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預防
1.注射水痘疫苗
醫生一般推薦1周歲以上嬰幼兒注射水痘疫苗。這種疫苗的缺點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而且還有10%~30%的兒童不能完全免疫。但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寶寶即使感染了水痘,症狀也很輕微,有的甚至不出皮疹。所以如果身體狀況允許,可以接種水痘疫苗。
2.生活中的預防
(1)幫寶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環境整潔。
(3)疾病流行期間盡量不帶寶寶去公共場所,更不要去患病寶寶家串門,以防接觸傳染。
3.遠離傳染源
托兒所等公共場所患病的寶寶應立即通知爸爸媽媽接寶寶回家休息,並采取隔離措施。對接觸了病人的寶寶要觀察3周,同時可服用板藍根衝劑,每天1包,連服3~5天,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194傷風感冒
傷風感冒俗稱傷風,寶寶在受涼、淋雨、過度疲勞後,因抵抗力下降,容易得此病。盡管普通感冒較流行性感冒傳染性要低得多,對寶寶的危害也較輕,但仍不能忽視日常預防與護理。
預防措施
(1)增強抵抗力。平時要加強寶寶的身體鍛煉,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營養。多吃水果與新鮮蔬菜,不要偏食,少吃零食,尤其要控製冷飲。
(3)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每日開窗2~3次,每次通風15分鍾,通風時將寶寶抱到避風處,避免吹著寶寶。
居家護理
1.及時退燒
對於寶寶高熱可給予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溫水擦浴,同時遵醫囑口服退燒藥。
2.通鼻順氣
對於寶寶的鼻塞,爸爸媽媽可在寶寶進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黃素滴鼻。用藥前應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側鼻孔滴入1~2滴,可減輕鼻黏膜充血腫脹,使寶寶呼吸道通暢,便於呼吸和吮乳。
195中耳炎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原因,發病時寶寶通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會加劇。不會說話的小寶寶常有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等表現。由於吸吮和吞咽時耳痛會加劇,所以患中耳炎的寶寶往往不肯吃奶。
預防
1.母乳喂養
由於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能抵禦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故能有效地預防或減少嬰幼兒中耳炎的發生。而用牛奶喂養的嬰幼兒則缺乏這些抗體,使病菌有機可乘,呼吸道或中耳感染的幾率要高一些。
2.正確喂奶
寶寶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讓寶寶平臥喂奶,或喂奶過多、過急,使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導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預防中耳炎還要注意喂乳姿勢,應該抱起寶寶來喂乳,不要喂得太多、太急。
3.少擤鼻涕
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誘發急性中耳炎。
196小兒急性喉炎
小兒急性喉炎好發於6個月~3歲的兒童,是以聲門區為主的喉黏膜急性炎症,可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多繼發上呼吸道感染,也可成為某些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或並發症。以聲音嘶啞,咳聲如犬吠為主要特征,重者可導致喉梗阻而危及生命。中醫稱為“喉風、喉音、喉痹”等。
疾病治療
(1)治療的重點是解除喉阻塞,應及早使用有效藥物控製感染,消除水腫、減輕喉阻塞症狀。常用的口服激素有強的鬆、甲強龍;也可用地塞米鬆、氫化可的鬆等肌注或靜脈給藥。
(2)激素霧化吸入。
(3)重度喉阻塞或經藥物治療後喉阻塞症狀未緩解者,應及時作氣管切開術。
(4)加強支持療法,注意寶寶的營養與電解質平衡,靜脈注射葡萄糖液,保護心肌功能,避免發生急性心力衰竭。
(5)盡量使寶寶安靜休息,減少哭鬧而引起的呼吸困難。
疾病預防
(1)平時加強戶外活動,多見陽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寒受熱。
(3)在感冒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以防傳染。
(4)生活要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夜臥早起,避免著涼。在睡眠時,避免吹對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