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構築拒毒心理戰線(3)(3 / 3)

空虛心理,是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沒有信念,沒有寄托,百無聊賴,嚴重的如同行屍走肉。青少年空虛心理一般表現為不愛學習,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遊戲廳、看小說和電視等上麵。他們談論的不是學習和人生理想,而是吃、穿、用等物質享受,講攀比,擺闊氣,愛講哥們兒義氣。空虛的危害是明顯的,它會使學生浪費寶貴的時光,荒廢學業。

有的由於與社會上的不良分子有染,進而不知不覺走上吸毒、犯罪道路或上當受騙,如有些不愛學習的女中學生,上歌舞廳娛樂,結果遭人引誘,吸毒、失身、受騙,這樣的事在電視、報紙上已報道了不少。

形成空虛心理的原因:

1.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影響。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學生喪失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自我貶低。父母早逝、父母離婚或生活所迫,寄人籬下,從小得不到家庭溫暖,使他們單純的心靈受到創傷,看不到前途和光明,自覺低人一等,於是自暴自棄,自我貶低等。

3.厭學。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學習壓力,使他們慢慢對學習感到厭倦,從而開始厭學。也有的是學習成績實在跟不上,備受老師同學的歧視和家長的斥責,使他們自暴自棄開始厭學。

因此,要想戰勝空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看一些名人的傳記,向他們學習,看看他們的青少年時代是如何度過的,從而對前途與理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樹立崇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中學是學生打基礎的時期,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學生對學習有興趣,那他就不會有空虛感。如果因為學科知識基礎太差,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可請家教利用假期補一補課,把斷了的知識鏈條及時連接起來。

此外,培養健康的業餘愛好。業餘愛好雖然是業餘的,但不可小瞧它,它往往能成就人的大事,有很多人就是通過業餘愛好走上成功之路的。這樣既可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又能學得一技之長。最後,應樹立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等,並明確短期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奮鬥的方向,有了精神追求,人就不會有空虛感。

三、如何麵對挫折

挫折是指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阻礙和幹擾,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表現出的一種消極情緒狀態。中學生會遇到的挫折主要表現在學習方麵和情感方麵。學習方麵主要包括考試沒考好,成績下降,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責備;情感方麵如:向自己喜歡的異性表示好感,卻遭受拒絕和婉言謝絕,以及戀愛後不歡而散等。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

生活中的失敗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麵,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關鍵在於你如何麵對。

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

挫折幫助你成長。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別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正是通過鼓勵、製止、允許、反對、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體罰與限製才學會舉止與行為的適應和得當,學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範條件下調整行為。反之,從小無法無天的孩子,一旦獨立生活就會被淹沒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挫折也有負麵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對於挫折的反應並不相同。一方麵這決定於對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個朋友批評了你,你可能會聽從,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這位朋友的批評曲解,認為有損你的尊嚴,那你的反應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另一方麵,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質上的失落反應激烈。當你追求的目標代表著愛、名譽、地位、尊嚴時,一旦目標喪失,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這是一種負麵效應。

人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學習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控呢?

(一)對待挫折的消極反應方式

1.攻擊。當個體遭受挫折後,常會引起憤怒的情緒和敵視心理,從而導致過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