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加薪升職,運籌帷幄——催眠詭計幫你縱橫職場
有人說,職場是一個小江湖,是一個微縮版的叢林社會,我們要時時刻刻防止背後捅來的刀子眼前放來的冷箭。確實,跟同事、上司、下屬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事業的發展。通過催眠術的應用,我們可以遊刃有餘、縱橫職場。
背後讚美同事,他會感激不盡。
在某人背後說的有關某人的話,一般會被人認為是發自內心,不帶私人動機的。如果應用得當,其好處除了能給更多的人以榜樣的激勵作用外,還能使被說者在聽到別人“傳播”過來的好話後,更感到這種讚揚的真實和誠意,從而在榮譽感得到滿足的同時,增強了上進心和對說好話者的信任感。
如《紅樓夢》中有這麼一段:
史湘雲、薛寶釵勸賈寶玉做官為宦,賈寶玉大為反感,對著史湘雲和薛寶釵讚美林黛玉說:“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湊巧這時黛玉正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賈寶玉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是歎。”結果寶黛兩人互訴肺腑,感情大增。
因為在林黛玉看來,寶玉在湘雲、寶釵、自己三人中隻讚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會聽到,這種好話就不但是難得的,還是無意的。倘若寶玉當著黛玉的麵說這番話,好猜疑、小性子的林黛玉怕還會說寶玉打趣她或想討好她呢。
你的很多同事都有自己的出色表現和引以為自豪的東西,隻是這些表現有時不能夠為領導或其他同事發現,此時如果你充當一個發現者的角色,在背後讚美他,同事會非常感激的。
表麵的讚美有時會令人很尷尬,但背後的讚美會收到奇效。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你為他做了些什麼,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寧偉比較熱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看望鄰居家的孤寡老人,幫助他們做事。在一年前,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一天,他的同事藺英發現了這個秘密,回來後對其他同事裝作不經意之中談起這件事情。寧偉照顧孤寡老人的事情不脛而走,不久,公司黨委鑒於其表現,同意接受寧偉為預備黨員,並且任命其為公司團委書記。後來,寧偉得知是由於藺英的“告密”自己才走上這條坦途的,對藺英心存感激,不久,藺英被任命為部門負責人。
有很多領導喜歡在背地裏打聽其他同事的情況,此時應該多加讚美。對於那些原來在領導心目中很普通的同事更應該如此。那麼這樣會不會使能力強的同事失寵呢?答案是否定的,領導自有自己的打算,你的話他隻作為參考。
當領導當眾批評了某位同事後,在有機會的條件下,與領導單獨相處時,不妨在領導麵前替他美言幾句。領導畢竟了解有限,也許隻了解到同事的一麵,這時,你的讚美就成為領導的另一個窗口,對同事的幫助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當麵說和背後說是不同的,效果也會不一樣。在背後說同事的好話,能極大地表現你的“胸懷”和“誠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第三人麵前讚美同事,被讚美的同事必然認為那是真的讚美,毫不虛偽,於是真誠地接受,對你感激不盡。
讓對方占點便宜,他會在心裏記住你。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免會遇到一些給你穿“小鞋”的小人,他或許要靠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或許要靠欺騙你達到他的目的,或許僅僅是因為嫉妒就想排擠你。而聰明的人在與小人打交道時,一般都不會輕易招惹小人、得罪小人,他們知道小人招惹不得、得罪不起。招惹或得罪了他們,本來好好的事業,被小人一陷害,結果就會不堪一擊。論實力,小人並不強大。但他們不擇手段,什麼下三爛的招數都可能使出來。縱使贏了小人,也會付出代價,惹得一身腥。小人得罪不起,與其硬碰硬,不如來點軟的,正所謂“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在一個對外貿易公司裏,瑪索為人非常正直,幾乎所有人包括領導在內都曾受過公司裏小人的詆毀,唯獨瑪索是公司中幸免的人,因為他有一套對付小人的辦法。
