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當下:瞻前顧後不如盡享當下(2 / 3)

慈鎮禪師茶語:過好當下,永斷眾苦

我在過去存在,還是不存在?過去我曾是誰,曾怎麼樣?後來我又如何?

我於未來將存在,還是將不存在?未來我會是誰,會怎麼樣?然後我又會成為什麼,變得怎麼樣?

背負著過去,憂慮著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便永遠到不了心靈的淨土。

每一分鍾我們都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我們並不能活在已經成為過去的昨天,也無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間都在改變,我們隻有活在當下。生活從來都不在別處,隻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日本的親鸞上人九歲時,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他要求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問他:“你還這麼年少,為什麼要出家呢?”

親鸞:“我雖年僅九歲,父母卻已雙亡,我不知道為什麼人要死亡?為什麼我非與父母分離不可?為了探究這層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鎮禪師嘉許他的誌願,說道:“好!我明白了。我願意收你為徒,不過,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為你剃度吧。”

親鸞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地說道:“師父!雖然你說明天一早為我剃度,但我終是年幼無知,不能保證自己出家的決心是否可以持續到明天。而且,師父,你年事已高,你也不能保證你是否明早起床時還活著。”

慈鎮禪師聽了這話,拍手叫好,並滿心歡喜地說道:“對,你說的話完全沒錯!我馬上就為你剃度吧!”

過去的隻是雜念,就讓它在時間的沙河中淘盡;未來的隻是妄想,請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們能夠抓住的,隻有此時此刻的心境,保護這份恬靜,就是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人隻能活在當下,沒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後,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塵世間,人不過就是一粒浮塵,來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處。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問前生,亦不必去幻想來世。今生為何而生,為何而亡,亦不必追想。

許多人喜歡預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將它解決,但這隻是一個無法完成的夢想罷了。人每一天都要麵對嶄新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用平常的心對待每一天,認真地活在當下,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才能理解生活和快樂的真正含義。

盞茶銘心

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麵的來路,與前麵的去路,都看不見,如同前世與來生,都摸不著。我們要做的是什麼?

前世、今生、來生本就在一周一周的輪轉之中,你又怎麼將它們清清楚楚地割裂開來呢?舍不得過去,等不到永遠,唯有認真活在當下。

石屋禪師茶語:生命即當下

所謂“當下”,就是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圍的人。

有一天,佛陀剛剛用完午餐,一位商人走來請求佛陀為他除惑解疑,指點方向。佛陀將他帶入一間靜室中,耐心地聽商人訴說苦惱和疑惑。

商人訴說了很久,有對往事的追悔,也有對將來的擔憂。最後,佛陀示意他停下來,問他:“你可吃過午餐?”

商人點頭說:“已吃過。”

佛陀又問:“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好了?”

商人忙說:“是啊,都已收拾好了。”

接著商人急切地問佛陀:“您怎麼隻問我不相關的事呢?請您給我的問題一個正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