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家長給孩子“拔高”,無非是出於兩種心態,一種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能夠充分發揮天賦,早日成才。家長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不可“拔苗助長”,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本來就大,尤其在孩子上了初中以後,課業本身就已經很重了,能夠把課堂上的內容掌握好已經不容易,這時,如果又盲目給孩子“拔高”,很可能顧此失彼,不但“拔不了高”,反而耽誤了課堂學習。而且,強製孩子去學過多過難的內容,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外一方麵,家長盲目給孩子“拔高”,往往也是出於攀比心理。他們看到其他的孩子都在補課、參加課外輔導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補就會有差距。其實,家長大可不必這樣擔心,這是因為,現在的考試,無論中考還是高考,所考查的重點都是以基礎知識為核心,也就是說:以教材內容、考試大綱為中心。孩子隻要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就可以得到高分,足以應付各種考試。
所以,在引導孩子準備考試的時候,一定要首先引導孩子做好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切勿輕易“拔高”。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況,針對孩子的實際提出意見。
在考試之前,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水平、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複習目標,切勿好高騖遠。一定要求孩子拿高分,甚至拿滿分都是脫離現實的。給孩子製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這樣實現起來才比較容易,能給孩子增加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讓孩子更熱愛學習。
其次,要幫孩子抓好基礎知識,抓住重點。
無論老師怎樣設計考題,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根據教材、大綱的要求來設計的。即使偶爾有所謂“超綱”的題目,也都是在大綱的基礎之上作適當的變形與延伸。其實,考試中的大部分題目都是教材中的例題、樣題的簡單變形,或者稍加改動而來的。所以,要想讓孩子取得好成績,首先一定要抓好對基礎知識的複習,千萬不要基礎知識還沒複習好,就盲目地去做難題、怪題,抓不住重點,偏離了複習的正確方向。
最後,在孩子有時間、有興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拔高。
如果孩子學有餘力,能夠很好地理解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感覺還有精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麵,這時,家長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做做拔高題。有的孩子思維活躍,精力旺盛,這時,引導他們做一些“拔高”題,確實會有助於他們開拓視野,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家長這樣做的前提是孩子自己要有興趣,千萬不要家長願意,孩子不願意,家長強迫孩子去做,這樣做的結果,隻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出工不出力。
8.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摳題”怎麼辦
一位母親對我講,她孩子的期末考試試卷發下來後,她一看,又沒答完。把孩子叫到麵前,問是怎麼回事,孩子說:“考試的時候遇到一道很棘手的題,在上麵花了不少時間,結果就把後麵的題給耽誤了。”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了,以前考試的時候也經常因為做一道題的時間太多,答不完卷,等回到家裏一看後麵的題,其實自己差不多都會。不隻是在考試的時候,平時寫作業也是這樣,一遇到不會的題,就僵在那了,一做就是半個小時,有時候,甚至因為一道題做不出來而耽誤了一晚上的學習。
本來孩子愛“摳題”是孩子愛鑽研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如果在考試的時候“摳題”,因為一道題耽誤了做題的進度就不是好事情了。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做題效率,避免在考試的時候“摳題”呢?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愛摳題的孩子大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沒有時間觀念。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驗,愛摳題的孩子不僅在考試的時候慢,平時寫作業的時候也慢,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做事也沒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所以,避免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摳題,關鍵就在於平時要訓練孩子學會遵守時間。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時間限製:“必須在二十分鍾內把這道題做完”,這樣,孩子就會有意地提高做題效率,不再拖拖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