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十個幫助孩子取得好成績的學習習慣(2)(1 / 2)

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是麵向大多數同學的,即使有個別輔導,也是非常淺顯的,孩子沒聽懂的地方,或者有什麼疑問,在課堂上常常沒有足夠的機會解決。所以,在課後複習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些沒弄懂的知識點弄懂。我們都知道有一句成語叫“一葉障目”,意思是說,被一片葉子擋住了眼睛,看不到其他的東西;孩子在課堂上留下的疑問,就像這片“障目”的葉子,如果不及時解決,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學習,起到阻礙作用。對於課堂上遺留下的問題,可以通過獨立思考、查閱筆記和有關資料,或向老師、家長和同學請教等途徑來解決,這樣解決問題的過程還可以提高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3)做好作業與課後練習

在下課之前,老師一般都會留一些課後作業與練習。這些作業與練習一般都是針對這一節課的重點內容、關鍵知識點所布置的,如果孩子不能及時完成,就達不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所以,父母們一定要督促孩子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練習,鞏固當天學習的內容。在做作業與練習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隻圖快、圖多,盲目地做很多練習卻沒有仔細體會解題方法,做題要更重“質”,做一道,會一道,每做過一道,就把解題的方法搞懂,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4)在頭腦中“過電影”

在一天的學習結束時,可以要求孩子把這一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關鍵知識點再回憶一遍,就像在頭腦中放電影一樣。如果能順利地回憶起聽課內容,表明這一天的學習效果很好,反之則表明學習方法還有待改進。

(5)看一遍課堂筆記

晚上寫作業之前,讓孩子把課堂筆記再看一遍,整理一下,看看有沒有記漏的、記錯的,有沒有什麼可以補充的。整理筆記的過程既是重溫課堂內容的過程,也是加深理解、整理思路的過程。整理好的筆記,在日後的總複習中也是非常寶貴的複習資料。

5.做好課堂筆記

有一些孩子錯誤地以為,教材上什麼都有,上課隻要聽講就行了,還做筆記幹什麼?其實,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通過做課堂筆記,可以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框架、知識點、自己的心得以及疑問及時記錄下來,避免遺忘;邊聽講邊記筆記,有助於孩子保持自己的注意力,緊跟老師的講解。光聽不記則有可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到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上;通過記筆記,還可以得到一份詳盡的學習資料,給日後的複習帶來方便,對於一些難度較大、需要反複思考的科目,這種方便性尤其明顯;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引導孩子積極思考的過程,可以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有助於加深孩子對課堂內容的理解。

那麼,怎樣才能記好課堂筆記呢?

(1)緊跟老師的板書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一般都會以板書的形式把這一小節的結構、例題以及重要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板書一般都是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在要求孩子做筆記的時候,可以要求首先以老師的板書為基礎。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因為老師板書所寫的內容常常是比較簡略概括的,而一些老師的重點發言,或者孩子感到重要但又沒有寫在板書上的,以及孩子沒有即時聽懂的,也要及時地記錄在筆記本上。

(2)抓住要點

有的孩子在做課堂筆記的時候,隻顧低頭書寫,記下的內容密密麻麻,一節課下來寫了好幾張紙,這種認真的勁頭值得鼓勵,但記筆記也要講究方法。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講解,但要求孩子做筆記,不是把教師講的每句話都記錄下來,而是要抓住知識要點,如重要的概念、論點、論據、結論等等。筆記隻是一個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概括,而不是全盤地照搬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地記也隻能掌握50%,而上課時記下重點內容、關鍵內容,則當堂就能夠掌握所學內容的80%。

(3)用自己的語言記筆記

當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記筆記的能力時,可以要求孩子嚐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記下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會。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其一就是提高記筆記的效率,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常常是大量的,都記下來既費時,也不必要,如果孩子能夠把老師講課的內容歸納總結並且記下來,就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其二,嚐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記筆記,還可以調動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分析、歸納與總結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課堂時間,做到“四十五分鍾解決戰鬥”,在課堂上就能達到充分理解、掌握的目的。

(4)要提高書寫速度

老師講課主要是用語言來進行,如果孩子的書寫速度太慢,勢必會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影響記筆記的質量。所以,要記好筆記,就要提高書寫速度,這其中有一些小竅門,如:不要把老師講的每個字、每句話都記下來,而是要記住關鍵的、重點的話;對於老師的大段發言,可以嚐試著做出歸納總結,再記下來;不必把每個字都寫得橫平豎直、工工整整,可以以較快的速度書寫,自己能夠看懂,條理清楚就可以。記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快速地記下老師講課的重點、難點,所以,不要讓孩子在文字的工整方麵花太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