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食補精氣陰陽—從根本上養腎(3)(2 / 3)

五味子桂圓粥

小貼士

桂圓補血安神。本品適用於血虛精虧、心脾不和所致的心悸失眠、記憶力下降。

原料:五味子10克,桂圓肉20克,水發大米150克

調料:白糖15克

製作:

1.砂鍋中注入清水燒開,放入洗淨的五味子,用小火煮約20分鍾至其析出有效成分。

2.撈出五味子,倒入洗好的桂圓肉、大米,用勺輕輕攪拌,用小火煮約30分鍾至食材熟軟。

3.揭開蓋,加入適量白糖,拌勻,煮至溶化;關火後盛出煮好的粥,裝入碗中即可。

吃對食物,補益腎氣

月經、二便有異常,可能腎氣不固

《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八八天癸竭,精少,腎髒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這段經典文獻說明人的生長、發育、妊娠以及衰老均與腎氣有密切關係。

腎氣宜藏不宜泄。中醫認為,腎主藏精,具有儲存、封藏精氣的作用,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將體內維持生命的活力物質固攝住,貯藏起來,不讓其流失。如果腎氣虛,腎“藏”的功能就會減弱,使體內的精氣呈現流失狀態,中醫稱其為“腎氣不固”。

“腎氣不固”有一個很突出的特征,就是固攝的能力減弱,在小兒可能出現遺尿問題,在成人則可能出現尿頻、尿後餘瀝不盡、夜尿清長、小便失禁等,男性容易出現遺精、滑精、早泄,女性容易出現白帶清稀、量多不止,或者經期過長、量少而淋漓不盡等問題,孕婦可出現胎元不固、滑胎的問題。腎氣虛除了有腎氣不固的症狀外,還會表現出機能活動減退,氣血不能充盈,故容易體倦疲勞、耳鳴耳聾、氣短自汗、麵色恍白。另外,部分腎氣虛的患者還會表現為飲食上偏好味道濃烈的食物;經常出現低燒的狀況,特別是在17~19點腎經當令的時候;冬天容易手腳冰涼等。

腎氣相當於人體的發動機,所有髒腑的功能都要靠腎氣來啟動,才能更好地運轉。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男子40歲、女子35歲後,腎氣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是自然規律,但如果我們能夠注意保養,完全可以延緩這種自然衰退的進程。

腎氣不足,補氣固腎是根本

要改善腎氣虛所引發的各種症狀,首先應辨清證型,再選擇對應的食材或藥材。

①一般腎氣虛證。表現為腰膝酸軟無力、麵色淡白、神疲乏力。調養應以補腎益氣為原則。可選擇的食材有栗子、黑芝麻、黑豆、核桃仁、豬肚、鱸魚等;藥材有枸杞子、山藥、靈芝、人參等。

②腎氣不固證。除了一般腎氣虛證外,還表現為小便頻數清長,或餘瀝不盡、夜尿多、遺尿;或男子遺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量多;或月經淋漓不盡或胎動不安。調養應以補腎固澀為原則。可選擇的食材有芡實、蓮子、豇豆等;藥材有山萸肉、金櫻子、益智仁等。

③腎不納氣證。在腎氣不固基礎上,還表現為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短、動則喘甚。調養應以補腎納氣為原則。可選擇的食材有白扁豆、豬腎、黑米、鴿子等;藥材有五味子、山萸肉、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等。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腎氣不足者,如上麵單一證型出現的人很少,往往是腎氣虛、腎氣不固、腎不納氣都會有所體現,隻是偏重有所不同,所以大家要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調養,最好找醫生進行專業谘詢。

這些食物會傷腎氣

中醫理論認為,鹹入腎,很多滋補腎髒的中藥都采用淡鹽水來炮製加工,這樣既能引藥入腎、增強療效,又能緩解藥物辛燥之性、增強滋陰降火功效。但是,鹹味太過反而會傷腎氣,不利於助陽。所以,日常生活中鹹味偏重的食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如醃製品:醬、醬菜、鹹肉等;鹹味濃的快餐:漢堡包、油炸土豆等。此外,要慎食冰冷以及屬性寒涼的食物,例如冷飲、冰西瓜等。這類食物攝入過多會損傷腸胃機能,造成脾腎不足,加快衰老。

小米

健脾益腎、促進生長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鹹。歸脾、胃、腎經。

相宜搭配

小米+雞蛋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小米含有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因此兩者搭配做成小米粥食用,可增加蛋白質的利用,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小米+紅糖

小米可健脾胃、補虛損;紅糖能排除瘀血、補充失血,兩者搭配做成小米粥經常食用,可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眩暈等症。

★補腎說法

小米既養脾胃,又補腎髒,如《名醫別錄》所說,小米“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 , 《本草綱目》也認為“粟(小米)之味鹹淡,氣寒下滲,腎之穀也,腎病宜食之”。現代醫學發現,小米中所含的鋅、錳、硒、銅等是維護生殖健康、促進性器官發育生長的必需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