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程莘農:用針灸治病並不是一件難事
程莘農,男,漢族,1921年8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醫針灸領域被譽為“將針灸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提到針灸,程莘農是一座豐碑。他從醫數十年,用一根小小的銀針為數十萬患者祛病祛疾,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程莘農提出,針灸取穴要“以證為憑、以精為準、以適為度、以效為信”。取穴多少,應以“大、小、緩、急、奇、偶、複”為原則。持針強調“手如握虎,伏如橫弓”,運針講究指實腕虛、氣隨人意。
他不斷對自己的針灸手法進行改進和完善,自成一家的“程式三才法”簡巧利索,出神入化,以“進針快、穴位準、見效快”見長,在臨床屢創奇效。他還先後應邀前往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十幾個國家講學和考察,並多次組織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努力向國際推廣針灸。他也因此在國際上獲得較高聲望,先後擔任加拿大傳統針灸學院名譽教授、美國美東中醫針灸師聯合會名譽理事、前南斯拉夫針灸學會名譽主席、挪威針灸學校名譽校長等職。
程氏三才進針法——程老自創的針灸手法
大師手記
紮針的方法有百十種的不同,我就認為三才法很適合教學,又進一步改進三才法,去掉了一些複雜的東西,所以把這種方法就叫改進的三才進針法。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麵,地在下麵,人在中間,叫天、地、人,我把紮針叫天、人、地,天、地,中間是人。
——摘自《中國紀錄》
國醫釋讀
20世紀70年代,針灸以成本低、無消耗、見效快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臨床。程莘農教授在推廣針灸療法的同時,還不斷對自己的針灸手法進行完善。他在元朝開創的“三才法”基礎上,經長期總結、摸索,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針灸手法,醫界同行稱之為“程氏三才法”。在針灸界,人們對這種手法的普遍評價是:進針快、穴位準、見效快。
程老認為,三才進針法最適合教學。在過去,中醫紮針的方法有百十來種,學起來非常麻煩,學生不容易掌握。而三才法則把針灸簡單化了,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麵,地在下麵,人在中間,他把紮針叫天、人、地,天就是淺,人就是在中間,地就是深,實際上就是“淺、中、深”,從而輕巧利索、準確迅速地將點穴、押指、穿皮、進針等融合為一體,在一兩秒鍾內快速完成,讓患者沒有任何疼痛感。
除此之外,程老又指出,針灸還有一大特點,即有雙向性,這穴位既可以升血壓,又可以降血壓;既可以止大便,又可以通大便。並且,針灸也講補和瀉,順著經脈進針就是補,逆著經脈進針就是瀉。在取穴方法上,應以大、小、緩、急、奇、偶為原則,取穴的多與少則應以證為憑、以精為準、以適為度、以效為信,所以在臨床取穴時,他一般少至一兩穴,多達十幾二十穴不等。
健康回音壁
針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的聯係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係。
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性,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有副作用。遠在唐代,中國針灸就已傳播到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並在他國開花結果,繁衍出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針灸醫學。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程莘農針灸處方精選
大師手記
要講針灸的理論就是經絡理論,經和絡。……但是我們講新的東西沒有舊的東西多。比如我們現在講神門穴,治療安眠比較好;陰郤穴呢,治療盜汗比較好;通裏呢,治療那些不說話,喉嚨啞的病就比較好。
——摘自《21世紀中醫現場·田原訪談錄(第1卷)》
國醫釋讀
從事針灸臨床與研究工作數十年,程莘農教授總結了治療各類疾病的取穴方法,現摘錄幾則,以供針灸愛好者學習參考:
1.中風後遺半身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