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湧而下,曆盡了風雨和大自然的磨難,它依然義無反顧、執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塊石頭譏諷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著安逸和幸福,享受著周圍花草簇擁的暢意抒懷,享受著盤古開天辟地時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景觀。
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曆盡塵世之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讚美稱頌。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像第一塊石頭那樣擁有成功和高貴,可一想到要經曆那麼多的坎坷和磨難,甚至瘡痍滿目、傷痕累累,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便又退縮了。
一天,人們為了更好地保存那石藝的奇葩,準備為它修建一座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造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他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打碎,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房子。
痛苦並非壞事,除非痛苦征服了我們。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詩經》裏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南懷瑾先生解釋,切、磋、琢、磨是做玉石的方法,人做學問要像玉一樣切磋琢磨,人生更得像雕刻一樣,用後天的努力不斷雕琢自己。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生下來,要接受教育,要慢慢體會人生,就學問進一步,工夫就越細,越到後來,學問就越難。
慢慢磨煉自己的心性,慢慢體味人生的味道,慢慢雕琢粗糙的自我。如果你仔細切磋琢磨自己的人生,會發現頑石中隱藏的是連你自己都不曾察覺的美玉。如果你自己不精雕細琢,安於粗陋的人生,那麼終將平庸一世。
盞茶銘心
人不經過反複磨煉,就會永遠停留在原始的狀態,無論在怎樣的環境裏都要精心琢磨,否則就不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的價值。“一苦一樂相磨煉,煉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證嚴法師茶語:唱高調不如做實事
證嚴法師說:“有願放在心裏,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證嚴法師認為,一個人如果隻懂得在心中“發願”,而不懂得將自己的願望付諸實踐,那就好比是耕耘一塊田地時不撒播種子,都是一種空想,而空想是注定得不到收獲的。
有一個落魄的青年人,每隔兩三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來到教堂跪在聖壇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分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幾天後,他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呢?請您讓我中一一次彩票吧!”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去教堂,同樣重複他的祈禱。如此周而複始,不間斷地祈求著,直到最後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聽不到我的祈求?讓我中次彩票吧!隻要一次就夠了……”
就在這時,聖壇上突然發出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一直在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應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啊!”
就算是祈禱上帝讓你中獎,你也得先買張彩票才行!正如有句話說得好:“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因為行動是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光心想、光會說,都是虛的,通向勝利之路要務實,不要坐而論道。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同一位愛講空話的青年有一段有趣而深刻的談話。那位愛說空話、不肯用功的青年,整天纏著愛因斯坦,要他說出什麼是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給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愛因斯坦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
“Z代表什麼呢?”那位青年人迫不及待地問。
“代表少說空話!”愛因斯坦回答說。
空話、漂亮話誰都會說,但真正重要的是去行動、去實幹。一個人是否具有實幹精神,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做事態度、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一個實幹的人往往能贏得他人的敬佩,獲得人心。
一張地圖,無論它繪製得多麼詳細,比例尺多麼精密,也不能讓它的主人在地麵上移動一寸。一本食譜,無論它寫入多少山珍海味的製法,它也解決不了任何人的饑餓問題,還不如幾口粗茶淡飯來得實在。
弘一大師曾勸誡佛家弟子說:“我盼望諸位,也當以佛為模範,凡事自己動手去做,不可依賴別人。”弘一大師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宗師,不僅因為他在佛法上有很深的造詣,更多的還在於他並不是一味對佛法談玄說妙,而是確確實實地為弘揚佛法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
盞茶銘心
言出必行,不高談闊論,是一個人進行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內容。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實際事,應成為我們生活的準則,正如一句諺語:“如果空喊能造出一所房子,驢子也能修一條街了。”這對於那些隻知道誇誇其談而不幹實事的人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要想遠離煩惱和苦痛,尋獲歡樂,那就從此刻開始拋卻你的幻想,腳踏實地,一步步為理想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