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高原上,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或者與人爭執的時候,他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子有多大,隻要與人生氣了,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這樣做呢?
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很疑惑,但不管怎麼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說明。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經十分廣大,他又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坐在田邊喘氣,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您已經年紀大了,這附近也沒有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大,您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上三圈呢?”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於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於是就把所有的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繼續問道:“阿公,你年紀大了,又變成了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一想到這兒,氣也消了。”
學會以豁達的心胸待人處事,不以人之犯己而動氣,以祥和慈悲的態度麵對一切事、一切人,就能夠在世事麵前如流水一樣,可方可圓,順其自然。這樣的話,任何事情自然都不會阻礙你的真心,也無法對你的心靈造成傷害。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立身原則,一旦別人冒犯了自己,往往會怒不可遏,火冒三丈,最終被心中怒火衝昏了頭腦,不但傷害了別人,還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生氣和發怒正是一些人生病或失去生命的重要原因。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安然、自在,必須擺脫“嗔”的困擾。
俗話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對別人寬容一些,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寬容,一個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最終將傷害到自己。
盞茶銘心
《華嚴經》有雲:“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這就要求我們不要輕易生憤怒之心。一個人如果能夠每時每刻都以一顆寬容、豁達的心去麵對世間的人與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就會除卻很多煩惱。
文益禪師茶語:每一種創傷,都是成熟
有一次,小和尚在挑水途中不小心摔倒了。水灑了一地,木桶也摔壞了,小和尚的衣服破了,膝蓋也劃傷了,他隻好拎著唯一沒事的扁擔一拐一拐地回到寺廟裏。
老和尚看他這副模樣,哈哈大笑起來。
小和尚更加不悅:“師父,我這麼狼狽,你怎麼還笑得出來呢!”
老和尚說:“我這是替你高興啊!”
小和尚把扁擔摔在地上說:“師父,枉你打坐那麼多年,非但沒有憐憫之心,還和世人一樣落井下石!”
老和尚拾起扁擔,笑著說:“我並非落井下石,而是替你高興,過了今天,你還將學會修木桶;膝蓋摔壞了,修養幾天就沒事了,而且,你以後挑水再也不會摔倒了,這樣不是很好嗎?”
接過師父的扁擔,小和尚頓悟。
逆境可以鍛煉人的意誌,使人變得無比堅強。拚搏時留下的累累創傷,是崢嶸歲月的一種饋贈。那每一道傷口,都是一次演練、一次登高、一個頓悟。有磨難才會有痛苦,才會使人思索。一個人隻有痛苦地思索,才能真正領悟人生的真諦,才會明智練達。而隻有明智的人,生命才會不同凡響。
每一次遇到的困難都可以喚醒人們潛在的高尚品質。一個人如果一帆風順,生活中沒有經受任何磨煉,就很容易變得自滿自足,甚至飄飄然起來。這樣的人經不住任何打擊,而且極易在細小的挫折麵前亂了陣腳,墜入絕望的深淵。而經過逆境考驗的人,對社會、對他人更具有愛心,對於人生有更深的體會。如果沒有苦難的磨煉和困境中的掙紮,我們也許體驗不到人間的冷暖真情。
每一次失敗都能激勵人們走向成功。處於逆境的人們,為了擺脫困難,創出一番事業,必然會在逆境中悟出人生哲理,並為之奮鬥,為之拚搏,從而走上成功之路。
生活中所受的創傷與磨難,是對挫折的藐視,對幸福的希望,是對生活的徹悟,對幸福的珍惜。
盞茶銘心
文益法師教謂眾生要“聞謗則喜。要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因此,我們的才能不會因為我們遭受到的挫敗而貶值,無論別人怎麼侮辱你、詆毀你、踐踏你,你的能力依然存在。因此,正視自己的能力,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和態度而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無論別人怎麼說,你的能力都不會因此而改變。創傷和逆境是對我們的磨煉,這樣會更有助於我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