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中有計劃,學習有章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列計劃,無非是通過白紙黑字,讓孩子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主安排,並且能夠及時檢查和監督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列學習計劃,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惰性心理,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使孩子學習更有條理、更有目的性,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孩子不會浪費學習時間,並且使孩子有時間做其他的事。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那麼學習便不會給他帶來太大的壓力。
有經驗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那些學習好的孩子,都是“心中有計劃、學習有章法”的孩子,做事總是有條不紊,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學得很輕鬆;而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要說頭腦一點都不比別人差,但就是做事沒有目的性,沒有計劃性,像“沒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做。究其原因,就在於沒有養成做學習計劃的好習慣。
在幫助孩子做學習計劃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詳細,具體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每天應該具體幹些什麼,並且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等。學習計劃要詳細具體,一份計劃上隻出現學習時間和學習科目是不夠的,最起碼還要有具體的章節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計劃起到督促孩子學習的作用。
(2)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
在列計劃之前,要了解孩子的基礎,對孩子的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列出的學習計劃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計劃的目標首先不要太低,如果太低,計劃的內容鬆鬆垮垮,就起不到促進孩子學習的作用。計劃的目標可以適當的高一些,但絕不可過高。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的計劃列得太高,開始孩子還能拚一拚堅持一下,但很快就會因為能力不足敗下陣來。如果總是列這種目標過高的計劃,孩子不僅完不成,時間一久還會對列計劃失去信心。實際上,一份好的計劃絕不在於它的起點有多高,而在於它是不是能幫孩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緊跟老師的大計劃,有針對性地製定自己的小計劃
在引導孩子做學習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先緊跟老師的大計劃。課堂時間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時間,老師的教學經驗也是孩子最寶貴的學習財富,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首先掌握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如果孩子不能把課內知識學紮實,就無法打好學習的基礎。當然,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針對孩子的特點做一個“小計劃”,比如對於孩子較弱的科目可以適當地增加學習時間,對於孩子的特長科目可以適當地“拔高”等等。
(4)勞逸結合,注意休息
幫助孩子列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但絕不是把一切時間都用來學習。實際上,勞逸結合可以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學習。所以,在列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留出一定的休息、娛樂和鍛煉的時間,切不可“連軸轉”,使孩子身心俱疲,反而影響了下一步的學習效率。當然,在具體安排的時候,可以把黃金時間用來學習,而把一般的時間段用來休息或者鍛煉。
(5)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計劃
剛開始列計劃的孩子,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難易尺度,列的計劃可能過高或者過低,這都是自然的。隻要不斷調整、不斷改進,很快就會適應這種方法。列出的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新的問題,出現了新的情況,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6)堅持下去
再好的計劃如果不能夠堅持,就會變成一紙空文,“堅持”是計劃實施過程中最難的。許多孩子不是不會列計劃,隻是缺乏毅力與恒心,結果虎頭蛇尾,最終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習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今天的努力,不可能在明天就得到回報,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引起“質”的飛躍。所以在實施計劃時,一定要及時鼓勵孩子,不要一時看不到進步就氣餒,堅持下去,堅持一定會產生奇跡!
2.認真聽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2006年黑龍江省高考文科狀元魏冰,當她得知自己取得了當年黑龍江省文科最高分的時候,她幾乎不敢相信。當最終確認了這一點時,魏冰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好的成績,與她一直能夠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魏冰的母親是下崗工人,父親是普通公務員,家裏經濟條件一般,沒有多餘的財力供魏冰參加各種補習班。魏冰說,她最注重的就是課堂的四十五分鍾,在課堂上,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她都不放過,提前做好預習,認真做好筆記。與許多在晚上還要苦苦複習的同學不同的是,每天正常的八節課結束時,這一天的內容她基本上都已經掌握了,晚上隻需要花很少的時間複習就可以達到完全掌握的目的,而其餘的時間,則用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科目的訓練。平時喜歡朗誦、唱歌,性格開朗的魏冰,終於在高考之後圓了自己的“北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