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減少靜脈滴注,以避免微栓子造成梗塞。
9.醫食同源和藥食同源,把醫藥與食物養生齊觀,作為養生因素,不隻是直接補充營養。
健康回音壁
由於血管性癡呆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治療,任何積極措施隻能達到延緩病程進展、減少功能退化的目的,因此重在預防。預防血管性癡呆必須從年輕時做起,從預防高血壓病、高血脂症、腦動脈硬化入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加強鍛煉,不嗜煙酒,調節飲食,防止過度肥胖;還要培養開朗的性格,到了老年後尤其要不斷學習,加強記憶力訓練,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保持樂觀的情緒。
五步治療腎病綜合征
大師手記
既然(腎病綜合征)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髒腑機能低下而導致的疾病,故治療時應采取多種手段,扶助患者的正氣,增強其“正祛邪”的能力,使患者的內環境達到新的較低水平的平衡,使氣化功能慢慢恢複正常,以達到恢複健康的目的。
——摘自《名師與高徒(二)》
國醫釋讀
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臨床症候群,屬於中醫的“水腫”、“虛勞”、“腰痛”等範疇,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腫等四大症狀,其特點是病程長、易反複、難治療,有時還會伴有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和動脈硬化等並發症。對於本病,陸教授善於運用整體觀念進行防治。
陸教授認為,該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故臨床上患者表現為頭麵部、四肢水腫明顯,怕冷、四肢不溫等腎陽虛衰之表征。水腫其實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涉及多個髒腑,因此治療時應采取多種手段,扶助患者的正氣,增強其“正祛邪”的能力,使患者的內環境達到新的較低水平的平衡。具體方法如下:
1.調情誌,做到“幹、暖、慢、歡”
放下心中的包袱,保持心情舒暢,使內環境處於一種較平穩狀態,對於治療很有幫助。陸教授經常要求患者做到“幹、暖、慢、歡”。其中,“幹”就是吃幹飯,要細嚼慢咽,利於食物的充分吸收;“暖”就是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外邪;“慢”就是要求患者做事不急躁,保持平和的心態;“歡”就是要心情舒暢,樂觀麵對疾病。
2.藥物治療
在本病的用藥方麵,陸教授常用古方,如瓜石湯、玉屏風散、四逆散、排膿散、過敏煎、甘麥大棗湯、四妙散等。
(1)瓜石湯
【組成】瓜蔞15克,石斛12克,玄參9克,麥冬9克,生地12克,瞿麥12克,車前子9克,益母草12克,馬尾連6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陰清熱,寬胸和胃,活血通經。
(2)玉屏風散
【組成】防風30克,黃芪(蜜炙)60克,白術60克。
【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棗煎湯送服;也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禁忌】若屬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不宜使用。
(3)甘麥大棗湯
【組方】炙甘草12克,小麥18克,大棗9枚。
【用法】上三味加水適量,小火煎煮,取煎液2次,混勻。早晚溫服。
【功效】養心安神,補脾和中。
3.花椒水泡腳
腳上有大量的穴位,也是神經會合的地方,用熱花椒水泡腳後,患者全身往往會微微汗出,不但促進了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了免疫功能,而且加強了患者的皮膚排泄能力,可以清除邪毒。
4.每天用熱水擦澡
患者每天洗澡時用熱毛巾搓背,擦胸骨,以汗出、局部和全身發熱為度。因為背部為督脈所在,前胸為任脈所經之處,督脈“總督諸陽”,任脈為“諸陰之海”,衝、任、督三脈一源而三支,與肝腎等髒關係密切,通過擦澡刺激任、督脈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5.防止疾病複發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病情處於較平穩的狀態,繼續治療時要注意防止病情反複,以及注意避免容易引起患者病情變化的因素。常用的方法和方藥有:
(1)平穩期,視具體情況服用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防風通聖散等。
(2)注意氣候變化,防感冒,以免引起腎炎的發作或加重腎炎,要適當多飲水。
健康回音壁
腎病綜合征患者往往以脾腎氣虛為主,腎氣虧虛,失於封藏,不能固攝,神疲乏力,在配合其他方法綜合治療時,飲食治療也十分重要。
1.限製食鹽
應根據病人水腫程度而定,高度水腫者忌鹽,水腫減輕而未盡者低鹽(每日3克左右),至水腫退盡,血漿蛋白接近正常時,可以給普通飲食。
2.加大蛋白質攝入量
腎病綜合征有大量蛋白尿排出,低蛋白血症常使膠體滲透壓下降,從而使水腫頑固難消,機體抵抗力也隨之下降,故在腎病綜合征的早期,無腎功能衰竭的情況下,應保證成人每日約攝入0.7~1.0克/公斤體重蛋白質,有助於緩解低蛋白血症及隨之引起的並發症。
3.合理控製脂肪
腎病綜合征病人常伴有高脂血症,輕微病變型病人因短期內就可好轉,故脂肪攝入不受限製。對膜性腎病等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病人,長期高脂血症可引起動脈硬化,因此,應限製蹄髈、肥肉及富含動物脂肪的食物。
4.補充維生素、鈣及微量元素
腎病綜合征病人,由於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丟失蛋白外,同時可丟失與蛋白結合的某些元素及激素,間接造成缺鈣、鎂、鋅等,對此可用藥物或食物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