隊中如此,在企業中更是如此。

都說美國的孩子嬌生慣養、唯我獨尊,我們在美國西點軍校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這樣。

那天正逢假日,參觀的人流在綠樹如屏、綠草如茵的西點遊覽區穿行。有幾個學員跑步過來,氣喘籲籲,汗流浹背,跑在最後的是一位女性。這時林陰道的岔路上走來一個由高年級學員擔任的值日官。女學員馬上踉踉蹌蹌地站住,打了個立正,並向值日官敬禮、大聲報告。濕漉漉的頭發緊貼著通紅的臉頰;本也很年輕的值日官一臉嚴肅,將喘息不止、保持立正姿勢的女學員審視一番,才還禮放行。

“不管叫你做什麼都照做不誤,”這是西點信奉的準則,更是一個企業,一個團隊應該時常牢記在心的話。

服從是一種美德

西點早校是美國著名的一所軍校。

西點人認為,服從是自製的一種形式。西點要求每一個學員都去深刻體驗身為一個偉大機構的一分子——即使是很小的一分子,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因為他們認為,西點軍校所造就的人才是從事戰爭的人,這種人要執行作戰命令,要帶領士兵向設有堅固防禦之敵進攻,沒有服從就不會有勝利。威廉?拉尼德對此做了非常生動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發射出的炮彈,在命令麵前你無理可言,必須絕對服從。”一位西點上校講得更為精彩:“我們不過是槍裏的一顆子彈,槍就是美國整個社會,槍的扳機由總統和國會來扣動,是他們發射我們。”曾有人說,黑格將軍所以被尼克鬆看中,就是因為他的服從精神和嚴守紀律的品格。需要他發表意見的時候,坦而言之,盡其所能;對上司已做了決定的事情,就堅決服從,努力執行,絕不表現自己的小聰明。

服從是軍人的天職,在西點它也體現為一種美德。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上級的安排,就如同每一個軍人都必須服從上司的指揮一樣,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一個團隊如果下屬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上司的命令,那麼在達成共同目標時,則可能產生障礙;反之,則能發揮出超強的執行能力,使團隊勝人一籌。商場如戰場,服從的觀念在企業界同樣適用。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上級的安排,大到一個國家、軍隊;小到一個企業、部門,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是否完美地貫徹了服從的觀念。

忠誠的具體體現首先就是服從,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你必須暫時放棄個人的獨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一個人在學習服從的過程中,對其機構的價值觀念、運作方式,才會有更透徹的了解。

毫無疑問,一個高效的企業必須有良好的服從觀念,一個優秀的員工也必須有服從意識。因為上司的地位、責任使他有權發號施令;同時上司的權威、整體的利益,不允許部屬抗令而行。

服從——完善的紀律

“恭敬不如從命”是中國古老的至理名言,它諄諄告誡著後人:對上司,服從是第一位的。下級服從上級,是上下級開展工作、保持正常關係的首要條件,是融洽相處的一種默契,也是上司觀察和評價自己下屬的一個尺度。

上司非常重視那些才華出眾的“專家”型下屬人才。因此,他們服從與否,直接決定上司的決策執行水平和質量。所以,如果你真有水平,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應該認真執行上司交辦的任務,在服從中顯示你不凡的才華,這樣,你就擁有了強於他人的優勢。

對企業和員工而言,敬業、服從、協作等精神永遠都比任何東西重要。但我相信,這些品質不是員工與生俱來的,不會有誰是天生不找借口的好員工。據說,艾森豪威爾到西點不久,就因為他的自由散漫,不服從調度而贏得了“操場上的小雞”的頭銜。原因是艾森豪威爾經常不得不接受懲罰,像小雞在田間來回走動一樣在操場上重複走操,隻是不如小雞那樣自由罷了。後來經過鍛煉和教育,他不僅改變了自己,而且成為非常優秀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