有一次,公司老總派瑪索前往國外和外商洽談一個重要的合作項目,並告訴他說:“你要用人,公司職員隨你挑選。”
瑪索回答道:“我沒有其他過多的需要,隻是請求讓尼亞與我一起同行。”這個要求倒是把老總給弄糊塗了。因為尼亞在公司的狡猾和貪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不僅喜歡搶風頭,還喜歡爭功名,總之,小人的特點全在尼亞身上體現出來了。
瑪索看著一臉疑惑的老總笑著說道:“這次談判對公司來說很重要,我在外需要公司內部給我提供大量信息和全力支持,這件事要是做好了,事情也就成功了,本來尼亞就插手了這件事,現在難保他不眼紅,就怕他暗中作梗,那樣豈不壞了大事?要是我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點用場,分他點功名,就能堵住他的嘴,再則他還是很精明能幹的,也並非一無是處……”
老總聽後明白了瑪索的用心良苦,知道瑪索給尼亞機會表現自己,更是給尼亞甜頭,讓尼亞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於是連連點頭稱讚。
也許你看過也經曆過一些不公平的事,許多正直的人不屑於和小人為伍,最後卻栽在這些小人手上,甚至一敗塗地。瑪索對待小人的思路和方法確實值得職場中人借鑒和學習。
正因為你給那些小人一點點軟的、甜的,自然會化那些招式於無形。同時,也會讓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適時讓功,別搶上司的風頭。
不要和上司爭功,如果你足夠明智的話,何不以巧妙的手段,將功勞讓給上司?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麼,你的機會還很多。如果你能克服自己不肯讓功的情緒,而將功勞讓給上司,於你無害而有利,你隻要抓緊下次的機會再次立功即可。
漢代有一位能幹的官吏,安民有方,平息了大災害後的暴動。他鼓勵人民墾田種桑、重建家園。經過幾年治理,當地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這位官吏得到了人民極大的擁戴,名聲響徹朝野。
皇帝突然在此時召他還朝,臨行前,他座下的一位謀士突然前來求見,問他:“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地方,大人打算怎麼回答?”這位官吏坦然地回答:“我會說任用賢才,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謀士連連搖頭道:“非也非也,此話將陷大人於不利,在天子心中,大人聲名已經過於顯赫了,再自誇其功,後果不堪設想。”官員心中一驚,“功高震主”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這樣的教訓已經夠多了。
於是在皇帝召見時,官吏一再推辭獎賞,隻說“都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感化所致”,皇帝果然龍顏大悅,將他留在身邊,委以顯要的官職。
做下級的,最忌自以為有功便忘了上司。古今中外許多事實證明,功高震主時,往往也是失寵之日。不在乎被比下去、重視人才、超凡脫俗的上司畢竟是鳳毛麟角,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藏著“嫉妒”的鬼火,一旦你的光芒太過耀眼,你的功勞太過卓著,上司在你身邊,便會覺得自己黯淡無光,更會有地位被你動搖的聯想,他們會很自然地將你視為競爭對手、心腹大患,而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已麵臨著一場災難。
在這個自我為中心的社會中,如果有人肯大方利落地將功勞讓給別人,受到禮讓的人一定會大為吃驚,繼而心生感激,常常會產生“我欠了此人一份人情”的想法,對此人更是好感大增。
不居功自傲不僅僅可以在上司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更深層次的意義是能使你的人格變得更偉大。將自己用辛勤和汗水換來的功勞拱手相讓,這本身就需要具備很深的修養。但是,也隻有這種氣量很大,不斤斤計較得失的人才能真正打動上司,他總有一天會設法償還這筆人情債。當然,在他的幫助下,你也不會缺少再次建功的機會。隻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禮讓功勞的事絕對不能作為個人資本到處宣傳,否則,讓功的收益率便會下降為零,甚至適得其反,你在上司眼中會成為徹頭徹尾的小人。