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31~33個月(2 / 3)

肥胖對身心都會有影響,寶寶也不例外,肥胖會成為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等的誘因,如果寶寶的肥胖程度較重,就需要減少熱能的攝入,肥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熱量攝入過高,在控製熱能攝入的期間,要保持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的熱量在100千卡以內,食欲旺盛的寶寶,就需要攝入低熱量的食物,如蔬菜等。此外還要增加熱量的消耗,陪著寶寶多玩遊戲多做運動,養成多運動的好習慣。

● 幼兒視覺保護

嬰幼兒時期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和可塑階段,也是預防和治療視覺異常的最佳年齡。因此,應積極做好預防與保護寶寶的眼睛。

首先是照明的要求,寶寶居住、玩耍的房間,最好選擇在窗戶較大、光線較強的房間裏,如朝南或朝東南方向。不要讓花盆、窗簾及其他物品妨礙陽光直射室內。寶寶房間的家具和牆壁最好是鮮豔明亮的淡色如粉色、奶油色等,使房間獲得最佳采光。如果自然光不足可加用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最好選用日光燈,一般電燈照明最好再加上乳白色的圓球型燈罩,以免光線刺激眼睛易於疲倦。燈泡和日光燈管均應經常擦幹淨塵土,以免降低照明度。

其次是看電視。寶寶大多非常喜愛觀看電視節目,但3歲前寶寶每周看電視最好不多於兩次,每次不超過15分鍾,3~4歲寶寶看電視每次最好不超過30分鍾,5~7歲不超過60分鍾。電視機熒光屏的中心位置,應略低於寶寶的視線。眼睛距離屏幕一般以4~6倍於屏幕對角線的距離為宜。最好在座位的後麵安裝一個8瓦的小燈泡,可以減輕看電視時的視力疲勞。

另外還有看圖書、畫畫的用眼衛生。寶寶看圖書、畫畫等坐姿要端正,書與眼的距離宜為33厘米,不能太近或太遠,不能讓寶寶躺著或坐車時看書,以免視力緊張、疲勞。

最後,要供給寶寶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肝、蛋黃、深色蔬菜和水果等,經常讓寶寶進行戶外遊戲和體格鍛煉,有利於恢複視覺疲勞,促進視覺發育。

健康貼士

常見疾病: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是指在比較長的時間裏(一般超過2個月),寶寶出現食欲減退或消失的症狀,屬於消化功能紊亂症的一種。

寶寶發生厭食的原因很多,具體的發病原因包括:

1.全身性疾病。一些急、慢性感染、貧血、結核病、結締組織病。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如上感、支氣管炎或肺炎,因高熱所致食欲減退為常見。

2.胃腸道疾病。如各種類型的急慢性肝炎、潰瘍病、胃炎、腹瀉及便秘等。

3.服用某些藥物。紅黴素、磺胺類藥物及氨茶堿等。

最應引起父母重視的原因是:

1.不良飲食習慣。一日三餐不定時,對寶寶吃零食不加限製;高蛋白、高糖的食品相對較多;夏季吃冰淇淋、冰棍及各類冷飲過多都會使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功能。

2.精神因素的影響。家長希望寶寶長胖,經常強迫進食,反而會使寶寶出現逆反心理,導致食欲低下。家庭關係緊張、受到驚嚇等都會使寶寶情緒壓抑從而引起食欲低下。

3.鋅缺乏。一般植物性食物含鋅量比動物性食物少,如孩子的食物中,蛋、肉、奶等動物性食物過少,挑食及長期食用精製食品等,可引起鋅缺乏,造成舌乳頭萎縮,味覺敏感度減低而影響食欲。

易發意外

●“生長疼”

2~3歲時期的寶寶常常會訴說“腿疼”,疼痛呈間隙性,有時疼有時又不疼;疼痛部位多在膝部,且不固定,有時說這兒疼,有時又說那兒疼,在寶寶躺著睡覺或安靜的時候疼痛感會明顯些;當寶寶腿疼時如果檢查其疼痛部位,會發現疼痛部位可能會有輕的壓疼,但不發紅,一般也無腫脹,且關節活動也正常。如果近期寶寶蔬菜吃得較少,出現這種疼痛的機會也會多些。這種疼痛稱為“生長疼”。

生長疼可以說是寶寶骨骼生長期間出現的一種生理性疼痛,除了有上述不適外,對寶寶生長發育一般無明顯影響。生長疼一般不需要用藥等特殊處理,隻需稍作休息疼痛即可緩解;疼痛明顯者也可口服維生素C,這有利於緩解疼痛。寶寶同時應適當多吃一些蔬菜以補充維生素C。

● 幹燥劑傷眼睛

有的寶寶吃完米餅等零食後,會把包裝袋裏的小包幹燥劑拿在手中玩耍,不小心就會撕破紙袋,粉狀的幹燥劑噴入眼中便會造成視力損傷。雖然幹燥劑包裝袋上一般都有“請勿食用”、“兒童勿碰”等字樣,但對寶寶來說,形同虛設。

若有幹燥劑濺入眼睛,要盡快用清水、生理鹽水從鼻側往耳側衝洗,衝洗至15分鍾,然後送醫院;皮膚汙染者,要用大量清水衝洗幹淨,嚴重者可按化學燒傷處理。

如果食品袋中有幹燥劑,要在分給寶寶食品時取出幹燥劑。

安心問答

● 寶寶為什麼會咬人?

有時寶寶會突然在家長的手臂上咬上一口,這種情況多發生在1歲以後。寶寶在出牙時期咬人,可能是牙齦發癢、難受,除了咬人以外也可能咬別的東西。另外,寶寶疲勞的時候也會偶爾咬人。

但咬人現象更多見於2歲到2歲半這一階段,多數是碰到不順利的事情時,或願望得不到滿足、要求表達不出時。若3歲的寶寶咬人,則要進行綜合分析。如果孩子不高興、情緒緊張時咬人,則可能是寶寶受到外來約束太多了,因而憤怒、高度緊張,用咬人進行發泄。如果寶寶其他方麵表現得都很好,那麼咬人可能是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暫時性尋釁,過一段時間後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千萬不能寶寶咬人,家長也輕輕地咬寶寶一口,讓他感受被咬之痛,因為這樣會讓寶寶把咬人當作遊戲活動。

當寶寶咬人時,首先要製止,然後曉之以理。寶寶咬人時家長顯出生氣的表情,可以讓寶寶知道這種行為是不能接受的。然後,家長應向寶寶說明咬人的後果,讓寶寶靜坐幾分鍾“反省”一下。多數寶寶到3歲時不再咬人,因為他們已掌握了較多的詞彙,足以表達他的要求,發泄他內心的不滿,而且現在他們能抑製自己的衝動性行為。如果3歲以後還咬人,則需要進行心理谘詢。

親子培育

培育提示

這個階段是寶寶器官協調、肌肉發展和對物品發生興趣的敏感期,是改進動作,時間、空間概念加強的時期,是感覺精確化的敏感期,是學習第二語言的敏感期,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是吸收性思維和各種感知覺發展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