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可以每天早起堅持做眼的保健按摩,即早起時用食指肚按摩承泣穴36次,使之有酸重感即可。我二十年如一日堅持按摩,原花眼150度,三個月以後就摘去了眼鏡,至今不戴眼鏡,也能把《人民日報》上的小字看得一清二楚。
——摘自《長壽有道:名老中醫談養生》
國醫釋讀
承泣穴,是穴位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位於人體麵部,瞳孔直下,眼球與眶下緣之間。賀老認為,按摩此穴能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營養,並能減輕眼肌緊張和疲勞,改善眼的調節功能,故能達到防治多種眼疾的功效。
健康回音壁
據調查,我國青少年學生近視率逐年增加,小學生近視率在40%左右,初中生近視率在65%左右,高中生近視率在80%左右,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工作和前途。青少年保護自己的眼睛,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在上課時,離黑板的距離要適中,不能近於2米,不能超過6米,學習時眼與書本的距離保持在30~35厘米,學生座位前、後、左、右要定期調換。
2.防止用眼過度,近距離用眼以一次不超過50分鍾為宜,每個小時應休息10分鍾。
3.不要在陽光直射下或暗處看書,不要躺著、趴著或走動、乘車時看書。
4.上課做作業時要經常眨眨眼睛,感到視疲勞時,應閉目半分鍾,但不要揉眼睛。
5.注意飲食營養,不要偏食挑食,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羊肝、豬肝、雞蛋、牛奶、蔬菜等,不要過多吃糖。
6.注意個人用眼衛生,保持眼睛周圍清潔。
7.提倡戶外活動性休息,經常進行遠眺,每日3~4次,每次至少5~10分鍾。
經絡導引養生功——針灸大師的養生法門
大師手記
經絡導引養生功是我根據氣功的原理,在經絡循行的基礎上自創的一套祛病健身的功法。它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結合起來,能起到通經活絡、通暢氣血、引氣歸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氣、元神充沛,達到有病祛病、無病健身延年的目的。
——摘自《長壽有道:名老中醫談養生》
國醫釋讀
每一位國醫大師都有自己的養生訣竅,作為一名針灸專家,賀老的養生訣竅與經絡有關,那就是他自創的“經絡導引養生功”。這是一套祛病健身的功法,是賀老根據氣功原理,在經絡循行的基礎上自創的,功效非常卓著。1976年,賀老在赴非洲執行援外醫療任務時患上高血壓和心肌梗死,但由於堅持練習經絡導引養生功,至今身強體健,精力充沛。
賀老的經絡導引養生功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結合起來,能起到通經活絡、通暢氣血、引氣歸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氣、元神充沛,達到有病祛病、無病健身延年的目的。賀老認為,這套功法最適合無暇鍛煉的人和活動不便的患者。因為它不受場地、時間的限製,隻需坐姿即可,時間1~5分鍾,可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經絡導引養生功共分為六步。
第一步:練功前的準備,采取端坐式,項挺直,目向前平視,閉口、舌抵上齶,全身放鬆,思想安靜、灑脫,自然呼吸,氣要均勻。
第二步:以意領氣,先由會陰(在肛門與外生殖器之間)開始上入發際,沿任脈的關元、神闕、膻中、天突、廉泉到頭頂;沿督脈由頭頂下行至風府、大椎、至陽、命門至尾閭骨(即尾骨),歸會陰,再上入小腹。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氣衝、髀關,沿足陽明經直下到內庭(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走足心湧泉,再從足三陰(大腿的內側)由下向上行經陰廉(氣衝穴直下二寸,大腿根部)到氣衝穴,右側循行路線與左側運行方向相同。
第四步:由氣衝穴到任脈的曲骨穴經關元、氣海、神闕、中脘、膻中到天突。
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經腧府、中府到肩井、巨骨、肩髎穴,沿手陽明向下到陽池,再分別下行至大、食、中、無名、小指之後,從手三陰由下向上到極泉(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經中府、腧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與左側運行路線相同。
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抵上齶,使任督相通,經氣到頭頂,再向下到風府,沿督脈直下至尾閭,回歸會陰,再上行至丹田到終止。
健康回音壁
經絡保健是中醫傳統的養生方法之一,這裏我們再為大家介紹一種五穴按摩養生功,配合賀老的經絡導引養生功,保健效果會更好。具體方法如下:
1.氣海穴按摩法
氣海穴,即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重心,位於臍下一寸半。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使氣血順暢,強化肝髒及消化道功能。
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於氣海穴的位置,按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用左掌心,以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即有效果。
2.命門及腎腧按摩法
命門穴位於第三腰椎突出下。腎腧穴位於第四腰椎下旁開3~4寸凹陷中。經常按摩命門及腎腧二穴,對心、肝、肺、脾、胃、腎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環係統與血壓等均有極大益處。
方法:將兩掌心相對搓至發熱,貼著後背第二及第四椎兩旁3~4寸部位,用力上下摩擦。每做50下,再將兩手心搓熱繼續摩擦。做4次,共計200下,則周身發熱,並有微汗。
3.足三裏穴按摩法
足三裏穴位於左右兩外膝眼直下三寸約四橫指處,經常按摩此穴能增強體力、緩解疲勞、健脾健胃,預防多種疾病。
方法:分別以左右大拇指對兩膝足三裏穴各按摩100~200次。
4.湧泉穴按摩法
湧泉穴位於腳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處,按摩此穴,對大腦皮質神經是一種良好的刺激,能夠通過神經反射,使人感到輕鬆舒適,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
方法:端坐,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不計數,以腳心發熱為止。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也是以腳心發熱為止。
小貼士
肩髃: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髎: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肩關節外展時,於肩後下方呈凹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