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腎為命之根,食為養之本(2)(2 / 3)

為什麼會腎虛

關於腎虛形成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麵,一為先天稟賦不足,二為後天保養不當。

先天不足,缺乏底氣

《靈樞·壽夭剛柔》篇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這裏所謂的“剛柔弱強”,指的就是天生的體質,也就是遺傳。在受孕之時,如果父親或母親一方或者雙方的體質偏弱,或病後受孕,或孕期營養欠佳等,都有可能導致胎兒所稟賦的先天之精不足,從而導致日後的種種腎虛症候。先天不足的事實無法改變,改善這種腎虛隻能靠後天調養來彌補。

房事不節,最傷腎氣

房事不節包含兩方麵含義,一是指縱欲無度,不知節製,超越了正常的生理限度,導致耗精傷氣而致腎虛;二是指人的情欲過度,意淫不止,導致虛火妄動而損傷真陰,雖然沒有行房事,也可引發腎虛。《泰定養生主論》說:“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終者,祛疾延年,老當益壯。”這說明有規律地節製性生活,是健康長壽的必要保證。

過勞過逸,腎髒無力

生活中,從事正常的體力勞動能很好地鍛煉身體,但體力勞動負擔過重,時間過長,或過大的活動量,超出了體力所能承受和支持的限度,並得不到應有的休息以恢複體力,便容易積勞成疾。“勞則氣耗”,過度的體力勞動常導致體力的過分消耗而傷及腎氣,對身體造成傷害。

過度安逸同樣會導致腎虛。這是因為,過度安逸、不勞動、不運動,就會使脾胃運化功能變慢,髒腑功能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腎的氣化功能失調。著名中醫專家趙紹琴教授曾提出“慢性腎病宜動不宜靜”的觀點,他認為臥床靜養對慢性腎病患者的修複不利,並有可能使腎髒趨向於萎縮,而堅持適度運動則有利於腎髒功能的恢複。總之,不管是過度勞累還是過度安逸,對腎髒的保養都是不利的。

飲食不節,傷脾及腎

飲食不節主要包括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過食肥甘厚味或偏食等。人從出生起,內髒就開始消耗能量,所以我們要不斷地為自己補充營養,維持生命的平衡,而營養來自每天的飲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食物是靠脾胃來進行消化的,因此飲食不節主要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升降失常,進而氣血生化不足,使腎氣失充,導致脾腎虧虛,引發多種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來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等方麵。《素問·藏氣法時論》中強調飲食要全麵配伍,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隻有在脾胃的不斷滋養下,作為先天之本的腎氣才能時刻保持充盛的狀態,才能保持抵禦病邪的能力。

◎暴飲暴食,導致腸胃升降失衡,氣血生化不足,難以滋養腎氣,導致腎虛。

六淫傷腎,寒燥尤甚

中醫把自然界的致病因素歸結為風、寒、暑、濕、燥、火6大方麵,稱為“六淫”。一般情況下,六淫不會讓人致病,但當六淫超過了人的承受能力時,人就會生病。六淫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比如春季多風,夏季多暑,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居住環境潮濕容易外感濕邪。六淫可以單獨致病,也可以兩三種邪氣同時侵入人體,如風寒感冒,就是人體同時受風邪和寒邪侵入導致的。在各種外邪之中,寒邪和燥邪對腎髒的影響較大,如寒邪損傷腎髒經絡,會導致經脈收縮、氣血運行受阻,而“燥傷腎”,腎為水髒,燥邪容易導致腎陰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