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行看流水坐看雲,何必問前因(1 / 3)

隨緣:行看流水坐看雲,何必問前因

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所以不必為現在的快樂而洋洋自得,也不必為當下的痛苦而悲憤欲絕。不如行看流水坐看雲,一切隨緣,凡事不必擱在心上,讓自己活得舒適泰然,自然會想到解決一切困苦的方法,找到讓自己更幸福的出路。

佛祖訓示:真正的貧窮是無路可走

佛給世人指明了千萬條路,每一個人總可以選擇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天無絕人之路,一個人的境況無論多麼困難,總是會有路走下去的。因此,人在貧困的處境當中隻要能抱著堅定的信念,努力上進,就能跨越貧困,走向成功。其關鍵還需要身處貧困的你,不要被貧困壓倒才行。

有些人生下來就身處貧困之家,有些人生在富貴豪門,這是先天的差距,貧困的孩子必須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這是每一個被貧困困擾著的心靈所不得不麵對的現實。

人處在貧困的環境之中,更應該奮發上進,努力去追求成功,這樣的成功才彌足珍貴。

一個小和尚問老住持:“什麼是真正的貧窮?”

老住持說:“真正的貧窮是自己讓自己無路可走,一個人可以貧困,但不能貧困一生。”

接著,老住持給小和尚講了一個故事。

美國前總統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當他還在搖籃裏牙牙學語的時候,貧窮就已經衝擊著這個家庭。威爾遜10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在外麵當了11年的學徒工。其間,他每年隻能有一個月時間到學校去接受教育。

在經過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他終於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作為報酬。他把它們換成了84美元。他知道錢來得很難,所以絕不浪費,他從來沒有在玩樂上花過一塊錢,每一美分都要精打細算才花出去。

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書——這對一個農場裏的學徒來說,是多麼艱難呀!在離開農場之後,他徒步到150公裏之外的馬塞諸塞州的內蒂克去學習皮匠手藝。他風塵仆仆地經過了波士頓,在那裏,他看了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曆史名勝。整個旅行他隻花了106美元。

他在度過了21歲生日後的第一個月,就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在那裏采伐原木。威爾遜每天都是在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來為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他獲得了6美元的報酬。

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下定決心,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閑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為地從指縫間流走。

12年之後,這個從小在窮困中長大的孩子在政界脫穎而出,進入了國會,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出身貧困並不可怕,隻要像威爾遜這樣麵對困境不抱怨不低頭,勤奮自強就能獲得成功。很多在貧困中長大的人往往自甘墮落,他們認為自己此生命該如此,再奮鬥也是徒勞,於是隻能一生受窮,惶惶度日,更有一些人因心理極端不平衡而走上犯罪之路。

生命的貧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隻能由你自己來決定,身處貧困若能不被貧困所累,奮發向上,積極奮鬥,照樣可以有一個富足的人生;相反,如果自甘墮落,即使生在富豪之家,也可能在中年以後墮入貧困之中。

羅勃特?史蒂文森說過:“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來臨;不論工作多麼辛苦,每個人都能做完一天的工作,每個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愛、很純潔地活到太陽下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確實如此,唯有流著眼淚吞咽麵包的人才能理解人生的真諦。因為苦難是孕育智慧的搖籃,它不僅能磨煉意誌,而且能淨化人的靈魂。如果沒有那些坎坷和挫折,人絕不會有這麼豐富的內心世界。苦難能毀掉弱者,同樣也能造就強者。

有些人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意誌消沉,甚至用死來躲避厄運的打擊。這是弱者的表現,可以說生比死更需要勇氣。死隻需要一時的勇氣,生則需要一世的勇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可能有消沉的時候,居裏夫人曾兩次想過自殺,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用手槍對準過自己的腦袋,但他們最終都以頑強的勇氣走向新生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見,一時的消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消沉中不能自拔。

做一個生命的強者,就要在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希望,這樣我們最終會等到轉機來臨的那一天。

禪宗開釋:最重要的是眼前此刻

什麼是真人?

佛家對真人的定義是,不忘記自己從哪兒來,也不尋求自己往哪兒去,承受什麼際遇都歡歡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為的因素去幫助自然。這就叫“真人”。

這也是人活著的價值。一切的作為,不去追究最初的動機是什麼,也不要追求結果怎麼樣。一個人如果忘記了無始無終的時空觀念,對現有的生命悠然而受之,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熱了就脫衣服,受而喜之,才能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有人問一個禪師,什麼是活在當下?禪師回答,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是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現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現在。

有個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裏的落葉。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際,每次起風,樹葉總是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都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以為這樣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幹淨了,他一整天都很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

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佛家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所謂“當下”就是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圍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麵,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麵,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

人們之所以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麻煩,是因為人們總是生活在過去或者未來,而往往忽視或者並不予以理會我們生活的“當下”。一個真正懂得“活在當下”的人便能“快樂來臨的時候就享受快樂,痛苦來臨的時候就迎著痛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離,以坦然的態度來麵對人生。

幸福是太多和太少之間的那一站。

假如將全世界的人口壓縮成一個100人的村莊,那麼這個村莊將有:

57名亞洲人,21名歐洲人,14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8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異性戀和11名同性戀。

6人擁有全村財富的89%,而這6人均來自美國,80人住房條件不好,70人為文盲,50人營養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擁有電腦,1人(對,隻有一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認識世界,我們就可以理解下列信息:

如果你今天早晨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千萬人都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

如果你從未嚐試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饑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5億人更好。

如果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強暴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

如果你的冰箱裏有食物可吃,你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界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銀行有存款,錢包裏有現鈔,口袋裏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8%最幸運的人。

如果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

如果你讀了以上的文字,說明你就不屬於20億文盲中的一員,他們每天都在為不識字而痛苦。

幸福有時就在我們的手中,但是擁有幸福的我們卻不知道,也不懂得珍惜。人世間的痛苦莫過於去追求自己手中沒有的事物,而我們卻常常為“得不到”而憂思而憂慮。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驚覺原來幸福曾經來過。

是的,活在當下就要對自己的現狀滿意,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你如果抱怨現狀不好,因為你不知道還有更壞;如果你不活在當下,就會失去當下。

人活在當下,應該放下過去的煩惱,舍棄未來的憂思,順其自然。把全副的精神力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因為失去此刻便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無法向往未來。

金代禪師:端坐不完滿的婆娑世界

娑婆世界,萬事都有缺陷,沒有一個是圓滿的。這就是佛學說的道理。人世間做人做事之難,也在於任何事都很少有真正的圓滿。

有時候,一時的豐功偉績,從曆史的角度看,卻恰恰相反。乾陵有一塊“無字碑”,也稱豐碑,是為女皇武則天立的一塊巨大的無字石碑。據說,“無字碑”是按武則天本人的臨終遺言而立的,其意無非是功過是非由後人評說。武則天輝煌一時,臨終前在經曆了被逼退位之後,便預見到她身後將麵臨的無休止的榮辱毀譽的風風雨雨。所以做人做事,能不管成功與失敗,做到沒有後患的,隻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才能夠做到,這就是人生在世的最高處。

有一位金代禪師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段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打碎了,蘭花散了滿地。弟子們因此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

金代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裏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金代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而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障礙。因此,並不因為生活的不圓滿而影響他心中的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