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開示說:“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開花結果才有芬芳,即使沒有智慧之花,也會有芳香。有禪定的心,就不必在因緣裏尋找芬芳,他的內心永遠保持喜悅的花香。有智慧的人,他的芬芳會彌漫整個世界,不會被時節範圍所限製。一個透過內在開展戒、定、慧的品質的人,即使在逆境裏也可以飄送人格的芬芳呀!”
學僧聽了,垂手肅立,感動不已。
方丈和藹地說:“修行的人不隻要聞花園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內心開花——有德行的香。這樣,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會聞到他的花香!”
我們活在世上,每一刻都有無限可能,每一刻都有無限美好。隻要心中春風蕩漾,人生的哪一刻不是春意盎然?隻要在心田栽下美麗的花朵,人生的哪一天不在最美好的花季?煩惱、憂愁都是落於鏡上的微塵,輕輕拂拭,心境便可光潔如新。
律航法師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說得多麼形象,人們每天都忙忙碌碌,各種各樣的煩惱層出不窮,永不停息,愁工作、愁財富、愁子女,甚至有時候顧影自憐……每天都在不安和煩惱中度過,一個煩惱過去,下一個煩惱又來了。不要為心靈裝滿無用的煩惱,嚐試在心田種滿美好的香花。當嬌美的花朵填滿我們的心,煩惱自然就被驅逐出境了。
盞茶銘心
不要太在乎生活裏的是是非非,要試圖放寬心量,包容世間的醜惡。人家讚美我,我心生歡喜心,但不為歡喜所動,要知道也許這歡樂之後,便是悲傷。人家辱罵我,我不加辯白,而讓時間去考驗對方。
弘一法師禪語:人間毀譽,耳畔清風
忍字頭上一把刀,受欺負難忍,受謾罵難忍,受侮辱難忍,不過最難忍的,當數誤解。明明一個好人,卻被人誤解為居心不良,這種傷害是刻在心上的,刀刀見血,疼痛不堪。
世人最多承受幾句謾罵就到了隱忍的極限,高僧大德卻能忍人所不能忍,讓我們看到何謂人性的堅韌。
月船禪師不僅是一位有名的禪師,而且是一位繪畫高手。他的畫氣勢磅礴,貴得出奇,並且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要先收錢再作畫。
有一天,一位女子請月船禪師作畫,月船禪師問:“你能付多少酬勞?”女子回答:“你要多少就付多少,但要在我家當眾作畫。”
月船禪師答應一同前往,原來那女子家中正在宴請賓客。月船禪師當眾作畫之後,拿了酬勞正想離開。那女子卻對客人說道:“這位畫家隻知道要錢,畫得雖好,其中卻透著金錢的汙穢,這種畫是不值得掛在客廳裏的,它隻能用來裝飾我的一條裙子。”說著便將自己的一條裙子脫下,當眾要月船禪師在上麵作畫。
月船禪師仍不動聲色地問道:“你出多少錢?”女子答道:“隨便你要。”月船禪師又要了一個高價,然後平心靜氣地在那女子裙子上作起畫來,作完之後又若無其事地離開。
別人聽說此事非常納悶,月船禪師衣食無憂,為什麼如此看重金錢?隻要給錢,好像受任何侮辱都無所謂,真是不可思議。原來,月船禪師禪居之地常發生災荒,而富人不肯出錢賑災,因此他準備建造一座糧倉,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月船禪師之所以這樣,也是想完成師父的遺願——建造一座寺院,但他又不願一味等待他人的布施,隻好以作畫籌集資金。此願望完成之後,他便退隱山林,不再作畫。
一位受人敬仰的禪師,能在人前受此侮辱,一方麵是因為月船禪師的修養極好,一方麵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有意義,因而不在意別人的侮辱。月船禪師為了給貧苦的民眾建糧倉而作畫,知道自己的忍耐對窮人的生活有重大意義,因而即使出錢的女子當眾侮辱他,他依然不為所動。他堅持的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弘一法師在世時經常對弟子們說的一句話便是“遇謗不辯”,並且一再地告誡弟子們在麵對誹謗時一定要保持應有的理智。法師自己也用實際行動做到了這一點。
弘一法師自己記錄過一段文字:
“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之中,弄得不知所雲。不隻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說我以前如閑雲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應酬的和尚’這五個字,我想我自己近來倒很有幾分相像。”
那一段時間,弘一法師因為忙於應酬而被人冠以“應酬的和尚”這五個字,他並沒有辯解什麼,而是檢討自己,並對此中偏頗保持了沉默。弘一大師對別人的閑言碎語從不予以辯護,其實正是修養的功夫所在。
佛陀教導弟子,不要和別人計較太多,太計較就會平添怨氣,煩惱就會不請自來,何談清淨無為?
盞茶銘心
佛家有個境界,叫“八風不動”。佛家的所謂“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一共八件事,順利成功是利,失敗是衰,別人背後誹謗是毀,背後讚美是譽,當麵讚美是稱,當麵詈罵攻擊是譏,痛苦是苦,快樂是樂。佛家教導說,當修養到遇八風中任何一風時情緒都不為所動,這是相當高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