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做一些分配時間的模擬訓練。
為了避免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摳題,在考試之前,可以做一些模擬的時間訓練。實際上,在每一門科目的考試中,填空、選擇、計算、應用題等等,每一種類型的題目的數量都是大致固定的。一般來說,前麵的題目都比較簡單,文字量、計算量比較小,越往後,題目要求的思考時間就越長。所以,在平時訓練的時候就要讓孩子有一個大致的時間分配方案,填空要花多少時間,選擇要花多少時間,計算題要花多少時間,有了這樣的時間分配方案,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就知道每種類型的題目大致要花多少時間,這樣,即使在某道題上做不完,也不至於在上麵“摳”得太久。
最後,在考前複習的時候要注意把各個知識點理解透徹。
許多愛“摳題”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感受,其實,他們對於自己所“摳”的題並不是一點都不會,恰恰相反,對於這些題目,他們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總覺得自己一定能夠做出來。可是等到真正動手去做的時候,又發現它變得朦朦朧朧,離自己好像又很遙遠。可是他們又不甘心放棄,就在猶豫之間,浪費了時間。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原因就在於他們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不夠透徹,平時學的時候就沒搞明白,模棱兩可,到了考試的時候,在很緊張的環境下,思路就變得更加不清晰了。所以,避免孩子“摳題”,就一定要注意在考前就把各個知識點弄懂、弄透徹。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在考試的時候因為一道“似會非會”的題目而浪費時間。
9.孩子考試總犯同樣的錯誤怎麼辦
有句話說得好,“聰明的人不是不犯錯誤,而是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孩子總犯同樣的錯誤時,該怎麼辦呢?
一位父親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期中考試的試卷發下來了,他拿來一看,兒子的最後一道大題(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錯了,等他仔細看完,不禁非常生氣,在以前的兩次小考中,都出現過與這道題目相似的題目,孩子都做錯了。這次期中考試,老師隻是把其中的數值換了換,結果孩子又錯了。他把兒子叫到麵前,狠狠地訓了一頓,兒子低著頭說:“我一定改!”可是等發完了火,這位父親也感到很疑惑,為什麼孩子會三番五次地犯同樣的錯誤呢?要說孩子不細心,也不全是,孩子平時學習挺認真的,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許多父母都有同樣的困惑,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已經給孩子講了不知多少遍了,可是孩子下次考試又錯了。反複地責備孩子,也不是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那麼,為什麼孩子總是改不掉呢?
孩子總犯同樣的錯誤,有時是因為粗心。
考試的時間非常緊張,在幾十分鍾內要答好所有的題目,可是在緊張心情的驅使下,孩子稍有不慎,就會犯錯誤,尤其是那些平時掌握就不太牢固的知識,一到這時,更容易發生遺忘或者記憶模糊。
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孩子總犯同樣的錯誤,卻並不是因為粗心,而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完全理解這道題目所考的知識點。比如有的孩子在寫成語“胸有成竹”的時候,總把它寫成“胸有成足”,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理解“胸有成竹”說的是“當一個人心裏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之後,他再畫竹子的時候就會很有自信”,所以就會總犯這樣的錯誤。這時,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成語的涵義及時向孩子澄清,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在考試時總犯同樣錯誤的時候,一定不要著急,更不要斥責孩子,而是要仔細分析這個錯誤背後的原因。
另外,還可以用下麵的辦法來幫助孩子加深對於錯誤的理解,一起找到錯誤的原因。
當發現孩子的錯題後,先請孩子講講做題的經過。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首先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思路是不是清晰流暢。如果孩子吞吞吐吐,不夠清晰流暢,那就說明孩子的思路就比較混亂,對該知識點沒有真正理解,不清楚這道題目真正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要與孩子一起重新溫習這個知識點,幫助孩子理清解題的思路。如果孩子的思路很流暢,但是題目還是做錯了,那父母就要注意孩子的思路是不是有問題。在很多情況下,孩子對題目的理解有誤,是在錯誤的思路下完成這道題目的,如果不糾正這個錯誤的思路,他們的錯誤就會一直犯下去。在把這些工作都做完之後,家長還可讓孩子總結一下在這道題目中所得到的經驗與教訓是什麼。通過這樣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孩子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還可以增加孩子對錯誤的認識,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