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德木尼
【組成】文冠木60克,犀角15克,廣棗65克,肉豆蔻65克,白檀香65克,沉香40克,藏紅花10克,石膏20克,香青蘭20克,丁香20克,北沙參20克,甘草20克,廣木香20克,白豆蔻20克,牛黃10克,白雲香25克,麥冬25克,野牛心50克。
【用法】以上藥研成細粉,每次用15~30克,每日1~3次,白開水送服。
【主治】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咳痰、血,顏麵青紫,骨、關節酸痛,下肢水腫,除心髒黃水熱、隱匿熱等。
2.阿嘎日中—35味
【組成】沉香30克,紫檀香20克,紅花20克,白豆蔻20克,訶子20克,旋複花20克,細辛20克,草烏20克,木棉花20克,胡黃連20克,黑雲香20克,白雲香10克,山沉香30克,白檀香20克,石膏20克,肉豆蔻20克,草果仁20克,梔子20克,白頭翁20克,瞿麥20克,全石榴20克,北沙參20克,丁香20克,木香20克,地丁20克,苦參20克,川楝子20克,珍珠杆20克,馬錢子(製)20克,山萘20克,廣棗20克,兔心20克,土木香20克,麝香0.1克,降香20克。
【用法】散劑,每次用15~30克,每日1~3次,溫開水送服或蒸服。
【主治】山川熱、赫依熱,胸滿氣喘,幹咳,痰少,遊走刺痛,心悸失眠,神昏譫語。
健康回音壁
蒙古人喜歡喝的酸馬奶,本身就是一種防治心髒病的良藥。研究發現,酸馬奶有明顯的降血脂及擴張血管作用,對動脈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等有良好效果。其製作方法如下:
7、8月份馬奶生產旺季時,將擠下的鮮馬奶倒入碗罐裏,加等量酸牛奶,用杵杆攪動,每天加進適量鮮馬奶,並攪拌3次,若天氣炎熱時可將瓦罐下部浸在冷水中或罐內澆涼水,保持一定溫度,避免過分發酵。數日之後,打開罐蓋時噴出熱氣,邊緣有小氣泡,並發出沙沙之聲,嚐味道酸甜,即可。每次喝300~600毫升,1日3次。注意,酸馬奶喝到一定程度也會像酒一樣醉人,故應按照病人體質酌情服用。21天為1個療程。
蘇榮紮布常用的蒙醫驗方四則
大師手記
我老了,蒙醫還很年輕,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摘自《醫藥經濟報》
國醫釋讀
蘇榮紮布教授對蒙醫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一次記者采訪中,他說:“我老了,蒙醫還很年輕,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其實,他是希望蒙醫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在此,我們選錄了蘇榮紮布教授以畢生心血研製的經驗方4則,以供蒙醫愛好者學習研究:
1.蘇格木勒—7味
【組成】白豆蔻300克,天門冬50克,手掌參50克,肉豆蔻50克,丁香50克,沉香50克,黃精50克。
【用法】成藥為散劑,每次15~30克,每日1~3次,白開水送服。
【主治】心、胃赫依病,氣滯腰痛,小腹冷痛,月經不調,白帶增多。
2.查幹古古勒—10味
【組成】白雲香、草決明、麻子、廣木香、瞿麥、訶子、川楝子、梔子、苦參、石瀝青,等量配勻。
【用法】成藥為散劑,每次15~30克,每日1~3次,白開水送服。
【主治】風濕、類風濕性疾病、熱性黃水病等。
3.額爾敦烏日勒
【組成】紅花35克,丁香3.5克,白豆蔻1克,蓽撥35克,海金沙4克,全蠍35克,訶子85克,楝子35克,甘草4克,地錦草4克,白雲香4克,草決明5克,麻子5克,肉豆蔻6克,石膏25克,草果15克,珍珠25克,牛黃5克,犀角5克,梔子5克,麝香3克,白檀香3克,沉香3克,紫檀香4克,廣木香3克,青木香2克,白苣子35克,黑苣子35克,肉桂5克。
【用法】研成粉,泛水為丸,15粒重3克,每次15丸,每日1~2次,白開水送服。
【主治】清熱安神,舒筋活絡,除協日烏素,白脈病,半身不遂,風濕,類風濕,布病,肌筋萎縮,神經麻痹,腎損脈傷,瘟疫熱病,瘰鬁瘡癰,久熱不愈等。
4.滿阿格熱力布
【組成】天仙子60克,胎盤50克,廣木香40克,沉香25克,阿魏25克,肉豆蔻25克,廣棗25克,紫硇砂25克,白豆蔻25克,丁香25克,當歸20克,兔心15克。
【用法】研成細粉,用蜂蜜、牛奶適量打丸,每丸重3克,每次15~30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
【主治】赫依偏盛的烏那德格病(類似於癲癇病)。
健康回音壁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蒙醫除了內服藥之外,還常用藥浴治療,方法為:冬青葉、刺柏葉各200克,山川柳、麻黃各400克,艾味400克,製硫黃200克,驢骨200克,白芸香、草決明、檾麻子各200克,黑芸香200克,以上藥物共研粗末煎,煮10分鍾,去除藥渣後,在水中浸浴,每日1次,在具體應用中先以熱氣熏蒸患病部位,待藥液溫度降至能浸泡時再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